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老師傅的故事
說著說著,兩個人就坐到了大塘背大隊的村子裏了。黎悠璽跳下單車,鍾國正也從單車上下來。
天已經完全黑了,村子顯得特別的安靜,只有偶爾聽到一兩聲狗叫的聲音。黎悠璽走在前面,鍾國正跟在黎悠璽後面,推着單車小心翼翼的往前走着。
走進屋裏,兩人頓時感到飢餓,這時才想起一路趕路,竟然忘記了在路上吃餅乾充饑了。於是馬上燒火煮飯。
罈子裏有泡菜,還有油炸豆腐。煮好飯後,黎悠璽挖了一些泡菜和幾塊油茶豆腐,兩人就狼吞虎咽起來。
兩人剛剛吃完飯,突然就下起雨來了。
“雜房好像有些漏雨,我去看看。”黎悠璽拿起一個電筒就往雜房走去。鍾國正便跟着一起去了。
打開雜房的門,就聽到滴雨的聲音。鍾國正拿過電筒一照,沒有一會兒就找到了原因。原來是一片瓦片爛了。
鍾國正搬來一張凳子,站在凳子上面,很快就把瓦片弄好了。
“沒想到,你還是一個老師傅啊。”黎悠璽誇獎道。
“老師傅這個名稱可不是亂喊的。”鍾國正答道,“這可是有故事的。”
“哄么故事?”黎悠璽問道。
“那要看你想聽哄么版本的故事。”鍾國正笑道,“有兩個版本,你想聽哪個版本的故事?”
“我從來沒聽說過,哪曉得聽哪個版本?你乾脆把兩個版本都說出來聽聽。”黎悠璽說道。
鍾國正一邊走,一邊開始講起老師傅的故事來了。
“農村的房子都是瓦房。時間一久,風吹雨打日晒,或者瓦片堵塞,或者瓦片錯位、脫落和爛了,房子就會漏水。所以瓦房每隔幾年,都要撿一次瓦,清理碎瓦、錯位的瓦,換上好瓦,防止漏雨。”鍾國正說道。
“所以在農村就有專門的撿瓦師傅,還是一門比較吃香的手藝。”鍾國正接著說道,“撿瓦看似容易做事難,特別是做好更加不容易,既要手腳輕巧,效果好,不損瓦片,又要動作麻利,效率高,時間要快。”
“我們那裏有一個叫木馬橋的地方,有一個姓周的撿瓦師傅,他天生性格憨厚,為人忠實,做事認真,一板一眼,質量好,但速度慢,別人一天撿完,他要兩天才能撿完。所以喊他撿瓦的人並不是很多。”鍾國正邊喝着白開水邊說道。
“有一年冬天,周師傅到妹妹家作客。那天,正下暴雨,來串門的妹夫堂嫂抱怨說,家裏的瓦才請本地師傅撿了,還是漏雨厲害,跟沒撿一樣,白花工錢。周師傅的妹妹就安慰說,自己的哥哥就是撿瓦師傅,等雨停了,免費幫你們撿一次瓦。”鍾國正不緊不慢的說道。
“雨停后,周師傅爬上她妹妹那堂嫂的屋頂,一遍遍的翻撿起來。他赤腳走上屋頂,一疊一疊的將鋪瓦揭開,再一片一片的重新蓋好,動作嫻熟流暢,既輕盈又穩重,蓋好的瓦片重疊部分間隔均勻,整齊有序。慢工出細活,兩間房頂用了足足三天時間才完工。”鍾國正繼續說道。
“也許是老天爺要檢驗一下周師傅撿瓦手藝的高低,周師傅撿完瓦的當晚,天就突刮大風,下起了傾盆大雨,整整一個晚上,都沒有停過哄么雨。害得不少人家是外面下大雨,屋裏下小雨。而周師傅撿過瓦的屋,卻一點水都沒有漏。”
“周師傅妹妹的堂嫂十分高興,不僅主動給周師傅開了工錢,還在村裡逢人就說,全靠周師傅,否則家裏沒法住了。”
“以前和周師傅妹妹堂嫂有過同樣經歷的村民,都不相信她說的話,就紛紛跑到他們家裏去看究竟,見她家裏乾乾爽爽的,抬頭看,房頂不現一處縫隙,不見一線明光,一看就是老師傅的手藝,不像本地師傅,撿瓦之後房頂像滿天星,亮光點點。”
“來看過房子的人,原打算請人撿瓦但沒來得及撿的,就向周師傅妹妹的堂嫂打聽,是從哪裏請來的師傅。周師傅妹妹的堂嫂,就很自豪的說:‘是我堂弟媳親哥,木馬橋的師傅!’”
