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後記2008年夏天,受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黃俊傑教授的邀請,筆者到該院作訪問學者,本書的準備工作就是在黃教授的積極鼓勵下開始的,並在2011年以《全球化時代的政治》為書名由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因此可以說,沒有黃教授的大力支持,本書的出版是不可能,在此筆者要對黃教授謹表謝忱。其次,台灣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的編輯林沛熙先生為本書的出版花了大量的心血,筆者同樣要表示由衷的感謝。2017年5月,在武漢大學開會期間遇到上海交通大學哲學系姜丹丹教授,閑聊之間談到了我在台大出版中心出版的本書和其他兩本書,她認為大陸學界對這幾本書應該會很有興趣,建議在大陸出簡體版,並馬上讓我跟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劉旭先生聯繫。劉先生是我見到的最熱心、效率最高、編輯最認真,好點子最多的編輯,跟他合作令人非常愉快,在此我也要向他深深致謝!
收入本書的這些論文先前都曾以不同方式發表過。這次在將它們重新整理過程中,筆者作了細微的修訂,大多數是為了使各篇的體例一致,譯名統一,同時也改正了一些文字上的錯誤。雖然這些論文寫作的時間和背景很不相同,在寫作這些論文時,筆者並沒有計劃將它們以書的形式出版,因此本書難免缺乏系統性,而各章之間偶爾也有少量的重複。為了保證各章論證的完整性,這些重複的部分在這次整理過程中還是保留下來了。但是,甚至使筆者自己都感到驚奇和欣慰的是,收於本書的各篇論文不僅觀點一致,而且論證也有相當的連貫性。筆者在本書的導言中,對貫穿各篇的主題及其相對聯貫的論證作了一些梳理,這也算是彌補了為任何論文集所難免具有的系統性不夠的缺陷。
以下是各章原來發表的情況:
第一章原為本人所編羅蒂文集《后哲學文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2004)的序言。
第二章根據本人ReligiousGoodnessandPoliticalRightness(Harrisburg:TrinityPressInternational,2001)一書第五章之第一和第二節改寫與擴充,以相同題名發表於《中國學術》第十五輯(2003年第三輯),第19-57頁。
第三章根據本人ReligiousGoodnessandPoliticalRightness(Harrisburg:TrinityPressInternational,2001)一書第五章之第三節改寫和擴充,以〈當代政治自由主義的人道主義:對公共理性的強調〉發表於關啟文編《基督教價值與人文對話》(香港浸會大學中華基督教宗教研究中心,2006年),第405-424頁。
第四章原以〈羅爾斯《文集》中與宗教有關的兩篇文章〉為題,發表於香港《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第十三期(2003年秋),第249-265頁。
第五章基本上是本人ReligiousGoodnessandPoliticalRightness(Harrisburg:TrinityPressInternational,2001)第三章之前二節的中文版,由復旦大學魏洪鐘教授翻譯,與本章同題發表於復旦大學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思潮國家創新基地編《2008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第六章的基礎是在哈佛大學參加杜維明教授“朱子”討論班寫的學期論文,后經修改,以“ZhuXion‘Ren’(Humanity)andLove:ANeoConfucianWayOutoftheLiberalCommunitarianImpasse”發表與JournalofChinesePhilosophy23(1996),pp.213-235;中文由徐汝庄翻譯,施忠連校訂,與本章同題發表於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編《20世紀末的文化審視》(時代與思潮7)(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年)。
第七章原以《政治哲學》為題發表於余紀元編《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評:哲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對上述各出版社、刊物允許我在此重新選編這些論文,對有關編輯在原文發表時所給以的幫助,特別是對若干論文的中文譯者,筆者謹表謝意。另外,在寫作、修訂、翻譯和編輯出版這些論文過程中,我也得益於無法在此一一列舉的師友的幫助。但除了上面提到和在各章腳註中所表明的以外,儘管一定是掛一漏萬,我還要特別感謝費奧倫查(FrancisFiorenza),考夫曼(GordonKaufman),維斯特(CornelWest),羅蒂(RichardRorty),陳維剛,蘇玉昆夫婦,陳建華,劉建榮,羅秉祥和江丕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