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際性戰爭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際性戰爭從1939年9月1日開始,到1945年9月2日結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際性戰爭。這場戰爭是以德國、意大利、日本、匈牙利、芬蘭、古羅馬尼亞等法西斯軸心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聯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名稱並不是在戰爭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在戰爭結束之後。1945年9月10日,美國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和海軍部長詹姆斯·福雷斯特爾聯合向哈里·杜魯門總統提出了一個建議,這個建議就是把“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分別作為1919年的那場戰爭和這次戰爭的官方命名予以公佈。9月11日,杜魯門總統批准了這兩位部長所提出的建議。從此,“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兩個名稱才開始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各帝國主義國家的實力此消彼長,在新的形勢之下,各國之間的鬥爭又愈演愈烈。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帝國主義時代本來就存在的各種基本矛盾並未得到根本解決,而戰爭又加劇了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以及各戰勝國之間的矛盾。1929年10月29日,美國華爾街股市崩盤,一場被稱為“大蕭條”的經濟危機很快便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分化和爭奪更加激烈。為了擺脫日益嚴重的政治和經濟危機,德國、意大利、日本、匈牙利、芬蘭、古羅馬尼亞等帝國主義國家開始積極爭奪世界霸權,走上了法西斯主義的道路。
1939年9月1日,德國出動150萬配備精良的大軍突然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從出兵波蘭到1945年德國戰敗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持續了6年之久,參戰國家達61個,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遍及了三大洲、四大洋。全世界有20多億人口被捲入了戰爭。被德國攻擊的波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害最為深重的國家,全國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都死於這場戰爭。在中國,一共有2000萬人死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在蘇聯,一共有2500萬人死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戰的軍隊累計共有1.1億人,包括士兵和居民在內,死亡人數共計9000萬。
1945年,德國戰敗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勝利而告終。反法西斯聯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戰勝法西斯侵略者,為世界贏得和平、進步做出了突出而重大的貢獻。
1959年,蘇聯做了一項估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蘇聯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5000億盧布。而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戰爭開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5倍。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經濟損失比歷史上任何一次戰爭都嚴重。據資料顯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總費用是15000億美元,其中美國耗費了5300億美元,蘇聯耗費了28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