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

權力

權力(隨筆)

1、想栽花,卻長出了剌

最初的權力是怎麼產生的?我們無從看到。但在我國目前的村長選舉中能見到它的影子:村民們懷着興奮、莊嚴的心情聚集到一起,用不記名投票的形式選舉出他們信任的賢能者任村長。

原始的人群部落需要頭領來領導、管理,於是民眾便用與上述方式相近的辦法進行選舉。不過他們手中的選票不是紙條,而是豆子、小石頭之類的東西。

當選的酋長微笑着坐在高台上,望着把信任、愛戴的目光投向他的子民們,接過象徵權力的花冠和手持飾物(以後這種花冠和手持飾物演化為珠玉鑲嵌的金質皇冠和權杖)。他的心裏充溢着自豪——這是對我人格和能力的肯定;又充滿自信——全部落人都這樣擁護我,上下一心,又有什麼事做不好,辦不到呢?還有強烈的責任感——民眾把生存、發展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要對他們負責,讓他們活得更好,讓部落更加興旺、繁榮……

這種權力產生的方式看上去很合理,很美好。事實也確實如此,此種模式下產生的堯、舜社會民風淳厚,同心同德,成為千百年來人們歌頌的典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但仔細琢磨一下就會發現,光環閃耀時暗藏着陰影——權力從它產生的最初一刻已隱含着缺陷和異質。權力集中到一個人手裏會發生獨斷專行,再發展下去就會產生獨裁和專制。

民眾創造權力是為了得到服務和保護,但專制、獨裁卻反過來鎮壓、剝削民眾。這真是有些作繭自縛的悲劇意味了。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當權力產生后,它便逐漸脫離了自下而下的預定軌道,而向著自上而下的歧途行進了。

堯為帝的時代由於疆域和人口的擴大,一個人管理不過來,需要設立臣來協助理。而九名大臣的產生,已經不再由民眾決定,而是由堯直接任命了。如果堯有私心,任人唯親,那麼就難免有貪官污吏產生。幸好堯是一個明君,辦事出以公心,保證了吏治的清白,也保住了他的英名。但權力的陷阱已經暗暗設下了。

到了舜的時代,權力進一步異化,連國君的接班人也不再由民眾選舉,而由舜乾坤獨斷,他選擇了禹。又是一個大幸運,禹是一個合格的接班人,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可如果舜看錯了人呢?恐怕就要神州陸沉,“一片汪洋都不見”了。

但“黃河在這裏拐了彎”,不知是由於禹的私心,還是由於啟的奪權,禹的接班人沒有再實行“禪讓”,選賢任能,而是由禹的兒子啟掌了大權。中國從此走上了世襲制的道路。權力徹底異化了。溫柔可愛的民主姑娘幻化成了醜陋殘暴的專制魔王。

權力世襲的弊病明擺在那。中國有“龍生龍,鳳生鳳”的俗語,可誰能保證“龍”生出的就是龍?事實上中國歷史上數千“龍子、龍孫”大都是不成材的廢物,還有一些如夏桀、殷紂之輩是嗜血成性的暴君。所謂“英主”、“明君”寥寥無幾。

權力世襲必然導致獨裁專制。人們稱這種制度為“家天下”。“家天下”,把天下視為自家所有,以管家的方式管理天下,又豈能不獨裁專制?

“家天下”並不奇怪,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經歷過“家天下”的階段。奇怪的是中國的“家天下”制度為什麼經歷得這麼長久,堪稱世界第一,以至於直到當代仍有很大影響。

權力的異化還表現為人們權力觀念的錯位。

中國封建社會有句非常流行又非常有效力的諺語:“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為什麼高?因為讀好書就可以金榜題名,官袍加身。當官為了什麼?恐怕大多數官員想的是這兩條:光宗耀祖;衣食富貴。前是名,后是利。“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栗;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只是表面現象,“書”換成“官”才是實質。這種觀念同權力的實質就徑相背離了,權力的實質是為人民服務。

當官的榮耀、富貴、權勢使官僚痴迷,也使沒當上官的人痴迷,他們見到官便敬畏,甚至崇拜,而全然忘記了官吏本應是為他們提供良好服務的公僕。官本位思想由是大行其道——只要當上官便高人一等,要被高看一眼;只要是官說的話便是對的,哪怕這句話荒謬絕倫。

2、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權力為何物?它是群體力量的集中。群體為部落,權力為部落權力的集中,酋長則是權力的掌握、執行者;群體為國家,權力為一國力量的集中,國君(或國家領導人)是權力的掌握、執行者。

