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真作假時假亦真:奇遇手記篇 (1)

第34章 真作假時假亦真:奇遇手記篇 (1)

或偷窺,或夜遇,或託夢,或親友口授,或昏迷中遊歷……古人與鬼怪親密接觸的方式五花八門。其實,今人不必一一考證,也無須爭辯真偽,諸多千奇百怪、荒誕不經的鬼事,原本就是世人美醜善惡的折射之像。

鬼父當官

出處:《搜神記》

閱讀環境:書桌旁

恐怖係數:★★

胡母班,字季友,是泰山郡人。一天,他經過泰山的旁邊,忽然在樹林裏遇見一個紅衣騎士,招呼他說:“泰山府的神君(招收魂魄的神)召見你。”胡母班愕然一驚,他遲疑不決,未作回答。又有一個騎士出來喊他,他只好跟着行進幾十步。那騎士請胡母班暫時閉上眼睛。一會兒,他便看見了一處宮殿,儀仗十分威嚴。胡母班進去拜見了泰山神君,泰山神君命人端上飯菜,說:“我想見您,沒有別的事情,只是想麻煩您捎封信給我女婿。”胡母班問:“令愛在哪裏?”泰山神君說:“我女兒是河伯的妻子。”胡母班說:“我這就拿信送去,不知道沿着哪條路走才能到她那兒?”泰山神君說:“您到了黃河的中流,敲打着船呼喚奴婢,自會有取信的人出來。”胡母班辭別神君,騎士又讓他閉上眼睛,一會兒,他又回到原來的路上。

於是,胡母班向西到了黃河,依照泰山神君所說的呼喚奴婢。一會兒,果然出現一個婢女,取了信又潛進水中。沒多久,這婢女又冒出水面說:“河伯想見您。”然後也請他閉上眼睛。不一會兒,胡母班便拜見了河伯。河伯命大擺酒宴,言語熱情。臨走時,他對胡母班說:“感謝您不辭辛苦地來送信,我也沒有什麼可奉送。”於是命令侍從:“把我的青絲鞋拿來。”便把這鞋子贈送給胡母班。胡母班出來時,閉上眼睛,忽然又回到了船上。

胡母班留在長安一年才回家。他途經泰山旁邊,不敢偷偷地過去,就敲着樹榦,說:“我胡母班從長安回來,想報告一下消息。”一會兒,以前的那位騎士出來,引着胡母班按過去的方法進去。胡母班便向泰山神君報告了送信的經過。泰山神君說:“我以後會報答你的。”胡母班說完去了廁所,忽然看見他父親帶着枷鎖在服苦役,一起服役的人有幾百個。胡母班上前拜見父親,流着淚問:“你為什麼落到這個地步?”他父親說:“我死後很不幸,被懲罰三年,現在已經兩年了,苦得待不下去了。知道你如今被神君所賞識,可以替我向他訴說一下,求他免除我的勞役。我只是想當一個家鄉的土地神。”

胡母班便照父親說的,再次拜見神君,並替父親陳述、乞求。神君說:“生死不是同道,你不能夠接近他呀。人的肉體是不值得憐惜的。”胡母班苦苦哀求,神君才答應下來。於是胡母班告辭出來,回家去了。

回家一年多,孩子差不多死光了。胡母班十分恐懼,再次奔向泰山,敲樹求見。當年那位主駕車馬的官吏迎接他走進地府,見到了神君。他自述說:“當年離開這裏之後,我就回到家中,一年多來孩子們快死光了,我擔心這禍事還沒有完結,所以來此請你哀憐。如蒙相救,乃我們全家之大幸!”神君拍掌大笑道:“當初我就對你說,生死不是同道,你不能夠接近他。這下怎麼樣?”隨即下令召見胡父。一會兒,胡父來到廳堂上,神君就問他:“以前你請求回到家鄉做個土地神,本當為家族造福,你的孫兒卻快死光了,這是為什麼呢?”胡母班的父親回答說:“我久別家鄉,非常高興能回家,又碰上吃的喝的很豐盛,實在想念孫兒們,所以就召見了他們。”於是神君便撤換了胡母班的父親。他父親流着淚出去了。胡母班也回到家中,再有兒子,都安然無恙。

