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 章|復前仇懷王親征 結橫索張儀搬兵

第137 章|復前仇懷王親征 結橫索張儀搬兵

昭陽卧病,拜何人為將真就成了個大事件。懷王召王叔、景翠、昭睢三人入宮謀議,王叔建議也召屈平來,因為屈門不能沒人。懷王傳召屈平,君臣五人由午時議至申時,愣是議不出個合意人選。議至後來,昭睢乾脆推舉王叔為將。王叔婉拒,轉而舉薦景翠。景翠連連擺手。

二人不是不願擔當,而是不敢擔當,因為,擺在他們眼前的不是個人榮辱,而是整整三十五萬楚國精壯的生死,是決定大楚的未來國運!

“三閭大夫,”見屈平自始至終一言不發,懷王看過來,“你可有合意人選?”

“沒有。”屈平淡淡應道,“臣只有一疑,請我王昭示。”

“何疑?”

“為什麼還要伐秦?”

“你——”懷王苦笑,攤開兩手,“這個用問為什麼嗎?商於六百里的咽喉要道,前後十萬烈士的血與生命,難道還不夠嗎?”

“回稟王上,臣以為,遠遠不夠。”屈平不依不撓。

“寡人再加兩個,張儀欺我,秦王欺我,該夠了吧?”

“更不是理由!”屈平杠上了。

“屈平!”懷王臉色變了,“你講,為何不是理由?”

“回稟我王,”屈平慨然應道,“臣幼讀楚史,楚國戰敗不是一次兩次,殉國之人也不止十萬八萬,但並不是每一次都要復仇。即使復仇,也少有當下就復仇的。至於商於六百里咽喉要道,不知大王可想聽聽發生於魏國的一樁舊案?”

“你講。”

“魏武侯引諸大夫游於西河。”屈平侃侃說道,“望到河水滔滔,兩岸懸岩如壁,武侯情不自禁,贊道,‘壯矣,河山之險,我有何憂哉?’大夫王鍾脫口應道,‘晉國之強,蓋因於此,若善用之,可成王霸之業。’吳起當場駁道,‘君上之言,乃危國之道;你又附和,是危上加危矣。’武侯忿然作色,‘吳起,你可有說辭?’”

懷王聽進去了,盯住屈平:“吳起怎麼說?”

“回稟我王,”屈平接道,“吳起應道,‘河山之險,從來不足以自保;王霸之業,從來不仗恃險峻。回首往古,三苗之居,左為彭蠡之波,右為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雖有此險,然為政不善,終為大禹所逐。夏桀之國,左為天門山,右為天溪水,廬山、睪山在其北,伊水、洛水出其南。雖有此險,然為政不善,終為商湯所滅。殷紂之國,左為孟門之山,右為漳、釜之水,前有大河,后依太行山。雖有此險,然為政不善,終為武王所伐。再說君上,您不是也引領臣等攻城掠地無數嗎?那些城邑不可謂不高,城牆不可謂不厚,人民不可謂不眾,然而卻遭我王拔除,原因無他,為政不善而已。由此觀之,地形險阻,並不足以成就霸王之業!’”

“可我……”懷王憋一陣兒,聲音從牙縫裏擠出,“實在咽不下那口惡氣!不抓到張儀那廝,不踏平秦川,寡人……”

“唉,我的大王啊,”屈平長嘆一聲,“身為大楚之王,您怎麼可以拿三十五萬子民的生命來泄一時之忿呢?”

“屈平,你……”懷王氣得臉色發紫,指着他的鼻子,全身顫抖,“夠了!”

“大王,盛怒用兵,乃古今大忌啊!”屈平非但不停,反倒提高聲音,幾乎是嘶叫了。

“出去——”懷王手指殿門,幾乎是吼。

屈平起身,梗起脖子,大步走出。

懷王臉色煞白,喘幾口粗氣,看向眼前表情各異的三位重臣:“主將一事,不必議了。”一字一頓,“寡人親征!”看向王叔、景翠,“你二人為副將!告退吧!”

接后旬日,懷王頒詔伐秦,御駕親征,自任主將,任命王叔、景翠為副將,昭魚為先鋒,舉全楚之力伐秦。

朝野震動。

懷王一旦動手,就十分果斷。頒旨次日,懷王密令昭魚、景缺快馬馳往丹陽,分東西兩段,全線撲殺商於穀道。西段為昭魚,東段為景缺。

戰事首先由西段展開。丹陽戰後,戰事雖停,但楚軍並未真正撤走,只在周邊屯駐,尤其是漫川關附近,更是密集紮營。驗過王命,漫川關守軍交由昭魚指揮,分路向北撲擊。

漫川關失守之後,秦人在關北幾乎所有山道上佈設一道又一道的關卡壁壘。然而,擔任主攻的楚人多為巴山漢子,更被楚王親征、復仇報國的熱浪驅動,沒有他們攀不上的峰頂、越不過的崖口。他們不走山道,只在高山密林里遊盪,渴飲山泉,餓食山珍,即使箭矢用完了,也是就地取材,當場製作,常常如山鬼一樣出現在秦人面前,令秦人防不勝防。前後不過旬日,秦國的重重關壘多已失守,又過半月,楚人已佔據漫川關以北、商於道之南的絕大部分山地,逼向商於古道。

懷王得報,迅速增調三萬兵力,經由完全打通的各處山道,浩浩蕩蕩,如螞蟻般撲過來,在截斷穀道后,兵分兩部,一部攻向嶢關,在險隘處搬石築壘,另一部圍向商城,襲逼武關。

與此同時,東段景缺也動手了。數以萬計的楚卒沿棋水北進,襲破秦人在棋水穀道設立的關壘,殺入棋水旁邊的村邑,將商於道攔腰沖斷,在村邑東西兩側各五里處搬石築壘,徹底阻斷商於道,構築壁壘設防。

至此,由荊紫關至棋水河谷一線,東西長達十里的穀道完全被楚人控制,西武關與東武關、商城與於城,所有聯繫皆被楚人截斷。

魏章急了。

前番決戰,秦王給他的實際兵力為一十三萬,戰死六萬,餘眾七萬中,有不少人仍在養傷,戰力大打折扣。秦王早說要補充兵力的,但因戰事停歇,也就沒趕那麼急,沒想到楚人顧不上喘氣,在這麼快的時段里就又發動襲擊。

關鍵是,魏章的兵力,大多佈置於武關以東,商城這邊,因有嶢關後援,他只留守三萬人馬,近半佈防於道南的山道,這辰光,在楚人的襲擊中幾乎喪失殆盡。

魏章傳令各部放棄山道,堅守城邑,同時急報咸陽。

商於之險,主要在於兩側的山地。一旦山地失守,商於道被截斷,後果不堪設想。惠王急旨甘茂引軍五萬出嶢關增援,同時連夜召請幾個重臣謀議應對。

與會的依舊是幾個老人手,太子盪、張儀、司馬錯、公子疾、公子華,外加車希賢的兒子車衛君,此時已晉爵左庶長,任駕前御史,參與記旨頒令。

首先陳情的是公子華,攤開圖,不急不緩地將近日獲取的楚地情勢一一稟報,主要是楚國各地的事,尤其是懷王如何使人召請昭陽,昭陽如何大病不起,懷王尋不到合適的主將人選,如何自任主將,副將是王叔與景翠,等等。

“這是昨日剛收到的,”公子華展開一份密報,“楚王向越人新徵兵三萬,從黔中郡調兵三萬,從方城新增兵三萬,從庸地向巴人新徵兵三萬,從下東國調兵兩萬,從襄陵調兵一萬,合計共向宛襄丹陽一線新增兵員一十五萬。不過,這些軍卒要抵達宛襄,至少也需一個月時間。”

新增一十五萬!

