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紛亂的前奏 紛亂的前奏·序幕

第二章 紛亂的前奏 紛亂的前奏·序幕

第二章紛亂的前奏·序幕

曆紀元歷五七零三年十月六日下午。

因第二次穹蒼戰爭而化為一片荒漠的沙爾拉海岸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

到訪的客人分別搭乘兩艘浮空艦,從截然相反的兩個方向而來。其中一艘以白色為主基色的浮空艦上,飄揚着的是一面以藍色為底紋、十二顆金色六芒星所組成的星旗;另一艘浮空艦則是以紅白雙色為主基色,艦橋上方飄揚着的則是由長槍、利劍和閃電交織在一起的紋章旗。

而是三年前,也就是紀元歷五六八零年的十月七日。一顆相粒子爆彈在沙爾拉海岸以東三十公里的要塞都市沙爾拉市爆炸。爆炸不僅直接摧毀了沙爾拉浮空要塞,使得號稱“永不淪陷的雷曼防線”在竣工后未發揮任何作用就化為一片廢墟,而且隨後所產生的巨大衝擊波和相粒子亂流更是將周圍五十公里內所有的一切化為塵埃。被後人稱為“第二次穹蒼戰爭”的歷史事件就此拉開了帷幕。

晚間二十三時整,來自愛卡瑞恩同盟的代表拉明德·瓦爾德維特·馮·特蘭瑪瑞率先在停戰條約上簽字,來自希伯爾倫聯邦的代表安德魯·懷茲梅爾也隨後署名。

——史稱《沙爾拉停戰條約》。

當雙方互換文件,彼此握手的那一刻,整整歷時二十三年的第二次穹蒼戰爭終於畫上了一個並不怎麼完整的句號。

上千萬將士的犧牲、超過二十億的平民死傷。或許,第二次穹蒼戰爭從一開始就沒有贏家……

次日早晨六時左右,當朝陽的第一縷陽光照亮這片土地的時候,雙方代表共同在相粒子爆彈爆炸的中心挖起第一和第二捧土。隨後的一個月裏,這片荒原上將會聳立起一座紀念碑。既為了哀悼逝者,也為了警示後人。

哪些國家是第二次穹蒼戰爭的戰勝國?

歷史學家們對此沒有爭議,勝利屬於以路西恩聯邦共和國、海藍共和國等國為首的希伯爾倫聯邦諸國。但令人不解的是,在戰後的六個月內,因為經濟體系崩潰、政變等諸多原因,不得不解體的十五個國家中,戰勝國陣營的國家佔據了其中的十一個名額。希伯爾倫聯邦排名第一的大國,路西恩聯邦共和國也位列其中。

在隨後的一年中,環境惡化、人口銳減、能源緊張、糧食產量下降等等一系列問題逐一爆發。世界格局就在一片蕭條中開始了大調整。

各國昔日的首都、經濟中心城市、戰略要地在母國解體后紛紛在當地駐軍的協助下獨立,建立起一個個類似城邦的半軍事獨裁政權。

瓦爾哈薩就是其中之一。它以舊路西恩聯邦共和國第一大商業都市泰爾芬為中心,依靠昔日的希伯爾倫聯邦第三主力艦隊,建立起以希芙莉雅女皇為首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泰爾芬市當時距離最激烈的戰場納吉爾法防線只有不到一百公里,儲存了前線大軍所需的各項物資。因此,愛卡瑞恩同盟的翔士和戰鬥艦船常常會在納吉爾法防線上撕開一道口子,對後方重要的補給中轉點泰爾芬進行空襲。因此泰爾芬市的大部分地面建築損毀嚴重。

不過隨着戰爭的結束,以及路西恩聯邦共和國的解體,囤積於泰爾芬市的大量戰略物資被駐守當地的希伯爾倫聯邦第三主力艦隊接管,並成為建設新城重要的支柱。

在泰爾芬市一片滿目瘡痍的廢墟上,舊路西恩聯邦共和國的公民用不懈的努力建立起一座全新的大城市——瓦爾哈薩。隨着瓦爾哈薩的逐步發展,良好的治安和穩定的工作機會隨即吸引了大批無家可歸的難民,而不斷湧入的難民則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可能。相比其他城邦還在經歷艱難的起步階段,瓦爾哈薩早早在城邦建立之初就顯示出無與倫比的活力。

如今的瓦爾哈薩是一座分為五個大區,擁有近一千萬人口的大都市。以教育、科研為主的東城區密米爾;以商業、貿易為主的西城區安德華拉諾特;以休閑、娛樂為主的南城區布里希嘉曼;以軍事、醫療為主的北城區昆古尼爾;還有中央區的政治中心尤克特拉希爾,以及飄浮在城區之上,如同守護神一般的巨大浮空要塞——無憂之宮。

如此規模的城市在戰前的世界只能勉強算是中等規模。但放眼如今的世界,依舊能保持八位數人口的城市已是鳳毛麟角。除了瓦爾哈薩外,也只有仙都蓬萊、聖都伊甸、魔都路西法、神都奧林匹斯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城邦才能擁有如此的規模。

時值紀元歷五七零四年,大起大落的世界格局在經歷兩年的滄海桑田后又逐漸趨於穩定。亞斯洛特大陸以瓦爾哈薩、伊甸、巴比倫等國為首,遵照舊希伯爾倫聯盟條約,建立了新的盟約——《天之盟約》。而在伊維明大陸以及費爾倫納大陸,類似《天之盟約》的同盟關係也紛紛成立。一時間,世界各國表現出的謙虛和禮讓使得戰後類似冷戰的國際局勢趨於緩和。

和平的曙光似乎就在第二次穹蒼戰爭結束后的第二年春季悄悄降臨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羽翼戰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羽翼戰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紛亂的前奏 紛亂的前奏·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