“從此之後,人們爭着請周師傅撿瓦。就這樣,周師傅在妹夫家的村子成了香餑餑,被一家家的請過去,一干就是一個冬天。”
“第二年春雨季節,凡是周師傅撿過瓦的房子,沒有一間漏雨的。飯前茶后,村民們對周師傅的手藝交口稱讚,一傳十,十傳百,周邊村民都知道了周師傅。”
“因他是木馬橋人,常年在瓦背上幹活,皮膚被太陽曬得老黑,人顯得蒼老,撿瓦手藝又精湛,所以人們在傳贊他時,尊稱他為‘木馬橋老師傅’。”
“‘木馬橋老師傅’的稱呼就這樣慢慢的傳開了。但牆內開花牆外香。當時,木馬橋本地的人,也都不曉得‘木馬橋老師傅’這個稱呼,到底是哄么意思。”
“一直過了很久以後,木馬橋的人才曉得,這是別個地方的人對撿瓦匠周師傅的專用尊稱,才開始對周師傅刮目相看,漸漸的,牆內也香了起來。後來,周師傅老死,再後來,人們就把很厲害的撿瓦匠都稱作‘木馬橋老師傅’。就這樣,‘木馬橋老師傅’的稱呼,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了下來,它的內涵也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延伸和拓展,漸漸地演變成為對農村具有某種精湛的技藝專長的匠人的一種尊稱。
“這是正版的老師傅的故事。但是,油來由於還有另外一個老師傅的故事,慢慢的,正版的故事被人淡忘了,野版的老師傅故事,反而成了流行更加廣泛的老師傅故事。還真應了那句哄么家花沒有野花香的說法。”鍾國正感嘆道。
“還有這麼的事?”黎悠璽不相信的問道。
“人都是好奇的。特別是對帶有顏色的故事,更是好奇,沒有不喜歡聽,沒有人不喜歡傳。”鍾國正答道。
鍾國正見黎悠璽雖然沒有說話,但一副害死貓的滿滿的好奇心的表現,就接著說道:“這個故事也是發生在木馬橋這個地方,不同的是發生在另一對師傅和徒弟身上。”
“相傳在木馬橋的另一個村子,有一有個老師傅帶了一個年輕的小徒弟。有一天,師徒兩人在給一戶人家撿瓦的時候,撿到撿到的時候,就看到屋底下來了兩條狗。”
“來的兩條狗,一條是子狗,就是那種沒有完全長大,還從來沒有趕過生的公狗。一條是正在發情的母狗。子狗追趕者母狗,追着追着,就在屋底下的地面上交配起來。”
“子狗可能是由於太激動,也可能是由於沒有經驗,在哪裏爬了好多次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這個時候,不知從哄么地方跑來了一條老公狗,把子狗擠開,毫不費勁的就趴在了母狗的背上。”
“這一切都被在屋頂上撿瓦的師傅和徒弟倆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完全場后,師傅和徒弟兩人誰都沒有開口。”
“一直等那幾條狗走開了好遠之後,徒弟才有意無意的感嘆道:‘姜還是老的辣啊。老師傅就是老師傅,和別人就是不一樣,你不承認都不行!’”
“徒弟的感嘆被師傅聽到了,師傅以為是徒弟故意說他,就對讀題說道:‘你才是老師傅!’現在在外面喊別人老師傅的時候,別人很不高興,原因就在這裏。所以,你在外面的時候,記住,一定不要隨便喊別人喊‘老師傅’!否則,別人以為你罵他,會生氣的。特別是碰到個別小氣的人,算不到還會當場和你罵一頓。”
“當然,木馬橋這個地名的來歷,本身就有一個故事。相傳在古代的時候,朝廷有個會看天象的李天師,在朝廷裏面觀察天象的時候,發現在南方的一個地方,即將會誕生出一個新的皇帝來。”
“皇帝聽到李天師這麼一報告,驚恐不已,立即命令欽差大臣攜帶一支特殊的隊伍,到李天師所說的地方明察暗訪,四處尋找。”
“李天師說的位置是一個大致的方位,而要找到這樣一個身懷天子龍胎的婦人,猶如在大海裏面撈針。他們走訪完了李天師所說的範圍,才終於在一個嶺腳下的一戶人家中,尋訪到一位婦人,看肚相說懷的就是天子。”
“於是,這支秘密隊伍就命人殘忍地把婦人腹部剖開。還沒有足月的天子從腹部跳出來,抓到旁邊一條三角木馬,就是木匠師傅做工用的三角撐架,就往外面跑去。”
“欽差大臣一看,果然是一個天子!立馬就慌了,急忙命令隨從騎着馬在後面追趕。三條腿的木馬不管你怎麼跑,也跑不過四條腿的馬。從嶺腳下開始跑,經過一片大洞,又翻過一座大山,一直追了三天三夜,才將天子追到,並將天子殺死。後來的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故事,就把天子被殺死的這個地方叫做木馬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