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會戰

武漢會戰

武漢會戰

早在徐州戰場激戰正酣之時,日本大本營就已經開始籌劃在中國腹地武漢地區的會戰。大本營經過測算后認為,如果進攻武漢至少需要軍費32.5億日元,且必須增兵40萬人和新編兵團24萬人。儘管內閣政府對攻佔武漢充滿矛盾和猶豫,但軍方再次發言:“攻佔武漢是迫使中國屈服、結束中國事變的最後機會。”

人口超過200萬的武漢是當時中國第二大城市。南京陷落之後,國民黨政府名義上雖西遷重慶,但政府機關大部、軍事統帥部和各國駐華使節均留在武漢,武漢實際上已經成為當時中國政治、軍事、經濟中心和戰時首都。正因為此,大本營認為攻佔武漢具有多重意義,政治上可以一舉搗毀中國的抗戰中樞,把國民黨政府再往西趕,使其徹底淪落為一個地方政權,日本就可以藉機扶持新的漢奸政府。軍事上,可以一舉殲滅從華東、華北戰場退守到這一地區的國民黨軍主力,使中國徹底喪失進一步抵抗的核心力量。從經濟方面而言,武漢的丟失將使國民政府失去湖南、湖北的糧倉和內地最大的經濟中心,從而完全喪失自給能力,也會減弱粵漢鐵路的軍事和經濟價值。攻取武漢,真可謂是一舉數得。

無奈之下,日本於1938年6月15日御前會議正式決定發動武漢會戰,迅速攻佔武漢地區迫使中國政府徹底屈服。會議決定“集中國家力量,以在本年內達到戰爭目的”,“結束對中國的戰爭”。裕仁特彆強調,不願再見到“帝國雄獅百萬受制於中國”。

大本營據此制訂武漢會戰的作戰計劃:針對國民黨軍沿長江兩岸防禦極其薄弱的實際狀況,以主力沿長江兩岸西進攻取武漢,同時以一部沿大別山北麓西進作為策應助攻方向。這一方案的突出優點就是能夠充分利用長江發揮日軍的海、空優勢,便於利用水路進行補給。但其明顯的缺點是:長江兩岸水網密集,湖泊池塘星羅棋佈,不利於日軍機械化部隊機動優勢的發揮。更重要的是,日軍兩路攻擊都是自西向東推進,即使能夠順利佔領武漢,也只能迫使國民黨軍主力再次向西撤退,無法對其實施真正的圍殲。

1938年6月18日,日本大本營正式下達了攻取武漢的作戰命令。7月4日,大本營下令編組新的第十一軍與第二軍一起編入華中派遣軍,華中派遣軍司令官仍然由畑俊六陸軍大將擔任。華中派遣軍的作戰計劃是,以派遣軍直轄的五個師團分別擔任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區的警備任務,鞏固後方。以新到任的第十一軍軍長岡村寧次率領五個師團和波田支隊沿長江兩岸實施主攻。第二軍軍長東久邇宮捻彥親王率領四個師團擔任大別山北麓的助攻任務。參加武漢會戰的兵力共9個師團,另外還有海軍艦艇120艘,飛機400多架,總兵力約25萬人。加上後來陸續加入會戰的部隊,日軍參戰兵力超過了30萬人。

至此,侵華日軍總兵力達到前所未有的頂峰。陸軍新擴建的10個師團中,除了第二十三師團(諾門坎戰役的主角)和第一〇四師團被配屬在中國東北地區之外,其餘8個師團全部進入關內。到1938年7月,日本陸軍主力共34個師團另6個旅團,總兵力約90萬人。除了在本土、朝鮮和駐台灣的三個師團和半個旅團之外,其餘全部來到了中國大陸戰場。包括關東軍在內,侵華日軍人數達到了82.5萬人,占日軍總兵力的91%。

敵軍攻佔武漢的戰略意圖已經顯而易見,國民黨政府當然也不會無動於衷。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武漢會戰,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立即着手對位於武漢南北區域的國民黨軍進行調整。國民黨軍的總體作戰構想是,堅持持久戰和消耗戰,利用武漢周邊的湖泊河網地帶儘力實施積極防禦作戰,固守時間越長越好,同時把中國軍隊的兵力消耗控制在戰後可以恢復的額度之內。

