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一下子娶了兩個老婆
自臘月初十,沈方正式拜張天端為師起,沈方便隨張天端一家住進沈府東院的一進小院,只在每日吃飯時才能與母親柳氏見面,柳氏雖有不舍,但也知道這是習武人的規矩。
因沈方年幼,骨骼肌肉還在發育,不適合進行體格、肌肉的錘鍊,張天端便教以《太上老君養生功》,此功法流傳上千年,一直被譽為道門的基礎和正宗。名字聽起來很嚇人,其實只是基本的呼吸吐納功夫,相傳是由老子及其弟子尹喜嫡系流傳下來。全本的《太上老君養生功》有大量關於天人感應,陰陽八卦的原理闡述,通篇引用道德經中章句,卻以修練功法來印證。可惜年代過於久遠,到天師道張道陵那個年代已經變成口耳相傳,不立文字,講究師徒傳承,只保留了歷代高人不斷萃取后的精華。
張天端自幼練習《太上老君養生功》,深知此功法奧妙無窮,但也無意拔苗助長,只是將最基礎的功法傳給沈方。每日敲五更鼓,沈方和張天端的女兒張茹便被喚起,收拾停當后,張天端、夫人付惠娘、沈方、張茹便結雙跏趺坐直至辰時。
練功的頭一刻先觀想呼吸停住的細微差別,次一刻吟誦簡化后的口訣,待心思和氣息都平穩下來后,便意守丹田,不再有任何念頭。這裏的意守丹田,並不是用意念來想像肚子裏面有一座能量寶庫,而是似想而非想,若即若離,“守”着丹田,不被任何幻象干擾。
對於普通人,做到心無雜念很難,就是自幼練功的張天端、付蕙娘,也難免心猿意馬,久久才能入定。張菇年幼,沒有那麼多心思,但坐了兩刻后便忍不住活動起來。而沈方,本身就是喜靜不喜動的痴兒,平時就常常呆立,遇到這種發揮他特長的功法,居然進步神速,只不過七八日,沈方便可以一坐到辰時,他的氣質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天天變化着。
張天端夫婦看在眼裏,喜在心裏,傳授起來更是毫不藏私,每日辰正初刻,由付蕙娘教授輕身功夫,院子中立着十二根兩尺高的梅花樁,根據付蕙娘傳授的呼吸竅訣,沈方和張茹在梅花樁里竄上跳下玩得不亦樂乎。巳初初刻,由張天端教授龍虎長拳,此拳術源自三國時期華陀的五禽戲,並結合了實戰中的格鬥,摔跤,擒拿技巧,力量不大,卻可將每個關節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對沈方而言是活動筋骨,增強呼吸的最佳方法。巳正初刻,沈方便用為他量身訂作的兩斗弓練習射箭。此時的兩斗大約相當於今日三十斤的拉力,沈方最近兩年常常隨着沈括、王壽光做木工活兒,倒是有一點力氣,剛好可以拉滿。為了練習持弓的穩定性,張天端讓沈方將弓拉滿,然後在箭頭處懸挂了一點負重,負重雖然只有幾兩,但維持滿弓很是費力,胳膊和身子不停地抖動,他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辛苦,也從來不會偷懶埋怨,只在實在忍不住的時候才放下弓箭,蹲在地上喘着粗氣。
午時過後,便屬於沈方的休息時間,和柳氏一起吃過午飯,便帶着張茹去木工房做手工玩。這個時代一般家戶都是吃早晚兩頓飯,但由於沈方練武,體力消耗大,沈府主家便象張天端一家一樣,增加了午飯,管事下人們自然沒有這個優待,只是能偶爾吃個零嘴。
店鋪查封的事情告一段落,各店鋪重新開張,生意更勝從前,沈括不再關注生意上的事兒,全權委託給沈四,每日下午,如沒有訪客,沈括便來到木工房設計製作萬聖山用的水力車機。
父子兩人各自做自己的木工活兒,倒也沒有防礙,偶爾沈括會給沈方指點一下,說起來是指點,倒不如說是學習,沈括會問沈方為什麼會用這種榫卯結構?沈方便乖乖地回答。
那時的木匠用鐵器固定的很少,多是用榫卯來進行連接,沈括就熟知其中二十多種榫卯結構,象“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帶榫”、“扎榫”、“格肩榫”、“雙榫”、“雙夾榫”、“勾掛榫”、“鍥釘榫”、“半榫”、“通榫”、“托角榫”、“長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等。
