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543.草原(求訂閱,求月票 推薦票,求收藏)

第543章 543.草原(求訂閱,求月票 推薦票,求收藏)

魯若麟在登基的第一天就廢除了執行幾千年的四民制度,明確無論從事任何正當職業的百姓身份和地位一律平等。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是實際上階級這個東西不是一紙律文就可以消除的。不過有了魯若麟的詔書,至少明面上任何職業的人都不再受到歧視。

對於魯若麟的這個詔令最感激的就是前朝的軍戶、匠戶們,他們終於擺脫了身份的縛束,不再受上官們剝削和制約,可以過自己嚮往的自由生活了。

特別是匠戶們,大華朝廷對工匠們的重視程度絕對是歷朝之最,一個好的手藝人絕對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要是有什麼獨門絕技或者先進發明,那就可以直接躋身富貴之家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技術與科學開始得到發展,歐洲的現代科學體系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讀書人的重視。

華夏的知識體系一向偏向理論和哲學方面,在實用科學上確實與西方有較大的差距。即使有一些領先世界的科學知識,也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無法得到傳播和發揚光大。

以前的文人不重視自然科學,是因為這些知識不能讓他們當官、發財。現在情況大不一樣了,學習科學技術一樣能當官,還能發財,而且前途比傳統的文人更遠大,更受朝廷和魯若麟的重視,立馬就讓削尖了腦袋想要飛黃騰達的文人們紛紛投身自然科學的懷抱。

華夏人都是精緻的實用主義者,一旦發現某樣東西能夠帶來好處,能夠升官發財,根本不需要朝廷推波助瀾,他們自己就會主動的改頭換面。

隨着工匠地位的提高,各種商品的生產也開始出現爆髮式的增長,官府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為這些商品找到銷路。

在古代,影響商品流通因素主要有三個,一個是糟糕的交通情況,一個是多如牛毛的稅收關卡,最後是遍佈各個交通要道的綠林好漢們。

針對這三個情況,大華官府做出了相應的處置。

首先是對全國各地的關卡進行整頓,除了一些大的關卡,那些小的收稅關卡全部廢除。而且只要有交稅證明,一批貨物只用交一次稅,大大的減輕了商人們的負擔。

為了保證關卡整頓落到實處,朝廷特意從中央派出了幾十支督察隊進行暗訪,現場處理、現場執法,打擊了一大批心存僥倖的地方官吏。

而且這種行動不是一時的,會長期執行下去,目的就是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反正這些關卡的稅收也很難上繳到朝廷,還不如直接裁撤,減少商人們的負擔,加速商品的流動。

有朝廷的大力整治,整個大華不說全面取締了那些非法稅卡,至少九成以上都消失了。

至於那些綠林好漢們,原本就在朝廷的打擊範圍之內,不光是為了使商道暢通,也是為了地方的長治久安。

對於治安,大華朝廷可謂是不惜血本,即使難度再大、花費再多也要做。魯若麟明白,良好的治安環境可以大大提升老百姓對朝廷的歸屬感,也能夠更好的生產和生活,這是絕對必須的統治成本。

老百姓為朝廷上繳賦稅,朝廷就有責任為他們提供安全的環境,保證他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這是提升百姓們幸福感最有效的辦法。

這兩大問題解決之後,困擾商品流通的最大困難就是交通了。

比起前面兩項,解決交通問題的難度更大,花費更多,但也是朝廷必須要做的事情。

來之後世的魯若麟實在太明白交通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了,雖然前期的花費大,但這是能夠為國家產生長久收益的。

當然僅憑朝廷的力量想要在短時間內進行全國範圍內的道路和水利建設肯定是不現實的,只能發動全社會的力量一起參與進來,特別是那些有錢人。

本着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朝廷積極拉攏各地的有錢人合作修建道路,通過收費來獲取收益,一時間引得各地的富人們蜂擁而至。

如今的大華朝廷可不比前朝,至少在錢財這一塊信譽度極好,富人們也不怕朝廷黑了他們的銀子。而且這個事情怎麼看也是穩賺不賠的買賣,雖然資金回收時間長了一些,但是至少旱澇保收不是。

