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見巴金——李致散文擷英

猶見巴金——李致散文擷英

猶見巴金——李致散文擷英

◎尹在勤

平生無緣識見巴金,但讀過李致先生饋贈的幾本散文集,從它們的字裏行間,彷彿見到了巴金。這幾本散文集按其出版時日,先後是《往事》《回顧》《巴金教我做人》《昔日》,記寫的是諸多往事或故人,並不限於巴金,然而對於巴金的惦念、牽挂和敬仰,卻像一灣流水,浸潤着每一本的冊頁。每一本都少不了關於巴金的文字,不唯佔了絕大的比重,更是濃郁着特有的親情,親情淘盡了虛玄和偽飾,熔鑄着純真和至誠。

翻讀李致的這些散文,我忽生聯想,想起我曾見過的李致珍藏的那一本掌中寶似大小的相冊,裏面全是親屬們與巴金的合影。那是五年前,我剛近退休年歲,毅然從象牙塔中走了出來,經友人誠邀,去省國稅局《四川稅務報》主持副刊編務,從刊頭到文稿,得到了蜀中許多大家的支持,李致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他不僅與馬老、流沙河等為副刊題詞,還為我所求,提供了巴金當時的近照作為副刊刊頭。他捧出的正是那一本珍藏的相冊。他任我挑選,條件是必須妥善保存歸還。我挑出了那一張巴金坐在輪椅上攝於杭州西湖邊的近照,回報社編好稿件,發排時親自去照排室守着掃描后即收回,一周后連同樣報一起璧還李致先生,以釋李致先生對於那相片的挂念。李致散文中若干篇章,展現的正是這種珍愛之情,是他對四爸巴金的教誨的珍愛,是對巴金品格的珍愛。

於溫馨的親情中,凸顯巴金的人品和文品,正是李致散文一大獨特的亮點。巴金的誠實、善良、無私、謙和以及他為文的真切、坦蕩、暢達、精深等諸多毫無半點誇張或鋪排,而是於樸實的記寫當中,像巴金一樣地說著真話實話,字裏行間巴金的身影和心跡便活靈活現。

比如寫巴金的無私,李致本有許多素材可以盡情鋪陳,然而卻沒有,只如實地述說甚或只選錄了巴金的一些來信。試看1980年12月9日的一封信,巴金對李致寫道:“今天收到《中篇選》的稿酬。我說過不要稿酬,本想退回,覺得這樣也不好。以後堅決不要。屠氏,不要送稿酬了,還是照從前辦法,送我一點書,就行了。我在香港三聯書店出版《隨想錄》,首先聲明,不要稿費。”又在12月19日信中寫道:“那天叫小祝去取你們寄來的稿費,問銀行是否扣除所得稅,銀行說應當由你們扣除。我現在問你,如未扣除,就算由你們代交,我匯還。”當時作為四川人民出版社總編輯的李致,編髮過巴金許多書,包括那套巨型的十卷本的《巴金選集》,就這樣遵四爸多次囑咐,把應付的稿費,轉贈給了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和四川有關部門。巴金並不是富翁,李致先生過去擺談時告訴過我,於今也見於他的散文《巴金的心》等篇。巴金是建國以來唯一沒有領取工資僅靠稿費生活的專業作家。且我們還知道,他並非普通專業作家,還是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這便是李致在散文中揭秘的巴金的高風亮節。

又比如善良謙和。在巴金那部說真話的大書《隨想錄》以及在李致的散文中,皆多所展現,茲不贅述。這裏我想起一件多有讀者知道但卻恐少有人品出韻味來的一條社會新聞。前不久報載,成都有一位女士,開設了一家高檔茶樓,為求文化氛圍,擅自以巴金名著命名,被媒體曝光,有一家出版社甚至聲言要起訴其侵權。李致卻主動去到那家茶樓,會見了那位女士,看了現場,問明原委,表示對其動機的理解,認為她也是出於對巴金作品的熱愛,只不過做法欠妥,改了就好。一場沸沸揚揚的風波悄然平息。這樣的處理,我深信正合巴金善良謙和的心情,也體現了李致牢記着遵循着四爸在他年少時就教他的“做人得做好人”的準則。

淡雅,敦厚,是李致散文的藝術風格。在李致的散文中,寫得最為動情的有如《我淋着雨,流着淚,離開上海》那樣的篇什。文中述說“文革”中為四爸巴金提心弔膽的情景,偷偷與四爸通信的情景,以及秘密繞道去上海看望巴金的情景,如此凄楚動人,該有千言萬語!即使這樣的情景,李致卻如此節制他的筆墨:家裏顯得很冷清。造反派封閉了樓上所有的房間,全家被趕在樓下居住。原來的客廳成為四爸和小棠的卧室……沒有人來串門。

蕭珊媽媽逝世給家裏籠罩了一層陰影。記得我第一次來上海時,到處都有她的身影和笑聲……我不敢向四爸提到蕭珊媽媽。我只在玻璃板下看見一張蕭珊媽媽逝世時的照片:蕭珊媽媽躺在床上,全身蓋着白布單;四爸站在旁邊,穿一件短袖襯衫,左袖上戴着黑紗,兩手叉着腰,低着頭哭泣。突然感到自己也到了現場,和家人一起給蕭珊媽媽告別。

即使是淋着雨,也是悄悄地;即使是流着淚,也是默默地。李致在結尾時寫道,四爸把他的雨衣給我穿上,我們又一次緊緊握着手互道:“保重!”我實在捨不得離開四爸,但我豈敢不按時回到要我“脫胎換骨,重新做人”的“五七”幹校?我只得雙手提起行李,毅然離開家門,快步趕到公共汽車站。我滿臉流着水,是雨水,也是淚水。簡約的筆墨勾勒着凄愴的情景,白描式地不修飾,情感卻分外濃郁真摯。猶如巴金,寫自己在那場浩劫中的遭遇,從不把自己偽飾成反浩劫的英雄,而是真誠地述說著自己在當時與眾生一樣的種種表現。李致也許並非刻意模仿,卻從他的四爸巴金那裏承繼了這種說真話的筆法。真是文如其人,李致的散文如他處世為人,總是那麼平和,從不做作,更不拿腔拿調。

對於巴金的足跡,從早年、中年到晚年,李致在散文中,皆有間接或直接,或簡約或詳盡的記述。這些散文,不僅作為藝術品感染着人們,而且具有極其珍貴的史料價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李致文存:我與巴金(第一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李致文存:我與巴金(第一卷)
上一章下一章

猶見巴金——李致散文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