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苦難的生活索取意義
向苦難的生活索取意義命運的變化猶如月之圓缺,對強者毫無妨害。
——(美國)富蘭克林
“無論什麼,只要你在活着的時候應付不了生活,就應該用一隻手擋開點兒籠罩着你的生活的絕望……但同時,你可以用另一隻手,草草記下你在廢墟中看到的一切,因為你和別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1921年10月19日,德國小說家卡夫卡在他的《卡夫卡日記》中寫下了這段話。這位長期生活在痛苦和孤獨之中的偉大文學家用左手揮去一戰前後瀰漫的硝煙,用右手寫下了傳世的文字。
含着金鑰匙出生的人畢竟是少數,一生順利的人更是少數中的少數。沒有人會給苦難的生活打上漂亮的蝴蝶結,但毋庸置疑,它仍然是一份珍貴的禮物。挫折、坎坷、苦難是大多數人必經的旅程,它們是人生最好的大學。我們需要的是藉助挫折的力量提高自己。
一位學者應邀到一個美國軍事基地演講,美方派了一名士兵到機場迎接他。
這位士兵非常有禮貌,一見到學者就立刻上前敬禮致意,並陪他一起去取行李。剛走幾步,士兵突然加快了腳步,學者看着他緊趕幾步替前面一位老人拎起了箱子;士兵把老人送上出租車才回到學者身邊,但不一會他又離開了——他從一位被人群擠得站不穩的母親懷裏接過了她的孩子;後來,士兵又為了幫一位外國人指路走開了。
這一小段路上,士兵離開了學者三次,每次歸來時,他都笑得非常開心。學者問他:“你是從哪裏學到要這樣去做的?”
“戰場。”士兵回答,“我親眼看着自己的戰友一個個倒下,我不知道下一個死去的會不會是我。每次抬腳和落腳之間,我都可能會失去生命,所以那時候我開始懂了,每一步都是整個人生。”
學者問:“當時你的任務是?”
“排雷。”
能夠在血腥的戰場上獲得生命的啟示,在朝不保夕的境遇里思索存在的意義,這是多麼難得!充分利用抬腳與落腳間的間隙,把邁出的每一步都當成整個人生,這是士兵從殘酷的戰爭中獲得的經驗,也是使他的人生增值的砝碼。面對苦難,這位士兵的內心之強大,真是令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所謂“時勢造英雄”,苦難的環境的確成就了很多偉人,比如發於畎畝之中的舜,舉於版築之中的傅說,出身魚鹽之中的膠鬲,各自舉於士、海、市的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但是,挫折同樣會毀滅弱者。初涉社會的年輕人往往帶着些年少的輕狂,認為自己所向披靡、無所不能,但心高氣傲與心灰意冷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隔,一個小小的挫折就可能像兜頭的冰水一樣澆熄他們的熱情。
從沙粒化身珍珠的過程不難得出結論,苦澀是有價值的,它像一個三稜鏡,把單調的人生折射出繽紛的色彩。法國有位詩人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我洗過無數車子/我擦過無數鞋子/它們愈是閃光/我愈是滿手污垢。”若將后兩句話的次序顛倒一下,就更容易發現磨難的價值所在了:那無數骯髒的車子、沾染塵埃的鞋子,在我的擦洗下變得異常潔凈,儘管雙手沾染了污垢,我眼前卻是躍動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