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回家
坐在回家的列車上,情緒很複雜。可能是上一個假期,記憶只剩下跟媽媽爭吵的場面。
我跟媽媽性格有很多不融洽的地方,再加上媽媽比較強勢,我也很犟,一旦發生爭吵,很難收場。“距離產生美”這句話,我跟媽媽都深表贊同。
其實我覺得爭吵有時候也很難避免,但是媽媽她總會從意見上的不同,上升到對我性格甚至是人格上的指責,說詆毀似乎有點太過了。我很難理解媽媽的這種行為,更難接受類似“沒有良心”這樣的話一遍遍被媽媽說出來,就因為我備戰考研那段時間說明不想來回兩個小時接送弟弟。
直到現在,我也不想直面我們爭吵這件事情,想起來還是能感受到,我在房間裏無助的只想放棄一切,遠走他鄉。
我其實能理解媽媽性格的色厲內荏以及推究責任的性格養成歸咎於姥爺“暴君式”的養育。姥爺年輕時在家裏一手遮天,沒有任何家庭成員能忤逆他的意志,我這樣說一點也不誇張。媽媽小時候只是在街上看熱鬧,背上冷不丁被姥爺那些辮子狠狠地抽了一下,趴在床上好幾天都沒好,原因是媽媽忘記收什麼東西;媽媽十五六歲遠赴他鄉打工,為了償還家中債務,日日夜夜加班,經常給家裏寫信訴說在外的孤獨,但幾乎沒幾封回信,即使媽媽做夢都想收到回信;就連婚姻大事也是姥爺一人說了算,不然就是挨打的份。二姨不願意嫁給姥爺指定的人,姥爺就狠狠地打她,媽媽說,最後打的姥爺都哭了,但是二姨還是不肯鬆口,說不嫁就不嫁。姥爺最後只能湊出自己花掉的禮金錢,還給男方。
在這樣強權缺愛的環境下生長,媽媽也說,她不知道該怎麼去愛。雖然爭吵的時候,媽媽的行為和態度跟姥爺有幾分相似,但也不能完全怪她。
說到原生家庭,確實挺無奈的,作為子女很難要求父母給自己一個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他們也要經常面對成年人世界的險惡,他們或許也還沒走出自己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和傷害。
網上有句話,我印象很深刻,“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我後來多次回味,思考這句話到底想表達什麼呢?是有的人很幸運,能用童年治癒一生,而有的人很不幸嗎?我覺得無論是那種方式的治癒,不都是代表着正在好轉的意思嗎?或許這兩者都是幸運的。
最後我也不得不說一下姥爺,隨着曾經的“權力”逝去,他也變成了一個瘦弱的老頭兒。我很難因為他過去做的事情遷怒於他,也許他從來就沒意識到自己過去行為對子女造成的傷害,也許他意識到了但也於事無補……
我常常想,有些隱形傷害是別人的行為帶來的,但傷口是自己的,別人不覺得那是傷害,這該找誰說理?誰能補償?沒有人想變成祥林嫂,無休止地講着自己的悲慘遭遇,訴說以及他人的理解確實能緩解,但是終究要靠自己去治癒。怎麼治癒?時間?自己的平和接受?身邊人的關愛?總有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