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回 張作霖魂斷皇姑 國民黨統一中國(上)
第六四回張作霖魂斷皇姑國民黨統一中國(上)
詩曰:人心本是無底洞,爭權奪勢意難寧。明知官場多兇險,依然拚命斗不停。垂涎成王坐金殿,譏笑敗寇入牢籠。三寸氣在千般好,一命嗚呼萬事空。
暫且不表毛澤東在井岡山創業,且說蔣介石下野后蟄居上海,伺機再起。9月28日,他攜帶張群等人秘密前往東京,與日本首相田中會談,並簽訂密約;其內容為:蔣氏承認日本在滿洲有特殊權益;蔣氏承諾將反共到底;日本支持蔣氏政權,借給蔣氏四千萬日元,以助蔣氏安定中國后,中日兩國進行經濟合作等項。一月之後,蔣介石回到上海,又通過與宋美齡的政治聯姻,進一步投靠美帝國主義,與之簽訂秘密協議。美國表示全力支持蔣介石重掌中國政權,蔣介石保證維護美國在華的一切特權。
早在蔣介石出訪日本之前,汪精衛遷到南京,擠走了胡漢民,實現了武漢與南京的合併。汪精衛躊躇滿志,以國民黨“正統”自居,提議召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9月15日,汪精衛主持召開南京、武漢、上海三方代表會議,成立了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同時撤消了南京、武漢、上海三個中央黨部,宣佈國民黨“實現統一”。然而,汪精衛還沒高興幾天,就又變得愁眉苦臉。原來,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汪精衛不僅沒有能力解決內部糾紛,反而使各派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特別委員會的實權操在桂系李宗仁的手裏,白崇禧、閻錫山、馮玉祥、李濟深等均擁兵自重,尾大不掉,根本就沒把汪精衛放在眼裏;西山會議派則到處煽風點火,製造是非,密謀排擠汪精衛,迫其下野。國民黨內的數次會議,均演變成了砸桌子,摔椅子,爭吵打鬧的醜劇。汪精衛實在無法駕馭這一群政客、軍閥、流氓的攪鬧,被迫宣佈辭職。汪精衛辭職后,竄到廣州,與李濟深、張發奎等聯合,另立“國民黨中央”。於是,國民黨內部又出現了南京與廣州的對立。
此時,蔣介石住在上海的新居中,每天都有人向他通報南京的亂局。蔣介石聽了,直樂得眉開眼笑。他深知國民黨內部是一團亂麻,沒有鐵腕手段,就難以駕馭。果然,南京政府內部的打鬧撕咬,又為蔣介石提供了出山的機會。桂系軍閥出於和廣州的“汪記中央”作對,又採取了“擁蔣反汪”的策略,支持蔣介石重新上台。北方的馮玉祥、閻錫山也希望蔣介石儘早復職,共同討伐張作霖。1927年12月10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上海開會,恢復了蔣介石北伐軍總司令的職務。隨後,南京政府電邀蔣介石回京復職。國民黨內部的派系紛爭,爾虞我詐,如同萬花筒般光怪陸離,讓人眼花繚亂、匪夷所思。
1928年2月,蔣介石重回南京,主持重開了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會議決定改組國民政府和軍事委員會,推選譚延闓繼任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會議主席。會議“委託蔣總司令克日完成北伐之大任”。同時,會議決定“鑒於汪精衛分裂中央,給其以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在這場權力角逐的鬥爭中,汪精衛又一次遭到慘敗,不久便離開廣州,再次去歐洲“養病”。
