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雜說漢高
第6章
《高祖本紀》一也論劉邦天下
一、洛陽宮宴
高祖置酒雒陽南宮。
在這場著名的酒宴上,高祖劉邦向群臣提出了一個問題,他說,今天大家在這裏高高興興的吃好喝好,我有一個問題,你們老老實實的說說自己的心裏話。
不要隱瞞我怎麼想的怎麼說。問題來了,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所以失天下者何?
來看看大家的想法。
高起、王陵的看法一致,他們也絲毫沒有給劉邦面子,說,陛下為人散漫傲慢,而且愛戲弄人,項羽呢對部下很關心很愛護。
按道理說項羽的這點要比陛下強,但是他有一點不如陛下,陛下不吝惜獎賞,與群臣利益分享,項羽有點小氣,專利,大家不跟他玩了。
再來看看劉邦的回答。
他的這個回答在歷史上非常有名,直接引用原文,高祖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說,你們講的有道理,這是其一,還有重要的一個方面,我能用人項羽不能用,所以我贏了。這是其二。
二、真的是劉邦會用人嗎?
高祖劉邦明確的表彰了張良、蕭何、韓信,很大度的說,沒有這三個人,天下不會姓劉,少一個人都不行。項羽就一個范增,還不能用,所以他輸了。
這裏有個問題我們要討論討論。
是劉邦的用人成就了他呢,還是項羽的不用人成就了他呢?我自己的想法,是項羽的不用人,並非是劉邦的用人。
為什麼這麼講呢?
你看,三傑中的張良、韓信,再加上陳平。其中張良是被項羽逼着跟了劉邦,韓信和陳平本來是項羽的部下。
張良是韓國的貴族,如果韓王不死張良不會跟從劉邦,項羽殺死韓王,張良不得已跟隨劉邦對抗項羽,是為了報韓王的仇,並不是說張良看中劉邦是個帝王之才,張良是迫不得已。
韓信陳平都是人才中的人才,但是他們跟的項羽更厲害,披堅執銳,逢戰必推鋒爭先,浴血死戰,武功又高,可以說是戰無不勝,勇者無敵。
韓信陳平是玩計謀的,項羽不愛這一套。韓信陳平的本事再大,在項羽那裏用不着啊,天下諸侯沒有一個是項羽的對手,所以韓信陳平離開了項羽,沒有前途。
項羽太厲害,韓信陳平沒得玩,只好投奔劉邦,也不是說劉邦挖了項羽的牆角,沒有這回事。而劉邦呢,什麼都不行,就愛聽別人的話,這下韓信陳平有的玩了,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華。
這樣看來,劉邦的問題,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所以失天下者何?根本的原因不是劉邦會用人,而是項羽太厲害,別人跟着他沒法混,只好投奔劉邦,而劉邦的對手又是項羽,有這樣強大的對手更激發起韓信等人的鬥志,把自己的才華髮揮的淋漓盡致。
三、諸王皆反
天下歸劉。
眾多功臣來看,比較成功的算是張良。他沒有接受高祖的分封,只是請求留這個地方。留是張良從韓國來遇到劉邦的地方。
事實上,張良的內心深處還是懷念着自己的故鄉韓國。輔助劉邦打敗項羽也算是為韓王報了仇,自己的目的已達成,他出身貴族,大概心底也看不慣劉邦這個鄉巴佬,於是打算一走了之。
傳說張良的死與劉邦的老婆呂後有莫大的關係,呂后這個女人在劉邦的一生當中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後會單獨來講,這裏先放下。
除張良外,非劉姓王在很短的時間內皆反。實際上這些人並不怎麼看重劉邦,這裏面的大多數人都曾經是項羽的部下,之所以後來跟了劉邦,原因跟前面講的韓信陳平一樣,項羽太厲害,他們的能力沒有機會發揮,不得已跟了劉邦,並不是說劉邦德高望重,讓他們心悅誠服。
大概劉邦心裏多少也明白這點,一旦有風吹草動,眾王先後皆反。天下已經太平了,民心思安,都受夠了戰亂離別,誰當天子也一樣,這個時候造反多半不會成功,眾王雖先後反,失敗也是必然的。
我們這裏提這一點,主要是想表達高祖劉邦跟打天下的功臣們的心思並不一致,本質上是互相利用,功臣們本不服劉邦,但是跟着項羽沒前途,戰亂中這點並不顯明,天下安定之後,不服的心開始暴露,於是內部出現了鬥爭,最終先後反,人心思安,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四、結論
劉邦所謂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所以失天下者何?並非他自己所言,漢有三傑,他能用之,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真正的原因如上所說,項羽太厲害了,有才華的人跟着他沒得玩,只好去跟隨劉邦,借劉邦的勢力施展自己的才華,最終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