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
明朝最牛逼的太監之一
魏忠賢的大名,想必早已家喻戶曉,人人得而誅之了。
不過,就是這樣一位歷史上有名的大太監,誰會想到在他進宮之前,只不過是一個市井無賴,由於賭債所逼遂自閹入宮做太監。
世事難料,就是這樣的一個敢於自閹,胸無點墨的人,他卻左右了明末政局數年,成就了我國歷史上最昏暗的宦官專權。
魏忠賢,北直隸肅寧(今屬河北)人,進宮時曾化名李進忠,后因天啟皇帝賜名忠賢,才恢復原姓“魏”。更曾自稱九千歲,被評為中國史上最牛逼的太監之一。
魏忠賢進宮前結過婚,妻子姓馮,而且還有個女兒,嫁於楊家。他左右手均能挽弓,箭法很准,武功頗高。雖然家中貧窮,卻喜歡賭博,賭運不佳,常常受到凌辱。
後來在沒有其他出路的情況下,魏忠賢恚而凈身,入宮當了宦官。他先在司禮太監孫暹名下,后在甲子庫辦事,有些油水,因而逐漸富裕了起來。
魏忠賢奔小康之後,通過太監魏朝介紹投入王安門下,頗得信用。這對於他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機,因為他認識了客氏(天啟帝的乳母)。
明朝習俗,宦官可以和宮女,也包括像客氏這樣的婦女,暗中或公開結為名義上的夫妻。
客氏原與魏朝相好,可是見到魏忠賢,便移情於他。天啟帝即位后,便封客氏為奉聖夫人。
魏朝與魏忠賢爭客氏,意義不止於爭一女,而是爭寵於熹宗,自然更為激烈,甚至夜間於宮中喧鬧。
熹宗也竟然過問起此事,他問客氏看中了誰,由他做主安排。客氏選擇了魏忠賢,便與魏忠賢合謀,矯旨將魏朝打回鳳陽,派人在途中將他殺死。
魏忠賢自從和客氏對食后,天啟帝或許是愛屋及烏,對魏忠賢更加寵信。魏忠賢謀殺了魏朝後,又把比他地位更高的王安定位了下一個謀害的目標。
王安不同於魏朝,是顧命太監,在移宮案中與外朝大臣合作,有相當的威望。當時御史方震孺上疏,請逐客氏和魏忠賢。
王安也感覺到魏忠賢的威脅,奏明天啟帝,欲加懲處。但真要處治魏忠賢時,他又手軟了,只是令他改過自新。
客氏出宮,魏忠賢一時無所作為。誰知天啟帝比魏忠賢更離不開客氏,若失魂魄,不食者數日。不久,天啟帝再次把她召回宮中。
客氏回宮后,先和魏忠賢密謀,在外朝官僚中尋找魏忠賢的同鄉、給事中霍維華,指使他彈劾王安。
奏摺陳上后,客氏和魏忠賢將天啟帝包圍,矯旨將王安降為南海子凈軍,又派人把他殺害。堂堂顧命太監王安,因為自己的心慈手軟,而就此殞命。
王安死後,魏忠賢升為司禮秉筆太監。這打破了常規,因為他不識字,根本沒有資格入司禮監。
隨後,魏忠賢又受命提督東廠,顧秉謙、魏廣微等選入內閣。因為他二人,不為清流派(東林黨)所容,而魏忠賢也需要外朝官僚的配合,最後他們很自然形成一個政治派別。
由此之後,魏忠賢的權威,也逐漸展到極致。甚至有道人宿朝天宮,日歌市中,曰:“委鬼當朝立,茄花滿地紅。”這被看作魏忠賢和客氏當道的讖語。
魏忠賢把持朝政以後,一時廠衛橫行,毒流遍佈天下。一大批不滿魏忠賢的官員士子慘死獄中,一大批無恥之徒都先後阿附於他,更有某些阿諛奉承之臣,到處為他修建生祠,耗盡民財數以千萬。其中另一位歷史名人,袁崇煥將軍,也為之樂此不疲。
如此行徑,魏忠賢終於遭到楊漣的彈劾,但是幸免於難,於是開始大規模迫害鎮壓東林黨人士。
天啟五年,魏忠賢借熊廷弼事件,誣陷東林黨的左光斗、楊漣、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等人有貪贓之罪,史稱“六君子之獄”,大肆搜捕東林黨人。
天啟六年,魏忠賢又殺害了高攀龍、周宗建、黃尊素、李應升等人,東林書院被全部拆毀,講學亦告中止。而負責防守邊疆的孫承宗、袁可立等正直大臣也相繼遭罷官。至此,東林黨被閹黨勢力徹底消滅,時東林“纍纍相接,駢就誅”。
魏忠賢與皇帝乳母客氏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極受寵信,被封為“九千歲”,自己也在民間養了不少“義子”,如什麼“五虎”、“五狗”、“十孩”、“四十孫”等。
魏忠賢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禎繼位后,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餘黨亦被徹底肅清。
魏忠賢固然可恨,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卻並非一無是處,甚至有些政策,更是惠國利民。比起那些腐儒,更加愛國為民。
或許大家會說我的評價太高,甚至有人會疑惑,就魏忠賢那廝也愛國為民,那母豬也會上樹了。
其實不然,我查找了一些資料,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魏忠賢雖算不上好人,但是他的確很愛國,某些政令也為民辦了不少實事。
因為他是農民出身,所以他比多數清流派,更加懂得平民謀生成的艱難。
既然如此,那魏忠賢為何名聲如此狼藉?
