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545.帝國盛世(全書完)

第545章 545.帝國盛世(全書完)

時間一晃到了大華十年。

在這十年時間裏,大華的整體實力得到了飛速發展,經濟繁榮、百姓安康,新朝已經得到了全國百姓的真誠擁戴,根基已成。

大華六年的時候,西藏宣佈臣服大華,朝鮮也正式成為大華的一個行省,華夏核心區域基本奠定。

在西域,大華挫敗了俄羅斯人東進的企圖,將遼闊的西伯利亞凍土地帶劃為自己的領土,沒有一個國家敢提出質疑。

日本在大華的連番打壓之下,德川幕府已經日薄西山,威信盡失,叫囂着歸附大華的日本百姓和大名比比皆是。

憑藉著雄厚的經濟實力,以及強大的武力,大華在日本建立了多個殖民據點,而且這些殖民據點的面積還在不斷的擴大。

雖然德川幕府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百姓進入殖民地,但是殖民地優越的生活條件,以及眾多改變命運的機會使得日本百姓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逃進殖民地。

只要進入殖民地,就意味着能夠有一份填飽肚子的工作,運氣好的話還能一舉脫貧致富,重獲新生。比起在幕府和各個大名底下艱難求生,殖民地無疑就是天堂。

更何況殖民地的大華官府竟然免費讓治下的日本孩子上學,雖然學的都是漢文和漢語,但是對於普通的日本百姓來說這就是天大的恩惠。

日本的百姓不懂什麼是文化滅絕,反正在幕府和大名的統治之下他們猶如牲畜一般,更不用說讀書識字了。是大華人讓他們第一次吃上了飽飯,還讓他們的子孫後代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官老爺們是不是日本人已經不重要了。

大華還將大批的日本人源源不斷的送到南洋新領地上開荒拓土,以彌補勞動力的不足。

雖然去南洋開荒死亡率有點高,但是優厚的待遇及條件依然讓日本人趨之若鶩。

能夠從身無分文到擁有上百畝土地,足以讓那些赤貧的日本人甘願冒水土不服的風險。

比起那些南洋土著,日本人無疑更加容易被轉化成漢人。而且日本人比那些南洋土著更加順服和吃苦耐勞,是非常受統治者歡迎的優質勞動力。

日本人長期受漢文化熏陶,雖然漢文化在日本本土發展的有些變樣,但是根子上依然沒變,也使得他們更加容易接受成為一個漢人。

加上日本人歷來以強者為尊,而大華無疑是東亞甚至整個世界的最強王者,所以很多日本人都以被大華漢化為榮,根本沒有失去民族特性的悲哀。

在這場爭奪民心的戰爭中,雖然大華是外來民族,但是完全吊打日本本土的統治者們。

無論是大華還是日本有識之士,都預言不出十年,日本就會像朝鮮一樣成為大華的正式領土。

朝鮮的經驗是完全可以複製的,百姓們只看誰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是不是本族人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學漢字、說漢話、當漢人,是如今大華周邊所有其他民族百姓共同的心愿。如果不是周邊那些小國家的君主和權貴們拚死抵抗,百姓們早就歡天喜地的加入大華的幸福大家庭了。

不光是南洋的土著們,從歐洲過來的殖民者們也在大華的強大攻勢之下節節敗退。

西班牙人自從失去菲律賓之後一直念念不忘報復並奪回失地,甚至不惜從遙遠的西班牙本土和美洲殖民地調過來數十艘戰艦,聯合無路可退的荷蘭人向大華髮起了進攻。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西班牙和荷蘭聯合艦隊被大華的南洋艦隊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寥寥幾艘戰艦逃脫,徹底失去了翻盤的希望。

這一戰的影響是深遠的。

大華在戰後全面肅清了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在南洋的所有殖民地,將整個南洋都納入了統治範圍。

