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芙蓉葉,鴉膽子皆可試治瘢痕疙瘩
8.芙蓉葉,鴉膽子皆可試治瘢痕疙瘩
方一芙蓉葉治療瘢痕疙瘩
(錄自《陝西中醫》1990;11(9)419.)
王某,男,19歲,1988年7月21日初診。2年前胸部粉刺反覆發作半年,並出現黃豆大小結節6個,無明顯自覺癥狀,未經治療,半年後結節逐漸增大,輕度瘙癢。
檢查胸部見6個小包塊,其中一個似核桃大,其餘的約蠶豆大小,色淡紅及暗紅,稍有觸痛。診斷為瘢痕疙瘩,經用下法治療25天,包塊完全消退,自覺癥狀消失,隨訪1年未複發。
治療方法端午日采芙蓉葉,不拘多少,陰乾,研細末備用。用時以清茶調成糊狀塗患處,每天數次,次日須洗凈原葯痂再塗。有少部分損害,塗藥3~24小時局部有淡黃色黏液溢出,用干棉球拭去即可,不妨礙用藥。
方二鴉膽子治療瘢痕驗案
(錄自《上海中醫藥雜誌》1958年第6期)
柴某,男,21歲,病歷號2648。
病史:1949年曾因跌倒,致右耳外傷出血,治療20餘天,傷口癒合,局部留疤。半年後,發現右耳輪瘢痕增大如“胡桃”,堅實發癢且疼痛。1950年及1951年曾先後在新疆某醫院施切除手術,不久均見複發。後來曾在鄭州某醫院診斷為瘢痕瘤,仍未治療。
診斷右耳輪瘢痕疙瘩。
治療過程1956年4月來本所治療,始用鴉膽子軟膏局部塗藥,經1個月的治療,已顯見縮小。后因工作關係,不能繼續觀察。2個月後曾取得聯繫,瘢痕已下2/3,不久干縮癒合。
評註:
對於瘢痕疙瘩,現今認為是受傷后結締組織過度增生和透明變性而引起的良性皮膚腫瘤。皮膚病學及整形外科學專書均有記載,有的專書還講到瘢痕疙瘩與增生性瘢痕的區別。但對其治療,一切手段均須從抑制其增生、消除其已成之疙瘩入手。治療方法雖是五花八門,但效果還不盡如人意。為什麼,結締組織增生的內因迄今並不完全清楚,還有,既然已形成增生,木已成舟,如何改變?治療主要是局部用藥,手術,當然還有的用放療,激光冷凍等方法。我們用盡各種手段剜除它,就怕越治療越增生,瘢痕體質呀,難辦。
中醫極少記述治療瘢痕疙瘩的方法,上述兩種方法可試用於治療已成之疙瘩。諸君難免要問,你這轉錄(包括前述不少的單驗方)僅僅是個案,不能完全說明問題的。是啊,所謂“孤證單行,難以置信”,法官定案都是“孤證不能定案”。其實這是中醫著作報道無可迴避的一個問題,中醫講求三因制宜(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各種病人的各種疾病發生,都有特定的情境,無法找到完全相同的病例,這就像無法找到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而我們醫生患者兩家,不少人嗔怪中醫沒有大樣本的報道,沒有統一標準,沒有放入循證醫學的框架內,只能淪為經驗醫學,這確實是中醫的“硬傷”,但這也正是中醫獨特的地方。我以為中醫治療多參閱前輩、同行的醫案,更多的是參考其診療思路,用藥經驗,處方技巧,這就是前人所說的“師其意而不泥其方”,學習醫學著作,參閱醫學報道論文,或許當抓其“意核”、“內涵”、“神髓”,去其表面形式,去其蕪雜枝節,去其毛髮皮肉。
《本草綱目》講芙蓉葉:“木芙蓉花並葉,氣平而不寒不熱,味微辛而性滑涎黏,其治癰腫之功,殊有神效。近時瘍醫秘其名為清涼膏、清露散、鐵箍散,皆此物也。其方治一切癰疽發背,乳癰惡瘡,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並用芙蓉葉,或根皮,或花。或生研,或干研末,以蜜調塗於腫處四圍,中間留頭,干則頻換。初期者,即覺清涼,痛止腫消;已成者,即膿聚毒出;已穿者,即膿出易斂。或加生赤小豆末,尤妙。”至於鴉膽子,其治療扁平疣,尋常疣,雞眼等的報道較多,都是局部貼敷腐蝕的方法,其具體的功效,前面“桂圓肉裹鴉膽子仁治療痢疾”已經詳述,可以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