其實皆因為他的對手,都是一些控制輿論的文官集團,使他的壞處被無限放大。而他的政績,則完全被萬世罵名所掩蓋。
以下舉例八條,只是為了說明魏忠賢在事關國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上,還是很講原則的。
(1)皇太極猛攻錦州時,袁崇煥與監軍紀用一起下令不許出戰,任憑趙率教在錦州苦苦支撐,在錦州破在旦夕的時刻,滿桂公然違抗袁崇煥的不抵抗命令,主動出擊,冒死以救錦州。
寧錦大捷后,魏忠賢論功行賞,升了血戰有功的滿桂、趙率教的官,而罷免了畏敵避戰、不救錦州的袁崇煥。
鑒於公論,魏忠賢並沒有因為這位一心熱衷於議和的袁崇煥在寧遠城給他修生祠而放過他在寧錦之戰中的怕死避戰之罪,也沒有因為毛文龍上書力保和他作對的東林黨人而處分毛帥,這也是為什麼天啟朝後期關外局勢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展的原因。
(2)天啟朝最大的戰爭失利,是袁應泰丟掉遼陽。而袁應泰之所以被起用,是因為之前的督師熊延弼遭到了文官集團的彈劾,當時魏忠賢還未掌權,責任不應該讓他來背。
遼陽失陷后,魏忠賢查辦了許多當初彈劾熊延弼的文官,固然有打擊文官集團的私心,但是這些文官書生誤國,亦確為大弊。
而後魏忠賢立刻起用熊延弼為兵部尚書,之後王化貞失陷廣寧,同在關外的熊延弼也受到株連,被傳九邊。
這裏熊延弼是受到王化貞的拖累而被殺,雖然他是由魏忠賢主張上台的,但九堂會勘定案,實無免死之理,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顯然不能則怪魏忠賢一人吧!
(3)魏忠賢接連起用的兵部尚書**星、孫承宗及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都是直臣、能臣,而且是骨子裏和自己作對的,但魏忠賢在邊關大事上還是容忍了這些清流官員。
只是到了天啟晏駕前,魏忠賢為了搶班奪權的根本利益,才臨時起用了自己的私人崔呈秀,並匆忙讓自己的心腹劉廷元替換掉屢與自己作梗而將要去南京赴任兵部尚書參贊機務的袁可立,這些至少說明魏忠賢也有愛國之心,非因大過而一無可取。
因此有關崇禎皇帝在亡國前又想到了已被自己賜死的魏忠賢的說法似乎也不無道理。
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想想為什麼魏忠賢當政時關寧防線得以組建,基本上沒什麼人造反,孫承宗修關寧防線不缺錢,而東林當政后關寧軍守防線都那麼緊張,國內屢次造反?
(4)從經濟方面來看,東林黨反對向士紳納稅,反對向商人手工業者和礦主納稅,代表了大地主和城市資產階級,礦業主的利益。但這實際上變相使帝國財政匱乏。
而魏忠賢執政幾年,堅定地延續了萬曆的礦監政策,極力向中上層徵稅,使帝國不至於被財政拖垮,崇禎上台重用東林黨,撤銷了這一政策和加征三餉反而從側面肯定了這一政策的可行性。
(5)沒有證據表明魏忠賢在執政時有過侵害百姓,肆意殺民的行為,和劉瑾、嚴嵩等人相比貪得實在不多,就算相比權勢也沒有多大,況且執政時間也不過區區三年多,要說為禍甚烈實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6)魏忠賢還向國家捐款,用自己的私產資助遼東戰事兵器馬匹等物品。
遼東巡撫袁崇煥疏稱:“廠臣魏忠賢功在社稷,海內之共見共聞,業已銘刻金石,無容職贅。至其身任邊事,誓圖恢復,梟滅逆虜,任用劉應乾、陶文、紀用等,而關內外禦敵之伏甲、軍器、馬匹、懸簾等項俱以家資置辦,日逐觧來,又助軍需。臣方一意巡緝嚴警,諸營將吏不敢貪懦營私,不敢饋遺隱串,改虛為實,化賈為真;易怯而勇,以有今日。從古內臣誰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賞宜也!”
