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浪子回頭
她坐在椅子上就着吐沫一連數了好幾次,一共就十張百元大鈔翻來覆去的在手心兒里倒騰,生怕自己數錯是的。
待確定錢數沒錯,馮笑笑便坐在那裏發獃。
“行了,你也不怕把手搓爛了,一共就十張,至於嘛。”葉啟明啞然失笑,他伸手從馮笑笑手裏頭拿過錢,數出了八張揣進兜里,又將剩下的兩百遞給馮笑笑。“這兩百你留着,那八百我抽空還給胡三去,省的你一天擔驚受怕。”
“嘿,我說差不多就可以了啊,你還沒回魂呢?”
一千塊變成了兩百塊。
馮笑笑悵然若失,她捏着兩百塊錢說不出話來。
足足好一會,馮笑笑才回過神來來。她衝著葉啟明不好意思是的笑了笑。“我還是頭一次見到這麼多錢,老二,三年了,這也是你頭一次往家裏頭拿錢。”
“老二,你說我不是在做夢吧。”
馮笑笑抱着胳膊,怔住了。
抬眼見到自家男人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馮笑笑臉一紅就站了起來。
“我去做飯……”
馮笑笑在葉啟明的目光中迅速敗退,躲閃着目光就準備起身去做飯。耽擱了好一會,早就過了飯點,可馮笑笑剛進廚房,眼珠子差點沒瞪出來。
入眼是一片飯香。
西紅柿炒雞蛋,青筍炒肉片,土豆燉肉,還有一盤涼菜。
這……
馮笑笑扭頭看着葉啟明,淚珠子啪嗒是的又掉了下來。
一旁的丫頭有些不知所措。
一方面她是滿眼渴望的垂涎滿桌子的肉菜流口水,另外一方面卻是躊躇不前,眼前這個動輒對自己打罵的父親怎麼會突然變好了。
“你們娘倆怎麼還哭了,做頓飯不至於吧,別哭了啊,再哭我可真生氣了。丫頭,你瞧瞧爸爸給你買什麼了?”葉啟明進屋抱了布娃娃出來,一下子就吸引了丫頭的目光。
後者忘記了驚恐,直接將布娃娃抱在懷裏不撒手。
誰知道好不容易坐下來準備吃飯,丫頭一邊擺弄着布娃娃一邊拚命的夾肉菜,一旁端着飯碗的馮笑笑的眼淚又下來了。
得。
葉啟明不得不換上了一張臭臉。
好歹算吃過了飯,葉啟明起身準備收拾碗筷。
“我收拾吧,老二,你歇會。”馮笑笑連忙放下碗筷,伸手就從葉啟明手裏接過飯碗,生怕他搶是的。
這一次葉啟明沒拒絕,扭身陪着丫頭在屋裏玩耍。
馮笑笑暈暈乎乎的洗完,時不時的扭頭看着屋裏享受天倫之樂的一對婦女跟做夢是的。
爛賭鬼葉老二一夜之間變好了,變得好的連她都不認識了,這遠遠超過了馮笑笑的心裏極限。
都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可這變化也太大了點。
不過,馮笑笑怎麼想,葉啟明卻沒在意。
他正盤算着兜里還剩的小四千塊錢該怎麼花,至於交給馮笑笑,葉啟明壓根就沒考慮。
不是說捨不得,而是沒必要。
一千塊錢就讓馮笑笑暈暈乎乎的找不着北,這四千要是拿出來估么着馮笑笑該去撞牆了,何況也沒辦法解釋。
這是時代的局限性。
就算是再牛逼的智者恐怕也想不到三十年後,四千塊錢在北上廣連一平米都買不到,交給馮笑笑只能是被她放在寶貝窩裏發霉,等待貶值。
四千塊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在90年代初卻能幹不少事兒了。
只是做什麼,葉啟明確實還沒想好。
坑蒙拐騙,如果葉啟明真在這個歲數上,可能會因為忽然得了這一筆巨款而心思飄起來。但現在擁有這筆巨款的是三十六歲,事業有成,站在納斯達克完成敲鐘壯舉的葉啟明。
曾經,初出茅廬的葉啟明二十來歲就賺取了第一桶金,而後也曾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如今重新來過,他可不打算犯同樣的錯誤。
“老二,老二,你想什麼呢?”
洗過碗的馮笑笑一身居家打扮不知道什麼時候坐在了葉啟明身旁,見到自家男人坐在原地發獃,一連叫了兩聲。
“啊?怎麼了?”
葉啟明搖頭,暫時放棄了思考的想法。
“我說老二,你說咱們現在有點積蓄了,你也學好了,咱要不送丫頭去上學吧。都說以後上學很有用的,丫頭成天跟着我也不是個事兒。”
“老二,你別擔心花錢,我們合作社從南方進了一批鞋,可好賣了。聽說合作社要給我們漲工資呢,不會動你給我的兩百塊錢的。”
馮笑笑說的心有揣揣。
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90年代初思想還偏向保守,讓子女上學的事兒普遍還接受不了。再加上90年代初期上學是需要花錢的,普通大眾還接受不了。
畢竟過了十歲就是勞力,再加上家家都過得緊巴巴的,一般人家哪裏會捨得。
不過放在葉啟明耳中卻是沒二話。
知識決定命運,對他來說,這不是一句口號。
在後世的三十年的發展當中,擁有足夠的學歷和知識的確能夠領先同齡人一步,在九十年代,這更是代表着更高的起點。
葉啟明當然沒有什麼拒絕的道理。
至於花錢?
葉啟明更不在意了。
如果自己重來這一次還要每天緊巴巴的為了十幾塊的學費發愁,葉啟明直接找塊豆腐裝死算了,省的浪費糧食。
不過……
鞋廠?
葉啟明眼前一亮,思路都開闊了。
啪嗒。
也不顧丫頭在旁邊,抱着馮笑笑一嘴就親在了她的臉蛋上。
“啊~”
後者慌亂無措,臉上的暈紅頓時暈染開了。
90年代被很多人譽為是最美好的年代。
改革開放,思想開放,全民經濟的開放,讓華夏這個正處於高速發展中的雄獅迸發出了讓人難以想像的活力跟熱情。
儘管因為國情的緣故也曾走過很多彎路,但事實卻是,站在百廢待興的國家之上,一切都風起雲湧,群星璀璨。
這是一個讓無數人迷醉又念念不忘的年代。
時代的騰飛帶起巨浪,讓無數泛舟於海上的人們迎風起航,而國內經濟監管的放開,也無疑讓這些人站在了浪濤上。
橋鎮的陳家是其中一個,其他人多不勝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