丹陽戰前,楚卒已有二十六萬,除去八萬戰死的,再減去兩萬養傷的,應該還有一十六萬,二數相加,合計三十一萬!

三十一萬皆是能戰之士!

眾人面面相覷,末了一齊看向惠王。

“嬴華算得很細,”惠王苦笑一下,“只是漏算一宗,他的王師。楚王有王師六軍,共一十二萬人,有六萬已在丹陽。若是寡人親征,孤注一擲,將會留下兩萬守護郢都,餘下四萬,就全部帶走。”

若是楚王真的這麼干,投入戰場的將是三十五萬大軍。

三十五萬!

秦國兵員全加起來,包括城池要塞的所有守卒,也湊不足此數。然而,於廣袤的楚地來說,這顯然並不是全部。

“看來,我們惹了一頭不該惹的大熊!”惠王又是一聲苦笑。

“那就得問問,這頭臭熊究底是啥人招惹來的?”太子盪接話,眼角斜向張儀。

毫無疑問,臭熊是張儀引來的。

所有目光投向張儀。

張儀端坐如鐘,二目微閉。

所有這些,他似乎既未看見,也未聽見。

“對了,”惠王冷不丁又道,“還有一筆大賬沒算。”

所有目光轉過去,除了張儀的。

“就是我們自己的賬。”惠王接道,“前番丹陽之戰,我雖然戰勝,但折損甚大,殉國六萬,傷萬餘,不少傷者基本廢了,無法再上戰場。這六萬,應該是七萬了,皆是能戰之士,非一時訓練所能補充。還有輜重,這筆賬也是巨大的。不少輜重囤於商於,皆我多年儲備。若是商於有失,其他姑且不論,單是輜重,後果也是不敢想的。”

場上氣氛愈加壓抑了,即使太子盪,也不再吱聲。三軍赴戰,忠義只是外表,糧草輜重才是將士們的底氣與信心所在。自古迄今,若是糧草有失,軍心仍能持穩者,幾無先例。

就在此時,當值內臣急入,呈上嶢關急報,是甘茂送來的,報說楚人已經完全截斷商於道,在嶢關之外築壘設障,阻我援軍,甘茂將軍正在全力攻打,力爭儘快擊退楚人,疏通道路。

情勢愈發嚴峻了。如果楚人已在嶢關之外設壘,嶢關以東的漫漫六百里商於道,當已不知斷作幾截,魏章他們,也就只能據守城池,坐以待援了。

關鍵是,援兵如何過去?商於道中多是險隘,只要楚人控制兩側山頭,隨處都可立壘設障,秦人將是攻不完的關。

殿中死一般的靜寂。

“我怕他個鳥!”太子盪猛地一拳震在面前案上,“父王,兒臣這就引兵過去,看不宰了那頭——”見惠王目光瞪過來,生生憋住後面的“大熊”二字。

“嬴盪,聽旨!”惠王仍舊沒有放過他,目光威嚴,射過來。

“兒臣聽旨!”太子盪正襟危坐。

“從今日始,太子嬴盪不可參與任何軍事,若敢違旨,依秦法論處!”惠王說完,轉對車衛君,“記下!”

車衛君記旨。

惠王看向太子盪,一字一頓:“你記下了嗎?”

“兒臣……”太子盪咬會兒嘴唇,勉強說出後面三字,“記下了。”

惠王轉頭,目光逐個掃過眾人:“如何禦敵,諸卿可有良策?”

排在首位的張儀依舊正襟端坐,二目迷離。

“兵來將擋!”當惠王的目光掃過來時,司馬錯握起右拳,慨然作聲。

“你說說,怎麼擋?”

“我兵分三路,第一路,兵出咸陽,正面抗衡,死守嶢關。第二路,兵出南鄭,東擊漢中,逼其郢;第三路,兵出江州,攻其郢!”司馬錯一氣講出制敵之策,聽得眾人氣血奔涌。

“嗯嗯嗯,”惠王連點三個頭,看向公子疾與公子華,“你二人可有良策?”

“臣贊同國尉!”二人雙雙抱拳。

惠王的目光掠過嬴盪,落在張儀身上。

張儀的兩眼仍在眯離。

“相國?”惠王點名了,加重語氣,“張相國?”

張儀緩緩睜眼。

“解鈴還須繫鈴人。大熊脖子上的這隻鈴鐺是相國繫上的,這辰光該解了!”惠王拿指背輕輕敲打几案。

“不是有人在解了嗎?”張儀淡淡一笑,看向司馬錯。

“那是他的解!寡人這想聽聽你是何解!”

“臣之解,部分與國尉相合。”

“哪個部分?”

“第一路,兵出咸陽,死守嶢關。可以再加一條,我當在嶢關之後,再設一關,藍田關。”

“藍田關?”惠王吸一氣,“設於何處?”

“就是臣前番摔跤之處。”

“成。”惠王笑了,但迅即斂住,“說說,相國為何不合另外兩路?”

“那叫死拼!”

“嶢關不也是死拼嗎?”

“嶢關是不得不拼!”

顯然,張儀的計謀不在戰場,更不在鬥力。

惠王來勁了,盯住他,生怕錯過一個字。

張儀的眼睛又閉上了。

“說呀,你!”惠王急了。

“方才,聽大王說,楚國是頭大熊,聽殿下說,楚國是頭臭熊。大熊也好,臭熊也罷,臣想問問,我們若是真的遇到熊,該當如何斗它?”張儀眼睛未睜,只讓聲音出來。

在這個辰光,張儀講出這般不着調的松話,且還掂出大王、太子所打的譬喻來作引子,眾人盡皆怔了。

“司馬將軍,”張儀睜開眼,看向司馬錯,“你擅長打熊,說說如何斗它?站在你面前的這頭熊,塊大,皮厚,力道猛,且還剛好堵在你家的大門口,憋着一口惡氣,因為你抱走了它的娃,打疼了它的牙,它是上門尋仇來的!”

“我……我……”司馬錯支吾幾下,“我捅它屁眼!”

眾人皆笑起來,即使惠王也忍俊不住,“噗”地笑了。

只有張儀沒笑,兩眼緊盯司馬錯:“你怎麼捅?”

“我這……”司馬錯撓起頭皮來,“這不是出不去門嘛。”

“我的好相國呀,”惠王聽出話音,憋住笑,看向張儀,“你就甭兜圈子了,快說說怎麼個捅吧。”

“回稟我王,”張儀拱手,“臣有四捅!”

“啊?”惠王驚詫,傾身,“快講!”

“第一捅,臣請使韓;第二捅,臣請使魏;第三捅,臣請使齊。”張儀一口氣講出三種捅法,皆是自請使命,遊說韓、魏、齊三國,讓他們出兵。

“好,好,好!”惠王連出三個好字,再度傾身,“還有一捅呢?”

張儀看向司馬錯。

“我……”司馬錯怔了下,“捅哪兒?”

眾人又笑起來。

“黔中!”

沒有人再笑。

這是一個絕妙的計劃,避亢搗虛,堪稱應敵上策。

惠王閉目,良久,看向張儀,拱手:“秦得賢相,勝過十萬大軍!”

“臣不敢當!”張儀回禮。

“諸位卿相,”惠王轉向眾人,“應敵之事,不必再議了,就依相國良策。司馬錯聽旨!”

“臣在!”司馬錯拱手,“你引蜀地五萬人馬,出江州,拿下黔中郡,劍指郢都!”

“臣受命!”司馬錯朗聲。

“疾弟?”惠王看向公子疾。

“臣在。”公子疾拱手應道。

“你赴南鄭,盯住漢中郡,甭讓王叔越界了!”

“臣受命。”

“華弟,”惠王看向公子華,“你隨寡人到藍田,守大門去!”

“王兄,您……您親征?”

