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紐約之旅(求訂閱!!!)
這次來到紐約機場。
看着外面的夜景,張偉也不得不感慨一下。
確實不愧是世界知名的城市,這夜景是真的沒話可說。
也似乎紐約這座城市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紐約這座城市的夜景,十分的震撼。
這一點在張偉下飛機之後,其實也就已經看出來了,這個地方確實是非常的不錯。
這座城市,不愧是號稱用十年的時間跑出前端圈,再用十年的時間跑出技術圈,一座繼續着上世紀繁華的大熔爐。
確實是不一般,城市中的氛圍讓人感覺到非常不錯。
而且,紐約這座城市的歷史,似乎也是非常悠長的了,這個名字的來歷也是有一段故事的。
雖然一般寫作“newyorkcity”,但“cityofnewyork”才是官方名稱。
這一點其實是很多的人都不知道的,甚至有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這件事情。
紐約(newyork)意為“新約克郡”—英荷戰爭結束后,荷戰敗被迫將新阿姆斯特丹割讓給英國。
當時正好是英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約克公爵的生日,於是將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為新約克郡,作為送給約克公爵的禮物。
另外由於在二十世紀初,紐約對外來移民來說是個嶄新天地,機會到處都是。因此紐約常被昵稱為“大蘋果”(thebigapple),便是取“好看、好吃,人人都想咬一口”之意。
紐約市有官方拉丁語名稱novumeboracum用於市徽上,意為“新艾伯拉肯”,其中艾伯拉肯就是前述約克在羅馬帝國時期的拉丁語舊名。
紐約市(newyorkcity,簡稱:nyc),位於米國紐約州東南部大西洋沿岸,是米國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口,紐約都市圈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之一。
與英國倫敦、華夏國香港並稱為“紐倫港”(nylonkong)。
紐約與倫敦並列為全世界最頂級的國際大都市。
紐約是一座世界級城市,直接影響着全球的經濟、金融、媒體、政治、教育、娛樂與時尚界。
包括聯合國總部在內的世界上很多國際機構和跨國公司及銀行的總部都設在紐約。
截至2017年,紐約市總面積達1214.4平方公里,人口約862萬人,居住在7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18年,紐約地區生產總值已達到8017億美元。
紐約時報廣場位於百老匯劇院區樞紐,被稱作“世界的十字路口”,亦是世界娛樂產業的中心之一。
曼哈頓的唐人街是西半球最為密集的華人集中地。紐約還擁有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等名校。
紐約地鐵,紐新航港局過哈德遜河捷運(path)和斯塔滕島鐵路所組成的紐約軌道交通系統是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之一.
提供一日24小時、一周七日的服務。而長島鐵路,大都會北方鐵路,新澤西捷運和米國國家鐵路客運公司則共同組成了紐約的城際和通勤鐵路系統。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張偉對於這一切就都是有所了解的。
畢竟紐約的聲名那還是非常盛的。
無論是交通,還是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是在世界上非常出名的。
但是交通這樣的事情,其實現在在這個世界上,紐約已經沒有了之前那種名聲現在的基建還是華夏國最為厲害的。
甚至在降落到這個機場的時候,張偉就已經感覺不是特別的滿意了。
