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相煎何太急
樹發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萬派!
潔白的紙面,寫上了十四個大字,蕭業小心翼翼的揭起,奉給蕭松道:“請叔公過目!”
蕭松年紀大,眼睛有些花了,湊前看去。
“樹發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萬派!”
蕭松喃喃念着,心裏莫名其妙的起了個橫批:相煎何太急?
念及於此,他那溝壑縱橫的臉面有些臊紅,這是藉著楹聯勸諫自己啊,都是姓蕭的,沒必要把人逼死,不禁對蕭業的急智頗為訝異。
一個年近七十的老人,還是族長,管着全族幾百口的飯碗,不是沒有氣量的,從初心來說,他也是為杜氏着想,寡母帶着孤女,家裏沒有男人不行,而蕭業並未過繼給蕭岩,僅以叔侄相稱,比之父子遠了一層,哪裏能指望侄兒給嬸嬸養老送終?倒不如便宜了自家的老五。
雖然他也知道老五不成器,但人總是有些私心的,杜氏將來必然改嫁,嫁誰不是嫁,有自己看着,老五再是不堪也不敢造次。
他心裏仍有把杜氏許給老五的念頭,最多照顧下杜氏的情緒,慢慢勸說,不必急於在今日操辦。
誒?
等等!
突然蕭松又現出了驚疑不定之色。
他留意到,蕭業的字體,是最正宗的館閣體。
館閣體又稱台閣體,是科舉和公文的指定字體,唐代的宰輔多是書法大家,但甭管你在行書草書上有多深的造詣,上奏章時,還得老老實實的寫館閣體。
蕭松仔細看着,橫平豎直,字跡方正,每一筆每一劃,端正拘恭,卻又圓筆中鋒,豐潤淳和。
三十年前,蕭松也是當過官的,時任中書舍人,專事造詔及起草詔令,對書法的要求非常高,可縱是如此,他也寫不出蕭業這樣的館閣體。
‘此子以館閣體示之自己,難道有志於科舉?’
蕭松暗暗琢磨着。
考官看試卷,首先看字,一手工整漂亮的館閣體,哪怕文才稍欠,只要字體賞心悅目,也能佔到些許的便宜,不要看只是些許,科舉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毫釐之差,便是天壤之別。
揚州曾是隋朝的東都,經濟繁盛,商賈如雲,大唐並不歧視商人,商人的子弟也可科舉,而商人都有錢,資源傾斜不遺餘力,比寒門佔有更大的優勢,尤其是揚州的幾個大鹽商,富可敵國,不計代價的為族中子弟獲取功名,以求在朝廷佔得一席之地,其競爭之激烈怕是只有兩京才能比擬。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江都縣哪怕只中個童生,都是歷經腥風血雨,從千軍萬馬中拼殺出來的,揚州的童生水平,拿到別處,能抵個秀才。
如果蕭業能憑字體佔得一線先機,至少多出兩成把握,更何況蕭業以楹聯勸諫自己,也顯示出了他的急才。
‘我蕭家伏櫪三十年,終於出了個麒麟兒啊!’
古時宗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哪怕蕭業是撿來的,但名字入了宗冊,也算是蕭家人了,蕭松的眼神柔和了些,問道:“你可是有意科舉?”
蕭業拱手道:“還有十日便是春闈,侄孫斗膽請叔公成全!”
蕭松道:“我們家的情況想必你也清楚,雖然朝廷沒有明令不許子侄輩參加科舉,可三十年來,無一能中,所為是何?無非是府縣有意打壓罷了,你縱有滔天之才,又如之奈何?”
蕭業不急不忙道:“侄孫聽聞,新任縣令張柬之大人不畏豪強,為人剛直,忌惡如仇,愛惜人才,倘若連他都隨波逐流,敵視我蕭家,那侄孫無話可說。”
蕭松神色變幻,那昏花的老眼緊緊盯着蕭業,他明白蕭業的意思,如果中了,走上科舉之路,族裏出了個有功名在身的士子,對於改善家族處境有很大作用,同時也是以功名保護杜氏母女,誰要娶杜氏,都要得到他的首肯,顯然,老五徹底沒了希望。
相對於自己幼子的幸福,蕭松還是擰得清輕重的,既然蕭業有信心,不妨給他一次機會,中不了,讓老五娶了杜氏,諒他也無話可說。
於是道:“你隨我來。”
蕭業看向了杜氏母女。
“一起來罷!”
蕭松心知蕭業的顧忌,揮了揮手。
杜氏心知自己不必被逼着嫁給老五了,感激的看了蕭業一眼,牽着巧娘跟在後面走。
回到蕭松的家裏,摒退了下人,蕭松問道:“你既有意科舉,那老夫就考一考你。”
蕭松是三甲同進士出身,能當上中書舍人不完全是依靠蕭淑妃受寵,也有自己的實力,蕭業不敢怠慢,肅容道:“請叔公指教。”
童生試只取四書,也就是論語、中庸、孟子與大學,蕭松沉吟片刻,便道:“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何解?”
從字面上看,這話的意思非常淺顯,但是結合蕭家三十年來的遭遇,可看出蕭松滿懷怨望,僅因一個妃子失寵,蕭家就被流放三十年,皇帝的仁愛何在?皇帝不仁,人臣又如何尊敬皇帝?
這話妥妥大不敬,傳出去,不死也要扒層皮。
蕭松以此為題,正是告誡蕭業不要把科舉想的太美好,朝廷掌權的那位女主心眼小,未必肯寬恕蕭家。
蕭業負手在屋裏踱了幾圈,才道:“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這話出自於論語為政篇,表面上看,是勸諫君主以道德治理百姓,可是聯繫到皇帝垂垂病矣,太子又長期居於皇后的雌威之下,難成大器,怕是太子即了位,仍是由太后掌權。
女主當國,必然議論紛紛,首要便是推行仁政,大赦天下,讓民眾感受到朝廷的仁德,以安天下人之心,蕭淑妃作為武后曾經的敵人,還有什麼比赦免蕭淑妃的族人更能顯示出自己的寬宏大度呢?
想到這,蕭松激動起來,越看蕭業越滿意,連連點頭。
祖孫倆對於正事誰都沒提半句,引用論語的一問一答,已闡明了天下局勢,也解了心中擔憂,有麒麟兒如此,何愁不中?
儼然間,蕭業在蕭松眼裏,已成了振興蕭家的希望,當然,沒考之前都是紙上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