“熊槐登門,寡人不去打個招呼,不就失禮了嗎?”惠王說完,轉向張儀,拱手,“其他的事,就有勞相國了!”

“臣受命!”張儀回禮。

“呵呵呵,相國呀,”惠王總算是笑出聲來,“你這譬喻好哩,大熊賭氣封門,寡人與華弟去守正門,擋住它的牙;疾弟去守偏門,擋住它的爪;捅屁眼的事,就交給相國與國尉了。國尉南出黔中,可叫縱捅;相國東向使韓、魏、齊三國,可叫橫捅。你倆這縱橫四捅出去,寡人倒想看看,這頭大熊的屁眼究竟有多大!”

眾人皆笑起來,只有太子一臉落寞。

待眾人笑過,太子拱手,聲音放軟了,目光也柔和起來:“父王,兒臣……請命!”

“哦,對了。”惠王看向他,“太子聽旨!”

“兒臣在!”太子盪聲音清朗。

“守牢咸陽,不可有失,亦不可出城!”

情勢緊急,張儀不敢懈怠,於次日凌晨起駕出征,過洛陽,直入韓都新鄭。

將到鄭都時,張儀將另外兩個使節並國書分別交付隨行的兩個使臣,叮囑一番,打發他們一個使魏,一個使齊。

張儀馳進城門,直入韓宮,以使臣身份見過大禮,向韓王呈遞秦王的弔唁國書,簡明來意。韓王收下國書,謝過秦王,旨令大行人將秦使禮請進驛館安歇。

張儀入見的韓王是去歲新立的襄王韓倉。

於天下而言,在剛剛過去的庚子年裏,沒有一家是太平的,於楚是澇,於秦是戰楚,於北胡是旱,於燕是亂,於趙是征胡,於魏是失三城於秦,於齊、中山是陷足於燕亂,於韓則是喪主。

喪的是韓國首個稱王的韓康,喪在一個冷風凜冽的冬日。

說來也是該他命絕。那天傍晚,韓康冬狩回來,御駕經過先君昭侯所立的高門時,聽到有人指着西天大叫,“快看,紅龍凌日”,眾人紛紛仰脖看天。韓康興起,棄車登高,攀向高門,一意觀那晚霞紅龍,只沒料到腳底出事了。前幾日鄭城下過一場中雪,雪層大部分化水流走,台階乾淨,只在最上面一階窩出一灘水來,被冷氣凍作溜冰。宣惠王前腳踏上,後腳抬起,腳底一個打滑,龐大的身軀頓時失衡,順梯級滾下,一連撞翻兩個侍從,冠冕也掉在梯上,沒有任何保護的頭顱偏又碰在生硬的磚牆上,當場氣絕。

韓室大喪,使人從咸陽召回為質於秦都咸陽的太子韓倉,立為新韓王,是為韓襄王,追先王康謚號為宣惠王。

安置好張儀,襄王韓倉立馬召來相國公孫衍與老臣公仲明謀議。公仲明是昭侯重臣,至宣惠王時被拜為韓相,但在公孫衍來后,韓宣惠王將他換下,改拜公孫衍為相、公仲明為太傅,輔助太子韓倉,這辰光算是三代老臣了。如今韓倉上位,作為師傅,公仲明位置復重,但凡大事,韓王最終都要聽他,反將公孫衍晾在一邊。

公孫衍在韓似也膩味了,存心離開,正差一個託辭。

襄王將秦國的國書遞給公孫衍,公孫衍閱過,傳給公仲。

“相國,太傅,”襄王看向二人,逐一拱手,“秦楚交惡,秦使登門,必是約我共伐蠻楚。秦人,我之大患,楚人,我之勁敵。一個大患,一個勁敵,我夾於中間,更與他們山水相依,朝發夕至,左右獲罪不得。今先王撒手,寡人稚嫩,如何應對,還請二位籌策!”

公孫衍、公仲明互望一眼,雙雙閉眼。

又候一時,襄王苦笑一聲,看向公孫衍,抱拳:“相國?”

“回稟王上,”公孫衍睜眼,拱手,“早年臣在恩師白圭府上,聽白相國講過一樁趣事,王上可願聽聞?”

“是何趣事?”

“一個漁人的趣事。”公孫衍侃侃而談,“白相國游於野澤,途中見一漁人拎着一隻鶩鳥打澤邊走來。白相國打眼一看,嘿,那鷸鳥叼着一隻大蚌,再一細看,卻是那蚌夾着鳥嘴。白相國攔住漁人,問他緣故,那漁人說,鷸鳥食蚌,蚌夾鳥口,二者相爭,皆不得脫,讓小人揀到個便宜。”

“相國是說,”襄王傾身,“我不助秦?”

“自古迄今,用兵在義。”公孫衍應道,“大國伐小國,小國求助,大王出兵助之,是為義。楚,天下第一大國,秦,天下第一強國,二者之爭,已不是鷸蚌相爭,而為獅虎相搏。韓為小國,如夾於二者之間的一隻羚羊。今獅虎起爭,意或在翔羊呢,敢問我王,身為羚羊,是該幫虎呢還是該幫獅呢?”

“相國說的是!”襄王點頭,“雖然,秦相張儀為使登門,寡人若是……”苦笑,“豈不是獲罪於秦了嗎?”

“虎狼永遠是虎狼,秦國永遠是秦國。獲罪也好,不獲罪也好,於韓國來說,結局都是一樣的。”公孫衍目光炯炯,“何況秦相張儀,乃天下第一不可信之人!”

“第一不可信?”襄王怔了,“哪兒不可信了?”

“大王不會忘記楚國的檄文嗎?張儀信誓旦旦,承諾歸還楚王六百里商於谷地,還立下契約,結果呢,待楚人前往咸陽受地,六百里竟然變作六里,這可信嗎?”

襄王嘴唇吧咂幾下,看向公仲:“太傅,您可有說?”

“我王為何不聽聽張儀是何說辭呢?”公仲應道。

“太傅說的是!”襄王轉對內臣,“傳旨,有請秦使入宮覲見!”

內臣傳旨去了。

“大王,”公孫衍拱手,“臣請告退!”

“這……”襄王怔了。

“張儀那廝,臣不想見他!”公孫衍再次揖過,起身退出,大踏步走了。

張儀入宮覲見,公仲侍坐。

禮畢,襄王拱手:“寡人在咸陽入質三年,幸蒙相國關照,未曾歷險。相國大駕屈身小邦,寡人幸甚。昨日之事,”指向身上孝服,“適逢先王七七大禮,寡人慾往太廟,未及聆聽相國指點。今朝略略得閑,寡人不敢再拖,這請相國來,還望相國能以高論賜教!”

“謝大王器重!”張儀回禮,“儀此來,只為二事,一是得聞先王駕崩,秦王傷悲,本欲躬身赴喪,不想楚人犯境,未能成行。今戰事稍懈,秦王念及此事,使臣前來憑弔,”雙手奉上禮單,“此為秦王薄意,禮輕情重,還望大王不棄!”

內臣接過,呈給襄王。

襄王擺下手,示意內臣收起,轉對張儀,拱手:“謝秦王厚意!此為一事,請問相國,何為第二事?”

“楚人恃強伐秦,秦王獨力難支,特求大王助力,合力伐楚!”

“這個嘛,”襄王看下公仲,又轉向張儀,借來公孫衍的話頭,“韓為弱邦,楚國為大國,秦國為強國。大國與強國對戰,弱韓夾在當中,且又山水相依……”長嘆一聲,“唉。”

“呵呵,”張儀淡淡一笑,“大王不會這麼快就忘記您是因何事而質押於秦的吧?”