(7)兩浙受災,魏忠賢主張,免除為皇家輸送物品的專營戶向內庫交納的孝敬費用。
因為徵用物品入庫,須交納小費,以便驗收合格,這是明朝管庫太監創製的惡例。廢除這個惡例,魏公公也算多了一件德政。
甲字庫是保管染料、布匹、中草藥的部門,裏面存放的物料,都是由江南一帶“歲供”上來的,內廷各監要是有用到的,就可奏准領取。
這地方看似平常,其實是金字塔下層一個很不錯的階梯。因為只要管物,就有貪污、勒索的機會,皇帝也不可能在這地方安置一個千里眼實時監控。有了貪污的可能,就有了結交上層的資本金,路從此就活了。
皇家內庫的貓膩,幾乎是公開的秘密。大太監得了好處,他不會說的。皇帝高高在上,也想了很多辦法禁止內庫貪污的弊病,但他想不到,宦官為了貪污能聰明到什麼程度。
《明史》上說:“內府諸庫監收者,橫索無厭。”這就是說,內庫保管員的好處,不光是能夠直接從庫里拿,還可以額外索取。
宮裏的物品,一般是指定專業商戶來提供的,這叫“解戶”。解戶運送供物來入庫,管庫宦官可以在質量上卡你,說不合格就不合格,你得另外再去置備,折騰死你。這小小的權力,這麼著就能變錢——交了錢,就讓你順順噹噹入庫
這甲字庫,是個索賄的好地方,在明代這是出了名的。史載:“甲字、供用等庫,各處官解進納一應錢糧,被各庫各門內官、內使等人指以鋪墊為名,需索麵茶果、門單種種使用,致解戶身家傾斃。”這裏提到的所謂“鋪墊”,就是勒索的方法之一。
明代設立內庫,倉庫保管員由宦官擔任,是一大明。而這些倉耗子,同時也明了形形色色的來錢之道。比較主要的兩種,就是“鋪墊”和“增耗”。
鋪墊,始於嘉靖年間,是指內庫在接收商人所交的物料時,要求帶有相應的包裝、墊襯等物。這隻不過是個名義,實質是伸手向商人額外要錢。這數目,可不是個小數,商人往往承受不起。宦官就把他們鎖住拷打,或者捆起來在烈日下暴晒,直到答應行賄為止。有的商人實在交不起,被逼破產,上吊投河的都有。
增耗,這個法子是跟地方官學來的,即收東西的時候,要求比原定數量多出一部分,作為抵頂損耗之用。若多收百分之幾,倒也不奇怪,但是明代內庫的增耗大得驚人,白糧一石,公然加到一點八石才被收下,各項物料有被迫納賄四百兩銀才得以入庫的。正德朝時,納米一百石,要加增耗銀六十至九十兩;到萬曆年間,加耗更高達十倍,江南白糧解戶,鮮有不破產者。
此外還有“茶果饋儀”之類,我們現代人也很熟悉了,那就是喝茶錢、紅包。要是你不想給,就把你的東西撕爛、踹碎,或者索性沒收,讓你完不成任務,拿不到“批回”(回執),自然有州縣官府治你的罪。那時候的倉門內外,往往是富戶痛哭就死,內官把酒相賀。
魏忠賢廢掉此法,可見農民出生的他還是懂得百姓之苦。
(8)魏忠賢為前線籌集馬匹。遼東戰事吃緊,急需馬匹,但這個問題一直難以解決。魏忠賢為國分憂,想了個好辦法。依明朝舊例,大臣有特殊貢獻者可賜給在宮中騎馬的特權,不過,作為條件,騎馬者逢年過節要向皇帝進獻好馬一匹。魏忠賢就一下子賜給幾百名太監在宮中騎馬的特權,而後就不斷地降諭旨讓他們進獻馬匹,逼得這些太監直罵娘。
總結一下,人在官場,身不由己。你若想上位,就必須踩人,甚至殺人。否則只有等人踩,等人殺了。
李白的一人生江湖: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
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
塵事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人相對於世界,不過是一滴水至於大海而已,多麼的渺小啊。
當初的凌雲壯志,不可一世,現在想想是多麼的幼稚。
無數的人,懷着一番偉大理想進入官場,想出人頭地,但最後又有幾個人能達成理想,最後能脫出世間的紛紛擾擾呢?
最後大多數人,還不是被官場的大潮所淹沒,泯然眾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