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平凡的世界 1
2004年4月,楊哥提拔為江海市市委副書記,市長,這一年,楊哥和黃鶯的兒子兩周歲,孩子的小名叫陽陽,是楊哥給起的。
同年10月,張書記提拔為東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2007年8月,宋妮妮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復旦大學新聞系新聞專業。
同月,宋明正獲釋出獄,和王巧玲結婚。
此時,王巧玲已經是西京一家旅遊公司的董事長,藉助當年我資助她的5萬元,王巧玲從零起步,從小到大,逐漸做了起來。
妮妮開學那天,我和我的妻子柳月帶著兒子狗蛋一起去送妮妮到學校。在學校報名處,見到了分別多年的宋明正和王巧玲。
故人相見,執手相望,熱淚盈眶,感慨萬千。
妮妮終於見到了長期外出出差學習蒼老了許多的爸爸,撲到宋明正懷裏,痛哭流涕,悲喜交集。
宋明正用顫抖的手撫摸着十年沒見的女兒妮妮的頭髮,老淚縱橫,嗚咽着說:“妮妮……我的孩子……爸爸對不起你……”
妮妮伸手擦乾宋明正的淚水,親了親宋明正的臉頰,說:“爸爸,你永遠是我的爸爸,我永遠愛你……”
宋明正欣慰地笑了。
然後,我和宋明正緊緊擁抱,宋明正不停地說:“好……你們……很好……”
然後,宋明正看着柳月,說:“柳月,你依然還是那麼年輕美麗,見到你,見到你們,見到你們的幸福,我很高興……”
柳月握住宋明正的手,說:“老宋,出來了,就好了,今後的路還很長,今後的好日子還有很多,小王等了你10年,你要好好對待小王……”
宋明正點頭:“哎——哎——”
妮妮又和王巧玲擁抱:“小媽好——”
王巧玲面帶愧意地拍着妮妮的肩膀:“好,孩子,小媽對不住你……”
妮妮又親了親王巧玲的臉頰:“小媽,不要這麼說,妮妮心裏只有小媽的好……”
柳月看着王巧玲說:“巧玲,過去的事情,不要再提了,往前看……”
王巧玲感激地看着柳月,點點頭。
安排完妮妮的入學,大家和妮妮告別。
妮妮戀戀不捨和大家依次告別,輪到我時,妮妮仍舊像小時候那樣摟着我的脖子打轉,撒嬌說:“小爸爸,我捨不得離開你……你要常和媽媽來看我……”
我說:“小爸爸和媽媽平時要上課呢,脫不開身,教學任務很緊的,平時我們可以上QQ聊天啊,視頻聊天,也是一樣的……”
妮妮說:“那……好吧,看來,也就只有將就二位老師了,等教師節,我給楚老師和柳老師寄祝賀卡,祝小爸爸老師和媽媽老師節日快樂……”
大家都笑了。
然後,妮妮抱起狗蛋,在他臉上狠狠親了兩口,然後捏着狗蛋的腮幫說:“狗蛋,姐姐不在家,要聽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話,明白嗎?不然,要是你不聽話,姐姐放假回家打你屁股!把你屁屁打成兩半……”
此時,爹娘已經來到了蒼南,和我們一起生活7年了,專門來這裏看孫子的。
狗蛋捂着屁股說:“姐姐,我的屁股現在就是兩半!”
妮妮哈哈一笑,一瞪眼,說:“那就打成四半!”
狗蛋一聽,撒腿就跑,跑到柳月的身後,抱着柳月的腿打轉:“媽媽,姐姐老是欺負我……你趕緊把我抱起來……”
柳月把狗蛋抱起來,親了親狗蛋的臉,說:“乖兒子,姐姐疼你還來不及呢,怎麼會欺負你呢,姐姐是逗你玩呢……”
妮妮一看,不樂意了,身子一扭:“媽媽你偏心,抱弟弟不抱我,我也要讓你抱!你抱抱我!”
柳月伸手捏了捏妮妮的鼻子:“鬼丫頭,這麼大了,媽媽還能抱得動你嗎?”
妮妮一跺腳,轉身向我:“小爸爸,那你抱抱我……”
我一瞪眼:“這麼大人了,還要大人抱,讓同學看見了笑話你……”
宋明正和王巧玲在一旁看着我們一家的戲鬧,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
和妮妮分手后,我們也要告別宋明正和王巧玲回家,這時,王巧玲掏出了一張50萬的支票,說要償還我當年幫助她的人情。
我和柳月堅辭不受,雖然我和柳月當年的積蓄已經花的差不多了,雖然我們現在只靠兩個人微薄的工資來維持家庭開支,但是,我們還是不準備接受這錢。
王巧玲則堅持要給,態度很堅決。
最後,我和柳月不得已接受了。
回來后,我們將這些錢捐給了縣裏的希望工程。
這些年,江月小學的規模沒有擴大,招生範圍依舊是周邊的幾個村,但是,教學質量卻是整個蒼南縣的拔尖學校,雖然只有了了幾個學生,但是,每逢縣裏的重大競賽活動,不管是哪個年級組的,不管是學習方面的還是綜合素質比賽,第一名,一定是江月小學選送的學生。
我和柳月的教學經驗也被縣裏作為典型進行推廣,我和柳月假期里基本都閑不着,被邀請到處去講公開課。我們還衝出了蒼南縣。近4年,每逢溫州市的大型小學教學經驗交流活動,必定會邀請我們夫妻參加。
市內外不少私立學校找到我們,高新聘請我們去工作,去擔任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出價最高的一家貴族學校同時聘請我們兩口子,一個擔任校長,一個擔任教導處主任,兩人的年薪合起來是180萬。
我和柳月都婉言謝絕,我們知道,如果我們走了,江月學校就得宣佈終結,這十幾個漁民的孩子就得翻山越嶺去讀書。我們捨不得這些孩子,捨不得我們夫妻的事業,這是我們愛情的見證和結晶,這是我們的事業和精神支柱,我們寧願拿着微薄的薪水,過着清貧的日子,堅守在這海邊的漁民小學。
我們夫妻辦學的經驗被宣傳推廣了出去,中國教育報、浙江日報、浙江電視台都報道了我們辦學的事迹。中國教育報發了長篇通訊,題目是《大海邊的堅守》。看到這個題目,我直接就是一愣,當年我採訪石屋村的時候,寫的稿子題目是《大山裏的堅守》,這次我成了被報道的對象,題目如此雷同,成了大海邊的堅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