除了正常來南洋做生意的歐洲人,歐洲人在南洋沒有一塊賴以發展的殖民地。

在這一戰中,大華俘虜了大量的西班牙人和荷蘭人。

正是憑藉著這些俘虜,大華打通了前往美洲和非洲的航線,航海能力得到了空前的壯大。

由此帶來的影響就是大華將觸角伸到了美洲。

大華的海軍按照魯若麟的指示將落腳點選在了北美太平洋沿岸,那裏基本上沒有歐洲人涉足。因為地理原因,歐洲人在北美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大西洋沿岸。在原本的歷史中,太平洋沿岸還是美國人進行西部大開發的時候才開始發展起來的。

現在的北美太平洋沿岸是印第安土著人的天下,在美洲其他地方被殖民者逼得無法生存下去的印第安人紛紛跑到這裏苟延殘喘。

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這些印第安土著依然逃不過被屠殺的命運,但是大華人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與殘忍的西方殖民者相比,大華人無疑要仁慈得多。

大華人通過溝通交流,並且以物資交換的方式,很快就得到印第安土著的信任。加上大華人與印第安土著都是黃色人種,天然就比西方白人多了那麼一絲親近感。

大華的殖民與西方人完全不同,更加註重同化的作用,而且也非常的有耐心。只有真正頑冥不化的人才會深切感受大華的霹靂手段。

往來一趟大華和北方實在不容易,雖然有夏威夷群島作為中轉站,但是依然危險重重,所以藉助當地的人力資源原本就是大華制定好的目標。

而印第安土著人其實也並沒有吃虧。大華的到來不僅帶來了豐富的物資,還有先進的文明。更重要的是,大華願意為他們提供保護,免受西方白人的屠殺,前提是接收大華的統治。

在大華的統治下,印第安人逐漸體會到了高級文明的好處。只要肯努力工作,吃飽飯就不是問題,而且還有機會獲得精美的布匹和優良的鐵器。唯一讓他們頭痛的就是漢語和漢字實在太難學了,為了生存又不得不一點點的學習。

這種溫和式的殖民方式前期還體現不出優勢,但是越往後走,大華在北美的地盤越來越穩固,也越來越大,正在逐漸向西方人的傳統地盤擴張。

最終,大華的目標是把西方人從美洲大陸徹底清除,獨佔這塊肥美的地盤。

在魯若麟的幾個兒子中,長子魯恆輝中人之資,不是特別拔尖,但是作為一個守成之君是完全合格的。何況在魯若麟的計劃里,大華本土皇帝的作為將逐漸淡化出日常管理,更多的是作為一個仲裁者及定海神針,本身並不需要太過出色的才能。

所以魯若麟已經將魯恆輝立為太子,將來繼承整個帝國。

至於其他幾個兒子,魯若麟也不準備將他們留在大華做富貴王爺,而是準備將他們分封出去。

能力強的兒子,那就送到北美去,那裏有足夠的地盤讓他們發揮才能。能力偏弱的兒子,就在東南亞劃分一塊地盤讓其立國,方便就近照應。

而且魯若麟也兌現了當初對有功之臣的承諾,在東南亞及澳大利亞劃分出了大大小小几十個封國,用來安置那些有功之臣。

雖然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現在的自然條件非常惡劣,但是實封的誘惑讓那些有功之臣依然激動不已。畢竟華夏幾千年都沒有實封異性臣子了,甚至大多數朝代連皇家宗室都不能獲得實封,上次華夏大規模封疆裂土還要追溯到周朝了。

以目前的交通及通訊條件,大華想要對如此大的地盤實行有效統治無疑是極端困難的,更加不用說對殖民地進行有效開發了。只有通過分封的方式激發當地統治者的積極性,才能實現對如此廣袤土地的有效治理,並將其固化為大華的領土。

當然,大華對這些分封在外的諸侯國並不是全然不管,對其治理成果也是有嚴格要求的,一旦諸侯國的治理水平太過低下,中央朝廷是有權將其收回的。

有這個條件約束,這些諸侯國在治理國家的時候就不得不用心,想要作威作福、魚肉子民是肯定不行的。甚至領地長期得不到發展,發展度低於朝廷的要求,都會面臨被朝廷託管或者收回的可能。

