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努爾哈赤死了
郝仁和張高遠聽到桑達的報告,都倍感詫異。郝仁接過書信,見信封上什麼都沒寫,便拆開了信封,取出一張信紙來,展開看了起來,見信紙的開頭寫着月娘兩個字,而信紙散發出的清香也是那樣的似曾相識,郝仁心頭一動,對張高遠道:“這是月娘小姐派人送來的書信。”張高遠恍然,隨即道:“月娘小姐定是獲得了什麼內情以此來通知我們!”
郝仁繼續看下去,片刻之後才皺眉道:“努爾哈赤嚴厲斥責了莽古爾泰和皇太極,不過並未處罰他們。並且於昨夜宣佈了他的決定,他並沒有冊立儲君,而是宣佈了一個八大貝勒共治國政的決定!”張高遠和桑達大感意外。桑達不可思議地道:“沒有冊立儲君?怎麼會這樣?這太不符合情理了啊!”郝仁皺眉道:“按照月娘小姐的說法,努爾哈赤之所以如此決定,是為了避免兒子們為了爭奪汗位而相互攻伐的緣故。八大貝勒共治國政,遇事,少數服從多數!”
所謂八大貝勒共治國政,其實就是八旗旗主共治國政的一種制度,這也算是附和后金具體情況的一種措施。不過在歷史上,努爾哈赤並非是一開始就決定如此的,他其實一直是想要冊立一個儲君的,然而他冊立儲君的嘗試卻一再失敗,這令他對立儲君感到失望,同時也感到眾貝勒之間實力相當,無論立誰為儲,其他人必定會群起而攻之,只怕他死後不久,他一手打下的江山就會因為內亂而分崩離析了。所以他才會生出施行這種八大貝勒共治國政的想法來,這個想法早在數年之前就已經產生,其實這幾年八大貝勒共治國政的就已經搭建起來了,只不過是在昨夜正式作為一種繼承的制度宣佈出來而已。
張高遠皺眉道:“如此一來,莽古爾泰和皇太極豈不是就失去了爭鬥的目的了?只怕這場爭鬥就此平息下去了!”郝仁感到有些鬱悶,禁不住喃喃道:“這個努爾哈赤還真是不簡單啊!雖然我不喜歡豬尾巴王朝,可是卻也不得不承認他可真是一帶人傑啊!這麼一搞,咱們所有的努力算是全都白費了!”張高遠眉頭緊皺,沒有說話。郝仁低頭看了看手中的信紙,皺眉道:“月娘小姐叫我們不要再妄動了,要我們與后金達成合約之後就立刻返回寧遠去!說是是非之地不宜久留!”
這時,張高遠的一個隨從匆匆奔了進來,朝張高遠抱拳道:“大人,后金的四貝勒皇太極來了!”說話之時,門外已經傳來了雜沓的腳步聲,對方竟然已經進來了!張高遠眉頭一皺,當即領着眾人出了大廳,只見一身朝服的皇太極在一眾身着白色甲胄武士的護擁之下大步而來了!此時的皇太極領的死正白旗,因此他手下的武士都是身着白色甲胄的。
張高遠立刻滿臉笑容的迎了上去,抱拳道:“不知四貝勒大駕光臨,有失遠迎,失敬,失敬啊!”皇太極笑道:“張大人不必多禮。”張高遠當即將皇太極一行人請入了大廳。雙方分賓主坐下,郝仁桑達幾個站在張高遠的身後,而皇太極帶來的那些正白旗武士則在他的身後立成了一排。
皇太極歉意地道:“本來早就該來與大人會面了,可是發生了許多瑣事,卻把這件事給耽擱了。還請張大人莫要見怪啊!”張高遠連忙抱拳道:“哪裏哪裏!四貝勒言重了!”隨即關切地問道:“四貝勒今日過來,是否是要與我談議和之事的?”皇太極點了點頭,道:“父汗的意思,他本是大明的將軍,起兵只因為自保,可說是迫不得已!如今父汗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希望在最後的時刻能與大明休兵罷戰,從此永不相犯,如此父汗便也死而瞑目了!”
張高遠感慨道:“大汗能有此心,那可真是雙方百姓官民之福啊!”隨即問道:“既如此,不知這和約……”
皇太極笑道:“父汗誠心與大名重歸就好,所以沒有什麼要求,雙方就以當前實際控制的邊界作為邊界,從此休兵罷戰,共享太平盛世!”張高遠點了點頭,抱拳道:“這也是我方的意思!”
皇太極道:“既然我們雙方都沒有異議,便就此簽訂和約吧。”張高遠點了點頭。皇太極便準備叫手下拿立和約的筆墨紙硯來。
就在這時,一聲巨大的鐘響突然響起。皇太極一愣,似乎是難以置信似的。隨即又有一聲巨大的鐘響從外面傳了進來,皇太極面色大變,猛然站起,惶恐地叫道:“父汗,父汗去世了!”隨即便顧不上與張高遠簽訂和約了,帶着手下眾人匆匆去了。張高遠站了起來,連忙奔出大廳,郝仁等也跟着奔了出去。這時,這時,巨大的鐘響一下接着一下,一共響了九聲!
郝仁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問張高遠:“這是什麼意思?”張高遠神色複雜地喃喃道:“九聲喪鐘,這是皇者去世的意思!昭告天地,以接引其龍馭賓天!”
郝仁不禁朝大汗宮那邊望去,想到之前在戰場上交鋒的那個悍勇老者,心情一下子複雜起來。張高遠連忙對手下的那個隨從道:“你們立刻去街上採購弔唁之物!努爾哈赤去世,我等理應前往弔唁!”那隨從躬身應諾,匆匆下去了。
郝仁用詢問的口吻道:“努爾哈赤死了,這議和的事情不必再進行下去了吧?”張高遠點了點頭,“八大貝勒共治國政,雖然可以暫時消弭內鬥的危機,但只怕不久之後他們的內鬥會更加慘烈!他們內部必將紛爭不斷,這議和自然就沒有必要了!”看向郝仁,道:“弔唁了努爾哈赤之後,你我就立刻離開瀋陽,返回寧遠。”郝仁點了點頭。
不久之後,消息傳來,努爾哈赤病死在了自己的寢宮之中,大汗宮中正在為他辦理後世,而一眾貝勒,文武大臣正陸陸續續趕往大汗宮中。此時的瀋陽城,瀰漫著一種不安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