“眾志成城”,眾人力量集中到一起,必然形成一種偉力,可以做下驚天動地的宏圖偉業。“秦王掃六合,虎視可雄哉!”贏政掌握了秦國的權力,翦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完整的封建大帝國。之後他又車同軌、書同文、器同衡,為兩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打下了基礎。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明朝的帝位,於是遷都北京,消除藩王分裂勢力,平定外族對邊境的侵擾,主持編纂“永樂大典”,委派鄭和七下西洋,建立豐功偉績。華盛頓當上美國聯軍總司令后,驅除殖民勢力,建立現代美國的版圖。被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后,他又主持制訂美國第一部憲法,建立現代美國的國家制度,美國從此走上繁榮、富強之路,成為世界一等強國。

反設一下,若沒有權力,他們能做成什麼呢?縱是有三頭六臂,恐怕也做不成上面任何一件事。

沒有了權力,大鵬的翅膀就折斷了,像離開大地的參孫,變得軟弱無力。拿破崙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時,橫掃歐洲如卷席,制訂了為資產階級法律奠基的拿破崙法典。但當他被摘去皇冠,囚禁在小島時,就只能望洋興嘆,在夢中一現昔日金戈鐵馬的輝煌了。

偉人掌握了權力,“敢叫日月換新天”,好官吏也可用權力為人民做好事。蘇軾當上杭州剌史以後,就為杭州人民辦了不少好事。例如他組織人力疏竣了西湖,並用挖出的淤泥修築了一條堤壩,在壩上種滿柳樹,使之成為西湖的美景之一——蘇堤春曉。我們今天來到風景如畫的西湖,仍會感受到東坡先生給我們留下的恩惠和人民對他的深深懷念。

權力可以給人民帶來秩序,團結,力量,幸福,因此人民需要它,信服它,甚至崇拜它。在美國的一座岩石山,依山雕刻着五位美國總統的巨大頭像,人們從很遠的地方就能瞻仰到他們。他們都曾是美國最有權力的人,而且把手中的權力運用得很好,所以人民要紀念他們。

長江黃河給人類以舟楫之利,灌溉之濟,洗滌之便,汲飲之需,人類離不開它。但它也時或發脾氣,以肆虐的洪水使人民陷入滅頂之災。權力的脾氣也同江河相似,它能造福人類,也能殘害人類。

能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的禍害大致有三種:自然災害,瘟疫,戰爭。這三類災害都可以使人類數量銳減,甚至種族滅絕。第一類是天災,第三類是人禍,第二類則介入二者之間。許多戰爭都與權力相關,或是為了爭奪權力,或是因為暴君掌管了權力。

炎、黃以降,為了爭奪中國的權力,發動了無數次戰爭。中原逐鹿,干戈狼煙,多少炎黃子孫死於戰禍?多少神州財富毀於兵燹?中國歷史上幾次大的人口減員都發生在戰亂頻仍時期。而每一次大的戰爭都使中國倒退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如果沒有爭奪權力的戰爭,中國今天會是什麼樣子?恐怕早就成了世界一等的富國、強國了吧?

希特拉是個戰爭狂人。從青年時起他就做着各種發動戰爭、毀滅其它種族的癔夢。他又知道要實現夢想就必須獲得德國的權力,於是成立納粹黨,發動啤酒館政變,製造國會縱火案,用陰謀和暴力奪取了****的寶座。掌權后他立即發動戰爭機器,要把世界都碾平在納粹坦克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死亡了數千萬人口,這就是希特拉、墨索里尼、東條英機等戰爭狂人掌握權力的結果。還有當代伊拉克的薩達姆,如果不是他掌握了國家權力,伊拉克人民也不會落進戰爭的深淵,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暴君掌握了權力,不只是發動掠奪戰爭,還要殘酷地剝削、壓榨人民,以滿足自己貪得無厭的私慾。夏桀、殷紂、隋煬帝、宋徽宗……權力在他們手中成了對人民敲骨吸髓的機器。

要想讓權力這個難以捉摸的精靈只做好事,不做壞事,或多做好事,少做壞事,該怎麼辦?這是古今中外無數政治家,哲學家費盡心思研究的難題。它是政治領域裏的哥德巴赫猜想。

3、求也殷殷,失也匆匆

魔法無邊的權力還能演變各種神奇的魔術。它可以使乞丐成為富翁,使醜男惡漢妻妾成群。使無德無行者受人頂禮膜拜;使無知無能的弱智統率萬馬千軍……

權力有如此神奇的力量,難怪古今中外無數人趨之若騖了。要想摘桃子,就要有摘桃子的辦法和本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通往桃園的道路有多條。