6月7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擬定了《保衛武漢作戰計劃》,指出“欲確保武漢,應戰於武漢之遠方,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這種部署不僅有利於抵抗日軍的進攻,而且利於武漢地區人力、物力、財力之轉移,的確不失為明智之舉。其中心思想是:立足外線,保持部隊的高度機動性,利用地形和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日軍,以空間換時間,最後轉變敵攻我守的戰爭態勢。為了更好地貫徹上述作戰意圖,蔣介石親自出任會戰總指揮,調集第五戰區、第九戰區全部兵力和海空軍,沿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有利地形組織防禦,準備持久作戰。國民黨軍的具體作戰部署如下。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指揮27個軍負責長江南岸的作戰:

第一兵團薛岳所部防守南潯線,以外線之勢擊破西進日軍,防止日軍進攻南昌及迂迴長沙;

第二兵團張發奎所部沿江構成陣地帶,確保九江至瑞昌線正面;

湯恩伯軍團部署於各重要據點之間,以便隨時策應一線作戰。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期間因病由白崇禧短期代理)指揮23個軍負責江北作戰:

第四兵團李品仙所部為右翼,利用長江北岸大別山南麓丘陵湖沼的有利地形遏敵取捷徑攻略武漢;

第二十一集團軍廖磊所部為中央兵團佈置於太湖、潛山西北山地,相機南下側擊西進之敵;

第三兵團孫連仲所部為左翼兵團部署於大別山北麓與淮河之間,意在阻敵迂迴武漢之北;

第二十四集團軍韓德勤所部擔任敵後游擊;

第二十九集團軍王纘緒所部為二線兵團,隨時策應一線各部作戰。

除了直接參加會戰的兩大重兵集團,另以第一戰區部隊在平漢鐵路鄭州至信陽段以西地區防備華北日軍南下,第三戰區部隊在安徽蕪湖、安慶間的長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東地區防備日軍經浙贛鐵路向粵漢鐵路迂迴。

參加會戰的國民黨軍總計14個集團軍、47個軍、120個師,總兵力約75萬人。加上後來逐漸加入會戰的部隊,總兵力達到了110萬人。另外,中國海軍殘餘的40餘艘艦隻全部參戰,僅有的空軍戰機約220架也悉數到場。

為了儘可能縮短西攻武漢的距離,早在1938年5月29日,日本大本營就命令華中派遣軍與海軍協同攻取安慶、馬當、湖口及九江等地,作為進攻武漢的前進基地。

首先拉開武漢會戰序幕的是日軍的台灣混成旅團,這支士兵大部分由台灣人組成的先遣部隊,由於旅團長為波田重一少將被稱為波田支隊。6月11日,約8000人的波田支隊趁雨夜突襲佔領安慶,之後繼續搭乘海軍艦艇沿長江西進,6月下旬抵達江防要塞馬當。

由德國軍事顧問設計、斥巨資修建的馬當要塞是阻攔日本西進的第一個堅固堡壘。蔣介石認為它至少能擋住日軍一個月左右。可惜守衛要塞的第十六軍軍長李韞珩竟然在這節骨眼上舉辦了一個為期兩周的“抗日軍政大學”,還要求所有的軍官必須參加6月24日的結業典禮。得到情報的日軍趁此機會發動偷襲,很快攻佔了要塞的外圍陣地。奉命增援的第一六七師師長薛蔚英選擇了一條最難走的小路,導致要塞很快被日軍攻克。隨後,國民黨軍第十六軍和第四十九軍對要塞的反攻無疾而終。原指望堅守一個月的馬當要塞竟然在幾天內就丟了,老蔣除了大罵陳誠一頓之外,還將第十六軍軍長李韞珩撤職查辦,第一六七師師長薛蔚英更以“畏敵如虎、貽誤戰機”之罪名執行槍決。

隨後,波田支隊與前來增援的日第一〇六師團合力於6月28日攻克彭澤。國民黨軍駐守湖口的李漢魂第六十四軍奉命反攻彭澤,可惜反攻未果,反被日軍趁勢在7月4日攻佔了湖口。稍作休整的日軍,隨後於7月26日攻克了江西重鎮九江。

之後,日軍兵分兩路。波田支隊和海軍陸戰隊搭乘海軍艦艇繼續沿江西進,攻擊下一個戰略要點瑞昌。8月11日,波田支隊遭到國民黨軍第十二軍和湯恩伯第三十二軍團的頑強阻擊。8月24日,日增援部隊第九師團第六旅團與波田支隊合力攻佔瑞昌。