二屆四中全會後,國民黨的統治得到暫時穩定。蔣、馮、閻、桂四派軍閥也取得暫時的妥協,他們的軍隊分別改編為四個集團軍。原來的三足鼎立局面演變為國民黨新軍閥與奉系軍閥張作霖的對抗。
4月7日,蔣介石在徐州發佈“北伐誓師詞”,稱:“黨國存亡,主義成敗,人民禍福,同志榮辱,在此一戰。全軍將士,萬眾一心,嚴守紀律,服從命令,不惜犧牲,竭盡責任。實行三民主義,努力救國救民,以慰總理在天之靈。”同日,蔣介石下達了作戰動員令;號稱“統一中國”的北伐戰爭重新開始。
誓師大會後,為了拉攏馮玉祥,蔣介石親赴鄭州檢閱了西北軍。在馮部老將馬福祥的建議下,蔣介石與馮玉祥互換庚帖,義結金蘭。蔣介石給馮玉祥的帖子稱:“安危共杖,甘苦同嘗,海枯石爛,死生不渝。”馮玉祥給蔣介石的帖子稱:“結盟真意,是為主義,碎屍萬段,在所不計。”二人換帖后,焚香叩拜,共同起誓:“同心同德,生死與共。”接着,蔣介石一聲:“大哥——。”直叫得馮玉祥心頭一熱,眼淚奪眶而出,口稱:“賢弟——。”二人相約,攜手奮鬥,共同完成北伐大業。
當是時,張作霖的“安國軍”號稱百萬,實際只有六十萬人馬;對京漢路、津浦路取攻勢防禦,對正太路、魯西、大名一帶取攻勢。國民革命軍方面共有四個方面軍,參戰部隊計七十萬人,亦號稱百萬。其中,蔣介石的第一集團軍約二十九萬人,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約三十一萬人,閻錫山的第三集團軍約十五萬人,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第四集團軍約二十四萬人。蔣介石的總戰略部署是:何應欽任總參謀長留守南京,蔣介石督率第一集團軍由津浦線北進;馮玉祥率第二集團軍沿京漢線北進;閻錫山率第三集團軍出擊京綏線,最後會師北京。李宗仁、白崇禧的第四集團軍駐守長江以南,以鞏固後方。
戰爭開始后,第一集團軍順利攻取台兒庄、韓庄;其作戰的主要對象是張宗昌的魯軍。魯軍雖有六萬多人,但多系土匪改編而成,且其精銳早已被馮玉祥在河南戰役中基本殲滅,余部士氣極為低落。其前線總指揮許錕躲在天津租界吃喝玩樂,不肯到位。面對蔣介石大軍的猛烈進攻,張宗昌為保存實力,下令魯軍總撤退。魯軍敗逃后,將孫傳芳部暴露在蔣軍和馮軍的夾擊之中。孫傳芳部腹背受敵,首尾不能相顧,在混戰中節節敗退。馮玉祥部接連攻克濟寧、兗州;蔣介石部從魯南北上,與馮部會師於泰安。蔣、馮在泰安會晤后,命令各路人馬向濟南發起進攻。孫傳芳聞訊,自知濟南孤城難守,帶領殘兵敗將棄城北逃。
5月1日,蔣軍陳調元、劉峙、顧祝同部相繼開進濟南;蔣介石亦隨即由泰安抵達濟南。
蔣介石進入濟南,在山東省督辦公署設立總司令部,隨即撫綏軍民,召開軍長以上將領會議,任命方振武為濟南衛戍司令,負責維持地方治安。是夜,蔣介石向南京政府及各路軍政要員發電告捷,並稱:“濟南大捷后,仍當督率各軍迅速追殲殘敵,務於最短期間完成北伐。”
次日中午,日本駐濟南總領事西田和憲兵司令小泉共同拜會蔣介石,聲稱:“日軍將從濟南撤走,故特來辭行。”蔣介石以禮相待,親自送行。不料,西田和小泉出城后,趕到日軍司令部,立即背信棄義,命令日軍發起挑釁,向城中瘋狂開炮,並出動軍隊肆意屠殺居民。城中軍民毫無防範,頓時死傷累累,慘不忍睹。顧祝同部遭到重創,被迫進行抵抗。
