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三 弊端

六三三 弊端

高徵稅的國策推行下去已有一段時間。

那些豪商大賈,並未有想像中的反對之辭,一個個該繳稅繳稅,該經營照常經營,似乎並未受到影響。

普通百姓,雖然也要繳納稅賦,但數額不高,雖有抱怨,卻不多。

罵聲最多的,相反是那些中等之家。

原因無他,豪商大賈稅賦雖重,卻也不至於傷筋動骨,而中等之家,稅賦比例佔比較高,自然罵聲一片。

因為稅賦重,減少的不止是收入,銀行里能貸出的總額,相應也被調低。

以至於中等之家不像先前那樣敢於隨意擴張,因為稍有變故便有破產風險。

不過雖然風險高了,但保障卻也跟着提高。

寇準已從大理州回到幽州,組建真正的醫保司。

正巧的是,義務教育醫科大學和藥科大學正好迎來了第一批畢業生。

於是醫科畢業的分往各地去組建醫院,藥科大學的前往大理州、百越州等多產藥材之地,組建或擴大醫藥工場,到時給全國供葯。

義務教育有了資金保障,學生得到更多的保障,招生資格也適時放寬,並有多所大學在幽州、江南等地開始建設。

江南貢獻了全國最多的稅賦,所以最先在此建立醫院。

此時江寧至松江府的鐵路也已通車,極大的方便了江南百姓,如此罵聲還能稍小一些。

小半年的時間,楊延定頭上竟多了許多白髮,身體也瘦削很多。

但他心中非常滿足,在江南謀划多年的政治抱負已經有了雛形,他哪還管什麼疲憊不疲憊。

國內一片繁忙景象,柴宗訓根本無暇顧及吐蕃的戰事,他只知道吐蕃外圍已被清理得差不多,因為雪山阻路,大軍暫時無法進入吐蕃腹心。

就在此時,柴宗訓收到遠在閩浙的呂端奏摺。

呂端這人話不多,時常有些囫圇,但一旦清醒起來,看問題往往入木三分。

奏摺中明確指出,高徵稅這種劫富濟貧的做法,弊大於利。

楊延定的初衷是遏制豪商大賈,雖然每年的盈利有一半上繳了國庫。

但一年賺了上百萬塊,上繳三十萬還是五十萬,差別並不大。

但一年賺萬把塊,上繳一千塊還是三千塊,差別可就大了。

這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問題。

就比如一個月賺五千和一個月賺八千,看似只多了三千塊錢,但城市生活成本得花五千。

也就是說,賺五千的人月月光,賺八千的人可以存下三千來。

幾年之後,賺五千的人還是賺五千,而且生怕被辭退。

而賺八千的人,存了點錢,可以做些小生意,不用活得那麼戰戰兢兢。

國庫指着這些每年繳三五十萬的人養活醫保司和義務教育司以及基建司,所以對這些豪商巨賈有許多優惠政策,生怕他倒了,從而影響國庫收入。

但實際上高徵稅收入的大頭,還是來自那些一年繳納兩三千塊的人。

這些人繳納了高稅賦,必然影響經營。況頭頂上有豪商大賈,想要擴大規模本就困難,如此一來,便斷絕了擴大的希望。

做來做去,錢全部歸了國庫,那還有什麼勁?

不如乾脆解散了作坊和工場,去給豪商大賈打工。

雖然收益少一些,卻也免卻了風險。

先前積累的盈利,存在銀行備不時之需,安安穩穩過一輩子也就夠了。

長此以往,國內的工場商行經營,必然被幾家豪商巨賈壟斷,如此對於社稷來說,是個巨大的隱患。

這麼看起來,的確是這樣,柴宗訓趕緊召來楊延定和慕容德豐商議對策。

楊延定對此有些不屑一顧:“皇上,此封奏摺臣已看過。”

“如今幽州工價,百姓一月不過十塊錢,一年也不過百塊。倘那些年盈利好幾千塊的人都過不下去,那我大周幾千萬百姓是怎麼過下去的?”

“此不過是那些中等之家反對高徵稅的說辭而已。”

慕容德豐卻有些不同看法:“楊大人,自高徵稅推行以來,本公也曾多方留意。”

“大人之意本為遏制豪商大賈,但實際上豪商大賈並未傷筋動骨,相反受到傷害更多的,反而是那些中等之家。”

“這些中等之家與普通百姓相比,的確收入要高得多,但他承擔的責任,也遠非一般百姓可比。”

“一般中等之家的工場或者商行,其背後少說也有數十個家戶靠他吃飯。”

“倘這中等之家不願背負責任,將商行歇業,勢必導致數十家戶沒有飯吃。”

“這數十家戶為了吃飯,不得不前往豪商大賈商行做工。因為幫工增多,豪商大賈便可趁此壓低工價,榨取百姓利益。”

“畢竟事情就這麼多,等着吃飯的人卻越來越多,不管什麼東西,一旦多了,自然便賤了。”

楊延定鐵了心推行高徵稅,即便與慕容德豐多有親近,但此時也顧不上了:“郡公所言,不過是以偏概全。”

“以社稷目前情勢來說,大多數中等之家仍就運轉良好,並無歇業可能。”

“至於那些膽小如鼠之輩,關門也就關門了,於大局並無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逆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逆宋
上一章下一章

六三三 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