德國劇作家席勒曾寫過一部著名戲劇《陰謀與愛情》,套用這個名稱可以寫一部新劇——《陰謀與權力》,古往今來獲取權力的手段很多是與陰謀相連的。

公元前227年的夏季,一支皇家車隊行駛在灼熱的黃土大道上,揚起滾滾煙塵。秦始皇理所當然在車隊裏,但已不是昔日威風凜凜的千古一帝,而是一具病逝的殭屍。同宰相趙高勾結在一起的胡亥秘不發喪,以一車臭魚來掩蓋秦始皇的屍臭。利用這段時間他們假傳聖旨除掉了太子扶蘇,又除掉了可能與胡亥爭奪皇位的所有皇室子弟。胡亥手舞足蹈地當上秦二世。但他沒想到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隨後趙高又耍陰謀要了他的命。

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匈奴的頭曼單于非常喜愛他的太子冒頓,特意為他製作了鳴鏑,並對部下發令說:“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太子也確實很孝順,經常陪父王去****。在一次狩獵中,冒頓突然向父王的後背射出鳴鏑,部下也立即遵頭曼單于之命,隨鳴鏑射出箭簇,頭曼剎時死於非命,被射得像個剌蝟。冒頓就這樣繼承了王位。慈愛的父親對兒子關愛倍至,但兒子卻利用父親的愛害死了父親。這有些古希臘悲劇的意味了。而這出悲劇的導演就是權力。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從這些故事裏,我們再次發現了權力的異化作用,對人性的異化。它使人性變成了獸性,使骨肉親情變成了骨肉相殘。

伴隨着暗鬥還有明爭,每一次王朝的更替差不多都是殘酷暴力爭鬥的結果——唐初的“玄武門之變”,宋初的“燭光斧影”,明永樂帝的“靖難之役”……。皇帝以下,官吏的權力之爭也同樣有暗有明,但因為權力的規模較皇帝小,又受到皇權的制約和限制,其爭鬥的激烈程度也要差一些。

隋、唐以後,我國官吏的選拔逐漸採取了科舉制。儘管這種制度也有不少黑幕,但畢竟使要獲取權力者大致站在了一個平等的起跑線上。“學而優則仕”的錄取方法也確實選拔出了一些很優秀的官吏。比如唐代的白居易、韓愈、柳宗元;宋代的范仲淹、岳飛、蘇軾、王安石;明代的張居正、戚繼光、文天祥;清代的張廷玉、林則徐、張之洞等等。

科舉制度的末期,它的弊端越來越嚴重,終於被廢除。以後對科舉制度有種種諷刺,種種抨擊,但它的平等性,重視文化性還是很可取的。民國以後的官吏選拔制度也並沒有比科舉好多少,甚至弊病更多,任人唯親、買官鬻爵非常嚴重。

比較科學、合理的權力更替辦法還是選舉法。這有些返祖還童了。只有把權力的產生還原於民眾之手,才能選出最合適的掌權者。譬如在選舉制度下產生的歷屆美國總統,絕大多數都是比較優秀的。而如果偏離了民主選舉制度,國家政權就會發生問題,導致腐敗、專制,例如印尼的蘇哈托時期,菲律賓的馬科斯時期,韓國的朴正熙時期,伊拉克的薩達姆時期。

翻一翻史書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濫用權力、胡作非為者,權力終究會喪失,有的喪失得還很快,而一旦沒有了權力,他們的下場也很可悲。

八十年代末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的慘死,震動了整個世界。齊氏的一生,可以由兩個圖象鮮明而又對比強烈的縮影來概括:

——黑暗潮濕的監獄裏,一個瘦弱、面色蒼白的少年蜷伏在角落。看他那稚嫩的面孔,只有十四、五歲。這就是齊奧塞斯庫。出身貧苦的他,幼時便做童工,殘酷的階級壓迫使他仇恨騎在人民頭上的獨裁者,十幾歲參加革命,因而被捕入獄。在獄中他飽受折磨,九死一生……

——羅馬尼亞總統官邸。年近七十,威風凜凜的齊奧塞斯庫坐在寬大餐桌的主位上主持家宴。入席的十幾位齊氏家族成員大都是國家高官,掌握了國家幾乎所有要害部門的權力。齊氏的妻子是國家的二把手,弟弟控制保安部隊,兒子控制警察、宣傳部門和青年團。入席者氣宇軒昂的頻頻舉杯,享受着國宴級的佳肴美味。他們的高貴服飾與金壁輝煌的總統官邸很相襯(官邸的幾十個水龍頭都是純金的,豪華的衣櫃裏則裝着夫人幾十件豪華的裘皮大衣)。家宴后齊氏又帶領家族成員乘花費幾百萬美元買來的豪華專用遊艇去海上兜風,以助消化。