“寡人……”襄王尷尬,看向公仲明。

那是幾年前的事,公仲明自是知情。

那年,魏人伐韓,韓人苦戰不勝,韓王向齊求援,龐涓大軍離開韓境,與齊決戰,死在馬陵道上。韓人還沒喘過氣來,一場新的危機不期而至。危機起於魯關,來自陽翟的一個商販在魯關的市集上因生意事與楚人商販發生衝突。楚人將他打死不說,還搶走了他的所有財物。陽翟人查出根底,前來尋仇,殺死十多名楚人。之後,雙方衝突增大,一直鬧到楚王那兒。楚王震怒,使將軍景缺引軍伐韓,聲稱拔掉陽翟。陽翟是韓國的命根子,韓王聞報,四處調兵遣將。然而,剛剛經歷過連番大戰的韓人實在是太疲憊了,根本無力抗楚。就在此時,秦使入韓,密見公仲,承諾出軍助韓,條件是韓國脫縱入橫,與秦結盟。韓王應下,按照秦使要求質押太子於咸陽。見秦國出面,楚王這才罷兵,韓國也因此而免於一場苦戰。

之後是公孫衍赴韓,韓國漸漸恢復底氣,於秦於楚都硬朗起來。

張儀此時提及這個話頭,言外之意是顯明的。

襄王看向公仲。

“於韓來說,伐楚是大事,”公仲給出個笑臉,“秦使可否容我計議一二?”

“這個當然。”張儀笑道,“不過,在下還想請大王與太傅一併將方城計議進去。”

“方城?”襄王、公仲幾乎同時出聲。

“正是!”張儀指向南方,“就是那個地方,由魯關開始,東到葉城,南到宛城,西到大山深處,可是一塊不小的地盤喲。還有,聽說宛地的烏金不比你們宜陽的差喲。”

二人各吸一口長氣。

“呵呵呵,”公仲輕輕笑出幾聲,“張相國說笑了吧?方城之內,方二百餘里,堪稱楚國心腹之地,楚王重兵守護,韓國縱使有心,胃口怕也沒有那麼大呀!”

“是嗎?”張儀反詰一句,“看來這塊肥肉在下只能拱手讓給魏人了!”

“魏人?”襄王急問。

“如果不出所料,就這辰光,魏王怕是在候着在下的話呢。”

襄王、公仲互望一眼,又不約而同地看向張儀。

“不瞞大王,還有太傅,”張儀看向東方,“在下已奉秦王旨意,約魏王、齊王一起伐楚,秦王之意,此番伐楚,列國都有好處。你們也都看到了,郢都那頭大熊,塊頭實在太大了,油水更是不少,還有那個不知足啊,恨不得將天下列國全都吃進它的肚皮里才得盡興。”

“魏王、齊王他們……肯出兵?”襄王不可置信。

“回稟大王,”張儀盯住他,“假若您是魏王,您正在與齊人大戰,還戰敗了,損兵折將,正在那兒生悶氣,楚人這又趁火打劫,悄不聲息地將您的心頭肉,襄陵八邑,一舉割走,且還是偷偷摸摸地割,您能忍下這口氣嗎?還有,假設您又是齊王。楚王使臣千里迢迢來到臨淄,與您簽下睦鄰盟約。這盟約上的墨跡尚未乾透,楚使尚在館中,楚王就又派出一個使臣來,撕毀前面盟約不說,又在廷堂上當著眾臣的面將您罵個狗血噴頭,連祖宗八代也捎帶了,您會咽下這口氣嗎?”

“嗯。”襄王點頭,“咽不下。”

“可楚蠻厲害,塊頭大,性兇猛,咽不下也得咽哪!”張儀接道,“是以襄陵失陷已經數年,魏王仍舊一聲不響。不是他不想響,而是他在候機緣呀。齊王也是。然而眼下,機緣來了,那蠻王不顧天災,不恤民難,傾巢伐秦,戰敗一次,仍不服輸,又要再伐。你們說說,天底下有他這般蠻野的人嗎?”重重嘆出一聲,“唉。”重重搖頭,臉上現出個無奈的表情。

“敢問楚使,”襄王來勁了,“若是伐楚,秦王他是……怎麼個伐法?大家都有什麼好處?”

“伐法只有一個,放倒那頭蠻熊,把它肢解開來,凡出力者,都有一份。”

“怎麼個肢解法?”

“秦王之意是,”張儀略略一頓,在几案上比劃,“方城之內,歸韓,方城之東,東至襄陵、項城,歸魏,下東國之地,歸齊。”

“秦王呢?”襄王急不迭道。

“漢中地。”

“嗯,”襄王吧咂幾下,看向公仲,微微點頭,“這般分法,倒是合理。”

“大王,這方城之地,您還要嗎?您若不要,在下就把這個人情一併送給魏王了!無論如何,在下曾為魏人,前些時又在魏數年,飲過不少魏水呢。”

“要要要。”襄王迭聲應道,似又想到什麼,看向公仲,“太傅?”

“敢問秦使,”公仲曉得襄王在想什麼,看向張儀,“秦王拿什麼來保障所言非虛呢?”

“對對對!”襄王緊忙附和,“他拿什麼來保障呢?”

“契約!”張儀應道,“竹木雕刻,加蓋秦國王璽!”

“聽聞相國使郢之時,也曾與楚王訂立盟約,雙方簽字畫押,加蓋璽印,可到後來,秦王把約一把火燒了,有這事沒?”公仲使出殺器。

“有之。”張儀坦然應道。

“若此,讓我們如何再相信秦王呢?我們這把契約簽了,屆時秦王不認,再放一把火燒了,豈不是……”公仲止住,靜靜地看着張儀。

“唉,太傅只是聽說,”張儀長嘆一聲,應道,“在下卻是親歷啊。事實是這樣的,在下使楚之時,秦王是誠意與楚王睦鄰的。可楚人並不領情,三番五次戲弄秦王,戲弄在下。”

“他們如何戲弄?”襄王來勁了。

“唉,說來難以啟齒。”張儀又嘆一聲,“大王既然問起,在下就不顧臉皮了。楚人有烏金,出產犁鏵,而關中秦人苦於耕地之苦,欲向楚人購買犁鏵,哪會想到,楚人竟以高於集市三倍的售價賣給秦人。這事兒是在下經辦的,你們曉得,在下不是生意人,妥妥地讓楚人坑了。可契約既簽,打爛牙齒也得認下,是不?在下不顧秦王責怪,堅持履行契約,向楚人支付數千鎰足金的貨款,全是關中之民一口一口攢下來的血汗錢哪。可楚人呢,收下貨錢,竟然不給犁鏵,說是以鹽抵賬。在下無奈,只好再次認下,與楚人又簽契約,約定楚鹽以市價抵扣所欠貨款。結果呢,在下又簽錯了,契約剛立,市場上的楚鹽就開始翻個倍兒的長。這事兒大王也當清楚。楚鹽漲價多少呢?說來你們不信,不到一月,漲價八倍!可契約呀,在下已經簽了,得認哪!秦人是欲哭無淚呀!二位不曉得,秦王在拿到楚鹽之後,把在下召進宮中,擺下一大席的盛宴,卻沒放一星星兒鹽珠子。秦王問在下,這菜肴好吃嗎?在下說,要是有點兒鹽就更好吃了,秦王說,這鹽哪,寡人是真的吃不起呀。大王啊,您這想想,在下聽到秦王那話,臉上該是有多燙啊!可這是契約呀,儀是秦王的相國,代表的是秦王,是秦國,打爛牙也得咽到肚子裏呀。”

