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十三太保 元末第一猛將張定邊
蘇定方現在乃是楊林的義子,十三太保之一。
別看楊林的實力不如韓信,白起,岳飛,但是楊林的義子們,沒有一個省油的燈。
武將方面,有羅成,有魏文通他們。
而統帥方面,一個陳慶之足夠了,再加上現在的蘇定方,楊林的實力變得更加的強大了。
因為大唐有李元霸這個超級高手的存在。
所以項雲不得不將宇文成都,還有自己的弟弟——項羽派遣過去。
因為項雲知道,除了頂級的武將,去多少都是送菜的。
項羽現在乃是炎國第一猛將。
即使是宇文成都,也有所不如。
除了項羽之外,呂布和冉閔也出發了。
他們的目標,就是李元霸。
只要李元霸一死,整個大唐,基本就差不多了。
要知道,在滅隋之戰之中,李元霸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
隋朝的武將,被李元霸覆滅了一般,其他的,也被李靖所殺。
項雲十分的崇拜李靖。
但是,崇拜是崇拜,立場不同,終究會走向對立面。
所以,他不會心慈手軟。
這一次滅唐之戰,項雲動用了大半國力,甚至,他都想御駕親征了。
······
除了蘇定方之外,項雲還用碎片兌換了飛虎神將——李存孝。
這絕對是一個牛人。
還有元末第一猛將——張定邊。
張定邊是真的牛逼。
張定邊=末第一猛將,若論勇猛天下無出其右者。
張定邊原籍湖北沔陽州湖弦口,出身漁家。身材魁梧,留着五綹美髯,瀟洒英俊。
知天文識地理,習兵法,練武功,精拳藝,擅岐黃。為人急公好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在湖北黃蓬鎮與陳友諒、張必先結拜為兄弟,生死與共,風雨同舟,共謀前程!從陳友諒起義,定都武昌,轉戰荊楚,征伐兩江、閩、浙邊陲重鎮,攻無不克。
石灰山戰敗,陳友諒僅以身免,不思勁敵當前,整軍備戰,而一意孤行,急於稱帝,並以五通廟作行宮,張定邊哭諫不納,而分兵令其攻安慶而無功。
陳友諒稱帝改元,退守九江;又疏於江防,迨朱元璋之兵,逼近九江之西門,造成驚惶失措,謂兵從天降,幸得張定邊由安慶撤還之師,冒死爭戰,陳友諒才得以脫險,夜走武昌。
武漢為九省之通衢,有長江天塹之險阻,新敗之餘,不應急進動師,張定邊再三勸諒,首在安民息兵,整軍堅防,待機出擊。
陳友諒不納忠言,我行我素,令製作大艦,擴充水師,集結舉國之兵,號稱六十萬,且載文武百官,作孤注一擲。斯時定邊審時度勢,建議一支兵直搗南京,另一支兵圍南昌,可使朱元璋首尾不能兼顧。
確實陳友諒不納忠言,空後防而深入南昌,南昌守將為朱元璋之侄大都督朱文正,一面約日偽降,一面派使臣赴南京求援;陳友諒不吸取江東橋慘敗之教訓,而堅信朱文正的降城之約,實為緩兵之計,圍城八十五日不下,坐待敵之二十萬援兵從容集結,兵臨城下,再圖施展,已不可能。
於是撤圍而入鄱陽湖,朱元璋之兵已布要隘,大戰鄱陽湖,火攻水寮,張定邊在關鍵時刻單刀直入,連斬朱元璋三員大將,但最終被常遇春用箭射傷,不得不退出,最後朱元璋佔據先機,陳友諒頭顱中流矢而身亡,造成全軍覆沒。
此時,定邊身披百矢,猶冒死黑夜駕小舟,載陳友諒之屍,護諒之子陳理。奔武昌,立理為帝。朱元璋乘勝調軍圍困武昌,陳之元帥張必先被擒,而張定邊守城益堅,為時兩月,終以無外援,陳理幼弱無知,受胡美之誘獻城出降。
張定邊率一支兵,冒死突圍,逐鹿於荊襄之間,明知大廈已傾,自感擎天無力,而且士卒疲命相從,鬥志日趨消沉,於是勸慰士卒,解甲歸田,以待機復興,相注對淚,依依難捨。
從此,張定邊改名換姓,混跡江湖,攜兒帶女,輾轉流離,終歸故里,壽九十餘而終。今仙桃市沔城湖口弦王姓,乃張太尉之後裔也。
清光緒年間有進士王炳南,主修王氏宗譜,即以張定邊為一世祖,且在清初,亦有複姓歸宗者。
陳友諒身後,群龍無首,起義失敗。張定邊不願做朱元璋的降將,遂於洪武元年戊甲孟秋,遁入泉南靈源山隱居。為避前嫌,削髮為僧,自號沐講禪師。
張定邊入空門后,不聞塵俗事,究心佛理,赤足芒鞋,率領舊屬僧侶,先後墾殖禪田50多畝,以桑麻蔬果植之,既能自給,亦可周給貧者。他看到廣大貧苦農民因生病缺醫少葯而走投無路時,於是萌生懸壺義醫和取靈源山中的甘草,用姑師井之水泡製藥茶,廣施萬民,不求圖報。
洪武10年,張定邊正在西霞山晨練武功。突然林中狂風四起,林木搖曳,落葉紛披。猛一抬頭,但見一條斑斕猛虎,正從崗上飛竄下來。那猛虎發現了定邊,徑直向他衝來。定邊不免有點慌神。趕忙往右邊一跳,閃在老虎的旁邊,猛一擰身,舉禪杖朝老虎前胛叉去。頃刻間,猛虎鮮血直流,腦漿四濺。
從這點,可見張定邊的武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