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夜聊
夜色低沉,一個輕輕地吹氣聲后,九伯屋子裏的燭光被熄滅了。程學鵬被安排到院子的一間廂房內,和盧生同住,很快這間廂房的蠟燭也被熄滅了。院子裏這個熄燈的簡單動作透出了生意人的本分,他們盡全力的縮小經營和生活的成本,用自己的忍耐和樸實在這個動蕩的年代裏求得生存。
程學鵬獨自坐在廂房前的一段小木板上,他剛剛進城兩天獲得了自身的溫飽,還沒來得及給家裏寫信,既不知道家裏是什麼情況,家裏也不知道他是否順利找到了九伯。他將雙手盤起放在腦後,躺在這段木板上仰望着天空,沒有雲彩,只有月光,還有那亮白的星星藏在深藍色的天空裏。天空上沒有飛機的噪聲,院子裏也看不到外面到處可見的日本“膏藥旗”,這是程學鵬從進城后第一次感覺到寧靜和舒適,只是忙了一天肚子裏似乎還有一小塊兒是空的,需要填補......
這個時候,一個“支支扭扭”的開門聲打斷了他的遐想,他馬上把目光轉移到自己廂房的門上。
盧生手裏捧着兩個冒着熱氣的烤土豆,用腳輕輕地關上了廂房的舊門。
“盧生。”程學鵬下意識的叫了一聲。
“噓!”盧生把食指放在嘴上示意程學鵬小聲一些,隨後順手把熱乎乎的烤土豆放到了他手上。程學鵬坐了起來,一邊用嘴吹,一邊剝下土豆皮。盧生則坐到了旁邊和他同樣的動作開始剝自己手上的另一顆熱土豆。
“學鵬,你今年多大了?”盧生問。
“十五啊,屬兔。”程學鵬回答。
“我比你大一些。”盧生說完,兩個人坐在一塊兒啃了幾口烤土豆。
“鵬弟!”盧生忽然叫了一聲程學鵬。
“生哥!”程學鵬也隨聲附和到。
“鵬弟,你的算盤打得太神了。我都看呆了。”盧生道出了憋了一天的話。
“滿五加、進十加、破五進十加......小時候我爹教我的,我在村裡讀過小學,也學過一些。”程學鵬的臉上露出了很久都沒有過的自豪。
程學鵬小時候,二弟程學宵還是個小嬰兒,剩下的兄弟姐妹還沒有出生。那時候他的父親程世譚除了在縣裏當警察,還是家族的會計,為村裏的程氏家族處理財務,凡族人要辦百家宴、紅白事、法會、祭祖等活動都少不了程世譚來計算一番,村裡沒有人比他核算的更精確,更節約開銷。不管在村裡還是在家裏,拿起算盤就“噼里啪啦”一頓狂撥,小時候的程學鵬最喜歡看自己的父親算賬了。
雖然喜歡看算賬,但是程世譚對幼年程學鵬的要求也是很嚴厲的。雖然生在農村,程學鵬小時候幾乎是沒有下過地的。每天都在父親的要求下練習寫毛筆字和打算盤,練得不好就是一頓戒尺。程世譚的叔父是程氏的族長,除了叔父之外父親就是族人中最有威望的長輩,程學鵬又是程世譚的長子,所以父親的嚴格要求是為了程學鵬成人之後能為家族辦事,所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要求兒子學寫字和學打算盤,希望將來他能接過家族賬簿的管理。
可人算不如天算,日本人打進來了,土地墒情不好,全村這些年也沒收多少糧食,所以有點家道中落的意思,村裡基本上都各顧各的到處討生活,家族的祭祀等各項活動已經有幾年沒人提起了。無奈之下,程世譚也只能效仿村裡其他人把自己的兒子放出去討生活,討好了活下去還可以補貼家裏,討不好可能就音信全無。
程學鵬在月光下捧着吃剩的土豆皮給盧生講着自己的故事,盧生聽得那個認真。那個年代凡是出來討生活的孩子都有着自己不同地經歷。比起程學鵬來說,盧生的經歷更加難堪。盧生是沒有讀過書的,所有的認字、寫字和珠算都是到了“門豐金店”后,跟着九伯前前後後經歷了很長時間才學會的。
盧生的老家在青縣,前幾年天不下雨,連旱了幾年。村中的人燒香、祭天,幾乎把能用的本事都用上了,甚至打了旱魃,就是求不來雨。盧生家十八裡外有一個湖,盧生的爹每天就差小盧生去這個地方取水,這些水用於日常洗漱、熬粥和澆澆院子裏種的幾顆老玉米。
由於缺水,盧生每次到了湖邊都要好好地洗洗臉、喝喝水,然後玩一會兒再挑水回家。
小小年紀的盧生每天都用枯樹枝在湖邊挖條溝,一直想着有一天能把這湖水挖到十八裡外自己家的田裏。雖然每天挖的溝第二天都被水流沖刷掉,他還是樂此不疲。直到有一天他挑着水回家,把水刷啦啦倒進水缸時,發覺屋內的父親從自己進來也沒吱個聲。他找遍了屋內和院子,都沒發現父親。慌張的盧生奔走了一夜,直到早晨才得知,國軍為了擴充“抗日”力量,從村中抓了不少壯丁走,自己的父親就在其中。平日裏盧生與父親相依為命,這下變故陡生,盧生一邊討飯一邊尋找父親。等他討到濱海城裏,被好心的九伯收留,在“門豐金店”做起學徒。盧生是程學鵬進城以來第一個可以交換經歷和心事的人,既然盧生叫了程學鵬一聲弟弟,學鵬也從內心認為盧生是哥哥。
“那你希望以後能做些什麼?繼續找你爹么?”程學鵬問到。
“不找了,找不到了......”盧生嘆息了一下抬頭看了看夜空又對程學鵬說:“如果有願望,我就希望能在老家修一條從湖通到村裏的水渠。”
說完,兩人繼續坐在那塊木板上,仰望着星空,都思索着以後該如何好起來。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著作權)歸作者趙同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媒體均不得轉載或改變其形式進行摘錄。
作者:趙同
斜杠青年,朝三暮四,比上不足,筆下有餘,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不怕折騰,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