蔣介石眼見日軍蠻橫無理,蓄意挑釁,卻下令中國軍隊不準還擊,並要求各部一律撤出城外。蔣介石把司令部匆忙遷到城外的黨家莊車站,電邀馮玉祥速來會商軍務。同時,蔣介石派出外交部長黃郛赴日軍司令部交涉,被日軍師團長福田下令扣押。
3日,日軍公然違反國際公法,包圍山東特派員公署,將外交處主任蔡公時及職員十九人全部抓捕。蔡公時當即表明身份,抗議日軍的暴行。日軍將蔡公時捆綁毒打,繼之以刺面、割耳、斷舌、挖眼等酷刑,隨後將十九名被捕人員全部槍殺。日軍繼續作惡,放火焚燒了外交處辦公大樓。
慘案發生后,蔣介石在黨家莊車站與馮玉祥等舉行軍事會議,在既不敢抵抗日軍的侵略,又不願放棄北伐的矛盾中,選擇了避開日軍,繞道渡過黃河,繼續北伐。蔣介石要求馮玉祥會同閻錫山速攻北京,他自己則前往泰安,準備退回徐州觀望。
6日晚,日軍向濟南城發起總攻擊。日軍師團長福田同時向蔣介石發出最後通牒,嚴令中國軍隊全部退出濟南。蔣介石接電后,召開軍事會議,在“小不忍則亂大謀”思想的指導下,答應了日軍的全部條件;並電告南京政府稱:“中正至此,雖欲對福田繼續談判,亦恐無從着手,特請政府立即向日本政府提出嚴重抗議,並以此向全世界宣佈。”南京政府接電后,除由外交部對日本提出抗議外,決定了“先北伐,后外交”的策略,同意了蔣介石“放棄濟南,繞道北伐”的計劃。於是,蔣介石下令濟南守軍全部撤出;任憑日軍佔領濟南,再度燒殺搶掠。蔣介石的步步退讓,使日軍更加野蠻瘋狂,大肆屠戮三日,共造成中國軍民死亡六千多人,傷一千七百多人,房屋焚毀一萬多間,財產損失近三千萬元。
日軍殘殺中國軍民的暴行,激起了各地民眾的反日怒潮。對此,蔣介石卻下令各軍,“要忍辱負重”,並聲稱:“有雪恥之志,而不能暫時容忍,是匹夫之勇也,必不能達成雪恥之任務。”就這樣,在日軍瘋狂挑釁、野蠻屠殺中國軍民的緊急關頭,蔣介石和南京政府,置民族利益於不顧,不作任何抵抗,採取了退讓妥協的方針,放棄濟南,繞道北上,繼續討伐張作霖。後人有詩譏之曰:
日寇瘋狂殺同胞,南京政府有高招。蔣總司令善忍辱,放棄濟南會繞道。
濟南慘案后,蔣介石率領衛隊退居徐州,靜觀北伐戰況。此時,第一集團軍從齊河、東昌一帶繞道渡過黃河,向河北挺進。第二集團軍從齊河渡過黃河,先後攻克大名、順德、高唐。第三集團軍從井陘出發攻下平山,佔領石家莊。張作霖的奉軍和孫傳芳的殘部全線潰敗,紛紛丟棄陣地,爭相後撤。
奉軍全線慘敗,使張作霖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坐卧不安,從北京向蔣介石發出電報,要求停戰。蔣介石置之不理,下令各路大軍加強攻勢,不給奉軍以喘息之機。豈料,馮玉祥部在攻下阜城、武強后,因不願孤軍深入,而停留不前。閻錫山部因在保定與奉軍血戰,傷亡慘重,亦按兵不動。
戰場出現僵局,蔣介石正思何以應對;忽接桂系軍閥要求參戰之電報,不由得大喜過望。蔣介石立即命令白崇禧率領桂系大軍從漢口出發,星夜趕到鄭州,加入戰鬥序列。戰場局勢發生巨變,奉軍失去招架之力,爭相撤退。蔣介石發出全線總攻擊的命令,蔣、馮、閻、桂四路大軍互相爭功,鋪天蓋地,壓向京津地區。奉軍全線崩潰,軍心大亂。孫傳芳眼見大勢已去,在北京通電下野,其殘部由鄭俊彥率領向國民黨軍隊投降。
6月2日,張作霖下令所部撤出北京,並通電聲明:“此後政治問題,悉聽民眾裁決。”此時,北京城裏一片混亂,奉軍各部紛紛湧向車站,爭先恐後的向東北撤退。張作霖的大帥府內亂作一團,副官、參謀個個張慌失措,侍從、衛隊亂鬨哄的整理行李,搬運裝車,準備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