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意識形態的碰撞

第九十一章 意識形態的碰撞

張恭渝放下筷子,看了劉之綸和金聲一眼,道:

“兩位翰林都是大才,我也沒有其他說的。我曾經給皇上說過一句話,就是天下事,士農工商缺一不可。治理國家,需要官,就是你們口中的士。但是今天你們也看到了,天下事並不是你們讀的那些書就面面俱到,包圓了。這些事就必須專業的人來干。商業也是一樣。皇家銀行的異地通兌業務,你們認為皇帝是為了賺錢。那你們誰又知道,這一張小小的銀票,減少了多少無謂的支出。”

“減少了支出我們知道,可是以前那些押運的,沿途的食店,又少了多少收入?”金聲反駁道。

“呵呵,你們是這樣算賬的。”張恭渝笑了起來。

“我們還可以這樣算一下。從南京送二十萬兩銀到北京入國庫,沿途食店旅社等都有收入,那麼這二十萬銀實際上就沒有了二十萬對不對?路上還要擔心被人搶劫,被人殺傷。如果通過銀行,這裏除了手續費,二十萬銀基本沒有其他消耗。國家多了這筆錢,就可以多做其他的投入,修橋,補路,救濟災民是不是?為什麼要消耗在路上?

除了押運的,我們再看看這些腳夫,他們是不是自願去送的。不是,這是他們的徭役,不得不去。他們一走,家裏的事就得放下。農忙時還會誤了農時,荒廢了土地。但有銀行,他們就不用出這趟門。

歷代明君都在喊輕徭薄賦,用了銀行,就減少了一個徭役差事,這難道不好?

你們面前的這輛車,如果不是匠人潛心研究,書生能造出來?所以,為什麼要瞧不起匠人?以前要走幾天的路,現在半天就是一個來回,用在運輸上,用在平亂上,不好嗎?

水泥路上跑這樣的車,你們不覺得這是一種進步嗎?

難道為了一句奇技淫巧,就不要這種進步了?

為什麼要造紙,還是刻竹簡才符合符合儒家道義?

或者說聖人並無這樣的說法,而是後來你們這些讀書人假借了聖人名義,跳出來阻礙社會的發展?

我們要遵循古人教誨,邊軍全部換成青銅劍好吧?讓不讀書的蠻夷用鐵劍,鐵斧來扼殺你們口中的文明好吧?今後還會有你們口中的蠻夷,駕船由萬里而來,用火槍、大炮來給你們說說,光讀書不要奇技淫巧的好處……”

張恭渝沒有客氣,一番話不帶停頓的。金聲幾次想要說話,都被劉之綸給拉住。

聽到最後,金聲自己也不動了。

這些話怎麼反駁?

“商人逐利,不為利他也不會千里奔波。當然,戰時還在賣物資給后金的商人那是資敵,那是商人個人的錯而不是商業的錯。就如同范仲淹的後人范文程在後金為臣一樣,那是士人當中的敗類而不是整個讀書人的錯,更不是讀書的錯。”

劉之綸嘆了口氣,道:“中興伯,我們讀的書,書上是這樣,自幼先生也是這樣教導的。為什麼今天聽你講的話,好像全都不對?”

“人無完人,書也是一樣。一門學派,流傳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儒家的教育,在孝道上,在為人的要求上,我是佩服的。雖然沒有幾個人做得到。我學的學問,恰恰在這方面有所欠缺。過於注重事物的本源,而對社會禮儀不夠重視。”

“喝酒,喝酒。菜都要涼了。有些話以後還可以談。”

到最後,又加了一瓶白酒。

已經是宵禁時間。

張恭渝:“啟元哥,開車送兩位大人回家。”

汽車是張恭渝中興伯的名片,誰會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造船工人回明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造船工人回明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 意識形態的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