8月27日,波田支隊和第九師團在瑞昌以西地區沿長江西進衝破中國守軍的層層堵截,苦戰近一個月,於9月24日攻克富池口要塞,打開了通向武漢的水上通道。之後,波田支隊沿長江南岸繼續攻擊前進,一路突破國民黨軍的阻擊。10月21日佔領大冶,22日攻佔鄂城,到10月24日已經推進到離武漢只有30公里的葛店。

在波田支隊南側的日軍第九師團則先後突破國民黨軍第五十三軍和第三十二軍團的防線,於10月24日推進到武昌以南的賀勝橋地區,再往南側的第二十七師團與第九師團並駕齊驅於10月24日到達咸寧地區。

從九江與波田支隊分手的第一〇六師團沿南潯路向德安方向挺近。7月26日,在攻擊德安的過程中遭到國民黨軍頑強阻擊,遭受重大傷亡。岡村寧次命第一〇一師團從湖口橫渡鄱陽湖實施增援,協同第一〇六師團企圖攻佔德安,奪取南昌,以保障西進日軍的南側安全。這兩個師團都屬於日軍中的“特設師團”,除了主要軍官之外,士兵基本上都屬於後備役人員,其戰鬥力大大遜色於那些久經沙場的常設師團。

第一兵團薛岳率部與日軍激戰,在南線形成膠着狀態。9月底,急於打開南潯路僵局的岡村寧次令第一〇六師團穿越南潯路與瑞武路之間的防守間隙,企圖迂迴合圍南潯路正面的20萬國民黨軍。第一〇六師團在進至德安西面萬家嶺地區時,迷失方向,被薛岳及時發現並立即指揮第四軍、第六十六軍、第七十四軍等部從側后迂迴實施反包圍。日第二十七師團一部奉命增援,亦被國民黨軍第三十二軍等部擊退。隨後,國民黨軍發起全面總攻,激戰三晝夜,被圍日軍損失慘重,給養斷絕,中低層軍官傷亡殆盡。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大將親自組織向萬家嶺地區空投補給,還特意投下了200多名聯隊長以下軍官。戰至10月13日,第一〇六師團被殲3000餘人後突圍,這就是著名的“萬家嶺大捷”。

失去作戰能力的第一〇六師團,無奈只能在南潯路北段地區擔任守備任務並進行休整補充。在整個贛北地區的作戰中,薛岳第一兵團較好地完成了第九戰區賦予的阻止日軍向南擴展的任務,還給日軍第一〇六師團、第一〇一師團以毀滅性打擊,可謂不辱使命。

長江北岸的戰鬥也在同時進行。6月2日,日軍第六師團從合肥南下,13日佔桐城,17日陷潛山。至7月初,日軍在江北佔領太湖、望江以東,稍作休整之後從太湖進發,一路血戰,於8月4日佔領黃梅。

第五戰區代理司令長官白崇禧立即指揮部隊進行反擊,在日軍據險死守和毒氣攻擊下損失慘重。正面反擊未果的白崇禧調集兵力在日軍後方發起側擊,連續收復太湖、潛山,切斷了日軍第六師團的陸上退路和補給線。白崇禧欲抓住機會調集重兵全殲在南京犯下累累罪行的日第六師團。但日軍第六師團也絕不是吃素的,不但據險死守渡過難關,而且在得到增援后開始反攻。白崇禧雖親臨前線督戰也擋不住日軍的猛攻,國民黨軍被迫撤退。日軍趁勢追擊,於9月6日攻克廣濟。儘管一路高歌猛進,但是連續的激烈戰鬥和長江中下游的酷暑天氣,導致日軍第六師團損失慘重,無力繼續進攻。只好在廣濟就地休整,補充兵員和彈藥給養。

9月15日,日軍第六師團從廣濟出發,直趨田家鎮要塞。田家鎮是武漢最後的屏障,若失,則武漢不保。國民黨軍在此部署有重兵把守,日軍第六師團久攻不克。但是,9月24日,隨着江對岸富池口被沿江西上的波田支隊攻佔,日軍以海陸空立體攻勢導致守軍無法招架,田家鎮要塞遂於9月29日陷落。岡村寧次為了搶在日本第二軍之前佔領漢口,以三十六旅團旅團長牛島滿少將所部作為快速部隊長途奔襲武漢,於10月24日佔領黃陂。

