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5 宋奸的嘴臉
高慶裔越想,越覺得自己的判斷沒錯。
他理了理思路,把自己的想法向完顏宗翰與完顏宗望說了一遍。
宗望與宗翰聽完之後,也覺得高慶裔的想法很有靠譜。
以第一次議和時,他們對趙桓的了解,趙桓絕對是個膽小怕事之人,此次沒道理不按照自己的要求,親來大營議和。
除非他是真的來不了。
這便與高慶裔的想法吻合起來。
高慶裔原想把張邦昌叫過來盤問一番,印證自己的想法,可是思忖了一回,還是作罷。因為自從他在科場上三番四次的失利,早就這些朝堂里的相公們失望透頂,根本不相信他們嘴裏還有真話。
完顏宗望二人更是如此,他們認為宋人一向狡詐,骨子裏就存在着對宋人的不信任。
最重要的是,金人在汴京城中也有眼線,高慶裔確信,三五日內便會有確切的消息傳來。
高慶裔腦子裏迅速盤算起來,如何從這件事中,讓金人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真是這樣,慶裔以為,大帥不能放那個晉王回去,暫時也不要和他談…”
“這樣做是何道理?”
完成宗翰有些不解。
此次南征,耗費了無數的錢糧,又折損了許多兒郎,無非就是為了宋人的金銀土地。若是不談,又怎麼向宋人勒索金銀女人和土地?
“此次南伐,全因我大皇帝承天之運,兩位大帥用兵如神,還有三軍兒郎齊心用命,才得以將趙宋的整個朝廷圍在汴京……”
“漢人有一句話,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雖然宋人的氣數將盡,但在南朝百姓的心裏,還是奉趙家為正統。如今我大金與宋人的仇怨算是結下了,就算議和成功,宋人心裏也絕不甘心。假以時日,若是趙家出了位英明的主子,定然會對我大金不利。我大金雖有上天護佑,到時候卻也免不了再費一番周折……”
“慶裔以為,這絕非兩位大帥之所願見……”
完顏宗望與宗翰對視了一眼,同時點點頭,表示認同高慶裔的觀點。
他們也曾讀過史書,知道朝代興衰有時。別看宋國如今式微,處在下風,畢竟立國一百六十餘年的底蘊尚在,若是讓它緩過氣來,將來未此沒有翻身的機會,到那時候,倒霉的或許就是大金了。
“以先生之見?”
“慶裔以為,此番談判,索要金銀土地倒是次要,務必將趙宋的整個根基連根拔起,不給他們留下一點機會,這樣才能一勞永逸,永絕後患……”
“那要如何做?難不成直接攻城,將宋人官家朝廷殺的一個不留?”
完顏宗翰有些好奇。
“這樣做也不是不可,只是代價太大。汴京內城牆高城堅,即便攻下來,只怕傷亡不會小。我大金兒郎的命貴如金,怎值得讓宋人那些賤民拿命來換?”
“先生有何高見?”
“慶裔這裏倒有個法子,不費一兵一卒,便能將趙家的江山整個掀起,牢牢握在我大金的手裏……”
“願聞其詳…”
完顏宗望二人一聽還有這等好事,不由得大喜過望。
“慶裔這法子,要分三步……”
“其一,此時兩位大帥絕對不要與宋人見面,先將他們晾在一邊。同時讓軍士不停的羞辱恐嚇他們,摧垮他們的心理防線,讓他們喪失抵抗的信心。這樣在接下來的談判中,我們提出的任何要求,他們都沒有底氣拒絕……”
“其二,若是慶裔所料不錯,這幾日裏,城裏便會有趙桓駕崩的消息傳來。到那時,慶裔再去和宋人談。我會提出無比苛刻的要求,宋人定然不敢答應,一定想要面見兩位大帥……”
“這時候,兩位大帥再出面,不與宋人談其它,只向他們提出一個要求,要太上皇與幾位宰執親自來談,否則就強行攻城。那晉王不過是個少年,哪裏能有什麼主見,想必會答應大帥的要求。只要趙佶來了大營,咱們就將他們全部扣留……”
高慶裔頓了頓,喝了幾口熱茶,又接著說道。
其三,到時候再與城裏的宋人談,讓他們拿出金銀土地來換他們的太上皇。這時咱們要再多的金銀女子與土地,他們也只好答應……”
“等拿到了金銀,交割了土地,大帥再在宋人的大臣里選一個容易控制之人,將他扶上皇位,向我大金稱臣。想當皇帝的人多的是,可除了趙家,誰也沒有根基,要想坐穩這個皇位,只能依仗咱們大金國。咱們讓他往東,他便得往東;讓他往西,便得往西……”
“這樣一來,二位大帥不費吹灰之力,便能得到整個大宋。以後要什麼金銀、書冊、人口、工匠,根本不需大軍壓境這麼麻煩,只要說一句話,自然有人源源不斷的送來……”
“這便是當年契丹在中原冊立石敬瑭的法子……”
“二位大帥再將趙佶等人帶回上京,向大皇帝獻俘,大皇帝定然龍心大悅……”
“先生果然是妙計,便是諸葛在世,只怕也不過如此……”
完顏宗望二人聞言大喜。
女真原本是白山黑水間的遊獵民族,根本不習慣南方的農耕生活,入侵北宋所求不過金銀人口,土地倒再其次。真的將整個宋國送給他們,一時之間,他們還真的不知道怎麼辦。
是以高慶裔這個計策,正說到他們心坎上。
“若是趙桓並不如高先生所料,尚且健在,那又如何?”
完顏宗望忽然想到一個問題。
“那也無妨,便把這晉王扣下,什麼條件都不與他們談,只讓趙桓親來領人。只要趙桓來營,仍是這般做法……”
高慶裔臉上浮現一絲冷笑。
“正在這般……”
完顏宗望與完顏宗翰相視,哈哈大笑。
高慶裔身為漢人,只因科場失利,不能得志,便定下如此惡毒的絕戶之計,要將大宋江山拱手讓給外族,漢奸的嘴臉一覽無餘。
由此看來,正史上的二聖北狩,有很大的可能,便是漢人降將出的主意。
這便是某些讀書人的劣根性,極端的利己主義加上變態的報復心理,歷史上事例多的是,也絕非高慶裔一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