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鼻衄驗方獨聖散
4.鼻衄驗方獨聖散
獨聖散
(錄自《臨證碎金錄》張瓊林張善堂著)
功效:涼血止衄,生肌斂瘍。
主治:鼻衄(病因不明,反覆不止,長年不愈之根治方)。
方葯:白及(凈)研極細粉,每服5克,小兒酌減,加鮮旱蓮汁20毫升,沸水沖服,1天2~3次。
按:考之醫籍,用一味葯研粉沖服,名獨聖散者,如荊芥穗(《本事方》原名愈風散)、山楂肉(《達生篇》)、馬糞(《溫病條辨》)等。我鄉老醫林子書先生,得走方醫之傳,用白及1味,研極細粉,加童便沸水沖服,名“鼻衄斷根獨聖散”,授予余。臨證幾十年來,每遇是證,先服涼血止衄湯,待血止之後繼服本方,用之多驗。然童便、糞清、人中黃、海底石之類,已漸不用。本人以鮮旱蓮汁代之,其效更佳。
評註:
非外傷所致的鼻出血即為“鼻衄”,鼻衄發病原因很多,總歸為“火”(肺熱、胃熱、肝火)“虛”(氣虛、陰虛),內服方葯很多,上文中“先服涼血止衄湯”——
功效:清熱涼血、潤燥止衄。
主治:鼻衄(病因不明,反覆不止,長年不愈且已排除其他血液病等患者)。
方葯:水牛角片20~30克(先煎)、生地黃20~30克、黑梔子15克(打碎)、知母20克、生大黃8克、懷牛膝10克。水煎服,小兒酌減。(見《臨證碎金錄》)
王煥華先生編著過《中國葯話》、《中藥趣話》二書,其記載白及部分文字基本相同,這裏選錄部分如下:白及功在補肺、止血,尤其對肺胃出血,均有效果。隨着醫療實踐的不斷發展,近代對白及的用途又有所創新,概言之有五:
其一,藉助白及補肺之功,近代有用於治療職業病矽肺;
其二,用白及治療小兒百日咳;
其三,以白及黏膠質部分製成白及代血漿,經動物實驗對失血性休克具有一定療效;
其四,由於白及膠漿有促進創面肉芽生長並癒合的作用,故近代有報道用以治療水火燙傷。《中醫雜誌》曾有過介紹,認為以白及膠漿治療燒傷,一方面有抗感染作用,一方面能刺激肉芽組織增生,從而有利於燙傷面的癒合。
其五,根據唐代醫家蘇恭的記載:“山野人患手足皸拆者,嚼以塗之,有效,為其性黏也。”故而近日又創造性地用之於肛裂和肛瘺手術后。
上文說的鮮旱蓮指的是旱蓮草的鮮品,旱蓮分墨旱蓮、紅旱蓮,墨旱蓮偏於補腎、滋陰、止血。紅旱蓮偏於涼血、活瘀、清熱,並能治療瘡瘍。臨床所用的旱蓮草就是墨旱蓮,我老家稱之為“八狗子草”,其生長極其普遍,田間地頭均可見,夏天我在深圳的小區花壇裏面常見到此草。其涼血止血、滋腎烏須,為臨床常用。中醫里旱蓮草、女貞子兩葯配伍,稱作二至丸,可治療肝腎陰虛,症見口苦咽干,頭暈目眩,失眠多夢,遺精體倦者。也可治鼻衄、齒衄,吐血。據報道,以墨旱蓮水煎口服,治療血小板減少症53例,服藥平均53.5天後,血小板計數平均由5.6萬上升至13.14萬,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9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