位於田家鎮附近的日第一一六師團在第六師團的左翼向西進攻。10月21日,佔領蘭溪。24日,推進到離武漢只有30公里的陽羅。

江北日本第二軍的行動比第十一軍晚了不少,原因后敘。直到8月22日,東久邇宮稔彥王才集合齊屬下的進攻部隊從合肥出發。

六安和霍山是大別山的兩扇大門。8月27日,日第十師團向六安,第十三師團向霍山發起猛烈進攻,兩城分別在第二天和第三天被攻克。之後日軍兵分兩路。左路第十三師、第十六師團穿越大別山北麓直逼商城、麻城、黃陂,配合沿江西上的第六師團攻取漢口,右路第三師團、第十師團直搗潢川、羅山、信陽,然後沿平漢路南下對武漢實施迂迴。

左路第十三師團於9月2日開始進攻富金山。守衛富金山的是宋希濂所部第七十一軍,其中有兩個德械師,久攻不克的日軍傷亡慘重。諾門坎戰役中將要出場的第十三師團師團長荻洲立兵中將只好向東久邇宮求援。9月11日,日增援部隊第十六師團與第十三師團會攻富金山,激戰9天後,宋希濂部被迫後退。富金山之戰儘管失利,卻得到了蔣介石的高度評價。日軍乘勝追擊,連佔葉家集和商城,逼近小界嶺防線。

小界嶺防線是大別山北麓國民黨軍的最後一道防線,如遭突破,日軍就將越過大別山沿公路,一路暢通無阻地推進,前去武漢已無險可守。防線由宋希濂退下來的第七十一軍、田鎮南的第三十軍和馮安邦的第四十二軍聯合防守。國民黨軍三個軍利用地形優勢,頂住了日軍一輪又一輪的猛攻。從9月18日一直打到10月下旬,日軍第十三師團和第十六師團才取得突破,穿越了大別山,於10月25日佔領麻城。此時,南面的國民黨軍已經棄守武漢。

第二軍右路進攻的情況要稍好一點。日軍第三師團和第十師團很快佔領固始,在攻擊潢川時遇到了名將張自忠。張自忠所部第二十七軍團整整守了10天之後,安全撤退。之後日軍進攻羅山、信陽,遇到了同樣屬於精銳部隊的胡宗南部。

胡宗南的第一軍是當時國民黨軍中裝備最好的部隊,屬下甚至包括邱清泉率領的當時國民黨軍中唯一的坦克部隊。胡宗南拿着這麼好的裝備,用3個軍共7個師的兵力,與日軍基本上屬於強弩之末的2個師團激戰20多天後,還是被擊退。日軍一路前進佔領光山、羅山,10月13日攻陷平漢路上重鎮信陽。李宗仁電令胡宗南“自信陽南撤據守桐柏山、平靖關,以掩護鄂東大軍向西撤退”。胡宗南當然不會聽李宗仁的,竟帶領全軍迅速避開正面向西撤退,一下子跑到了南陽一帶。此舉導致平漢路門戶洞開,日軍沿着平漢路長驅直入,連李宗仁都差點成了日軍的俘虜。10月24日,日第十師團逼近孝感。

到10月24日,除了被幾乎打殘的第一〇六師團和第一〇一師團在九江地區進行休整補充之外,日本華中派遣軍其餘所有參戰師團都抵達武漢周邊,從東、北、南三個方向對武漢形成包圍。

就在荊楚大地以武漢為中心的攻防激戰正酣之際,南邊的廣州地區烽煙再起。早在1938年5月徐州會戰之際,日軍就已經突襲佔領了廈門。加上之前上海、青島等地相繼陷落,廣州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對外港口。與它的重要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裏的防守異常鬆懈。粵軍半數被北調參加武漢會戰,導致珠三角地區兵力空虛。

蔣介石認為日軍正全力進攻武漢,不可能有多餘的兵力在其他方向展開大規模作戰。這種想法看似也有一定道理,兵力不足的日軍本來計劃在武漢會戰結束之後再調集兵力實施廣州作戰。武漢戰場國民黨軍頑強抵抗,使得戰局進展緩慢,日本大本營試圖另闢蹊徑,通過在南方廣東地區開闢新戰場,策應北面的武漢會戰。日本參謀本部迅速抽調第五師團、第十八師團、第一〇四師團三個師團,組成了第二十一軍,由古庄干郎中將統領,在海、空軍的配合下實施廣州戰役。1938年9月17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了實施廣州戰役的攻擊令。

