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四章 大結局
現在李治已經不單純是當太子,而是當大唐的皇帝。
大唐文武百官被弘農軍給救回來后,都還心有餘悸。
不過在得知李承乾聯合李泰造反,李世民也身死後,他們意識到大唐的變局已到來。
隨後長孫無垢也被人從洛陽接回來,主持李世民的喪事,並要商討新的繼位人選問題。
李世民已死,李承乾謀逆不可能繼承帝位,照理說接下來應該是讓李泰登基。
李治甚至也給長孫無垢上表,請求讓李泰來當太子,順勢當皇帝,以體現出他的謙讓。
但此時長孫無垢和朝中的文武大臣都知道,軍權已被李治所掌控,這次的叛亂還是由李治平息的,所以大唐的皇位只有讓李治來繼承才合情合理。
大唐貞觀六年六月初四。
李治的登基大典在長安皇宮內舉行。
文武百官前來道賀,甚至連落罪的李承乾也在其列。
李承乾顯然是很不甘心的,他怎麼都沒想明白,為什麼自己謀逆殺了李世民,卻成為他人登基的幫手。
李治和長孫無垢出現在丹陛之上,文武百官對李治叩拜。
“謀逆之臣亂我大唐社稷,更有歹人令先皇蒙難,罪臣侯君集理應伏誅,至於他的家人,則流放嶺南便是。”
“至於先太子李承乾,也乃罪臣,但念及乃是朕之兄弟,便永遠留守在宮殿內,永世不得出宮。”
李治體現出了他的寬宏大量。
只是把罪首的侯君集給殺了,至於侯家的人都沒殺,只是流放在外。
至於其他參與到這次叛亂中來的大臣,基本上都被赦免罪行,但也不允許他們和他們的家族成員在當官。
這次謀逆的事件,影響基本降低到最低。
“改明天為永徽元年。”
李治按照歷史的發展,仍舊立來年為永徽元年。
同時以褚綉兒為皇后,畢竟名義上褚綉兒是他的正妃,還是李世民親自給他許配的。
至於羅通、秦懷玉則各自分領左右千牛衛,同時執領京營防備。
趙棠為戶部尚書,房玄齡改調為中書令,將長孫無忌的職位給降到黃門侍郎。
因為李治知道,長孫無忌在誰登基這件事上,一直都不支持他,要不是他控制了軍權,長孫無忌一定會擁立李泰為皇帝。
畢竟李泰能力沒有那麼高,手上也沒有太多的權力,要控制起來比較容易。
即便長孫無垢對此頗有微辭,但始終李治現在是皇帝,一切都由李治來做主。
吳用為工部尚書,程處亮為工部侍郎,連之前為李治做事的尉遲寶林也為戶部侍郎,並由尉遲寶林兼領弘農郡守,以後弘農的事務就不會再有外人插手。
弘農作為李治的大本營,以後仍舊獨立於大唐朝廷來繼續運作,為大唐的府庫源源不斷提供錢糧物資的支持。
……
李治登基,大赦天下。
李承乾暫時也成為無罪之人,但還是被圈禁,大概用個一兩年,就會被李治暗中所殺。
為了大唐的穩定,李治不可能會繼續留李承乾的活口。
至於李泰也被降為藩王,直接出藩到地方。
李治給了李泰謀反的機會,讓他有個幾千兵馬,讓他以為有機會染指到皇位。
也果然不出李治所料,才過了不到兩年,李泰就打着要擁立李承乾的旗號謀反,帶着他不到五千兵馬試圖佔據漢中自立為帝。
朝中甚至還有人響應,李治也不用去調查,直接派人將長孫無忌給捉拿,以他配合李泰謀反,直接定了死罪。
至於李承乾,則在李泰打旗號謀反不到半個月後,就突然暴病而亡,一下子李泰沒有了正統的旗號。
李泰乾脆拿為李承乾報仇為旗號,總歸他自己想當皇帝。
但他的大軍,還沒等佔據漢中,就被羅通親率的弘農軍給包圍,最後李泰兵敗自殺。
至於李泰是怎麼死的,好像也沒人在意了,一直到李泰死之後,大唐最不安定的因素已經解除。
此時武媚娘也進入到歷史舞台,她成為李治身邊妃子中最為得寵的。
永徽八年,李治已經是少年郎。
當皇帝也已經有將近九年時間,他再一次大赦天下,並且最後一次派兵征服了新羅和北疆,整個北方草原和朝鮮半島都划進大唐的版圖。
並且在南方,李治已經征服了東南亞的很多小國,並且在落後的島國上建立起了一個個的種植園和工業基地。
因為李治的工業化革命需要大量的橡膠製品,而這東西在大唐境內是沒有的。
只有在東南亞進行種植和提煉。
大唐的經濟,在這八九年的時間裏已經是突飛猛進,造出的戰船一艘接着一艘。
李治已經做好了征服世界的準備。
但他知道,大唐將士出征在外,一定會眷戀故土,想征服世界,除了武器要先進,船舶也一定要先進,能最短時間週遊世界。
每一次出征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年。
“陛下,我們的船隊已經有六百多艘大的艦船,擁有水兵五萬多人,還有從外蕃找來的四萬多外蕃水兵,隨時都可以出征。”
秦懷玉眼下是李治的海軍司令。
秦懷玉的夢想,就是要征服四海。
這次李治給他機會。
儘管秦懷玉並不知道除了華夏大地之外的世界是何等模樣。
李治出巡在外,此時他人在靠海的碼頭上,看着面前大批的艦隊來往。
“秦將軍,大唐征服世界的責任,就交給你了!”
李治本也沒想這麼著急派兵出征。
但系統又給他任務了。
當了皇帝之後,系統給任務更加頻繁,但每一次的獎勵都非常好。
有系統的相助,才能完成大唐工業化的革命。
現在大唐的物產豐富,相信再用不了十幾年,大唐人口數量也會暴增。
大唐需要新的領地,也需要新的生機。
李治作為大唐的皇帝,好像人生目標也要到頭了,若不征服世界,他又能做什麼?
“出發吧!”
李治一聲令下。
秦懷玉帶着他的親隨上了主船,十幾條旗艦船從港口駛出,往浩瀚的海洋而去……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