“後來呢?”襄王急聽下文。

“後來就是太傅所問的了。”張儀侃侃說道,“秦王對我說,相國呀,無論如何,楚人得罪不起,寡人還是想與楚人睦鄰。我說,與楚室和親如何?結秦楚之好。秦王問,怎麼和?我說,王叔有個公主,叫羋月,才貌雙全,大王可納為後妃,大王說,寡人已納魏女為後,怎麼能再納一后呢?我說,那就納作妃子。大王認下,托儀赴郢求聘,並以商於六百里作為聘禮,因為楚王對那塊土地太在意了。不過,秦王也有一個要求,就是楚國不能既睦秦又睦齊,因為桑丘之事,秦王對齊王憋下一肚子的火氣。儀受王命,再赴郢都,楚王見儀心誠,同意婚約,答應與齊絕交,使人與儀斟酌契約。有鑒於前番兩次契約失誤,儀這一次留下心眼,處處防備,結果呢,依舊是防不勝防。眼見契約落定,楚王眼前紅人陳軫跳出來,先是百般設套,后是百般反對,因為陳軫與儀有隙,對秦王有怨,他最害怕的是楚、秦和好,他最想要的是楚、齊和好。廷辯中,陳軫提出秦王先給地,楚王后斷齊交。這怎麼能成呢?儀堅決不同意。楚王急了,說,那就同時履約,如何?我說,大王聖明啊。既為契約,就該當同時履約。結果呢?儀回到咸陽,將楚女交給秦王納入後宮,專心等候楚王斷絕齊交的音訊。現在看來,楚王根本沒有誠意,因為他又使陳軫使齊斷交。陳軫使齊,天天在臨淄吃喝玩樂,只不斷交。這邊楚王特使昭睢守儀府中,拿着契約日日催逼,儀急了,只好去求秦王,出示契約。秦王怒了,將儀一頓臭罵,親手將那契約一把火燒了!唉,儀裡外不是人,無奈何中,只好對昭睢說,願將秦王賜儀的於城六里地獻給楚王,結果呢,楚王就怒了,出重兵伐我,在敗於丹陽之後,這又舉全楚之力,再度伐我。這一戰,楚王孤注一擲,自尋死路,秦王想躲也是躲不掉,只好傳旨應戰,同時使儀約請大王並魏、齊出手,將那大熊分解吃了。”

一席話說完,襄王、公仲再無疑惑。

襄王當場擬旨,使猛將暴鳶將兵三萬,與秦合兵連橫,征伐楚國。

韓人有錢,相國府宅極是氣派,府門高大,莊嚴,門前矗立的一對石獅比人高出一頭。

張儀跳下輜車,沒有看那府門,只盯住石獸,看完這個,又看那個,更到近前撫摸幾把。

府門開着,沒有人守護。

俟跟班的小廝從車上抬下一隻禮箱,張儀方才離開石獸,帶小廝走進府門。

院中停着兩輛輜車,幾個僕從正在裝載行李。兩人又抬一隻大箱走出來,走在後面的是府宰,見到他們,擱下行李箱,走前揖禮:“客人是——”

“在下是公孫先生的舊友,此來拜見故知!”張儀回禮。

府宰打量他一眼,揖道:“客人稍候,容小人稟報!”

府宰還沒邁腿,公孫衍一手提只包裹走出,身後跟着夫人地香。地香的懷中抱個孩子,另一個大點兒的男孩跟她身後,扛着一桿木槍。

見到張儀,公孫衍怔了下,大步走到車邊,將手中包裹擱進車裏,揚手:“嘿,這不是從大秦國來的張相國嗎?別來無恙乎!”

“公孫兄,您這是——”張儀看向院中的車乘。

“呵呵呵,”公孫衍笑了,“此地住膩味了,這帶婆娘、娃子兜兜風去。張兄不會是專程趕來送行的吧?”

“出在下意料了!”張儀回他個笑,“在下此來,本為謁見公孫兄,與公孫兄敘敘舊情,不想竟是趕巧了。”向不遠處的小廝招手,待他們過來,指禮箱,“這是在下離咸陽時,你弟妹托在下務必捎上的,說是送給嫂夫人,在下……呵呵,不敢怠慢哪!”

“敢問相國,是哪個弟妹所送?”公孫衍斜一眼禮箱。

“兩個弟妹都有送呢。”

“呵呵呵呵,”公孫衍笑了,轉對地香,指張儀,“犀角他娘,這位就是秦國相國於城君,”指箱子,“這是於城君的兩位夫人送給你的,來,致個謝!”

地香放下孩子,款款過來,深深一揖:“謝張大人,謝二位弟妹!”

“張儀恭賀嫂夫人喜得二子!”張儀拱手回禮,指向箱子,“兩個侄子的禮品,兩個弟妹也已備下了,盡在箱中!”

地香再次謝過,也沒開箱驗看,帶孩子上車。

“辰光不早了,”公孫衍轉對張儀,“兩位弟妹的大禮賤內已經收下,在下這要上路,敢問張兄還有事嗎?”

張儀指指嘴唇:“想討一口公孫兄府上的開水潤潤嘴皮子。”

“哈哈哈,水有什麼味道,還是喝酒吧!”公孫衍伸手禮讓,“相國大人,請!”

二人走進府堂,公孫衍尋到酒具,倒酒,張儀則四下里打量,見正堂供案上擺着一隻紅綢包裹,曉得裏面是相印等相關物品。

公孫衍倒滿一壺酒,斟好兩爵,遞給張儀一爵:“未備佳肴,只好清飲了,來,張兄,為今日之見,干!”

二人飲盡。

“公孫兄,”張儀拿過酒壺,斟好,“不瞞您說,在下曉得您最終會走,只沒想到有這麼快。”

“在下也是遺憾,未能讓相國盡興啊。”公孫衍接過,一飲而盡。

“是呀,是呀,”張儀亦飲下,“在下此來,鉚足勁兒要與公孫兄戰上幾合的,沒想到您卻……”長嘆一聲,“唉。”

“你‘唉’個什麼?”公孫衍盯住他。

“‘唉’我自己呀。”張儀苦笑一下,再斟,“人生在世,知己難得。在這天下,知我者,一是蘇兄,二就是您公孫兄。蘇兄與我斗在大處,公孫兄與我斗在小處;蘇秦與我斗在明處,公孫兄與我斗在暗處。大也好,小也好,明也好,暗也好,只要能斗,就是樂趣。你我此番好不容易見上一面,卻不鬥了,豈不失趣?”

“哈哈哈,”公孫衍大笑幾聲,舉起酒爵,“來,秦相大人,為你方才對在下的高評,干!”

二人碰過,飲盡。

“既然你我是斗在暗處,我守在這兒不就成明的了嗎?”公孫衍持壺,斟酒。

“呵呵,也是。”張儀笑了,“說說,公孫兄欲去何處斗我?”

“張兄難道不知嗎?”

“在下能夠想到的只有一處,魏國。”

“為什麼?”

“因為魏國需要公孫兄。”張儀再出一聲長嘆,“唉。”

“相國這又為何而嘆?”

“為魏國。”

“所嘆何事?”

“曾幾何時,大魏雄視天下,而今卻成這般,天下列國,除燕室之外,竟是誰家也不如了。就這辰光,即使韓王也低瞧魏王一籌。身為曾經的魏人,在下……”張儀頓有足足一息,“這心裏頭是五味雜陳哪。在下想過多次,能使魏公復興的只有一人,就是公孫兄您。方今魏王雖為草包,但草包有草包的好處。列國君侯中,先魏王仁、知、勇三者俱占,堪為能君,可大魏國恰恰也就敗在他這個能君手裏。”

“你說的是。”公孫衍應道。

“不過,”張儀接道,“如果公孫兄欲驅魏國與大秦作對,怕是就要失望了。”

“為什麼呢?”

“因為魏國不是秦國的對手。”

“誰是?”

“趙國。”

“為何是趙國,而不是齊國?”

“因為蘇秦常年住在趙國,很少住在齊國。”

“僅是為此嗎?”公孫衍盯住他。

“還有一個,”張儀應道,“趙國有個年輕的君王,趙雍。能使舉國之民穿胡服,行騎射,這個王就不得了!”

