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掌控鄴城
劉辯來的很快,至少要比耿武、閔純等人想像的要快,比袁紹快了整整三天。
而這三天對袁紹來說可是相當致命的。
劉辯一路通暢無阻的領軍直達鄴城,鄴城大門敞開,劉辯就這麼明目張胆,毫無阻礙的進了城。而後不少鄴城官員現行投效,畢竟對於這些人來說,劉辯可是相當牛的大佬,雖然劉辯只帶來了幾百兵卒。
而劉辯的抵達也正式預告了鄴城的歸屬,就連耿武、閔純心裏面都清楚,誰先領軍進了城,誰就是大佬。
劉辯不僅是字面意義上的大佬,而且還是貨真價實的大佬,一是身份地位擺在那裏,二是軍力強盛眾所周知,三是威懾天下深入人心,至少鄴城百姓對於劉辯的到來表示了相當熱烈的歡迎。
稍微的安撫了一番百姓,張貼告示,以安民心,而後劉辯就開始對鄴城官員進行說服和整頓,合作的留下,不合作的踢走,投效的安撫,作死的就不必多說,直接搞死。
劉辯是要抓緊時間儘快的掌控鄴城,以提防袁紹軍抵達后產生什麼不良效應,雖說他只帶了幾百兵卒,但這些兵卒可是神機軍中最為精銳之士,況且劉新親自率領,何安、劉和、田疇等人隨同。
在與郭嘉碰了頭之後,他率先是把李歷帶來拜見劉辯,劉辯都不用多說什麼,直接洗腦術和天才地寶納賢令甩過去,李歷當場就納頭便拜,口稱明主。
英雄人物:李歷(字無查證)。
身份:士族。
年齡:年)。
性格:冷靜。
四維:武力13,統率32,智力66,政治71。
品質:綠色。
評定:慧者。
悟性資質測試:平庸。
忠誠度:100。
特性:看破,統籌,郡官,名聲,明辨,秉公,忠義,忠君,死忠。
效忠:劉辯。
官位:魏郡太守。
駐守:魏郡。
提示:經服用全能造化突破丹已達到培養上限,不可培養。
——
李歷作為鄴城內第一個投效劉辯且官職最高的冀州官員,劉辯對他還是特別大方的,給他一連升了好幾級,魏郡太守一職直接就給按上了。
這可是李歷完全沒有預料到的事情,使得他大喜過望,喜不自禁,從治中升為太守,要換做以前,李歷還得熬上好些年,但現在他剛投到劉辯麾下,這個目標就實現了。
畢生夙願,一日達成,人生再無所求,往後一切,索然無味。
李歷覺得他這一生算是圓滿了。
以鄴城開始,而後穩定並掌控魏郡,劉辯是把重擔壓在了李歷的身上,李歷畢竟原本就是冀州官員,他了解魏郡,所以劉辯認為他可以接替這個官職。而為了減輕李歷的壓力,劉辯依舊是新任免了八位冀州官吏,以配合李歷的內政工作。
這八位冀州官吏,有劉辯新提拔的,也有剛投效的原本冀州官員。劉辯的這一個舉措直接給原本的冀州官員帶來了希望,因此了產生了第二批投效劉辯的原冀州官員,但耿武和閔純卻是不在其中。
而後田疇按照劉辯的吩咐,對剩下唯有來投效劉辯的原冀州官員展開了
逐一拜訪,還願意為官的可以留任,但往後基本與晉陞無緣,不願意為官的直接罷免,空出來的位置另外徵辟,但耿武和閔純也不在其中。
三天時間,十分短暫,剛夠劉辯穩住鄴城局勢,介時袁紹領軍前來,劉辯擺出虛實誘敵之計,袁紹沒有中計而退走,這可給了劉辯絕佳的穩固時機。
原本劉辯率軍九萬,神機軍、陷陣軍和大戟軍,三大軍部聯合出動,但最終劉辯只帶了幾百人抵達鄴城,這其中自然是有劉辯的另一番部署。
韓馥落跑,魏郡無人領導,遂整個神機軍開始全面接受魏郡縣城,上到縣官,下到百姓,總之是要全面投效劉辯,校尉宗偉,偏校尉馬三更、王則,上都尉童飛皆是在董昭的調令下逐步蠶食魏郡地方。
疏通官員,接管城防,安撫百姓,這些一列的舉措完成下來也需要好長的時間,且需要大量的人手。精騎軍因此分兵行動,劉辯只得帶着少數兵馬抵達鄴城,好在鄴城有郭嘉內應,又有李歷新投效,加上對時局的把控,搞得袁紹措手不及而灰頭土臉的撤去。
至於高順的陷陣軍和張郃的大戟軍,這兩軍則是按照劉辯的部署去搶佔冀州的其他郡縣了。還是那句話,韓馥落跑,整個冀州的郡縣如同是無人之境,此刻不搶,更待何時?