在朝廷嚴厲打擊高利貸的情況下,富人們的銀子也不能總埋在地窖里發霉,能夠找到一個有穩定收益的項目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個時候大規模修路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為百姓們提供一個獲得額外收入的渠道。

大華朝廷修路沒有沿襲以往徵召百姓服徭役的做法,而是付錢請百姓們做事。

這種大規模的工程以前都是由百姓們自帶糧食來無償勞動,很多人累死、病死在工地上也沒人管,百姓們也早就認命了。

在朝廷要修路的旨意下達地方的時候,百姓們不是感到欣喜,而是充滿了恐懼。

連年的戰亂使得百姓們生活困苦,原本就上頓不接下頓的,這個時候再去服徭役修路完全是家破人亡的局面。

好在朝廷隨後的告示就出來了,以後將不再有服徭役的事情,任何參與朝廷組織工程的百姓都管一日三餐,還有工錢可以拿。

這樣的驚天逆轉讓百姓們都有些不敢相信,但卻是真真切切的事情。

這個時候能夠有一份餬口的工作,還能賺到錢,是可以改變一家老小未來命運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魯若麟才會啟動這個大規模的基建工程,投資拉動消費,促進民生,給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們一個度過難關的機會。

修路是個大工程,對建材、工具、食品等的拉動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原本有些死氣沉沉的地方經濟在這個工程的刺激下開始變得沸騰起來。

水泥的生產技術已經不是什麼特別機密的事情了,修路肯定要用數量巨大的水泥,朝廷乾脆在各地興建了大大小小几百個水泥廠,在滿足修路需要的前提下還能夠服務地方經濟。

路修好了,商品和人員的流動就更加容易了,經濟自然而然的就蓬**來。

隨着吏治的好轉,朝廷統治的地域重新恢復秩序和活力,百姓們逐漸從創傷中走了出來,國家開始變得穩定。

在魯若麟稱帝一年後,西南傳來捷報,張獻忠在窮途末路中被部下殺死,殘部基本投降了朝廷,為禍華夏數年的張獻忠部終於煙消雲散,西南地區得以恢復安定。

與此同時,陝西的大順軍殘部在走投無路之際遠走青海西域,最終能夠有多少人活下來還是未知數,陝甘一帶再次納入朝廷治下。

至此,華夏的傳統核心區域全部被朝廷收復,天下重新恢復一統。

不過這並不是魯若麟想要的目標,至少相比起後世,如今大華的版圖遠遠不夠。

至少在魯若麟的規劃中,西域、青藏、蒙古草原絕對是要納入大華版圖的。即使是寒冷的北海極地地區,雖然現在的開發價值不大,但是至少要跑馬圈地全都算在大華的領土範圍之內。

如今的草原和西域基本掌握在滿清的手中,遠走西域的滿清遠離大華之後反而得到了充足的發展,實力比以前反而更加壯大了。

但是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滿清游牧化的趨勢愈發明顯了。

滿清在皇太極時代一直在走漢化的道路,內部治理和生活方式也在向漢人靠攏。雖然漢化的代價就是戰鬥力有所削弱,但是政權的穩定性卻大大提高了。

在遠走西域之後,滿清不得不適應當地情況,開始走游牧化的老路。雖然地盤大了很多,手下可供驅使的士兵也多了許多,但是滿清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卻大大削弱了,這也是游牧民族的通病。

想要擊敗滿清和西域、草原各族,最有效的辦法還是組建一支實力強大的騎兵部隊。畢竟茫茫草原,沒有騎兵,想要追上敵人都不可能。

想要組建騎兵,自然少不了戰馬。大華這些年一直沒有放鬆對戰馬的培育,特別是在佔據遼東之後,大華雇傭了大量遺留在遼東的草原民族幫忙養馬,戰馬數量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除了自己養馬,大華還通過貿易與蒙古人交換戰馬。