事先聽到一些風聲的廣東省省長吳鐵城立即向國民黨政府做了報告。蔣介石認為這很可能是日本人故布疑陣,製造假情報,試圖讓國民黨軍從武漢戰場抽出兵力支援廣東。他不但沒有給廣東地區派出增援,還從這裏又抽調了一個師去支援武漢戰場。1938年10月上旬,日第二十一軍在海軍第五艦隊的配合下突襲廣州,10月11日晚在大亞灣成功登陸。登陸后的日軍一路勢如破竹,連下淡水、惠州、增城,21日已經攻到廣州近郊。負責廣東防務的余漢謀第十二集團軍僅留有7個師、2個旅,共8萬多人,且兵力分散,戒備鬆懈,根本擋不住日軍如狼似虎的攻勢,僅僅10天就被打得潰不成軍。也難怪,余漢謀身邊的兩個少將高參全是日本人的姦細,他的一言一行都被日本人掌握得清清楚楚,能堅持10天也算不錯了。廣州於10月21日下午淪陷。中國由華南接受外援的交通線至此被切斷。

1939年2月,在海軍的強烈要求下,日軍佔領了僅僅有3000多名守軍的海南島。其中一個登陸點離老酒現在的打工地只有幾公里之遙,老酒為此專門去看過多次。日軍隨後宣佈中國的南沙群島“作為自古以來無主的珊瑚島嶼”,已經歸日本所有。

在這裏提到這個並不激烈的作戰,並不是老酒身在現場,睹物懷古。通過佔領海南和南沙群島,日本取得了下一步實施南方作戰的重要前進基地。這裏離英、法的殖民地實在太近,英、法等國立即發出抗議,日本宣稱此舉“只為封鎖,沒有任何領土野心”。作為威懾,1939年4月15日,羅斯福總統下令美國艦隊縮短逗留在大西洋的時間,返回其在太平洋的駐紮地。

廣州的陷落導致粵漢鐵路被徹底切斷,武漢更失去了繼續堅守的意義。10月24日,國民黨軍放棄武漢的命令正式下達。當晚10時,蔣介石攜宋美齡離開武漢,飛往衡陽,四周日軍的槍炮聲已經清晰可聞。

10月25日晚22時許,日軍先頭部隊第六師團第二十三聯隊率先進入漢口城區。26日凌晨5時,日軍波田支隊突入老酒曾經學習和生活了4年之久的武昌。27日,配屬給波田支隊的日第十五師團第六十聯隊從武昌渡江,攻佔漢陽,武漢三鎮咸落敵手。

與此同時,日軍第九師團攻佔賀勝橋,第二十七師團佔領桃林鎮,但此時中國守軍主力各部已經撤到了湘北及鄂西地區。在歷時4個多月的武漢會戰中,日軍最終未能殲滅中國參戰的110個師中的任何一個師,最終佔領的只是一座燃燒了兩天的空城。日軍企圖在武漢消滅中國軍隊主力的妄想,再次破滅。

武漢會戰中,日軍投入兵力30萬人,傷亡約5萬人。中國軍隊先後投入110萬人,傷亡超過18萬人。

日軍在戰場上無疑再次取得了“無比輝煌”的勝利。佔領武漢、廣州之後,日本“舉國歡慶,就像報紙第一次報道攻克南京一樣,鳴汽笛,出號外,而天皇亦如‘滿洲事變’時一樣,穿上全套軍服,騎着白馬,在國民面前亮相”。可表面的光鮮卻無法掩蓋暗淡的現實:幾乎所有的日本政客和作戰將領都清楚,武漢之戰是日本侵華作戰的最高點,日軍的進攻能力已經達到了極限。無論在政治上或軍事上,日本已經徹底喪失了控制中國的希望。

在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會戰,大約20個月的戰爭中,日本損失的兵員達到了20萬人。其間由於戰事的不斷擴大,被迫4次追加軍費,總支出超過了80億日元。這相當於日本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日本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九一八事變這4次戰爭的軍費總額的1.63倍。為了支持前線作戰,日本使用外匯大量進口軍用物資,導致出口嚴重萎縮。戰爭的巨大消耗使得日本經濟陷入惡性循環:消耗使出口產業因原材料不足生產力下降,出口下降又造成進口原材料減少,工業生產因為缺少原材料而陷入困境。一個小例子就可以看出日本當時的窘境:由於拚死老命組織生產也無法滿足前線的實際需要,連軍事院校教練使用的教學步槍都被收走,用於裝備新擴建的師團。

