第一章 清遠寺軒玉緣初起
今維揚鹽政點的是林如海,這林如海姓林名海,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今已升蘭台寺大夫,本姑蘇人氏,今欽點為巡鹽御史。
林海之祖也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本襲三世,但因這林家為官清廉,故先皇額外加恩,到林海之父又襲了一代,到了如海便從科第出身。
雖繫世祿之家,卻是書香之族,只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雖有幾門亦系堂族,不甚親近。
如海以近四十,膝下仍無子嗣,只因與嫡妻賈氏夫妻情深未肯納妾。賈氏名敏者戒齋上香數日,才得一女。故而如海對這女兒十分喜愛,因見她眉如黛,人如玉,故名黛玉。
黛玉雖只五歲,卻已出落的俊秀非常,出塵脫俗,亦可見長成之後的風華絕代。此女更是聰敏異常,有過目不忘之才,勝過世間男子,故如海對這女兒愛如掌上明珠。
只這黛玉自出生便身體嬌弱,有不足之症,自吃飯時起,葯便不曾間斷。
過了兩年林如海夫婦又得一子名叫玉珏,今三歲,雖稚嫩頑皮,卻清秀可愛非尋常孩兒,亦是尊父愛母,與其姐,更是親厚。
林如海夫妻對子女十分愛護,一雙兒女也承襲了父母的聰明不俗的資質,令如海夫妻很是欣慰。
自赴任揚州,林如海雖不是事必躬親,但也是為官清廉,更以民為要,甚受百姓愛戴。后聽聞如海老來得一子一女,其女更生於農曆二月十二,花朝節之際,故都道此女必有來歷,定是那百花仙子轉世降臨人間。
這日是一年一度的花朝節,又是黛玉生日,如海便親自抱着黛玉去逛花神娘娘廟,一路上走走停停,遇見好玩的,黛玉一雙靈動的眼睛便轉個不停,如海見女兒興緻極濃,於是買了不少東西給黛玉玩耍,哄得黛玉開心不已。
又過一街角轉彎處,忽然聽見一老者叫喚,賣珍貴藥草,黛玉心下一轉,看向如海道:“爹爹,我們過去看看吧!說不定有些稀罕物呢!”
如海見女兒想去,當然沒有異議,只抱着黛玉略走幾步也就到了。
此時,周圍已聚集了不少人了,只見中間站着一個帶着蓑笠的老者,雖鬍子花白,身着藍色舊布長衫,卻筋骨健朗,目光炯炯,觀之可親。
黛玉見他背簍中所放之物,眼睛一亮。本只是來碰碰些運氣,原想運氣好稍能得好的山參,靈芝之類,卻不曾想,竟能見到十分難得之物。
黛玉讓如海放她下來,自己上前從背簍中挑選了幾樣。
“老爺爺,這幾樣可以賣與我嗎?”
“小女娃,你可知你拿的幾樣是何物?這可不是什麼好玩的!”那老者雖這樣問,但眼神卻精光熠熠,眼裏也透着笑意,似是很高興。
“我知道,這是七日醉蘭,這是雷公藤的花和果子。”黛玉一一指認了出來。
那老者聽之大樂,“好一個聰慧的小女娃,既然能認得這幾樣物件,難得難得。如此,這幾樣,老夫我就送予你了。”
黛玉聽他說要將藥草送給自己,心下驚奇,“這幾樣很珍貴的,老爺爺真的要送我?那您豈不是吃虧了嗎?”
老者笑道:“我這藥草可不是誰都能得的,只有緣人能得,既然小女娃你得了,便是你的,我也不吃虧!”
黛玉想了想,將自己身上戴的半塊玉佩給了老者,“我用這玉和您換吧!這雖沒您這幾樣藥草珍貴,卻是我的心意。”
如海見黛玉將自小佩戴的玉給老者,本欲阻止,可那老者卻是收下了,自己也就不好開口,便也就罷了。
如海抱着黛玉離開后,老者撫着鬍子,看着黛玉離去的方向,又是笑,又是嘆惜的,沉思了片刻,最後也就離去了。
葯簍中的其它珍貴草藥,有人出高價收購,老者竟未肯出售,此又引起周圍百姓一片議論。
………………………………………………………………………
這幾日玉玦忽然染病,所找名醫不知凡幾,卻總是未有起色,急得如海夫妻不知如何是好。
忽有下人來報,門外有一賴頭和尚和一跛腳道人要求見老爺,如海不知何故,只叫夫人去到裏屋,自己見了那一僧一道。
待下人領着那二人進來,如海只見其二人是“骨格不凡,風神迥異,不同凡人”並不是如下人所道的賴頭跛腳之流,故已猜到二人來歷必是不凡,因而邀他們就上入座。
那和尚慈眉善目,言其來意,竟是為如海的一雙兒女而來。
和尚笑了笑,言道:“貴千金命之定數,多情易傷,乃是薄命之人,何必留於世間,讓我化了她去,也免她傷己傷人。”
如海半生只得一兒一女,哪裏肯捨得,故而臉色十分不郁,“黛兒一女兒家,我夫婦十分疼愛,如何能讓大師化了去,大師休要再提。”
和尚嘆息,“既然施主無法割捨,便記住勿要讓令千金見外姓親友男子,方能平安度過一生。如若不然,則必須貴人相助,方能化解生平之劫難。”
如海聽的此言,待要細問時,另一道人卻雲,“今亦為令公子之病前來。”
只聽聞為小兒之病而來,他哪裏還顧上其它許多,連聲問,“道長可知小兒所犯何病?如海請名醫無數,都說不知何症,無從下手,道長可有醫治之法?”
