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同城市的名稱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同城市的名稱

有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樹林給孤獨園,有一天,佛陀對出家弟子們說:“比丘們(出家人),經常修習「對呼吸的專註」能夠獲得大功德,能夠證悟大果位(對呼吸的專註解釋,見第一百六十四章)。

比丘們,為什麼修習「對呼吸的專註」能夠獲得大功德,證悟大果位呢?因為修習「對呼吸的專註」能夠體驗到與修習「七覺支」相同的清凈境界(七覺支解釋,見第一百二十八章)。

比丘們,也就是說修習「對呼吸的專註」與修習「七覺支」可以達到相同的修行效果。

修習「對呼吸的專註」與修習「七覺支」到達最終修行目的地的道路與軌跡是相同的。

比丘們,也許你們會覺的剛才如來說的這句話難以理解,為什麼修習「對呼吸的專註」與修習「七覺支」到達最終修行目的地的道路與軌跡是相同的呢?

比丘們,修習「對呼吸的專註」進入涅槃境界所經歷的軌跡與道路是:初禪境界,二禪境界,三禪境界,四禪境界,空無邊處境界,識無邊處境界,無所有處境界,非想非非想處境界,想受滅境界(初禪境界,二禪境界,三禪境界,四禪境界,空無邊處境界,識無邊處境界,無所有處境界,非想非非想處境界,想受滅境界解釋,見第一百六十四章)。

修習「七覺支」進入涅槃境界所經歷的軌跡與道路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解釋,見第一百二十八章)。

比丘們,你們這時可能會問如來:「世尊,修習對呼吸的專註進入涅槃的軌跡與道路是初禪境界,二禪境界,三禪境界,四禪境界,空無邊處境界,識無邊處境界,無所有處境界,非想非非想處境界,想受滅境界;

而修習七覺支進入涅槃境界所經歷的軌跡與道路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

修習「對呼吸的專註」,「七覺支」所經歷軌跡與道路的名稱都不一樣,怎麼能夠說:修習「對呼吸的專註」與修習「七覺支」到達最終修行目的地的道路與軌跡是相同的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比丘們,其實並不矛盾,如來這裏做一個類比,你們就明白了,就如同從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到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有一條直達的馬車道,沿着這條馬車道行進會經歷很多不同的地方,這些地方的名稱都不一樣,如果將修習「對呼吸專註」中所經歷的初禪境界,二禪境界,三禪境界,四禪境界,空無邊處境界,識無邊處境界,無所有處境界,非想非非想處境界,想受滅境界當成是這條馬車道上沿途城市的名字。

將修習「七覺支」中所經歷的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當成是這條馬車道上沿途城市的名字。

那麼雖然這些不同名稱的城市在馬車道上所處的距離位置不同,但是卻在同一條馬車道上。

簡單說:沿着馬車道行進,從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到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就能經過所有的城市。雖然這些城市的名稱不同,但是卻在同一條道路上。

同樣的修習「對呼吸的專註」所經歷的初禪境界,二禪境界,三禪境界,四禪境界,空無邊處境界,識無邊處境界,無所有處境界,非想非非想處境界,想受滅境界,與修習「七覺支」所經歷的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也在通往涅槃最終目的地的同一條軌跡與道路上。

這就是「修習對呼吸的專註與修習七覺支到達最終修行目的地的道路與軌跡是相同」的法義。

世間人或眾生修習「對呼吸的專註」就能依靠止與觀熄滅、平息、滅盡貪慾、渴愛(止與觀解釋,見第一百一十四章),圓滿的完成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這七種覺支的修行,以此來最終進入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沒有執着,沒有挂念,沒有念想的涅槃清凈境界。

世間人或眾生修習「對呼吸的專註」就能依靠熄滅、平息、滅盡貪慾、渴愛、憤怒、無智愚痴、喜怒哀樂、執着、挂念等等煩惱和痛苦,以此來圓滿完成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這七種覺支的修行,以此來最終進入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沒有執着,沒有挂念,沒有念想的涅槃清凈境界。

比丘們,經常修習「對呼吸的專註」就能獲得大功德,就能證悟大果位。”

佛陀說法后,聽法的出家弟子們都再次的頂禮佛陀,隨喜讚歎佛陀說法的無量功德,他們都按着佛陀所說的法去修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佛陀的本懷:如同大海般深廣的智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佛陀的本懷:如同大海般深廣的智慧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同城市的名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