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春晚
幾個月之後,錦花火腿腸已經衝出錦花市,在中原省小有名氣。但這點成績,跟蘇雲的預期相差甚遠,她的目標當然是做全國最好的火腿腸,目標並不只是一個中原省。
元旦節放假,蘇雲和葉書墨帶着全家人飛去到京市。
葉恆遠也是一年多沒見孫子了,心裏肯定是喜歡的,看到小葉承高興的不得了,可是對葉書墨的態度就比較耐心人尋味,“要不是大蛋兒在這裏上學,怕是你們也不會回來。”
這口嫌體正直的模樣,差點兒讓蘇雲笑場。
葉書墨皺了皺眉頭:“你說錯了,這次我和蘇雲是專門來找你的。”
“喲,你們還能想到找我?”
葉恆遠清了清嗓子,當然得開始擺譜了。
他原本以為,這兩口子估計會提前給他打個電話什麼的,結果等了幾個月,都是等到快過年了,他們才過來。
“承承過來。”
葉書墨直接就把兒子喚到身邊,不給老爸一點面子。
小葉承還真的是從爺爺懷裏出來,要往爸爸跟前走,把葉恆遠氣得摟緊了孫子,不忘狠狠的瞪兒了一眼。這個兒子除了跟他作對,就沒有說是能順着他,讓他心裏舒坦舒坦,這一點不說跟其他的幾個孩子比了,就是大蛋也比他懂事些。
大蛋過來一年了,每周就周末回來住一天,但對他這個爺爺也是很尊重的。原本他也擔心自家的那兩個兒子跟大蛋的關係處不好,但這個擔心顯然有些多餘光,事實上大蛋跟他們相處的還不錯,周末經常在一起打球什麼的……倒讓他覺得這兩個兒子越來越懂事了。
可就是葉書墨,他這個大兒子,對他的態度這麼多年就沒有改變過。
蘇雲笑着過去,把小葉承送到葉恆遠的懷裏,“小承承乖,去親親爺爺。”
小葉承又乖乖的跑過去,吧唧朝葉恆遠親了一口。
葉恆遠這糾結的內心,頓時就跟用熨斗熨過似的撫平了,還暖烘烘的。
“老葉,之前葉大蛋說過,你對那個火腿腸挺感興趣的?”
“是這樣,我認為你們做的火腿腸很好吃,還方便攜帶,應該做大做強。”
“所以我們就來找你了。”
葉書墨正色道:“我和蘇雲打算,在全國打廣告,把錦花火腿腸推廣到全國。”
葉恆遠皺了皺眉,乾咳一聲,“那你們打算怎麼做?”
“我想讓我們的火腿腸在今年春晚上打廣告。”
葉恆遠倒吸一口涼氣,真沒想到兒子找他居然說的是這個……不過,孩子們既然跑來找他,那應該就是找他幫忙的。不過打廣告對他來說,還是挺新鮮的,畢竟現在電視才剛剛普及,電視廣告這種形式還不多見。
“想在春晚打廣告,那可不容易,估計得花不少錢。”
“這個沒問題,主要是路子,這個得你出面。”
葉書墨也沒跟他老爸客氣,直接就提出了要求。
“那你們準備錢吧。”
葉恆遠覺得這事兒倒不是那麼難辦,論及人脈他也有的,無非就是舍個臉,但肯定得一大筆錢,這個廣告費不會少。
“好,老爸既然這麼說了,那肯定就沒問題。”
蘇雲也沒想到老公公這次居然這麼好說話,本來她還想好了說詞,打算說服老爺子,現在發現居然都用不上了。
“嗯,怎麼?你信不過我?”
葉恆遠眼睛一瞪,兒子不給面子就算了,現在兒媳婦這也不打算給他面子了是吧?
“不是不是,當然能信得過。”
這時秦歌回來了,看到家裏這麼多人,有點意外,也有點吃驚,不過當然還得笑是很可親:“喲,葉書墨和蘇雲來了。”
“秦姨,大蛋在這兒的這段時間,給你添了不少麻煩吧。”
蘇雲知道葉書墨直到現在對秦歌還是很排斥的,不過大蛋在這時段時間,確實是給人家添麻煩了。
“大蛋這孩子很乖,挺好的。”
秦歌到現在對大蛋兒還是很排斥,不過誰讓她的那兩個寶貝兒子現在跟大蛋兒走得這麼近,那這口氣她也就只能忍了。
“怎沒看到哥哥呀?”