那道人云,“令公子之病來勢凶凶,雖醫治不易,卻也未到藥石無醫之地,有法可一試,但就怕是你與尊夫人不捨得令公子遠行他鄉。”
這林如海本是聰明之人,哪裏能不明白這話中之意。只這實在是為人父母之天性,不舍兒子亦是人之常情。
“不知道長欲帶小兒何往,親長能否跟隨?”
道人搖頭不語,竟是不肯回答何去,亦不能親人相隨。
而後卻道,“他日痊癒,自當回歸,切勿憂心”。言罷,與和尚起身離去,只留下一句“明日來攜小公子離去”,便不見蹤影。
林如海知其子能救得,自是高興,只是不知要如何與妻子解釋,亦不想與子受分離之苦,也就滿腹心事。
待到裏間,與賈氏言及方才與那道士所談之事,賈氏哪裏能捨得,但看兒子慘白的小臉,奄奄一息,煞是可憐,也只得當那道士是救命稻草,含淚同意了。
第二日天明之時,那和尚道士果真依約而來,如海與賈氏如何對玉玦依依不捨不必細說。只那老道抱林玉玦離去之際,對如海夫妻又有交代,竟叫他們對外稱玉玦已然離世,緣由未肯細說,只說這關係到令嬡的未來。
林如海聞之此事事關女兒,又想到那和尚昨日所言,便知此事非同小可,終含淚而應。
卻說那賈氏,眼見親兒被帶走,不知何時能見,竟悲傷難耐,暈厥了過去。慌得如海忙叫下人請大夫來診治,大夫看后只說,夫人這是傷心鬱結所致,並無大礙,稍加調理便可痊癒。如海這才稍加安心下來,安撫了賈氏,便以那道士所言,對外宣稱,小兒玉玦於今卯時突然夭折。
只是一般小孩夭亡,為能使之早日投胎,都是不布喪事的,這林家亦是如此。
只那黛玉自幼與其弟關係甚是親厚,忽聞玉玦已去這一噩耗,再加上身體一向孱弱,哪裏還能受的,便又是大病了一番。
如海夫妻自是心疼不已,但事以至此,亦是無可奈何,從此便一心撲在黛玉身上。那如海更是將黛玉充作男孩教養,百依百順,十分嬌養。
自那次賈氏昏倒,身體便愈發的弱了下來,每每請大夫來醫治,都只說是過度思子所致,但經調理卻未能見效。
黛玉雖小,卻是十分乖巧孝順,每每侍奉賈氏左右,但眼見母親如此,心中亦是焦心害怕。忽然想到三日後便是自己生日,亦是花朝節,如今母親如此,這個生日必是不能再過得,不如,請父親帶着自己去清遠寺進香,也好為母親祈福。
黛玉如此對如海說,那如海感嘆女兒之懂事乖巧,自是應予的。
第二日便命管家打點諸事宜,安排備好馬車,另加幾個丫鬟婆子跟隨,一起於二月十二日這天向清遠寺行去。
因早有家下人去通知清遠寺住持,故如海一行人直接從後門進入,因而避開了那人潮,一是如海知女兒不喜喧鬧,二是也不願驚擾眾百姓。
那清遠寺了音方丈早已在此相迎,如海隨官至三品,但為人謙遜有禮,又有向佛之心,故忙對了音方丈躬身行禮。了音方丈自是知這如海人品一流,亦十分恭敬,忙帶着如海,黛玉去正殿進香,隨後親自安排素齋,廂房。
早上黛玉起身尚早,便讓隨身丫頭去山寺后的梅花林摘幾枝梅花來,自己一身素衣坐着看幾本佛經解悶。
突然門被打開,闖進一陌生男子,嚇了黛玉一跳,黛玉慌忙就要喊人,卻被那男子捂住了嘴,黛玉看男子近身,更加慌亂,卻是口不能言。
那男子看起來也只十一二左右,並未成年,卻身材頎長,面容俊美,雖嘴角流有血絲,一身青袍亦有污損,卻難掩其高貴堅毅之氣。觀其面容,品其氣度,黛玉知他不是姦猾鼠輩,故也不再掙扎。
那男子見黛玉不再慌亂,便放開手,黛玉忙後退幾步,拉開距離。
男子看黛玉年紀雖小,卻已樣貌不俗,一雙清凌凌的眼睛,竟不見一絲塵世的污垢,滿身書香門第家千金小姐的高貴氣度,便知長成之時更會是傾城一代佳人。