“來,為趙國,干!”公孫衍舉爵。

二人飲盡。

“對了,公孫兄,”張儀斟酒,舉爵,盯住公孫衍,“說句題外的話。方今天下,可有您打心眼裏服氣的人?”

“有一個,可惜不是你。”公孫衍應道。

“呵呵呵呵,”張儀飲盡,再斟,“聽公孫兄此話,是言不由衷啊!”

“哦?”公孫衍執爵,盯住他。

“你服氣的人必是蘇秦,而蘇秦的對手是在下,張儀。你服氣蘇秦,卻不服氣他的對手,豈不是言不由衷嗎?”

“呵呵呵,”公孫衍笑了,“沒想到張兄挺會衡量自己呢。順便問句,張兄可有服氣的人?”

“在下服氣三個。”

“厲害!能說說嗎?”

“第一個是我師父,第二個是我師兄,第三個是我師姐。”

“蘇秦呢?”

“蘇兄呀,”張儀舉酒,看向遠方,若有所思,良久,輕輕咂出一口,“他是我所愛的人。”

“哈哈哈哈,”公孫衍大笑,舉爵,“來來來,為這幾句妙對,干!”

二人干過,公孫衍拱手:“張兄,酒喝過了,在下這要上路了。”

“這一爵!”張儀再次斟滿,遞給公孫衍,“權為公孫兄餞行!”飲盡。

“衍在大梁等你!”

“儀不去大梁了,因為,大梁的事情已經搞定!”張儀淡淡一笑,目光自信。

“你會來的,且不會很久!”公孫衍又是一笑,意味深長。

“怎麼來?”張儀曉得他的話裏有話,盯住他。

“蘇秦當年是怎麼離開秦地的,張兄可問公子華!”公孫衍的眼睛眯起,射出詭詐的光,補殺一句,“蘇子可是沒有再回秦地喲。還有在下,也不會再去了,引領三軍除外!”

張儀閉目,良久,拱手,淡淡一笑:“真有這日,在下落魄於大梁,還會與你小鬥鬥的!”

“候你!”

公孫衍出走鄭城,韓襄王正好遂心,當日就將相府印授等交還公仲明了。秦使張儀也不着急回去,安心在驛館住下,時不時入宮與襄王飲酒作樂,偶爾議下時局。

幾日之後,張儀驅車出城,在常駐韓地的黑雕引領下役投韓地安陵,在安陵城外一座老宅子門外停下。

張儀下車,使人抬着禮箱,上前敲門。

開門的是個少婦,二十來歲,扯着一個不到三歲的女孩。

“客人是——”女人問道,目光落在後面的禮箱上,似是從未見過這般大的箱子。

“阿嫂,冷先生在家嗎?”張儀拱手。

“在家,在家,”那女人迭聲應過,轉對女孩子,“去叫阿大,有客官尋他!”

孩子進去,不一會兒,對張儀道:“阿大說了,他沒空,你走吧。”

“呵呵呵呵,”張儀蹲下來,抱起小女孩,“告訴阿叔,你叫什麼?”

“冷鋒,冰冷的冷,刀鋒的鋒。”小女孩應道。

“嗬,你這名字太厲害了,是你阿大給起的吧?”

“是我阿大起的。”

“你阿大在哪兒,為阿叔帶路尋他,好嗎?”張儀回頭,朝僕從努嘴。

御者並那黑雕僕從抬起禮箱,走進屋子。女人將二人引進客堂,安排茶點去了。

冷鋒指路,張儀穿過兩進院落,來到第三進,見冷向躺在院中的一把竹椅上,閉着眼睛露着肚臍曬太陽。看到他來,冷向沒動,眼睛也沒睜開。

“阿大,客人進來了,他說有事,還帶個大箱子呢!”冷鋒走到椅邊,悄聲。

“冷向沒有客人,也不待客,這在曬日頭呢。”冷向抬起手,指向大門,“來人請走吧。”

冷鋒朝張儀作個鬼臉,指指冷向,又指向前院。

“冷鋒,”張儀笑了,就地坐下,指向前院,“那隻箱子裏有你的禮物,特好玩兒,這就尋去!”

“好哩!”冷鋒噌地去了。

“你是——”冷向出聲了,眼皮裂出一道細縫,斜睨他一眼。

張儀沒有答話,而是習慣性地繞着冷向的躺椅轉起圈子來,一邊轉着,一邊拿眼盯住他。

冷向閉上眼瞼,嘴角浮出一絲冷笑。

張儀轉完一圈,又轉一圈。

在轉完第三圈后,張儀停下,且剛好停在他的身前,將陽光擋了個結實。

“這位客人,你擋住我的陽光了!”冷向出聲。

“在下張儀,有擾先生了!”張儀拱手。

“張儀?”冷向略吃一驚,坐起來,睜開眼睛,盯住他,“可是秦相張儀?”

“正是在下。”張儀淡淡一笑,又是一拱手。

“失敬了!”冷向將衣襟緩緩拉上,扣好衣帶,坐正,拱個手,“是哪陣風兒吹你來此?”

“儀受命而來!”

“所受何命?”

“一個先生並不陌生的老人的命。”

“他是——”冷向盯住張儀。

“屍子。”

“屍子?”冷向精神一振,“哪一個屍子?”

“屍佼,先生的師父。”張儀不動聲色,輕輕砸下一錘。

“你——”冷向打個驚顫,盯住他,兩眼射出冷光,“何以曉得屍佼是我師父?”

“如果在下沒有聽錯的話,冷先生是向屍佼老先生磕過頭、行過拜師禮的!”張儀加重語氣,實實地又砸一錘。

“你聽何人所說?”冷向的聲音似從牙縫裏擠出。

“屍子。”

“你……見過他?”冷向震驚了。

“呵呵呵,”張儀笑出幾聲,“見過不止一次,還喝過不少酒呢。老夫子的酒量,在下服了!”

“可是在蜀地見他的?”冷向的聲音軟下來,目光也柔和了。

“巴地。”

“他……老人家身體可好?”

“這辰光應該還活着。只是下雨辰光膝蓋疼,疼起來呲牙咧嘴的,就拚命喝酒。”

“是風濕。他不該到巴地,那兒濕氣太大。”

“先生錯了,”張儀應道,“巴人有藥專治這病,聽屍子說,自來巴地之後,他的膝蓋骨已好許多了呢。”

“如此倒好!”冷向回到眼前,“師父請大人捎的什麼話?”

“有天屍子喝多了,”張儀看向遠處,眯起眼睛,“就是這般,對在下說,他這一生只收過兩個弟子,一個是衛鞅,前半程走得不錯,後半程走偏了。還有一個,就是先生您了。”頓住,閉目。

“師父是怎麼說我的?”冷向語氣急切。

“屍子說,先生前半程走得謹慎,後半程或有振作。”

冷向閉目。

良久,冷向睜眼:“師父還說什麼了?”

“說的多了,具體到先生,當是還有一句。”張儀頓住。

“怎麼說?”冷向憋不住了。

“就是如何振作。”張儀斜他一眼。

“如何振作?”

“輔秦,成就大業。”

冷向再次閉目,又過良久,緩緩說道:“師父有所不知,冷向塵世的心已經死了。”

“先生的心沒死。”

“你何出此斷?”

“冷鋒!”張儀淡淡一笑,“如果先生的心真的死了,小公主該叫冷冰才是。”

“好吧,”冷向看向張儀,“你說,在下該當如何振作?”

“叫嫂夫人備下酒肴,你我大喝一場,而後,先生就隨在下前往韓都,效力於韓!”

“效力於韓?”冷向怔了。

“你是韓人哪,能為母國做些事情,豈不更好?”

“這……”冷向凝會兒眉頭,“師父不是說,讓在下輔秦嗎?”

“為韓國效力,也可輔秦。”

“怎麼輔?”