二丫就一直念叨着哥哥,結果跑來到現在,還沒有看到大蛋兒呢。
“你哥跟我哥哥們出去打球了。”
這會兒跟着秦歌一起回來的葉書媛忍不住發了話,這一年不見,她個頭也長高了很多,長得也越來越像葉恆遠了。不過,她一直都不喜歡這些鄉下親戚,本能的就很排斥,這一點跟她媽倒是挺像的。
“我先讓保姆做飯。”
蘇雲謙讓了一下:“我也過來幫忙吧。”
“不用了,你們這一路上肯定累了,先休息休息。”
沒過一會兒,大蛋和葉家兩兄弟回來了,看到葉書墨和蘇雲過來了,高興的都快瘋了,“爹,娘,你們都來了?”
“哥哥回來了。”
葉承和二丫他們幾個,當然是一看到哥哥就撲過來,爭相投入哥哥的懷抱中。
大蛋當然就跟弟弟妹妹抱到一起了,開心的不得了。
葉書博和葉書群兩兄弟看到他們兄妹四個抱在一起,都是一臉的生無可戀,“幼稚!”
大蛋才不管呢,就開心的不得了,“你們這次過來怎麼沒有提前跟我說一聲?我太意外了。”
“就是想給你一個驚喜。”
一家人開心壞了,當然就圍在一起說說笑笑,相反葉家的三兄妹則只是冷眼旁觀,葉書墨也是遠遠的看着他的弟妹們,沒有一點跟大家親熱的意思。
葉恆遠看看程家的孩子們,再看看自家的孩子,對比的很明顯,看人家的孩子們多親熱,他這孩子們在一起就顯得很生分。當然,也許是程家的孩子們很久都沒見了,才會這麼稀罕,可就算平時他也沒覺得自己的孩子們有這麼親。
蘇雲和葉書墨在京市呆了幾天,順便也去陳家看了看,等到假期結束,就匆匆回家了。
葉恆遠當然就開始運作了,對他來說,找關係上春晚並不算難辦,也就用了半個月就把關係給疏通好了。而蘇雲和葉書墨當然就跟霍廠長一起飛到京市,簽了廣告合同,交了一兩百萬的天價廣告費。
儘管葉恆遠也想到廣告費不會低,可他也真沒想到居然要一兩百萬,但蘇雲知道,這次花錢肯定是值得的!
在這一年的除夕,當錦花火腿腸的廣告在春晚上播出時,整個程家屯都沸騰了,他們就沒有想到,火腿腸能從縣城走向城市,走向省會,甚至這一次還直接上了春晚的廣告,這等於是全國人民都知道了。
作為全國最大的新聞傳媒,央視廣告的影響力一直是熱量最高的,而春晚更是流量最高的時刻,一夜之間,錦花火腿腸就在全國聞名了。
還不到大年初五,訂購火腿腸的電話已經快要打爆了。
霍廠長只能讓工人們回來加班加點的趕工,就這樣都變得供不應求,每天光是跑到他們肉聯廠過來拉貨的貨車都能把廠門前的路都給堵了,就這還都不一定能搶到貨。
而蘇雲和葉書墨也算是先見之明,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擴建養豬場,把養豬場變成了肉聯廠專供的生豬供應基地;再加上是蘇雲和葉書墨當初讓霍廠長引進設備,決定做火腿腸,等於說是在做火腿腸這一塊上,他們佔了很大一部分的股權。這交他們真的是發了,和以前的小打小鬧不同,身份從以前的十多萬,直接就翻了二十倍,現在的身價都有幾百萬了。
大蛋也是抑不住的興奮,跟同學們分享這個喜悅。
而錦花市在這個時侯,也朝肉聯廠拋出了橄欖枝,希望他們能把火腿腸的生產基地搬到市區,市裡會專門給他們劃出來一塊地方做廠區。霍廠長知道這個情況,當然也是受寵若驚,當然就得回來跟大家商量一下要不要搬廠。
肉聯廠的職工們都是本縣的,對於搬長這件事並不是很熱衷,現在大家不是生意的挺好的,難道就非得往市裡搬?