經典溯源

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側,忽於樹間,逢一絳衣騶呼班云:“泰山府君召。”班驚楞,逡巡未答。復有一騶出,呼之。遂隨行數十步,騶請班暫瞑,少頃,便見宮室,威儀甚嚴。班乃入閣拜謁,主為設食,語班曰:“欲見君,無他,欲附書與女婿耳。”班問:“女郎何在?”曰:“女為河伯婦。”班曰:“輒當奉書,不知緣何得達?”答曰:“今適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當自有取書者。”班乃辭出。昔騶復令閉目,有頃,忽如故道。遂西行,如神言而呼青衣。須臾,果有一女僕出,取書而沒。少頃,復出。云:“河伯欲暫見君。”婢亦請瞑目。遂拜謁河伯。

河伯乃大設酒食,詞旨殷勤。臨去,謂班曰:“感君遠為致書,無物相奉。”於是命左右:“取吾青絲履來!”以貽班。班出,瞑然忽得還舟。遂於長安經年而還。至泰山側,不敢潛過,遂扣樹自稱姓名,從長安還,欲啟消息。須臾,昔騶出,引班如向法而進。因致書焉。府君請曰:“當別再報。”班語訖,如廁,忽見其父着械徒作,此輩數百人。班進拜流涕問:“大人何因及此?”父云:“吾死不幸,見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處。知汝今為明府所識,可為吾陳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耳。”班乃依教,叩頭陳乞。府君曰:“生死異路,不可相近,身無所惜。”班苦請,方許之。於是辭出,還家。

歲余,兒子死亡略盡。班惶懼,復詣泰山,扣樹求見。昔騶遂迎之而見。班乃自說:“昔辭曠拙,及還家,兒死亡至盡。今恐禍故未已,輒來啟白,幸蒙哀救。”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語君:死生異路,不可相近故也。”即敕外召班父。須臾至,庭中問之:“昔求還里社,當為門戶作福,而孫息死亡至盡,何也?”答云:“久別鄉里,自忻得還,又遇酒食充足,實念諸孫,召之。”於是代之。父涕泣而出。班遂還。後有兒皆無恙。

鬼話歪批

鬼爺爺思念並召見孫子,就等於奪了他們的命。人常因私情誤事。

故事中,陰間如同人間社會一樣,官階等級分明,有泰山令,有苦工,有罪犯,只要托情通關節,照樣可以謀得一官半職。這鬼世界其實就是人世界的投影。

文穎遷墳

出處:《搜神記》

閱讀環境:公車上

恐怖係數:★★

漢朝時,南陽郡人文穎,字叔長,建安年間任甘陵府丞。有一次,他路過邊界停下來過夜,夜裏三鼓時,夢見一個人跪在他面前說:“從前我的祖上把我埋葬在這裏,現在我的棺材被河水淹了,有一半泡在水裏,而我也沒有辦法能自己取暖。聽說你來這兒,所以來求你。想委屈你明天暫時停留片刻,把棺材搬遷到高處乾燥的地方去。”鬼還揭開衣裳給文穎看,果然都浸濕了。文穎心裏感到凄涼,便醒了過來,就把這夢跟身邊的人說了。他們說:“夢都是假的,有什麼值得你奇怪的?”文穎就又睡了。

文穎一睡着便又夢見了那個鬼,對文穎說:“我把我的困苦告訴了你,你怎麼不哀憐我呢?”文穎在夢中問道:“你是誰?”鬼回答說:“我本是趙國人,現在歸汪芒國的神管轄。”文穎說:“你的棺材現在在什麼地方?”鬼回答說:“很近,你帳篷北邊十幾步,河邊枯楊樹下面,就是我的棺材。天就要亮了,我不能再見你了,你一定要把這事放在心上。”文穎回答說:“好的。”忽然就又醒了。

天亮后要出發時,文穎說:“雖然說夢裏的事不值得大驚小怪,但這個夢也太過真實了。”他身邊的人說:“你為什麼要吝嗇這一點點時間不去驗證一下呢?”文穎便立即起身,率領了十幾個人,帶着他們順着河流向上走,果然發現一棵乾枯的楊樹,便說:“就是這個地方了。”於是挖掘楊樹底下,不大一會,果然發現了棺材。棺材已腐爛得很厲害,有一半浸在水中。文穎對身邊的人說:“昨晚我把這件事告訴了你們,你們都說夢是假的。其實,世俗流傳的東西,得檢驗后才能證明啊。”於是就為這個鬼搬遷了棺材,埋葬好了才離去。