本來戰馬作為戰略資源蒙古人是不會大規模進行交易的,但是大華提供的交易物品實在太誘人了,蒙古人為了換取大華的物資,漸漸的開始大規模向大華提供馬匹。

以前華夏朝廷對草原防範十分嚴謹,重要的戰略物資都嚴格控制向草原輸送的數量,使得草原各族物資短缺,一旦青黃不接就會南下劫掠。

如此惡性循環之下,中原民族與草原各族早就結下了血海深仇,雙方彼此都非常的不信任。

不過了解歷史大趨勢的魯若麟非常清楚,屬於游牧民族的舞台在火槍和火炮出現之後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可以說越往後游牧民族的價值就越低。

當然,現在的游牧民族對於大華來說還是很有價值的,至少他們可以為大華提供牲畜和肉食,這些都是大華短缺的。

所以以往朝代控制草原物資輸送的方法在魯若麟眼裏已經成為毫無意義的行為,放開手腳與草原進行貿易交換才是真正應該做的事情。

現在的大華各種物資生產開始爆髮式增長,有足夠的條件拿出部分與草原做貿易。

像以往嚴格控制的鐵器、食鹽、布匹、糧食等,只要草原人民需要,且出的起價錢,大華就願意提供,而且價格非常公道。

大華在北方專門設置了不下二十個邊關貿易市場,專門與草原民族進行物資交換。除了火器,這裏基本不限制任何物資交易。

草原人民被魯若麟的大氣魄驚呆了,要知道在明朝的時候,草原民族是經歷了幾次大仗之後才勉強使朝廷同意開設一兩個榷場交換物資,還有諸多限制。

如今大華屬於絕對強勢的一方,卻主動開設榷場,使得蒙古人不得不懷疑大華的用心。

不過這次大華顯得非常有耐心,並沒有因為蒙古人的懷疑而動用武力,而是安靜的等待蒙古人的到來。

在第一個蒙古部落忍不住物資的誘惑,開始進入榷場進行貿易之後,榷場物美價廉、童叟無欺的名聲就傳開了。特別是榷場裏各種鐵器、食鹽等以往嚴控的物資完全是敞開了賣,連鋼刀、馬蹄鐵等戰備物資都完全不禁,實在是讓蒙古人大吃一驚。

慢慢的,來榷場進行貿易的蒙古人越來越多,二十個榷場的生意完全火爆,成了邊關上最繁華的所在。

漢人們手裏的好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僅憑手裏的牛羊根本就換不了多少,終於有部落開始用戰馬換取物資,而且價格非常的豐厚,使得蒙古人的最後一點矜持都拋到天邊去了。

雖然戰馬是每個蒙古部落的核心資源,但是光有馬匹是絕對不夠的,勇士們還要有刀、有弓和箭,甚至是鎧甲,而那些都不是蒙古人可以自給自足的。

蒙古人用多餘的戰馬換到了鋒利的刀、鐵制的箭,甚至精良的鎧甲,戰鬥力比以往只強不弱,在蒙古人看來他們並沒有吃虧。

其實蒙古人最大的敵人並不是華夏,而是草原上惡劣的天氣以及隨時準備吞併自己的其他部落。在第一個通過交易戰馬換到大量作戰物資的部落出現之後,其他蒙古部落為了自身的安全也不得不跟着進行軍備競賽。

就這樣,蒙古人交易給大華的牲畜和馬匹越來越多,大大促進了大華騎兵部隊的建設,以及豐富了百姓們的餐桌。

蒙古人中不乏有智之士,他們知道一旦中原王朝強大,北伐草原是必然的事情,自家這樣資敵實在是後患無窮。

可惜的是草原上的貴族們被大華的懷柔手段迷花了雙眼,對近在咫尺的危機視而不見,讓一些智者痛心不已,卻無可奈何。喜歡明末之再造天朝請大家收藏:(www.shouda88.com)明末之再造天朝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之再造天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之再造天朝
上一章下一章

第543章 543.草原(求訂閱,求月票 推薦票,求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