更要命的是,日本的兵員也開始出現嚴重短缺。侵華戰爭開始之後,日軍曾數次大規模擴軍。1937年擴編了7個師團,1938年擴編了10個師團。根據日本《兵役法》,陸軍徵召新兵服現役2年,隨後15年時間為預備役,海軍現役和預備役時間分別為3年和9年。為了大批量“生產士兵”,軍方被迫放寬了徵兵的標準,最低身高標準從1.55米降低到了1.50米。合乎兵役要求的男性人口數量,1935年是20%,1937年提高到23%,到1939年一下子暴漲到47%。在短時間內急促擴編,徵用的大部分是預備役和後備役人員。1938年下半年,侵華日軍現役人員僅佔11.3%,預備役兵員佔了22.6%,後備役兵員佔了45.2%,補充役兵員佔了20.9%,這勢必導致戰鬥力的急劇下降。

武漢會戰結束后,在日本本土僅僅剩下1個師團,而在中國的師團卻達到了32個。其具體配置是:東北8個,華北12個,華中10個,華南2個。這些兵力集中起來雖然可以在局部打出一些精彩的戰役,但是放在廣袤的佔領區,連控制主要城市和交通幹線都顯得捉襟見肘。

在日軍已經佔領的後方,國民黨軍不時實施局部反攻,更主要的是,共產黨領導的大批抗日人民武裝不斷成長起來,大片國土不斷收復。用日軍自己的話來說,日軍佔領的“所謂治安恢復地區,實際上僅限於主要交通線兩側數公里地區之內”。換言之,武漢會戰不僅使日軍再次遭到戰略性失敗,而且成為中日戰爭由日本戰略進攻走向兩軍戰略相持的轉折點。

戰場上無力繼續推進的日本不得不改變其政治和軍事戰略,由“以主要兵力進行正面戰場作戰”改為“轉移兵力進行敵後戰場治安作戰”,由“軍事打擊為主,政治誘降為輔”改為“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企圖“以華制華,以戰養戰”。

就在武漢會戰剛剛結束不久,1938年年底,國民黨副總裁、國民參政會議長汪精衛叛國投敵。汪大漢奸的出現,猶如雞立雀群,讓之前所有的漢奸都自慚形穢,黯然失色。大漢奸後來對小漢奸實施了收編和資源整合,成立了南京偽國民政府。

日本曾經因為入侵中國東北而名譽掃地,中日全面戰爭再次讓日本失去了挽回國際聲譽的機會。在盧溝橋事變爆發整整一年前,1936年7月,日本東京擊敗了芬蘭赫爾辛基等13個城市,獲得了1940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這是第一次由非西方國家來舉辦這一國際體育盛會。由於中日戰爭的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紛紛表示抵制這屆奧運會。最終,日本為舉辦奧運會不得不足足等了24年。

1939年1月4日,因無力解決中國問題的近衛文麿內閣黯然下台。

武漢失守之後,國民黨政府再次發表聲明:“一時之進退變化,絕不能動搖我國抗戰之決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絕不能影響於抗戰之全局”,表示將“更哀戚,更堅忍,更踏實,更刻苦,更猛勇奮進”,勠力於“全面、持久”的抗戰。蔣介石還放出豪言,即使昆明丟了,重慶丟了,大西南全丟了,他也將在印度加爾各答組織流亡政府,率領國民繼續抗戰,誓死不降!

在隨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日兩軍在交界或對峙區域也曾經爆發了一系列小型會戰或戰役,諸如南昌會戰、隨棗戰役、長沙會戰、桂南會戰、豫南會戰等。但相比抗戰初期的四大會戰,這些戰役已經從決戰性質的大會戰,降格為區域型小戰役,互有輸贏。

中共中央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地區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百團大戰”。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和晉察冀軍區等共105個團20餘萬兵力,對華北地區河北、山西的日偽軍發動進攻。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餘次,攻克據點2900餘個,殲滅日偽軍45000餘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鬥志。

後來,國民黨軍也沒有出現抗戰之初那樣一邊倒的大潰敗,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太平洋戰爭的全面爆發。

其實早在徐州會戰結束之時,日軍大本營就準備實施進攻武漢的作戰計劃,原定時間是在6月開始,8月佔領武漢。但在北方邊陲,中、朝、蘇交界的一個小地方,一次突發事件推遲了作戰計劃的執行。北路日第二軍之所以到8月下旬才整裝出發,是因為那起突發事件在8月中旬才得到解決。

那個之前寂寞無人知的小地方,叫張鼓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太平洋戰爭(一):山雨欲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太平洋戰爭(一):山雨欲來
上一章下一章

武漢會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