“你我合力,促進秦韓睦鄰,連橫拒縱。”

“可韓王……”

“韓王那兒,由在下舉薦。”

是日,二人把盞暢飲,家國天下無不論辯,冷向已經死去的心滿血復活。次日晨起,冷向隨張儀趕赴鄭城,又三日,韓襄王將冷向迎入宮中,拜為上卿。

公孫衍真也是到大梁去了。

由鄭城至大梁,道直且寬,始與終不過兩百來里,駟馬之車本該一日就到的,但公孫衍似乎並不急切,走走游游,遇到水澤,時不時地還帶他們娘仨戲水半日,及至大梁,已是第三日傍黑,晚霞映照在大梁城西的十里長亭上。

長亭旁邊停着一溜兒車,打頭一輛是王輦。

王輦旁邊站着一人,正在翹首西望。

公孫衍看清楚了,是魏國襄王,但沒有王服冠冕。

襄王旁邊沒有別人,連內侍也沒有,只有一排侍衛,遠遠地站在後面。

公孫衍沒有下車,也未理他,顧自駕車馳近。

望到公孫衍,襄王深揖一禮:“來人可是魏人犀首?”

這聲親切的“魏人犀首”四字顯然打動了公孫衍。

公孫衍喝馬停車,縱身跳下,回個大禮:“魏人犀首在此!”

“魏嗣恭候多時了!”魏嗣再次深揖,亮出大名。

“犀首叩見魏王大駕!”公孫衍回過禮,看向王輦,故作不知,“大王這是——”

“你,下來,”魏嗣指向王輦御手。

御手下來。

魏嗣指向公孫衍的輜車:“駕御這輛!”轉對公孫衍,禮讓,“公孫先生,請!”

公孫衍怔了一下,上車。

魏嗣不由分說,噌地跳上御位,揚鞭催馬,朝大梁方向疾馳而去。

眾侍衛無不呆了。

趕到魏宮,天已黑定。宴席早已備好,一邊是王后與兩個公主候在一席,接待地香並兩個孩子,一邊是魏嗣攜公孫衍之手,另室入席。

“衍何德何能,竟然勞動大王為衍躬身駕御?”入席之後,公孫衍方才尋到機會,拱手致謝。

“哈哈哈,什麼大王呀,你就叫我魏嗣!”魏嗣笑出幾聲,“這對你講,想當年,這世上嗣所敬服的人只有二人,一個是龐大將軍,再一個就是你,犀首。今朝得為犀首駕御,是嗣大幸!”

“這……”公孫衍怔了,“大王何以敬服衍呢?”

“河西那場奔襲戰哪!”魏嗣豎起拇指,“河西雖敗,但那一場奔襲戰,魏嗣是真服,越想越服。原以為是張猛乾的,後來才知,真正的功臣是你犀首。”

“嘿,”公孫衍苦笑一聲,“都是往事了,不堪回首。”看向魏嗣,“哦,對了,衍有一疑。”

“犀首請講。”

“衍奔大梁,事發突然,走時更未聲張,大王何以知曉此事,提前守在那亭邊?”

“聽秦使講的。”魏嗣直人快口,“他說,犀首已辭韓相,正在趕赴大梁的路上。嗣心裏那個樂呀,使人天天沿道打探,不料你犀首走走停停,急得我呀,呵呵呵。”

公孫衍這才曉得是張儀透的風,感慨一聲,看向魏嗣:“衍為落勢之人,敢問大王為何守候?”

“為你這個天下大才呀!”魏嗣斟酒,爆粗了,“他娘臭屁的,先王過世那辰光,魏嗣新立,欲尋個相邦,蘇秦舉薦你,嗣也視你為最佳人選,可他娘的,那個婆娘死活不允!”

“衍曉得她!”公孫衍淡淡一笑。

“啥?”魏嗣驚了,“我還沒說是誰呢,你哪能就曉得了?”

“是大王的枕邊人,且是大王在征伐邯鄲時投奔去的,對不?”公孫衍又是一笑。

“是呀,是呀,”魏嗣迭聲應道,“那個臭騷娘們,真他娘的迷人,一到床榻上,讓人是欲仙欲死哩!”

“之後她悄悄走了,是不?”

“是呀,來時不聲不息,走時也是,他娘的,讓我一連鬱悶好幾天呢。”魏嗣斟滿酒,遞給公孫衍,“來,喝酒,魏嗣為你犀首並夫人、孩子,接風!”

“大王非但不必鬱悶,反倒該慶幸才是!”公孫衍接過酒,與他碰一下,飲盡。

“是哩,是哩,”魏嗣笑道,“她再不走,嗣就讓她吸幹了,活不到這辰光!”

“呵呵,”公孫衍苦笑一下,搖頭,“衍不是讓大王慶幸這個。”

“哦?”魏嗣盯住他。

“大王可知她是何人?”公孫衍笑問。

“何人?”

“天香。”

“天香?”魏嗣眯眼,“可是安邑眠香樓里的那個天香?”

“正是。”

“老天!”魏嗣摸摸下巴,自語,“怪道申哥的魂兒沒了呢,她娘的!”

“你的申哥也正是死於她手!”

“啥?”魏嗣又是一驚。

“是她寫信約你申哥前往宋地,你申哥認出了她的字,趕去約會,在約會地點被人射死,又嫁禍給齊人了。”

“老天!”魏嗣兩眼大睜,良久,眯起來,“咦,她為何要殺我申哥?”

“因為她不想讓你的申哥成為未來的魏王!”

“你是說,她……想讓我當?”

“是的,那辰光她已經守在大王身邊,將大王搞定了,認為大王才是她想要的未來魏王。”

魏嗣聽得冷汗直冒,好半天,方才回到現實,盯住公孫衍:“你……怎麼曉得這些?”

“外面那個人,”公孫衍指向外庭,“就是賤內,想當年,她叫地香。”

“啊?”魏嗣叫出一聲,瞪會兒大眼,“那……天香為何一定要讓嗣當魏王?”

“想讓你當魏王的不是她,是另有其人。”

“誰?”

“秦王。”

魏嗣目瞪口呆了。

公孫衍端起酒爵:“衍借大王的酒,謝大王為衍御車!”

“她……她是何人?”魏嗣仍舊沉浸在方才的語境裏。

“是秦國黑雕台里的黑雕,這辰光當在楚國!”

“黑雕台?”魏嗣喃聲自語,“這名字倒是聽說過呢。”

“是秦國培養細作的地方,設在終南山裡。”

“老天,”魏嗣摸一下自己的腦瓜子,舉爵,“來來來,為天香能夠留着魏嗣的腦袋,干!”

二人暢飲幾爵,魏嗣捂住壺,看向公孫衍:“犀首,在喝醉之前,嗣有幾樁大事先行求教。”

“大王請講!”公孫衍拱手。

“楚人伐秦,秦使向嗣求助,要嗣出兵伐楚,嗣左思右想,正沒個踏實主意,你這來得好呢。”

“大王可以許給秦人一個人情,伐楚!”公孫衍應道。

“喲嘿,”魏嗣一拍大腿,“寡人想的也是這個。他娘臭屁哩,楚人不是東西,襄陵八邑——”一拳砸在案上,震得盤盞全彈起來。

“大王可知怎麼伐?”公孫衍笑問。

“還能怎麼伐?打呀,奪回襄陵八邑!”

公孫衍搖頭。

“那……”魏嗣盯住他。

“伐而不戰,作壁上觀,既不得罪秦,也不得罪楚!”

“襄陵呢?”

“大王還在想着宋國嗎?”公孫衍問道。

魏嗣搖頭。

“襄陵本為宋土,大王不想宋國,襄陵就是虛地。再說,楚王視襄陵甚重,必留重兵守護。大王費力爭虛,何如輕鬆得個實呢?”