因為紐約的機場給自己的感覺,那就是非常的具有歷史的韻味。
說白了其實也就是有些太舊了,比起國內的機場來說,簡直是差遠了。
而由於飛過來的時候,也已經是晚上了。
而且自己這些天,也是連續學習了好幾天,晚上回去的想法,也就直接被張偉給擱置了下來。
今天晚上還是就現在這邊過一夜,放鬆上一晚。
自己的身邊有這麼個土生土長的米國人,所以在這裏也不愁沒有地方去。
並且這個老師除了是自己的飛行老師之外,似乎還對於其他的方面也非常的了解,在下了飛機之後,就跟自己說了說紐約這座城市。
畢竟自己這是第一次過來,雖然這座城市大名鼎鼎,但是自己卻也不太了解。
根據這個機長所說,1620年,載有一批分離派清教徒的五月花號登陸北美大陸,開啟了這片新大陸的文明史。
這也奠定了米國這個國家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被殖民國家、移民國家、宗教國家的性質。
同時米國的歷史註定是一部追求自由與自治、解決多元文化衝突的歷史。
時至今日,走在紐約的街頭,依然可以看到這段歷史的沉澱所演化的一切。
曼哈頓在整個米國範圍內也算是最古老的街區了。
1640年,當時荷蘭人為了抵禦英國殖民者修建了一座高牆,後來被英國人拆掉命名為wallstreet。
如今整個曼哈頓鱗次櫛比,穿梭於樓宇之間,敦實古樸與現代化的建築風格交相呼應,時不時一座精美典雅的哥德式教堂和古典主義的博物館讓你頓時充滿敬意。
從帝國大廈俯瞰,整個曼哈頓規整考究的佈局盡收眼底,流動着的黃色出租車把石磚色的建築群切割成一塊塊街區。
從布魯克林橋的最南端走到最北端,你可以盡情欣賞整個紐約剛柔並濟的天際線,這座建成於1883年的大橋到處展現着鋼鐵的既視感,硬朗的線條與遠方神聖的自由女神像隔河相望,彰顯着堅實而不可侵犯的雄心。
在紐約,百年以上的建築隨處可見,筆挺敦實的承載着同樣百年以上的商業品牌,足以見得這座城市現代化歷程的深遠。
曼哈頓街區,這個地方對於自己來說確實是聞名遐邇,但是是因為亂而出名的。
對於華夏和米國之間的差異,大部分都可以在歷史、體制、宗教等方面找到答案。
當然紐約只能代表米國的一部分,比如紐約的公共交通很發達,但米國其他地方的出行基本都是自己開車。
再比如在紐約你可以晚上出去玩到很high再回家,但在其他很多城市,安全是個大問題。
其實紐約已經算是米國的城市之中,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的了。
當然,前提是不但半夜的去曼哈頓的那些街區。
現在的張偉至少是沒有打算去的,只想着去時代廣場帝國大廈那些地方簡單的看看。
其實自己現在就算晚上出去了,由於勞動者對於社會福利的多年爭取,不加班變成了一種普世價值觀,所以大部分的店晚上也都關門了。
進而電視便是米國人家庭最重要的娛樂設施。
所以晚上的時候,也就只有那麼兩三個地方仍舊有非常多的人。
其實張偉現在也沒有什麼太好的選擇,只能去那裏逛逛了。
紐約有很多公共設施都很老舊,而且還沒有任何準備修繕的跡象。
比如地鐵,和國內來比可以說是髒亂差,電線裸露,室內軟裝幾乎沒有(除了像華爾街站這樣個別的旗艦車站),而且由於紐約地鐵是24小時運營的。
所以每天早上你都會看到好多個homeless聚集在半個車廂睡覺,空氣混濁刺鼻。
在一個發達國家的核心城市裏,這樣的壞境讓人很難以理解。
可是由於初來乍到的,這兒也沒有什麼專車滴滴,大晚上的還在跑。
要是白天的話,可能還會有一些專車,於是張偉也是久違的與民同樂,選擇了去做地鐵。
這裏的地鐵路線還是相對來說比較發達的,起碼哪兒都可以去。
只是,這裏的地鐵,實在是有些太爛了。
首先,地鐵修繕的問題與這個國家的體制有關。
代議制使得政府的政策行動都要等到投票通過,預算批複后才可以執行,納稅人這個詞在米國的分量很重。
並且乘坐地鐵的人基本上是外國人和底層人民居多,所以大部分的人覺得這個東西能用就行,沒有必要花巨資修繕或重造。
民主是個好東西,但其弱點是內耗資源。
很容易讓米國失去重心,所以幾乎所有宣稱自由的國家都要輔有宗教來治國。
