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四 佛理

六五四 佛理

農舜和伍曉波對於佛法一竅不通,還好丹朱因為是贊普的後代,家中有許多藏書,連國師都不一定有,倒可以勉強一試。

再說現在箭在弦上,也由不得三人推脫。

丹朱上前到:“大人慾辯論佛法,正是貧僧所願也。倘能從大人這裏醍醐灌頂,好過貧僧師兄弟三人閉門造車,善哉善哉。”

縣尊仔細打量三人,從他們臉上看不出一絲驚慌神色,當然,主要是因為三人身上太臟。

“好,”縣尊開口到:“敢問大師,你眼前所見是我嗎?”

這種問題,很基礎,丹朱不慌不忙:“回大人,不是。我面前的並不是你,我所看到的只是你的表象。”

“為什麼這麼說的,因為大人說的我,並不是我所看到的我,我看到的只是你的表象,相當於你的圖畫。”

這話有點繞,伍曉波甚至撓了撓自己的光頭。

“所有的現象,都是一種假象,”丹朱接著說到:“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才算達到問題的實質。”

縣尊淡淡的點頭:“不錯,算你還有些學識。”

“但佛理既然能夠看到問題的實質,即是人間真理,那麼這世間,為何有很多對佛理沒有信心的人呢?”

“大人謬矣,”丹朱說到:“倘若世人皆按照佛爺的規矩修行,他便會理解佛爺的佛理,並且由此產生信念和信心。”

“如果真是這樣,便說明這人與佛有緣,這個人肯定有着極高的悟性。”

“這樣的人,定然是一個具有大智慧,不受世間羈絆的人。”

“為什麼這樣說呢,像這樣的人,通過修行之後,心裏不再有‘自我,他人,眾生和高低長幼’的概念。他不會固守一個死道理,不會認為自己就是真理的代表,也不會認為世界是虛無的、沒有真理和道理可言的。這就是得道的一種體現。”

“為什麼這樣說呢?從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出發去認識事物,或者從某種權威的理論出發去認識事物,這都是唯心的。”

“所以,既不能迷信一種理論,也不能認為世界毫無規律可言。所以佛爺常說,座下的諸弟子,要知道我在給你們講某一個道理的時候,就像船夫要用船把你們渡到對岸去,你們不要過了河,還把渡你們過河的船背在身上。”

“所以佛理都是暫時的和相對的,何況講佛理時所舉的那些例子呢。”

“即便照佛爺的規矩修行,也還有那些將渡船背在身上的人,更何況那些只是平日念佛的人呢。”

農舜在體會這些話的道理,伍曉波卻像聽天書一樣,反正你話多,你有道理。

縣尊卻面色一凜,居然沒有難到這僧人,莫非他真的是苦行僧?

思慮一會,縣尊又說到:“大師既然對佛理認識如此深刻,現在當找到真理,或者離真理不遠了吧。”

丹朱輕輕搖頭:“回大人,貧僧不知道理解的是否正確,所以才要去聖城惹薩朝聖。”

“按貧僧理解的佛理,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真理。普羅大眾日常所有的真理,只是一個名稱而已。也沒有什麼真理是佛爺可以說出來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佛爺所說的真理,不是隨便可以模仿和宣講的。”

“這就好像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世間萬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此一時彼一時,真理也是如此。”

“當你說他是真理的時候,他可能已經不是真理了。”

“所以,世間聖賢之人之所以為聖賢,就是因為他們不拘泥於教條,才相互有所差別,否則那不就千篇一律了嗎?”

縣尊聽得津津有味,忽而卻又說到:“你敢說佛爺的話不是真理?”

“回大人,”丹朱說到:“此非貧僧所說,而是從經書中悟出的佛理。”

“放肆,”縣尊喝到:“倘佛爺的話不是真理,這三千世界又如何在佛理中運轉?”

丹朱解釋到:“大人,佛理並未傳向世間時,這三千世界不也在運轉嗎?”

“胡說。”縣尊異常憤怒。

初始只是想強取豪奪藥方而已,沒想到還抓了個異端邪說。

“來人啊,”縣尊怒到:“將此三個異端押入大牢,待本官押入州院審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逆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逆宋
上一章下一章

六五四 佛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