沈方只是見沈括做了幾次榫卯,便牢牢的記住,並靈活地應用到他做的玩具上。榫卯的本質是將一個面的作用力轉換為另一個作用面上,比如,在封閉一個箱子時,上下面板各鑿一個梯型,上面的梯形下邊短,下面的梯形上邊短,然後做一個貼合的榫卯釘上,箱子打開的力便會轉移到榫卯的橫向力上面,只要榫卯不損壞,箱子根本分不開,從古至今的棺材都是這麼封棺的。而釘子就不同了,釘子是靠釘子與木材之間的摩擦力連接,有足夠的力量橫向擺動時,釘子就容易松落,直到發展到工業時代的螺絲釘才有所改善。直到今天,精巧的榫卯結構仍然是最堅固的連接方式。
衡量一個優秀木工的標準就是對材料、工具和榫卯的應用,沈括有選材和工具力度方面的經驗,但是沈方在榫卯的應用上面卻更加具有天份。各種方形,曲形,梯形的榫卯將不同的木材組裝成為一個整體。
有了沈方無意中的提示,沈括將萬壽山人工瀑布的水力車機設計得更加高效,僅用了原先一半的材料便實現了相同的升力,而且由於部件減少,變得更易檢修維護。但是在噴泉的設計上,沈括遇到了難題,就算把水升得再高,通過銅管引導,最終由銅嘴噴出的水沒有理想的高度。工部負責萬聖山修建的官員幾乎每天來催促,官家明確要求噴泉不能象留翠園已經建好的噴泉那樣水平噴,而應向高空噴,越高越好,這樣才能顯出皇家的氣派。
臨近年關,沈括的應酬特別多,明年上元節后,萬聖山便開始興建,時間非常緊迫。臘月二十午後,沈括給沈方講了一下噴泉的原理和現在的難題,看看這個天才兒子有什麼鬼點子。
“建一座十丈高的水塔,衝力就夠了。”
“萬聖山設計有四丈七尺高,水塔只能修在暗處,更不可能超過萬聖山的高度。”
“那就在水塔里用鐵錠增加壓力。”
“這個需要進行完全的密封,不知道工部的匠人能不能實現?”
“爹爹,我們把模型做出來,模型能行,工部一樣能行。”
沈括父子花了兩天的工夫終於做出了噴泉的原型,看着流水趨動着模型車輪,將水源源不斷地抽上“萬聖山”,待灌滿水塔后,沈括擰開開關,四個各式各樣的噴嘴便噴出水來,大約有“萬聖山”的一半高。工部的官員嘖嘖嘖稱奇,連聲讚歎沈括的設計巧奪天工。沈括暫時交了差,至於實地建設的時候用什麼材料,如何密封,此刻也無暇顧及。
臘月二十三,朝廷舉辦了勝吉十一年最後一次大朝會。
六部各自進行了全年工作的彙報,因勝吉十年以來朝廷興修水利,勝吉十一年朝廷多收了三十萬石稅賦,各地糧倉得以補充,糧價穩定,百姓富足,確系千年來難得的盛世。
群臣歌功頌德,皇帝柴勐也有些志得意滿,下旨封賞群臣,沈家在封賞的中間,毫不起眼,不過也宣示了沈家的難關已過,沈括作為修圩有功人員參與了此次朝會,並代表沈家接受了封賞。
隨後在一批任命中,沈括驚奇地發現,遠在錢塘縣的王壽光因修萬春圩有功被任命為工部員外郎,負責在錢塘縣主持修建內宮產業,其地點就在轉塘鎮南邊的二浦鎮。
工部員外郎是正七品的官員,既使是進士及第,也只能從正七品的官員開始升遷,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還得留京守選,守選期滿運氣好的能去一望縣擔任七品知縣,如果被安排到了中縣或下縣就只是正八品或從八品了。王壽光雖然在沈括的指揮下做了一些工作,但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超拔這麼迅猛,就是正九品或從九品的下等官吏,對於匠人出身的王壽光而言,也是莫大的恩賞。沈披升為宣州通判,也不過正六品,官家這麼安排,明顯是想淡化王壽光與沈家的關係,甚至有樹立競爭對手的意思。畢竟王壽光作為匠之首,在受到沈括提示突破了技藝的瓶頸后,所爆發出來的創造力,絕不會低於主要任務是讀書、參加科舉的沈括。現在只能看王壽光的選擇了。
大朝會結束,京官基本開始放假,就是按排班點卯也只是走個過場,各部主官也不會大煞風景進行苛求。但內侍省和行人司的官吏沒有閑着,一道道恩旨飛快地擬寫出來,用了印,交給行人司的胥吏以四百里加急的速度發往各地。
大周皇帝柴勐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還是決定在內侍省增加織造司和鹽鐵司,分別負責紡織、水機、鹽政和鐵礦,也在臘月二十三這日同下旨成立。
織造司的首任宦官主管正是吳成的乾兒子之一,吳大用。吳大用原先在內侍省負責絲綢精鍛的保管發放,這次被擢升自是對乾爹千恩萬謝。吳大用的第一件差事就是去給錢塘縣沈家、錢塘縣王壽光宣旨,另外在杭州城內組建織造司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