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我在秦淮河邊等你
此去汴京城,朱元璋在籌劃兩件大事。
一件是與大將軍徐達商議,要對元大都發動最後的總攻,這場戰役應該沒有什麼懸念,只是要確定最後的攻擊時間。
第二件是考察汴京是否可以作為大明的都城,這對朱元璋顯得更為重要。
朱元璋一直對大明新帝都的確定,感到非常棘手,而且是自己的一塊心病。
在北方選擇和確定國都所在地,當然是出於軍事方面的考慮,這是關乎到大明江山社稷,能否長治久安的頭等大事。
但是,朱元璋通過實地考察,對曾經繁盛昌隆的北宋都城,感到了失望。
此地早沒有了帝王之相,依然隱約可見的斷壁殘垣,彷彿一直在向人們訴說著,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國破家亡的故事……
朱元璋最後放棄了汴京,立刻返回了應天城。
到達應天後,他馬上召集文武百官,簡短地向大家陳述了此次北方考察的行程,以及否定汴京作為都城的構想。
緊接着,朱元璋又提出了新的想法:
“改應天為南京,汴梁為北京,在臨濠(濠州)建立國都!”
這顯然是一個大膽而充滿創意的提法,眾位朱元璋的同鄉官僚,馬上表態,紛紛表示贊同。
“臨濠雖然是皇上的故鄉,但不宜建都!”
劉伯溫站出來講話,他堅決反對這樣的提議。
淮西幫這下不幹了,李善長馬上跳了出來,向劉伯溫發起了攻擊。
“劉大人認為臨濠風水不好,那怎麼誕生了皇帝這樣驚天動地的人物呢?你分明居心叵測,動機不純!”
李善長的言語驚詫了所有人,朱元璋也有所動容。
就在劉伯溫正與整個淮西幫展開激烈辯論時,殿外傳來喜報,徐達已經攻破了元大都!
眾人皆大喜,朱元璋也顧不上理會李善長和劉伯溫的口舌之爭,將建都選址的議題,暫時叫停......
秦淮河兩岸又是稻花飄香,綠樹成蔭的美麗景色。
李若雲帶著兒子天賜,徜徉在門口的石橋和綠水之間,兒子已經快七歲了,生的一副嗔怪頑皮的模樣。
確實很像他爹的樣子,舉手投足間充滿着放蕩不羈,又玩世不恭的神情。
“賜兒,當心落水,你又頑皮了!”
李若雲不斷喊叫著兒子,但陳天賜依然嬉笑着,不予理睬。
若雲停下腳步,無限憐愛地注視著兒子。
孩子長大了,已經念了私塾,雖然頑劣,但天賦極好,從不在學堂上認真學習,可所有先生教授的聖人之學,都能倒背如流。
什麼四書五經、古聖先賢的著作和典籍,都能過目不忘,出口成篇,往往叫先生驚詫不已!
還經常能冒出奇異古怪的念頭,帶領比他年長的師兄們,沒少對付先生,讓李若雲也頭疼不已。
“唉,太像他那個沒正型的爹了!”
李若雲悵然若失,六年來陳功不知所蹤,她和家人受了多少煎熬和委屈啊!
好在馬夫人,現在的馬皇后宅心仁厚,一直對她們母子及家人關愛有加,先是在大帥府過活,後來又叫她們重新回到了自己家中。
街坊四鄰也漸漸失去了敵意,重新接納了她們全家,因此才能在這應天城裏,過上普通人的日子。
大明政權建立后,朝廷重新分配了土地和生產資料,她們一家六口人,包括自己的丈夫,都按人頭進行了劃分。
李文忠雖然年邁,可依然是這個家的主要勞力,每日都會勤懇耕作,從不懈怠。
李若雲大為感動,想當初正是老人家收留了她們,併合為了一家人,才讓像她這樣的外來戶,在此安身立命了。
這就是恩情,就是值得用一生來報答的善舉,若雲心知肚明。
“老爺啊,你究竟去了哪裏?你可知兒子天賜都長大成人了呀!”
若雲心中的苦,只有她知道。
也不知為這個負心人流過多少淚,心裏偷偷呼喚了多少次,又不止一次地暗自決定,要去尋他......
可一切都只是無盡的傷感和哀怨,一個婦道人家拖家帶口,又能去哪裏呢?
李若雲甚至堅定地認為,她只要擔當起這個家庭的重任,就是對老爺最大的忠誠,相信他遲早有一天會回家的!
正是有了這樣的執念,李若雲及全家都能安於現狀,選擇頑強而堅定地活着!
“嬸嬸,妞妞到處在尋你,快回家吧!”
一聲清脆的呼喊飄蕩在秦淮河上,李妞妞端莊秀麗的模樣,出現在石橋邊。
李若雲回頭,看見侄女美麗可愛的樣子,心裏不覺一熱。
妞妞已經長成了大姑娘,出落的如同秦淮河兩岸的桂花一般嫵媚,渾身散發著少女的芬芳,讓人一見傾心。
“妞妞,天賜太過頑皮,就是喚不回去~”
若雲微笑着走近妞妞的身邊,有些無奈地搖頭說道。
“嬸嬸,您別擔心,讓我來教訓他!”
妞妞莞爾一笑,順手從河邊抄起一根長竹竿,便向天賜打去!
陳天賜連忙躲閃,嬉笑着喊道:
“姐姐饒命,天賜這就跟你和娘親回家......”
天賜很快依偎在李若雲的身旁,一邊向娘親討好,一邊對姐姐撒着嬌。
別看陳天賜是個小霸王,在李若雲面前無法無天,但在美麗溫柔的妞妞跟前,從來不敢造次,就像老鼠見了貓一般乖巧。
三個人結伴回家,秦淮河邊從此多了幾個嫵媚動人、活潑靚麗的身影,引得街坊四鄰不斷側目......
小玉兒已經做好了午飯,身邊有個小女孩一直纏繞在她的膝下,這是自己和老爺的骨肉,孩子已經快六歲了。
陳功雖然離開這個家近六個春秋了,但他果然神勇,剛與小玉兒成了親,便留下了煙火,真乃彈無虛發~
如今李文忠可謂兒孫滿堂,自己雖然年事已高,但家中人丁興旺,心中充滿了慰藉。
現在的光景越來越好,他在全力支撐着這個家,因為老漢的心中始終有堅強的信念。
他何嘗不在牽挂着侄兒,這一家老小還要靠他繼續維繫下去,今天就打算將心中思謀已久的想法,告訴兩位侄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