“何處為實?”

“葉城。”

“秦使承諾,只要寡人出兵伐楚,西自葉城,東至襄陵,南到項城,秦王全部划給寡人。”

“秦王的話,大王能相信嗎?”公孫衍笑問。

魏嗣吧咂幾下嘴皮子。

“大王,”公孫衍接道,“葉城在方城之內,得葉城,即得楚國方城。得方城,可控宛城,北向制韓,南向制楚,又不至於把楚王得罪太苦。”

“你說的是!”魏嗣略略一想,轉對候在身邊的內臣,“去,到公叔府上,將他的那個什麼……相印拿來,哦,對了,傳旨於他,詔命他為……”摸會兒頭皮,“太師吧,這個位兒適合他!”

使齊的是羋月的弟弟魏冉。因在前番的丹陽之戰中立下戰功,魏冉被秦王破格任命為五大夫,這辰光又在張儀舉薦下出任使齊的王使。

張儀讓魏冉使齊,幾乎就是白送他一份功勞,因為讓齊王伐楚是毋須口舌的。齊王所候,無非是個時機與借口。今朝時機已到,有秦王求助,借口也算是齊了。因而,魏冉上朝並無多話,見過使臣之禮,呈上秦王國書並問聘禮物,就回館驛守候迴音了。

果然,齊王候的正是這個。秦使走後,根本沒過廷議,宣王就召田嬰、匡章、田文三人,乾淨利索地封匡章為主將,田文為副將,將五都之軍六萬,擇吉日伐楚。

從匡章口中得知伐楚是為救秦,孟夫子二話沒說,趕至齊宮,請求覲見。

齊王宣見。

“聽聞大王要興兵伐楚,可是真的?”孟夫子見過大禮,直入主題。

“夫子之意是,楚國不該伐?”宣王反問。

“伐國在義,敢問大王,伐楚之義在何處?”孟夫子幾乎是質問了。

“楚王使臣辱罵寡人於廷,難道不該伐他嗎?”

“楚王使臣辱罵大王於廷,是使臣之錯。”

“夫子所言大謬也!”宣王懟上了,“使臣既為楚王所派,他的口就是楚王的口,他的身就是楚王的身!”

“看來大王是不知使臣了!”孟夫子淡淡一笑。

“啥?”宣王生氣了,“你說寡人不知使臣?”

“正是。”孟夫子朗聲,“為使之道,古今一焉,一在立信,二在傳言。”

“此二者,可有說?”宣王凝眉。

宣王真還不知這些。

“作為使臣,不妄行謂之立信,不溢辭謂之傳言。”孟夫子侃侃言道,“楚使宋遺不守使節之禮,叫罵於廷,可謂妄行。”

“溢辭呢?”宣王好奇了。

“溢辭就是言過其實之辭。溢辭有二,一謂溢美,一為溢惡。”

“何為溢美?何為溢惡?”宣王倒是起興緻了。

“使臣所傳之辭當為君上所言。君上喜,多出美言,是謂溢美之辭;君上怒,多出惡言,是謂溢惡之辭。古今善使者,既不傳溢美之辭,亦不傳溢惡之辭。宋遺……”

“別別別,”宣王攔住他,一臉納悶,“為使之人當傳君上之辭。君上喜,則傳之以喜,君上怒,則傳之以怒,這當是好使臣呀,夫子為何……”盯住孟子,目光徵詢。

“為使之道,在於表達誠意,消彌紛爭,而非搬弄是非,挑起紛爭,否則,為君者就不需要派遣使臣了,直接派三軍開戰即可。是以可知,古今使臣,既不傳溢辭,亦不傳惡辭……”孟夫子侃侃而言。

“慢,”宣王再次止住,眯起眼,“不傳惡辭可解,這不傳美辭,寡人就不懂了。美辭既為讚美對方,表達的正是誠意,使臣為何又不能傳呢?”

“譬如說大王您吧,一時喜秦,說些溢美之辭,講給使臣。使臣前往傳話,前腳剛走,大王不知何處又聽來秦王有悖於大王之處,於是龍顏震怒,破口大罵秦王,大王您說這……”孟夫子頓住話頭。

“是呀。”宣王撓頭了。

“楚王正是這般,前番喜,使陳軫來,傳美辭。后番怒,使宋遺來,傳惡辭。於是,大王震怒,烹之於廷門。”

“是了。”宣王拱手贊道,“老夫子果是博學,寡人受教矣!不過,身為使臣,既不傳美辭,又不傳惡辭,該傳何辭?”

“常辭。”

“何為常辭?”

“去其矯,卸其飾,可為常辭。”

“去其矯?卸其飾?”宣王吧咂會兒味道,看向孟子,“這就是夫子方才所說的誠意,是不?”

“正是。”孟夫子應道,“不矯不飾之辭,可為不喜不怒之情,出自寬仁大義之心,是以君子邦交,不以喜,不以怒;是以善使者,不勸成,不鬥巧。斗以巧者,始於成,終於敗;飲以禮者,始於敬,終於亂;以美辭傳言者,始於諒,終於仇。古今邦交,例案比比皆是,以大王學識,軻就不贅述了。請大王還是回到宋遺……”

“宋遺!”宣王一下子就來氣了,“寡人一聽到這個名字,心裏就冒大火,現在想來,下鍋煮是便宜他了,該將他剮作肉醬、餵給狗吃才是!”

“大王難道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的不是嗎?”孟夫子盯住他。

“寡人有何不是?”宣王的目光直射過來。

“兩軍陣上,且還不斬來使,何況是大國邦交?”孟夫子發飆了,“陳軫與宋遺,兩個使臣接踵而至,一人溢美,一人溢惡,實乃楚、秦鬥法之果。英明之君,當透過重重迷霧,看清事物本真。可大王您呢?前聽溢美之辭,與楚立馬交好,簽睦鄰之約;后聽溢惡之辭,與楚立馬交惡,烹楚王之使。難道大王總是這般愛聽溢美之辭嗎?難道大王從未琢磨過楚王為何這般出爾反爾嗎?難道大王僅憑一人之辭,就說風是風、說雨是雨嗎?若有瘋犬追咬大王,難道大王就與瘋犬對咬不成?”

一連串的雷霆之問壓得齊宣王透不出氣了,呼哧呼哧喘息一陣兒,擠出又一句出兵理由:“不說這個宋遺了,楚使伐秦,秦王求救,寡人總不能見死不救吧?”

“敢問大王救秦理由?”孟夫子氣勢如弘,二目如電。

“這……”宣王怔了下,“魏人攻趙,先王救之;魏人攻韓,先王又救之;今朝楚人攻秦,寡人若不救之,豈不是……”

“大王啊,”孟夫子長嘆一聲,“難道您就是這般比於先齊王嗎?難道您就是這般是非不分、善惡不論嗎?”

“老夫子,你……”宣王氣極,手指孟夫子。

“秦行衛鞅之法,內以苛法壓制百姓,外以強力征伐鄰邦,失道於天下,堪稱虎狼之邦,天下無人不知。蘇秦合縱六國,是為制秦。魏人伐趙,是背六國之盟,失義於天下,是以先齊王伐之;魏人伐韓,再失義於天下,是以先齊王又伐之。今楚王舉全國之力,伐虎狼之秦,是替縱親國出頭,堪稱正義之師,大王非但不去助力,反倒助秦伐楚,豈不是助紂為虐了嗎?”

“你……”齊宣王指向他,渾身顫抖,“老夫子,說完了吧?”

“說完了!”孟夫子朗聲應道。

“說完了,就走吧。”宣王拂袖,大聲,“來人,送客!”

不待來人“送客”,孟夫子噌地起身,長袖一拂,也不道別,揚長而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1-14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1-14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7 章|復前仇懷王親征 結橫索張儀搬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