但是市裏邊很快就給出決定,希望肉聯廠搬到市區之後,在本地重新招一批新工人……這廠子都沒決定要不要搬走,市裡就想出這一招了,這讓霍廠長心裏也不是很舒坦,就跟蘇雲和葉書墨見了個面,說了這件事。
蘇雲和葉書墨互相看了一眼,兩人最後都表態道:“對於搬廠這件事,我們兩個是不怎麼支持的。”
“為啥?現在市裡向咱們縣裏都施壓了,都逼着咱們搬廠呢。”
霍廠長以為蘇雲和葉書墨兩口子一定會支持的,卻沒想到他們兩口子卻是一致的反對。
“霍廠長,你想一下,咱們火腿腸做的這麼好,最主要的原因在哪?”
蘇雲當然又把答案說出來了:“最主要的就是我們養殖場的生豬,肉好才能保證質量,就說廠子你可以搬走,但肉源呢?你現在肯定找不到這麼好的肉源吧?再說了,肉聯廠發展起來,直接帶動的就是我們縣裏的經濟,這是實業經濟,能切切實實的給老百姓們帶來好處。可要是搬走之後,對咱們縣的養殖業肯定帶來很大的影響。”
“你是怕以後不用你們養殖場的生豬了?不可能的,你們想想,要真是火腿腸廠擴建之後,規模會越來越大,能把整個錦花市的在經濟都帶動起來。”
“是,我承認能帶動錦花市的經濟發展,可咱畢竟首先帶動的是本縣的經濟吧?直接受益的應該是咱們縣的養殖戶,你說對不對?”
霍廠長不說話了,他本想着市裡一直打電話讓他搬廠,再加上昨天縣委書記都給他打電話專門說了此事,他都沒有辦法拒絕了,可沒想到蘇雲兩句話就給他說的有點灰心。不過他有些不甘心的道,“火腿腸廠也有你們的股份,這要是發展壯大了,對你們也沒有壞處。”
“我們承認,火腿腸廠發展的越好,對我們也越有利,但是我們畢竟是從農村出來,首先考慮的是農民的利益。”
這一點葉書墨也堅定的跟蘇雲同一戰線,把廠子擴大確實是沒有壞處,但他們是想的讓更多的農民受益。自從火腿腸場發展起來之後,全縣的養殖業都讓調動起來了,包括一些附帶的產業都跟着起步了,這樣發展的結果,就只能讓他們縣發展的更好。而程家屯很有可能發展成後世的華西村、南街村,這才能切切實實的保證障到農民的利益。
“我認為你們都是死腦筋,眼看發展的這麼好,你們不但不想着擴大規模,還就想着你們那個小村子,就只知道守着你們那一畝三分地?”
“我們本來就是農業大省,作為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我們縣工業肯定不可能像沿海地區那樣發展,只能立足當下,從我們最優勢的地方發展。”
“可現在市裡和縣裏都在給我們廠施壓。”
霍廠長其實原本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主要是都向他施壓,他都有些頂不住了。
“霍廠長,你想清楚,你到底是為了承受不住壓力打算搬廠,還是想讓廠子發展的更好才搬廠的。”葉書墨給他分析利利弊,“現在市裡說是給我們劃地方了,但眼下從規劃好地方再發展起來,至少需要一年半栽?我們現在生產的這麼緊張,有時間搬嗎?即便是搬廠,那也是需要時間的,不是說上面一個政策下來,我們就非得照本宣科。”
霍廠長讓他們兩口子說的很不高興,甚至還皺起了眉頭:“哎呀,跟你們兩個說不通,平時我覺得你們兩口子挺聰明的,要可這次你們兩個真讓我失望了。”
“霍廠長,你別這麼說,你可以反過來想一想,讓縣裏給咱劃一塊地方不行嗎?咱們可以在縣裏把廠擴大,為啥就一定要勞師動眾的搬到市裡?咱們可不是兵工廠,那是一切聽國家安排的,說白了咱只是個民營企業,要做好的就是立足當下,我們的發展離不開這片土地,離不開這些農民,當然更離不開這些養殖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