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神農架(4)
邂逅神農架(4)
旅遊車還在山中轉悠的時候,除了車窗上的霧氣越來越濃密,說明內外的溫度差越來越大,還有就是有些小雨點也在車窗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不大,但有些密集。因為一直行駛在向上蜿蜒的山路,山路繞青山盤旋,車速不快,就可以從朦朧的車窗看樹木后移,望白雲變幻,不急不緩。就是在海拔2800米的神農谷下車的時候,頭上有冷冷小雨,身上衣裳單薄,還有些類似於雪風拂過,就有了些寒意。
雖然來之前就做過攻略,車上張總也做過介紹,知道神農谷是神農架核心景區之一,尤其是雨後雲海翻騰,更為壯觀多姿。然而今日一直陰雲密佈,而且還有下雨,自想應該沒有什麼驚喜之處了吧。而且下車以後,到處都是薄霧瀰漫,遠處山頂看得見雲遮霧罩,也是很美的。一些遊客一邊抱怨快凍僵了,一邊拿着手機拚命地按動快門。
看着那塊“不到神農谷,枉到神農架”的宣傳牌微微一笑,邁步又爬上台階幾十,見一巨石上書“神農谷”三字。放眼望去,薄霧之外,遠山巍峨,山嵐起伏,有些白色的雲彩或是霧氣在山間停留,完全就是一幅驚艷的風景畫。然而,待到自己沿着台階奔到神農谷前的欄杆邊往下一看,只見山谷內崇山相連,溝溝壑壑,山勢險峻,地貌奇特,深不可測,秘不可探,一下子驚呆了,不由得發出驚嘆之聲。
神農谷原名“風景埡”(因風景奇美而得名),又名“巴東埡”(因可遠望巴東而得名),繼續向西,便到了神農谷。1970年神農架林區建制前,這裏是巴東縣與房縣的界埡,故又名“巴東埡”。1981年地名普查時,發現與小神農架的巴東埡子重名,取其有“神農第一景”美譽之義,更名為“風景埡”。還有一種說法是,當年王光美來神農架,說過“這裏的風景這麼美,為什麼不叫風景埡呢?”后便更名為“風景埡”。當然後一種說法不可信。
神農谷也是神農架林區成立前,巴東與房縣的分界之處,在神農架主峰西側,海拔2820米,是遠古時期的地質運動在大神農架脊嶺上造成的一個豁口。峽谷里的岩石經過千年來的風化溶蝕,雕塑出今天石林叢生,如柱似筍的景觀,從上方俯瞰,有點像小型的張家界;而由萬千箭竹組成的高山草甸、那些如柱似筍的石頭組成的石林被掩飾在變幻莫測的雲霧之中,就形成了“石林雲雨”景觀,被譽為“神農第一景”。
就風光景色而論,神農谷當為神農架第一。站在這神農谷的懸崖之上,無論從那個角度看去,都有可以打動人心之處。遠有疊障層巒,近有怪石嶙峋,高有峰入雲宵,低有山花搖曳,雲彩朵朵,薄霧緲緲。遠近高低,各有其美,神農谷號稱集高山箭竹林、杜鵑樹、狹谷、奇石、原始森林、飛瀑、浮雲、棧道於一體,集合了神農架所有的精華,所以無與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