畢竟這些諸侯國每年稅收的一部分都是要上繳朝廷的,上繳的稅金低於預期,朝中大佬和皇帝肯定是會不滿的。

這些諸侯國想要將自己的領地發展起來,憑藉自身實力肯定是不夠的,沒有大華本土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他們最多只能算一個部落首領就不錯了。

強幹弱枝是大華的基本政策,各個封國的重要礦藏朝廷佔據七成所有權,剩下的才歸封國國君所有,以此保證朝廷的利益和地位。

朝廷佔大頭也是有原因的,畢竟要維持如此廣袤的疆域安全,打退各方來敵,長期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是完全必須和必要的。

大華在疆域各地都設立了軍區和艦隊,是大華帝國最堅固的盾和最鋒利的矛。

帝國軍隊是一個巨大的吞金獸,將源源不斷的金錢化為一艘艘戰艦、一支支火槍、一門門大炮,不斷的為帝國開疆拓土。

帝國科學院則在持續不斷的進行着技術革新及創造,使帝國的科技水平始終居於世界前列。

十年修生養息,帝國人口已經從戰亂時大幅減少中恢復過來,迎來了戰後的第一個嬰兒潮。

按照帝國戶部的預計,十年之後,帝國人口將會在目前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近兩億人。這些還是將殖民地的土著排除在外的結果,如果將殖民地的人口也計算在內,現在的帝國統治人口就已經有近兩億人了。

之所以能夠有這樣成績,除了和平的環境,土地被重新分配,老百姓能夠吃飽飯是最關鍵的因素。

加上魯若麟大力推廣醫療,培養了大批醫生,並將醫生的地位提高了很多,使得嬰幼兒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也有非常直接的關係。

這樣的人口增長讓朝廷上下非常欣喜,無疑是非常亮眼的政績。

但是魯若麟知道,這點人口遠遠不夠。以大華目前統治的疆域,十億都不夠,而且是越多越好。

人口的重要性無論如何強調也不為過,魯若麟為華夏打下的一片片殖民地就是華夏人口的解壓閥,再也不用擔心三百年一輪迴的王朝更替、人口內耗。即使大華本土的百姓增長得再快,也滿足不了殖民地對人口的渴望。

為了爭奪本土人口,殖民地政府必須提供優越的條件,否則好端端的本土不呆,幹嘛要去殖民地呢?

魯若麟不敢奢望那些殖民地永遠屬於帝國疆土,畢竟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但是只要那些地方的主體民族是漢人,甚至是同化之後的漢人,那裏將永遠屬於華夏的文明圈,是炎黃子孫的繁衍之地。

魯若麟相信,只要不出現極小概率事件,華夏文明將始終是世界舞台的主角,至少也是之一。

大華的復興受到影響最直接的就是歐洲人。

老牌殖民帝國西班牙、荷蘭、葡萄牙都感受到了切膚之痛,喪失了大量殖民地,並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他們的損失會更大。

新興的殖民國家英國還沒有來得及張牙舞爪,就被大華帝國的強悍深深震懾,失去了未來建立日不落帝國的希望。

這個歐洲國家單個論起來沒有一個是大華的對手,聯合起來或許還能和大華比劃一下,可惜習慣一盤散沙的歐洲實在沒有聯合起來的可能,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各家殖民地被大華一點一點的蠶食。

同時大華還通過各種手段不斷吸取歐洲的科學文化知識,引進高端人才,中西並用,奮力的推高自己的科技樹,將歐洲國家遠遠甩在後面。

最能體現大華帝國科技成果的就是蒸汽機的問世,並發展到了實用階段。可以預見,未來大華帝國的國力還將繼續突飛猛進、傲視群雄。

“陛下,緬甸已經拿下,前往印度的大門已經打開。”新任帝國首相劉浩然意氣風發的說道。

看着眼前成長起來的弟子,魯若麟豪氣迸發:“命令軍部制定計劃拿下印度,那裏有上億的奴僕等着我們去接收。”

“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再造天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再造天朝
上一章下一章

第545章 545.帝國盛世(全書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