劉辯是打算在袁紹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儘可能的多搶一些地盤,而後再與袁紹撕破臉面,一較長短高下。
當日在鄴城下,劉辯不是不可以給城下的袁紹射一波箭雨,殺殺他的威風。只是劉辯當時兵少,而袁紹畢竟先行來五千人馬,後面更是跟了好幾萬,若是真打起來,劉辯可不一定真有把握能夠打贏。加上鄴城心定,人心剛穩定下來,若是又打起仗來,局勢一定會有其他變化,畢竟冀州境內官員,多有袁氏門生故吏,劉辯不想冒這種沒有必要的風險,況且也占不到多少便宜。
張郃、田豐率領大戟軍一路向北推進,先進趙國,再進常山國,以此為戰略路線,若是能夠奪下中山國,那自然是再好不過。
高順、沮授率領陷陣軍一路向東推進,奪清河國,再拐回來奪下巨鹿郡,若是有可能再順勢奪下安平國,自然也是再好不過。
目前來說,大戟軍已經進入趙國腹地,局勢一片大好,一些縣城聽聞韓馥落跑,劉辯率領而來便直接望風而降,可是省卻了張郃好多力氣。
陷陣軍這邊局勢就不太順利了,高順剛抵達清河國貝丘城就被抵擋在城外,貝丘縣令是抵死不降,高順也不願意大動干戈,只得暫且回信劉辯,等着劉辯定奪,是強攻還是繞道而行?
而此時的劉辯正坐在桌案前是一陣的苦惱,桌案上擺着厚厚的一疊書信,有荀諶的,有伏壽的,有并州的,有河東郡的,有軍政的,有內政的,好似數不過來一般,累積成山,劉辯頓時感覺壓力很大,他表示根本不想給高順回信。
身為君主,有時候是真的很累,只有在審批回複信件的時候,劉辯才覺得自己像是失去了自由的小鳥,被困在這小小的書房內,無論怎麼煽動翅膀都飛不出去,焦躁到內心不安,就連呼吸都覺得壓抑。
大體給高順回了個“分小部分兵馬盯住貝丘城,而後大軍繞道而行”,劉辯就趕忙把高順的信件給放到處理完的一摞信件里,隨後他便拿起伏壽寫的信。
伏壽的字秀麗婉約,字
里行間很有一種小女兒家的青澀柔美,她在信件裏面講述了許多王府內的趣事,又有書院學子惹下禍事,使得何秀兒出面擺平的事端,當然其中最多的便是對劉辯的思念。
劉辯這次領軍出征走的很快,一切的軍事行動都是聽候郭嘉的通報,這就使得軍中許多將士都沒有來得及與親人告別,便都匆匆踏上了戰場。劉辯也只是匆忙與唐瑛交代了幾句便領軍而走,他把一切的思念都留給了唐瑛、蔡琰等女。
戰事一來,必然走的匆忙,在這個時代已然成為一種常態。有些人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去當兵,而當兵只是為了吃一口飽飯,運氣好沒死在戰場上,如此就在軍營裏面待了一輩子,等着年邁拿不動武器而退伍,結果回到家鄉才發現原本記憶中的家早就不見了。
戰爭會造就多少悲慘凄涼的故事,有多少家庭因此破碎,有多少妻離子散的案例,有多少壯志未酬身先死,血染沙場又馬革裹屍。
一時間,劉辯心裏面感慨良多,他緩了緩情緒便給伏壽回信,訴說思念,表達情意,如此而已。
廣個告,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爭奪冀州局勢刻不容緩,容不得劉辯沉迷兒女情長,鄴城的迅速穩定貌似是給整個魏郡點燃了一盞指明燈,魏郡局勢越加穩定,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劉辯自身攜帶的威懾光環,而董昭等人的努力也是重中之重。
“我還是認為應該徵辟這二人,不管這二人的能力如何,至少他們對冀州熟悉,從政經驗豐富。再者這二人可是冀州名士,若是殺了,必然會得罪冀州士大夫。如今殿下以穩定冀州為首要目標,應當多爭取冀州各勢力的支持,切不可多加樹敵,於時局不利也。”田疇板著臉勸說。
耿武和閔純兩個人遲遲不來投效劉辯,這讓劉辯心裏很不痛快,為此郭嘉建議說乾脆直接把耿武和閔純二人抓起來殺了,一了百了。但是田疇極力勸說劉辯,認為耿武和閔純二人不能殺,不僅不能殺,還應該要好好的對待他們,至少該有的尊敬是要有的。
“可他們藐視辯爺,這難道不應該懲治一番嗎?”郭嘉似乎要與田疇爭鋒相對,但他臉上的表情卻是怡然自得,好似根本就對田疇據理力爭的樣子滿不在乎。
“就算是懲治,那動則殺人,未免也太過了。”如今田疇說話也是變得小心翼翼,他擔憂劉辯猜疑他的話而胡亂隱射便又解釋道:“殿下初掌魏郡,應當寬仁大度,容人粗鄙,倘若為此而誅殺耿武和閔純,必然會使得剛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人心一下子崩塌,所謂得人心者的天下,身為上位者,必然是要能夠容人的。”
“那你覺得我該怎麼對待耿武、閔純二人?”劉辯問道。
“當然是盡量爭取!”田疇毫不猶豫的回答。
“已經下了兩次調令,可他們都沒有聽從,如之奈何?”劉辯再問道。
田疇張了一下嘴,腦子裏好似忽然明白了什麼,隨後他便硬着頭皮說道:“我願親自去說服這二人,使其為殿下效力,若是不能成功,那再請殿下定奪。”
劉辯滿意的點點頭,同時他心裏面暗自誹腹,這田疇也是個老滑頭,說話進退有度,總是會留一道後路,眼下接到任務也沒有賭氣般的立下軍令狀,心態那是相當的穩。
見着田疇領命離去,劉辯和郭嘉相視一笑,毫無疑問這兩個人剛才唱了一出雙簧,而田疇也聽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