自知自己此舉十分失禮,故雖五臟劇痛難忍,但還是行禮賠罪,“今此舉實屬無奈,望姑娘千萬不要聲張,他日在下自當鄭重賠罪……”話未說完,便已口吐鮮血昏厥過去。
那黛玉哪裏經過此事,慌得不知如何是好,正巧丫頭紅櫻摘梅花回來,黛玉便攔下她,讓她去把父親喚來,自己在這守着怕被人知道。
紅櫻向林如海言明,如海便起身隨她到黛玉住處,黛玉開門讓父親進屋,留紅櫻在門外看着以防外人進來。
那如海進屋看到地上躺着一名男子,嚇了一跳,忙問:“黛玉可有傷着。”
黛玉聽他父親並未責備於她,反而只關心於她的安危,心中自是十分感動。但看男子十分危險,便也顧不上解釋許多,忙讓父親救他。
林如海看那男子眉頭緊皺,嘴角發青,血發暗,竟是中毒之兆,可自己亦不甚了解是何毒?無從下手。
眼下想要救他,也只有請了音方丈出馬,隨後讓紅櫻去請了音方丈,只說越快越好,自己則將男子扶到卧榻之上。
待了音方丈來時,看到那男子后大吃一驚,連忙上前把脈診治,林海看他神色愈來愈凝重,便知這公子中毒不淺。
“這小公子可救得?”
了音方丈搖頭嘆息,“這小公子中的是斷腸散,此毒極其霸道兇猛,但亦不是無法可解,需以毒攻毒,只是解藥卻難以找全。”
“解藥所需何藥物?即便難以找全,亦要一試,不然就是一條人命啊。”
“也罷,如今也只有一試了,端看這小公子的造化了。”
隨即便集齊紙筆寫下解方。只見那紙上寫到:金銀花五錢,黃芩兩錢,七日醉蘭一棵,另輔雷公藤二年之花,二年之果。
如海看罷方問道:“不知這后兩種為何物?大師言明,也好讓人去尋找。”
“這兩樣不是尋常之葯,而是劇毒之物,這七星醉蘭,外形似普通的白玉蘭,但卻要以酒澆灌才能成活,因常人不識其習性,故而難以成活;這雷公藤生長於南方潮濕的叢林,極不易開花結果,故而要找在前年二月之後,開的花,結的果更是難上加難。”
那林如海聽他所言,竟是無從下手。忽然黛玉在一旁出聲道:“不曾想,這兩樣東西我竟有呢!”
如海心中一驚,“黛兒你怎會有那劇毒之物,我竟不知?”
黛玉笑道:“父親想是忘了的,四歲那年,父親說我身子弱,教黛兒看醫書,黛兒可是在那書上看到這兩種阿物的。後來,花朝節父親帶我去逛花廟,不是有一老爺爺有這兩樣,我見極難得,不是用半塊玉佩換了來嗎?”
林如海經黛玉一提,想起卻有此事。撫掌向了音笑道:“看來這公子命不該絕,我這黛兒卻因無意之舉救了他呢!”
而後隨即刻命人前回林府,將兩樣東西取了來。由了音方丈親自為少年內服外敷,少年氣色逐漸好轉,體內毒性去掉了大半,終將那少年救了回來,另只需調理一月便能完好。
黛玉看後放下心來,自去其它廂房不提。
待第三日那少年醒來,黛玉早已離去,還哪裏能見得。
少年見到了音,便知定是了音助他脫險,只那了音,卻笑他福大命大,竟在生死關頭遇貴人相助。看此情形二人竟是認得的。
少年聽他此言,腦海中忽然浮現一張清麗脫俗的小臉,“方丈所言的可是那位五六歲的小姑娘,她人如今何在?”
了音笑道:“人已離去,緣到時自會再見。只那小姑娘,姓林,名黛玉者,卻是自生來便身弱體嬌,有不足之症,這命中自有劫難,你卻需要助她,否則便是陰陽永隔之時。”少年心中一痛,欲要細問,那了音卻已離去。
要說這少年也不是別人,卻是那襄南王之子,當今太上皇之親孫,當今聖上的親侄兒,姓龍名懿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