經典溯源

漢,南陽文穎,字叔長,建安中為甘陵府丞,過界止宿,夜三鼓時,夢見一人跪前曰:“昔我先人,葬我於此,水來湍墓,棺木溺,漬水處半,然無以自溫。聞君在此,故來相依,欲屈明日暫住須臾,幸為相遷高燥處。”鬼披衣示穎,而皆沾濕。穎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穎乃還眠向寐處,夢見謂穎曰:“我以窮苦告君,奈何不相愍悼乎?”穎夢中問曰:“子為誰?”對曰:“吾本趙人,今屬汪芒氏之神。”穎曰:“子棺今何所在?”對曰:“近在君帳北十數步水側枯楊樹下,即是吾也。天將明,不復得見,君必念之。”穎答曰:“喏!”忽然便寤。天明,可發,穎曰:“雖曰夢不足怪,此何太適。”左右曰:“亦何惜須臾,不驗之耶?”穎即起,率十數人將導順水上,果得一枯楊,曰:“是矣。”掘其下,未幾,果得棺。棺甚朽壞,沒半水中。穎謂左右曰:“向聞於人,謂之虛矣;世俗所傳,不可無驗。”為移其棺,葬之而去。

鬼話歪批

沒有調查和行動,就沒有發言權。

鬼和人一樣,有衣食住行等物質需要,被水所溺,只得向人求助,可見墳墓棺槨對於鬼如同房舍對於世人一般重要。安居才能快樂,正如今日之“房奴”。

外遇遊戲

出處:《太平廣記》(出《續齊諧記》)

閱讀環境:沙發

恐怖係數:★★

東晉時,陽羨(今宜興)人許彥挑着鵝從綏安山下經過時,遇見一位書生,約十七八歲,躺在路邊,說他的腳痛,懇求許彥打開手提的鵝籠子,他要鑽進去。

許彥以為對方是在開玩笑,便打開鵝籠,但書生忽然就鑽進了鵝籠里。奇怪的是,鵝籠並沒有變得更寬,但也不覺書生變得更小;只見他怡然自得地和兩隻鵝坐在籠子裏,鵝也沒有受到驚嚇。許彥挑起鵝籠繼續前行,並不覺重。

走了一段路后,許彥來到一棵大樹下休息時,書生才走出來,對許彥說:“我想為你設一薄宴,以示感謝。”許彥說:“很好。”於是,那書生從嘴裏吐出一銅盤奩子,奩子中有各種飯菜,山珍海味羅列在一起。那器皿全是銅的,氣味芳美,世所罕見。

酒喝了數巡,那書生才對許彥說道:“這些日子,有一個女人總跟着我;今天,我想暫時把她喚來。”許彥說:“很好。”於是,書生從嘴裏吐出一個女子,大約十五六歲,容貌絕美,衣服華麗,同他們坐在一起飲酒。

不一會,書生便醉倒了。那女子對許彥說:“我雖然與書生相好,可實際上卻懷有外心,並偷偷地領來一個男子。書生既然睡著了,我想暫時把他喚來,希望你不要說。”許彥說:“好吧。”於是,女子便從口中吐出一個男人來,年紀大約二十三四歲,也顯得非常聰穎可愛,並同許彥寒暄暢敘。

過了半晌,睡着的書生身體忽然動了動,好像就要醒過來。女子連忙吐出一道錦帳,遮住她的情人。書生醒過來,就拉着女子躺下來。

此時,錦帳外的男子又悄悄對許彥說:“這個女人雖然對我有情,但也不是全心愛着我,我也偷偷帶了一個女人同行,現在想和她見個面,請你不要張揚。”許彥說:“好啊!”男子於是從口中吐出一名女子,年約二十來歲。她也坐下來一起吃喝,還不時和那個男子打情罵俏。

過了很久,錦帳里傳出書生側身的聲音。男子說:“他們要醒來了!”於是連忙張口,將他吐出來的女子又納入口中。

片刻之後,書生處的那個女子從錦帳里走出來,對許彥說:“書生就要起來了。”說著,也張口吞下她吐出來的男子,然後與許彥對坐。

又過了半晌,書生起身,對許彥說:“我只想暫時眯一下,沒想到睡了這麼久,你一個人獨坐,一定很無聊吧。天色已晚,只好和你告別了。”

說完,便將那個女子連同所有的器皿又吞進口中,只留下一個二尺多的大銅盤送給許彥,並告別道:“別後咱們無所寄託,只有相互回憶吧!”

太元年間,許彥任蘭台令史,將那大銅盤送給侍中張散。張散看上面的字,說是東漢永平三年製作的。

經典溯源

東晉陽羨許彥於綏安山行,遇一書生,年十七八,卧路側,云:腳痛,求寄彥鵝籠中。彥以為戲言,書生便入籠。籠亦不更廣,書生亦不更小。宛然與雙鵝並坐,鵝亦不驚。彥負籠而去,都不覺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古代鬼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古代鬼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34章 真作假時假亦真:奇遇手記篇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