柏拉圖認為實現最普遍民主的先決條件是人人成為哲學家,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可能的是只有無限接近。
相比於歐洲,米國一定不是最民主的國家,但是他卻是法律最為健全。
全球化最具有競爭力的國家,這其中不乏政治家的高明和既得利益者的專權。
民主是為了防止個人權利被國家公權所侵害,它是一種體制本身糾錯的手段。
任何一個國家其實都是在民主與集權之間做balance,包括中國的發展也不是完全依賴於關鍵角色。
米國這個國家好在,既有民主的包容,又有集權的力量。
這裏就要說到其包容的限度,同時也可以解釋紐約為什麼那麼多流浪者。
歐洲高福利的政策會讓社會喪失活力,而米國並不是一個高福利國家,所以能一直保持競爭力。
新加坡成為發達國家后一直警惕的就是防止成為像歐洲一樣的高福利國家。
事實上在米國,流浪漢只要願意獲得救助,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拿救助拿房子,有病治病,想工作有免費培訓,過上穩定的生活。
但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原因,比如就是不想工作,享受好吃懶做,或者吸毒等因素,這種理想化的社會救助也無法拯救他們。
但是即使這樣,這個社會也還是會包容他們的,起碼不會被驅趕,知乎里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很有意思。
在米國,願意當豬的可以混點福利被當豬養,有基礎有能力更進一步的人有機會跳進第二階層那個圈子裏。
可以說是各取所需,整體來看大家都比較滿意。
不會出現華夏國這樣明明是想當豬的被迫和想當接班人的扔進一個場子裏廝殺,有能力的又看着最頂層的圈子眼饞。
米國的是一個移民國家,這一點就會使它具有包容的文化。
所以在街頭上見到什麼樣的人都不必太過驚訝,不像在國內街頭,邊走路邊唱歌都會被瞥一眼。
米國對於弱勢群體會格外保護,比如兒童色情是重罪,酒吧門口一定會有人查年齡,法律對於離婚女性和勞動者的保護,甚至行人優先通行等等。
對於普通成年人來講,你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獨立自由、也應該會自己照顧自己、同時遵守規則。
所以紐約地鐵無安檢,無護欄,緊急門可以隨便進出,博物館入口也只是簡單查看一下門票,所以逃票真的很簡單。
freespeaking這一點與國內的文化真的是針鋒相對,一起上課的其他國家同學,並不會因為來到米國而去下載一堆他在國內用不了的app。
互聯網真的是把世界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google、instagram、spotify、youtube,他們是這個市場的寡頭。
在米國,如果按照華夏國市場的邏輯,你會發現很多藍海,但事實並非如此。
比如其實絕大多數的米國人很少在家裏洗衣服,一般都會把衣服送去洗衣房。
這如果是在國內的話,不在家裏洗衣服是多好的用戶習慣,
可以直接省去教育市場的環節,在洗衣o2o市場裏盡情廝殺。
再比如生鮮超市如今在華夏國是零售巨頭線下必爭的一塊熱土,但在米國卻不是如此。
一般來說米國人開的商店餐廳(注意還有很多是華人開的)周日一般不開門,或者關的很早。
不僅如此,甚至米國人在周日都不做飯,雖然現在年輕的人一般都比較喜歡點外賣之類的。
但是在米國,這確實是所有人都是在這麼做的。
不像是國內那樣,一般來說都是在家裏面吃。
事實證明,國內外的年輕人都是一樣的,不太在意自己做飯這些。
但至少這個習慣,國外那是一直在傳承,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米國人更加偏好罐頭食品,罐頭相比新鮮蔬菜,既營養還好保存。
不過更加讓自己沒有想到的是。
米國也有路邊攤,而且似乎聞起來的味道還不錯,滿是肉香味兒。
下了地鐵,買了個肉卷,兩人才往時代廣場裏走去。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