轉眼間形勢大變,齊氏家族濫用權力引起了人民的抗議,他又派軍隊鎮壓。軍隊也倒戈了,他逃到當年保護過他的游擊區,希冀再次得到保護,可這裏的群眾正在搜捕他……

羅瑞卿大將的女兒點點最近發表了一篇紀實文學,裏面記述了這樣一件事:羅瑞卿遭林彪、葉群迫害,“**”中被關進了監獄,當他得知葉群在“九大”當上政治局委員后,對探監的女兒說,我看她這回快鬧到頭了。羅瑞卿看得很准,不出兩年,葉群、林彪便折戟沉沙,成了溫都爾汗荒漠上的孤魂野鬼。

權力就是這樣一種怪物,當掌權者偏離了它的本質,它的軸心,就會被腐蝕,乃至滅亡。

4、給孫猴帶上緊箍咒

當火紅的蘑菇雲殺害了數十萬人的生命后,人們痛定思痛,為什麼善良的居里夫人發明並用於治病的原子能卻被用來殺害人類?結論是對原子能發展方向的失控。於是便制訂限制、禁止發展***的世界公約。

對權力也是這樣。當人們發現權力的巨大破壞力是由於對權力的失控造成的之後,便想辦法控制、限制權力。

人們對權力的控制可分為主觀的、客觀兩種。主觀控制就是當權者自省、自律。

唐太宗李世民倒背着手全神貫注看着卧室屏風。他在看什麼呢?屏風上裱貼着魏徵送給唐太宗的《十思》:“產生奢侈時思知足;將要大興土木時思停止;處高位時思謙讓;處滿盈時思抑退;享樂安逸思節制;平安無事思後患;防止堵塞遮蔽思接受意見;杜絕讒言邪惡思自身先正;賞賜之時思不因自己喜好而賞賜不當;處罰之時思不因惱怒而懲罰過頭。”

李世民邊讀邊微微頷首。時常誦讀這“十思”已成為他的習慣。正因自律較嚴,他成為一代英主,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做了一件類似的事,在後宮豎起一塊鐵牌,上面銘刻着:“後宮眷屬和太監不得干政。”他也算個自律較嚴的皇帝,駙馬走私犯法也被他毫不留情的處決了。

自省、自律是控制權力濫用的好辦法,但不是最有效的辦法,因為常人很難保持完全、長久的自律,而傑出的人也會因環境、地位的變化而潛移默化,發生腐敗,比如前面提到的齊奧塞斯庫,還有我國的唐玄宗、乾隆皇帝等。

客觀控制就是由他人或制度、法律來控制權力。我國的監察官員始於西周,稱“御史”,監察機構始於秦代,稱“御史府”,漢、唐、宋稱“御史台”。還設有諫官,巡按等監督、檢查官員,也有《唐律》、《大明律》等不完備的法律。但中國又有“刑不上大夫”的古訓,而皇帝更是不受法律的約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故而在封建時代,中國濫用權力非常普遍。而濫用權力,又使腐敗盛行,戰亂頻仍。

中國現代著名民主人士黃炎培總結這種現象為“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歷朝歷代,概莫能外”。他問毛**共產黨掌權后能否避免這種現象,毛**說能,因為我們接受人民的監督。

推翻帝制后,許多國家建立起民主制,國家和地方領導人由公民選舉。而對權力的監督則呈多元狀態,司法、執法、議會(或類似議會的機構)、新聞等部門都可對權力進行監督。當然這種形式也有弊病,但比起獨裁專制還是要進步多了。專制制度是T型權力結構,如獨木支撐着危石,因而底層受着沉重的壓迫,而上層也不穩固,很多時候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民主制則是A型權力結構,呈現多點監督和支撐,比起獨裁製度是要穩固、合理得多。但如上面所說,它也需要不斷改進乃至改革。

對權力實行多點監控在權力產生的初期就被聰明的人類想到了。在記載夏、商、周歷史的《尚書》中,認為最高掌權者為“王”,而還有個虛擬的“天”來控制王,王是天之子,所以又稱“天子”。還有管天的人,誰呢?人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王要按照天的意志“保民”、“裕民”。這裏就有權力要接受人民監督,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了。王是行政者,但他要被代表人民的天來任命,選擇的標準是“惟德是輔”,德行要好。王當選后要按照天的旨意來行事,好好為人民辦事,如果相反,“不敬厥德”,那麼就要“改厥元子”,被撤換掉。這些想法都是很好的,只可惜後來由於專制制度不斷加強,****便被擠壓得沒有存身之地了。

權力是個大魔方、大方程、大課題。儘管如何解決好權力這道難題至今也沒有完滿的答案,但人類還是要認真地解決下去,因為這道題關係到人類的和平、幸福和發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雪淞散文隨筆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雪淞散文隨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