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綠豆羊肉湯治療複發性口瘡(即反覆發作的口腔潰瘍)
16.綠豆羊肉湯治療複發性口瘡(即反覆發作的口腔潰瘍)
綠豆羊肉湯治療複發性口瘡
(錄自《吳光烈臨床經驗集》吳光烈著吳盛榮等整理)
我院於1980年5月至1983年12月用自擬的綠豆羊肉湯治療複發性口瘡多例,均取得較好效果。
典型病例
例一林某,女38歲,南安縣東田中心小學教師。1980年5月21日初診。
複發性口瘡愈而複發已20多年,患部呈燒灼樣疼痛,特別是說話、吃飯、咀嚼時疼痛更甚,接觸酸、鹼食物則疼痛難忍,每於失眠或教學緊張時而加重。曾經多方求醫,屢服西藥及清心導熱、滋陰降火的中藥均未獲效。現由於病程長,體質衰。證見納呆食少,頭暈目眩時作,神倦懶言,面色少華。診其脈沉緩而弱,唇口淡,苔少,口唇內側上下黏膜可見圓形及橢圓形的潰瘍點4個,小的直徑約1.5毫米,大的3毫米左右。邊緣整齊,潰瘍面平坦,覆有微黃色或灰白色的一層,周圍有紅暈。證屬脾陽虛衰為本,內蘊毒熱之邪為標;治以溫陽健脾,佐以甘寒解毒。
方用綠豆羊肉湯治之。
處方:羊肉120克,綠豆30克,生薑5克,大棗10粒,加水適量燉爛取服。每天1劑,囑服3劑。
6月10日患者因腎炎來我院治療,順談其複發性口瘡,服上方3劑后,葯對證,效如神。為鞏固療效,自己連進5劑而告痊。最近隨訪,自訴偶有複發仍以原方治之,隨即消失。
例二陳某,男性,46歲,南安縣檢察院幹部。1982年11月7日初診。
患者自1969年以來,複發性口瘡反覆發作,經多方治療未獲效,患部灼熱刺痛,尤以說話飲食為甚,有時則不敢進食。每遇工作勞累或失眠而誘發或加重病情。此次發作已達1周余,現神疲懶言,納呆食少,面色白,脈沉遲,舌質淡胖,苔薄白,舌中微黃。下唇內側黏膜有黃豆大的潰瘍點3個。證屬脾陽不足,內蘊熱毒之邪;治宜溫養脾土為主,佐以甘寒解毒。
方用綠豆羊肉湯治之。
處方:羊肉120克,綠豆30克,生薑5片,大棗10枚,加水燉爛取服。每天服1次,病癒停服。
11月15日複診:患者謂:服上藥先後6次,症愈未見復作。遂囑停葯觀察。
1984年4月3日,因感冒來診,告曰:口瘡經治療后至今未見複發。
討論及體會
一、複發性口瘡是一種常見口腔病。《聖濟總錄》指出:“胃氣弱,谷氣少,虛陽上發而為口瘡”,《瘍醫大全》謂:“口瘡因胃弱谷少”;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至於在治療上,朱丹溪說:“口瘡服涼葯不愈者,因中土虛”;明清醫學家如張景岳,龔廷賢,喻嘉言,沈金鰲等對口瘡服藥無效,應用甘溫治法取效的記載也屢見不鮮;薛立齋醫案選錄口瘡治驗十三則,其中所用藥均偏於甘溫,慎於苦寒。
二、筆者在臨床實踐中,認為脾胃之虛愈甚,則口瘡愈易發作,病程愈長,消爍陰津則愈厲害。故體內必蘊積熱毒之邪,這是本病的關鍵所在。但其本在虛,其標在於熱毒之邪。故臟腑病變為本,局部病變是標。根據治病必求於本的原則,在治療上以甘溫調補脾胃為主,輔以甘寒清泄熱毒之邪,方用自擬綠豆羊肉湯治之。其用意為羊肉為血肉有情之品,以形補形,氣味甘溫,專入脾。即《內經》所謂“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生薑溫中散寒;大棗為安中之葯,以增強補益脾胃之功。蓋脾胃為“後天之本,營血化生之源”,脾胃得治,則諸虛俱愈矣。綠豆取其甘寒,既資脾胃又能解久病內蘊熱毒之邪。合而用之,而收全功。
三、本方系以藥物和營養食物相配合的別開生面的扶正祛邪治法,具有調節機體功能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臨床使用以來,未見弊端。
本證以老年人及婦女為多,這可能與體質虛衰及家務操勞過度有關。在臨床觀察中,本病的患者常因過度疲乏,睡眠不足而誘發,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勞逸結合。(原載於《福建中醫藥》1985年第2期)
評註:
我在上文介紹了“綠豆雞蛋飲治療複發性口瘡”,這裏介紹的是“綠豆羊肉湯”,在治療思路上有所不同。在使用本方時,請注意患複發性口瘡的朋友臨床表現是否與上文介紹的有切合之處,倘使差異很大,或是本來拒吃羊肉,就不能勉強使用本方了。
吳光烈是福建南安名醫,在《中華名醫特技集成》也有介紹這一經驗,不過題為“大棗綠豆羊肉湯治療複發性口瘡有奇效”,該文是由其學生整理,雖然標的方名不一樣,文字敘述與上文不同,實際內容是一個,該文還說:“吳師云:‘本方不但治療複發性口瘡有良效,對氣虛發熱,身大熱有汗,渴欲熱飲,少氣懶言,舌嫩色淡,脈虛大者,以及婦女產後勞倦內傷發熱,證見肌熱面赤,煩渴欲熱飲,舌淡紅,脈洪大而虛者,用之也效。’”
明代醫學家薛己(號立齋)在《口齒類要》一書論“口瘡”:口瘡上焦實熱、中焦虛寒、下焦陰火,各經傳變所致,當分別而治之……薛己的《食物本草》講“羊肉比人蔘、黃芪,參、芪補氣,羊肉補形”,我以為薛己論口瘡的經驗較為珍貴,他強調的是羊肉甘溫健脾(脾主肌肉,啖食羊肉,寓意“托瘡生肌”)。
這裏再轉載一個薛己用“羊肉治瘡口不斂”的經驗(見《岐黃用意——巧治疑難雜症》):明代太學生蔡東之,年過五十,患背疽,但瘡口一直未收斂封口。時值冬月,見咳嗽不已。名醫薛己告曰:“瘡口未斂,是脾氣已虛;咳嗽不止,是肺氣受累。治當補脾。”隔日,薛與蔡在宴席上相遇,薛見蔡不食羊肉,勸他說:“羊肉之補與人蔘相同,盡可食之。”蔡便開始吃羊肉。不過十來天,瘡口已斂,咳嗽亦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