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二 毀家紓難與明火執仗
《靖安日報》又發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毀家紓難與明火執仗”
“眾所周知,在東瀛軍大舉入侵東北,全東北人民奮起抗戰,一幕幕`妻子送郎上戰場,母親送兒打東洋'的場面不斷上演。
無數英雄兒女戰鬥在白山黑水之間,為華夏民族不惜留盡最後一滴血。
後方的父老鄉親也不甘落後,紛紛慷慨解囊,為抗戰事業貢獻自已的一份力量。
工人捐出自已的工資,農民捐出自己的口糧,商人捐出自己的貨物,老人捐出自已養老錢,小學生捐出自己的壓歲錢,……
最令人感動的是邊區長官劉大雙先生,每年捐出漢唐公司的利潤,數年下來,摺合銀元以億計。
在今年東瀛軍入侵之後,邊區財政十分困難,劉大雙先生毀家紓難,把幾間盈利最好的工廠賣掉,所得款項全部用於抗戰事業。
在這期間,邊區人民的抗戰事業也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不僅僅向邊區捐款捐物,許多愛國青年更是來到了邊區,投身這場偉大的反侵略戰爭。
日前,愛國商人向邊區運送的貨物在武昌遭到了扣押。
湖北都督王占元,在沒有任何正當理由的前提下,明火執仗,公然破壞華夏人民偉大的反侵略戰爭。這是令人髮指的強盜行為,也是令人不齒的賣國行為。
要知道,這批貨物是邊區急需的,每晚送一天,就有無數個保安軍戰士得不到及時救治而失去了生命。
是可忍,孰不可忍!
為此,邊區劉大雙總司令向全國人民發出呼籲:
懲治漢奸王占元!懲治背後的黑手!
……”
這篇文章一出,又一次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
各地媒體大多轉刋轉播了這篇文章,當然,也有些媒體裝聾作啞,默不出聲。
不過,不轉發這篇文章的報刋銷量急劇下降,而且被老百姓標上漢奸的標籤。
各地學生們又一次走上街頭。
“打倒王占元!”
“打倒漢奸賣國賊!”
“王占元下台!”
……
標語鋪天蓋地,吶喊聲震天動地。
在學生隊伍中,有不少市民現場加入,一路揮舞着拳頭,高聲呼喊,表達他們對王占元的不滿。
學生們現場設立了捐款點,為保安軍的抗戰事業捐款。
華夏的老百姓是善良的,也是有愛國心和同情心的。
路過的行人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首童謠在全國各地流行起來。
六君子,頭顱送,袁項城,頂子紅,賣國黨,邀奇功,康與梁,在夢中,不知他,是梟雄,妄稱帝,乃逆行。
許多老學究都聽到了這首童謠,不免心中忖度,此乃天意也!莫非要變天了。
華夏歷史上,這種透着神秘的事情可是出現了多少次。每一次街頭巷尾出現倒處傳唱的童謠,便預示着一場驚天的變化要來到了。
比如,三國時期,一首童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便送掉了董卓的性命。
“井水溢,滅灶煙,灌玉堂,流金門。”
這一首童謠成就了王莽的新朝。
“銅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一歌謠開始了元末的農民起義。
熟悉華夏文化的郭孝純,深知其中三味,秘密指使人散佈了這首童謠。他是義和團三師兄,對於這種事駕輕就熟,計謀百出。
人都是這樣,正兒八經說的事情,很多人還是不相信,橫挑鼻子豎挑眼的,能找出無數毛病。
可這帶着神秘色彩的童謠,都不用勸,許多老百姓就全信了。
天意啊!這個袁項城該下台了!
不僅僅是到處傳唱的童謠,還有什麼大和尚、老道士、隱世高人等也語蔫不詳地說了許多高深莫測詞語。
“亂極生靜,靜極生亂。吾觀世間,紅塵滾滾之處,又見硝煙。”
一個老和尚坐在少室山上念叨着。
“天道無常,得民心者得天下!”
一個老道士站在武當山上嘟囔着。
“菩薩轉世,應在蒙東!”一個穿着紅色袈裟的老頭在草原上到處傳唱。
湖北神農架,有人聲稱見到了金色麒麟,此乃瑞獸,預示着華夏必有大能崛起。
山東某處的麥地里,白雪覆蓋之處,一夜間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劉”字。
四川峨眉山中,據說出現一隻白猿,對人連說三遍“袁氏滅,劉氏興!”,然後倏忽不見。
這些事情,各地的小報紛紛刋載,沒別的意思,老百姓愛看這些八卦新聞,報刋銷量噌噌上升。
老袁躲到項城去了,京中暫時由國務卿徐世昌主事。
論起資歷威望,徐世昌在北洋系中可以說是僅次於老袁。
對於老袁稱帝一事,他也是極不贊成的,這陣子一直消極怠工,連辦公室都少去。
對於劉大雙,徐世昌印象極好,畢竟他在東北主事幾年,劉大雙給他留下極好的印象。
特別是對劉大雙幾次出兵平叛,徐世昌更是擊掌稱讚。
“小小年紀,堪稱國士!”徐世昌經常私下裏感嘆。
東瀛軍入侵東北和上海,徐世昌是一直主戰的。
老袁封段祺瑞和劉大雙為南北兩路總指揮,他也是極為贊成。
這次王占元扣押了運往邊區的物資,他也是極為震怒。不過,手中權力有限,更沒有兵權,他這個國務卿說話根本沒人聽。
他秘密發電給老袁,建議嚴懲王占元,給國人一個交待。
老袁卻回電說:“事出有因,有待詳查”。
曹錕和江朝宗領兵前去對付劉大雙的保安軍,他也是知道的,卻無法阻止。
“大好事業,竟因某人私慾而毀於一旦!”徐世昌痛心疾首。
全國各地的抗議活動,他每天都能收到報告。特別是那首傳唱於街頭的童謠,更讓他心驚不已。
“看來!這個小娃娃這次是動了殺心了。”徐世昌不無擔憂地想到。
“傻小子!還是嫩了點,刀兵一起,自相殘殺,便宜的還是東瀛人啊!”
徐世昌想了許久,決定還是給劉大雙打個電話,不管如何,他年長几歲,吃的鹽多,走的路長。
“徐大人?”劉大雙接到了電話有點驚喜,還是沿用了舊時的稱呼。
這稱呼是有講究的,看着不合時宜,實則暗藏玄機,一下子拉近了兩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