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刁難
鍾毓秀權當沒聽見這件冷言冷語,彬彬有禮地將禮物送至皇後面前,那些看熱鬧的人都不禁探頭想看看鐘毓秀給皇后準備了些什麼。
“恭祝皇後娘娘生辰吉祥。”雖然皇室對鍾毓秀的出身頗有介懷,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她在禮儀上並不比其他宮中的嬪妃差。
“皇後娘娘,這是我和太子為您準備的生辰賀禮,有單城特有的上好的布料,我用上好材料為您調製的胭脂,以及精心打造的首飾等……”鍾毓秀讓僕從一一獻禮,皇后看著鐘毓秀準備的禮物,倒也覺得這個姑娘頗是上心。
那些嬪妃聽見鍾毓秀的話,偷偷笑了起來,只覺得來自邊遠地區的鐘毓秀肯定不會送什麼好東西,可是當看到那套首飾時,她們都不禁瞪大了眼睛。
那套首飾華而不奢,金的成色極好,那翡翠一看上去就是上乘的材料,那工藝絕不比皇室的匠人差,甚至還要比皇室的首飾更引人注目。
皇后見到這套首飾更是愛不釋手,她在宮中什麼都見過,本對嬪妃這些禮物都無所謂,到時還會分發點給其他妃子或是下人,對鍾毓秀更是不抱期待。但是她看見鍾毓秀為自己調製的胭脂水粉時,她便開始對鍾毓秀有些刮目相看了,直至看到這套首飾,她更覺與眾不同。
“希望皇後娘娘喜歡我和太子為您獻上的禮物。”鍾毓秀見皇後面露喜色,暗自高興。
皇后沖僕從擺了擺手,示意他們把禮物放置一邊,隨後笑着對鍾毓秀道:“我很喜歡,有勞了。”
見鍾毓秀得到了皇后的青睞,其他人的嬪妃自然是不樂意,向來和皇后關係好的三皇子的正妃楊芷靈忍不住多了一嘴:“皇後娘娘,您可用小心着點用鍾毓秀的禮啊,特別是那胭脂水粉,誰知道她安得什麼心。鍾毓秀濫用醫術,尤會用毒,之前給三皇子下毒於無形,皇后還是多防着些好。”
“就是呀,我之前聽三皇妃說這件事,都覺得瘮的慌,皇后還是小心為妙。”其他幾個看不慣鍾毓秀的嬪妃紛紛附和道。
鍾毓秀就知道這些嬪妃會故意刁難自己,心無波瀾,大方地說道:“我給三皇子下毒,是他背信棄義在先。違抗皇令,擅自用兵埋伏太子,若我不給他下毒,太子現在恐怕不能來赴宴呢。我與皇後娘娘無冤無仇,我為何要害皇後娘娘?這不是在給自己找事嗎?”
“三皇妃,我知道你對我給三皇子暗自下毒一事懷恨在心,但是也不可誣陷我呀。”鍾毓秀轉身看向楊芷靈,一雙眸子堅韌無比,看得楊芷靈倒有些心虛。
鍾毓秀這一番話,暗指三皇子違抗皇令,濫用兵權,頗有造反之嫌,倒讓楊芷靈薄了面子。
皇后將這二人的對峙看在眼裏,只覺得楊芷靈蠢而不自知。
自打上次蕭若弈被召回皇城后,皇帝就也一直不待見他,而他因為中了一次毒,身體也有所抱恙。楊芷靈一直對鍾毓秀和蕭瑾璃記恨在心,但是卻又沉不住氣,這次在這麼多人面前故意刁難鍾毓秀,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倒又把蕭若弈的事拎了出來,讓眾人笑話。
而鍾毓秀倒顯得沉穩大氣許多,皇后不禁對她產生了些許興趣。
是夜,皇后的生辰宴在宮中舉行,皇帝為皇後設下華麗的宴席,還請來了不少民間藝人為皇后的生辰助興。
桌上擺着美酒佳肴,皇親國戚紛紛為皇后慶壽。蕭瑾璃和鍾毓秀帶着緒兒坐在席上,並不過多參與這份熱鬧。蕭瑾璃已經許久未在皇城,回來之後,他也沒有什麼太子的待遇,倒是像被放逐之人的待遇。只是鍾毓秀和他都不在意這些,自顧自地取樂。
正值興處,楊芷靈帶領幾位嬪妃到皇後面前行了個禮,說了一番祝壽的話后,提議道:“皇後娘娘,今日正值您的生辰,我和宮中幾位嬪妃也想為您助助興。”
“哦?怎麼助興啊?”皇后心情大好,見宮中嬪妃還有特別節目,也不由地有些期待。
楊芷靈沖一旁的一個嬪妃使了個眼色,那人笑答:“皇後娘娘,我們打算來個琴棋書畫比賽,每個人都為皇后撫琴、作詩作畫,皇后您看這提議如何?”
“好!好!我們後宮的嬪妃個個都是名門閨秀,才華橫溢,朕也想看看你們給皇后的賀禮。”皇帝一聽,也頓時來了興趣,忍不住想看一看。
楊芷靈見皇帝皇后都有興緻,目光流轉,最後定格在了鍾毓秀身上。
“不知太子妃願不願意和我們一起,為皇后獻上大禮。”楊芷靈看似真誠邀請,實則暗含心思。
讓楊芷靈在壽宴上刁難鍾毓秀,本就是蕭若弈的意思。他們皇城的人都沒見過鍾毓秀,得知她的家世,大家都覺得鍾毓秀只是一個鄉野丫頭,平日只會採藥製藥,大家閨秀會的那些,她均不會,終究還是上不了檯面。
既然如此,倒不如讓她在皇親國戚面前丟一丟臉,壓一壓蕭瑾璃和鍾毓秀二人的士氣。
鍾毓秀看出了楊芷靈的心思,她沒想到楊芷靈剛才刁難自己不成,還想讓自己在宴席上丟人。
只是,楊芷靈和這些嬪妃還真是小瞧了她。
鍾毓秀欣然答應:“好啊,那我就獻醜了。”
楊芷靈以為鍾毓秀是被迫為之,也沒放在心上,和其他嬪妃先為皇后撫琴作詩,各家都大放異彩,引來陣陣歡呼與掌聲。
這些名門閨秀,會撫琴精舞藝,寫的一手好字,做的一手好畫,皇后看見後宮佳人如此,也覺得自己面上有光。
只是她對鍾毓秀更感興趣,之前她只聽聞鍾毓秀善用藥,倒沒聽說她有什麼才藝。皇后也知道,這是楊芷靈故意為之,但是不知為何,她覺得鍾毓秀剛才那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倒不像什麼都不會的樣子。
待各家嬪妃和名門小姐為皇后表演完后,眾人的目光紛紛集聚在鍾毓秀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