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意豁如也
第3章
《高祖本紀》—意豁如也
這是形容高祖的說法。原文在司馬遷的《史記》,這樣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
意豁如也,怎麼去理解呢?字面上理解起來很簡單,說劉邦這個人,比較大度,整天的優悠從容,似乎沒什麼心事,更加不會有什麼心戚戚焉。
中國的文字就這麼美,意豁如也,實話說,用什麼話來準確的表達這種氣度呢,想半天,沒法描述,因為一去描述,境界沒有了,反而不如這四個字來的美妙,只能靠想像,想像一下,意豁如也,美極了。
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完整的來看,劉邦在生活中,為人上比較寬厚,不愛計較,很大方,不小氣,行舉洒脫,或者按照時髦的說法,很瀟洒。
那麼這樣的人,容易接近,相處起來比較舒服,他不喜歡計較,自然無所爭。
一般來講,人都脫不了名利二字,一旦一個人不去名利中經營,看上去氣質便不同,既然你不特別的爭競名與利,自然好相處,跟你相處很舒服的,這就是劉邦。
司馬遷的文筆真的好,幾個字就把一個氣質超常,從容大度的漢高祖送到你面前來。寫的多棒,這就是大家手筆,幾個字境界就出來了。譬如人作畫,簡單幾筆,格局不同,一眼就能看出來。
在《高祖本紀》中,有許多處對於看相的敘述,說的很玄妙,當然沒有具體而微的表達劉邦的五官了,體形了,精氣神都沒有去多寫,只是從別人的眼裏,別人的行為中去表現這一點。
事實上,前面幾個字也是一種相,意豁如也。這是一個人的內在精神所體現到外形上的,他內心敞亮到什麼程度,言行便通達到什麼程度,隱藏不來。
論語上說孔子怎麼樣觀察人的呢?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什麼意思呢,孔子說,跟一個人相處,聽他說話,看他做事,也就是聽其言觀其行,想想他為什麼這麼做,看看他的志趣在哪裏,了解了這些,你就基本可以把握這個人了。人焉廋哉?怎麼能躲避的了呢。
孟子也有這樣關於相面的理論。他說: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是說,你了解一個人,要多注意這人的眼睛,胸中坦蕩無私,眼眸子是明亮清瀅的,胸懷不正,眼眸子是躲閃的,黯淡不明。這實際上也是對人內心的體察。
清代大儒曾國藩有一本《冰鑒》,也講到看相。其中有一句“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他對部下的認識很多來自他自己的觀察,特別注重人的氣質氣概,精氣神,也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這裏面確實需要很多社會生活的經驗。
還是回到高祖這裏來。司馬遷寫高祖,四個字,“意豁如也”,寫的就是劉邦的氣度,洒脫不拘,言行從容不猥瑣,氣質不同凡響,就這四個字,非常美。
寫到劉邦的相,下面還有個呂公,還有出現一個神秘的老父,不具名姓的老頭,很神奇。劉邦參加沛令的家宴,可以說那個縣的富貴達人都在場,劉邦的出現很有戲劇性。
當時蕭何主事,人太多,誰的禮金多優先照顧,也是情理之中。劉邦一句“賀錢萬”,便從容自若的端坐上席,若無其事,這種場合上,這般優容的言行一般人還真做不來。
呂公真是不簡單,稠人廣眾中能一眼看破劉邦的不凡氣度,也是一個高人。
請注意,司馬遷的描寫意豁如也,前面有兩個字,喜施。怎麼說呢?施,不僅僅說能做到不愛財物,大方給予別人,不貪,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心中明澈,遇事能放得下,看得開,很通達。
有這樣的胸襟,才會有意豁如也的境界。有的人天生有這種氣度,漢高祖劉邦就是這樣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