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財可通神’新解
如何干預?
楊皓想了一會,說:“我與你說銅錢,主要是想舉例說明,同樣的東西,以不同目光看待,就可能得到截然不同的結論。”
李承乾忙說:“乾能理會六郎話中深意。”
只是他從楊皓話中,似乎隱約清楚了點治國之道。那與錢有關,很重要。只是他仍未能勘破其中關竅。
楊皓說:“你若真想知道……叫四個護衛進來,皓與你示範一二,主觀思考與客觀思考的差異。”
被叫進來的四個護衛,分別姓胡、錢、何、馬。
楊皓給他們分派任務:“四位護衛,分別充當士、農、工、商。乾小郎君代表官府。而皓則充當外國商人。”
又指着案上的銅錢:“這些錢一共二十文。外國商人,帶着十文錢來了大唐沿海。而官府中有五文錢。商賈手中有三文錢,士是在關中,手中有兩文錢。工是做文房四寶的,他做好了一支筆。而農種出了五斤糧。”
他將錢分配好了,然後又說:“現在,商賈用兩文錢自工手中買來了筆。
說著,他將馬護衛手中取了兩文錢,交給的何護衛,也將他的筆,交給了馬護衛。
又說:“商買來了筆,但他不是自己用。他要帶到關中賣。要用到筆的,是關中的士。
“不過士手中的錢,只有兩文錢。而商買筆本就是用兩文錢買來的,在路途中要花費,還要承擔匪盜、疾病的風險。若仍按兩文錢賣掉,那他就會虧本。
“所以筆必須要高於兩文錢賣出,不然就是虧本。偏偏士手中只有兩文錢,那怎麼辦?”
他沒有馬上解答。而是說:“這時工得了工錢,他想做硯。卻又覺得自己在開採石料時,太費時間,也太危險,卻想不到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士是辦法最多的,所以他找到了士,請他幫忙想辦法。用一文錢酬謝他。於是士就有了三文錢。”
然後他拿了筆,和胡護衛手中的三文錢和馬護衛的筆交換。這個時候工還有一文錢,他需要吃飯,商也要吃飯。說兩人都花一文錢跟農買糧……農得了錢,他的田地就那麼多但是想產出更高,這就要新工具和更好種田技術。新工具,工不會做,農也沒個頭緒,就只好找士來設計……”
他交換了兩圈,最後錢又回到了代表商和士的兩個護衛手中。
他看着李承乾說:“你看,錢的數量是一樣,還是那五文錢,最後也都回到原主手上。你覺得這兩輪交換中,多出了什麼?”
李承乾沉思一會,說:“可是個人都有所得?工與商賺錢后,可以賣糧得以存活。而士得到了文房四寶。”
這是他看到的。但還沒看到楊皓說人為干預。說完他就等着楊皓繼續。
楊皓頷首說:“他們確實是各人都有所得。個人的錢都沒變,卻多了一些東西。這些東西雖是無形的,卻也是財富。
“譬如,工得了可以更安全、更方便獲得製作硯台材料的技法。同時農也得到製作新農具的技法。
“這些技法,能提高整個行業的生產效率。且可成為日後繼續進步的基礎。
“那些,都是不斷加速社會財富積累,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
“皓認為,它們才是在這些交易中產生的最寶貴的財富。”
他說並不深奧,甚至沒有用任何典故。
李承乾只稍稍一想,就完全理解了。而且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在他面前,就有一個“創造”了能影響整個農業的“五豐犁”的人。雖然五豐犁的製作,並不是在交易中產生的。
但只要細想,五豐犁可以讓百姓翻地時節省時間。那麼他們就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精耕細作,確實有利於提高產量。
那不正是加速了社會財富積累速度嗎?且五豐犁,其實也是在之前的犁具做出的改進。
這說明什麼?說明每一次進步,都是整個社會的積累。社會需要不斷積累,才能不斷發展進步。
但,楊皓還是沒說到怎麼干預貨幣。李承乾,更想知道這個。
“可是在交易中,士農工商並非按照六郎你說的方式進行。那如之奈何?”
楊皓笑說:“你手中不是還有五文錢?”
他指着李承乾手中的錢,說:“錢,是官府製作出來的。官府手中留着錢,其實是最大的浪費。所以官府手中的錢,最好是全部花出去。”
李承乾追問:“官府手中的錢,都是百姓稅收。要是胡亂花用,豈不是鋪張浪費?”
“若想不浪費,就不要亂花。官府手中有錢,要是天下太平,可以用來修路、修建水利工程的。甚至可以修建學堂。
“那些不都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嗎?不僅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更加為日後長治久安,主動創造條件。”
“那不是如今官府常做的事嗎?”
“沒錯,官府常做這些事。只是乾小郎君有所不知,不管是修路還是修建水利工程,官府幾乎是不出錢的。
“徵調百姓做勞役,連伙食都是百姓自帶。官府出什麼錢了?就算是出了錢,也是向富戶募捐,甚至直接跟百姓攤派,那如何讓百姓主動配合……好了,我們不說這些。”
楊皓覺得自己說得有些憤青了,忙將話頭收了回來:“若是官府自己出錢,其實修路修水利工程之類的計劃,根本無需自己操辦。只需有人監督,將工程發包給商賈。
“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誰要價最低,就讓誰去做。商賈為了賺錢,自然要想辦法省錢省力。客觀上就會讓他們自己想辦法改進技術。
“在改進技術時,商賈自然是投入金錢的。官府投入一筆錢,結果商為了日後也能從官府手中承接工程賺錢,自動投入了錢研發新技術。
“這也是官府一種干預貨幣使用的手段。這種可以算作一種扶持手段,而且可以是有針對目的的扶持。用這種扶持式的干預,推動技術技法的進步……”
“此法……聽着不錯。只是商賈重利輕義,若是他們作假,有如之奈何?”
“所以要監督。監督並非隨便派個人就行。而是要有行之有效的一套章程,有專門監督的機構。派去的人,必須要按照章程處置,如果弄虛作假,則處連帶責任。”
楊皓冷笑說:“經紀犯法之所以發生,是因為犯法成本太低。若是犯法之後,就讓犯人失去所得的無數倍,誰還敢因為錢財而犯法?”
李承乾沉吟了一會,問:“六郎崇信法家?”
“哈哈,皓是道家!”
李承乾失笑,說:“你看着一點也不像做過道士!”
楊皓意味深長地說:“道,是道。而法是術。誰規定道士就不能以法為術?”
李承乾沉默。是呢,以儒治國,法不同樣是治國之術。
只聽楊皓又說:“其中關鍵是做事必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若是做不到這點,確實容易出現弄虛作假,甚至釀成大禍。”
李承乾點頭。要是像修河堤那樣的工程,真有作假的,一場大雨可能就要淹死不少人。
楊皓也不說那官場上的事:“其實,官府干預民間資本使用的辦法還有很多。”
“譬如?”
“譬如,官府也是要參與經濟流通的。
“皓舉個例子。譬如出現了一個潛在的敵人,未來極有可能要與之打仗。為了的備戰,朝廷就要買糧食製作兵器,那都要花錢。
“但是朝廷卻發現民間沒有那麼多東西。如果都買了,民間的士農工商都沒飯吃了。那怎麼辦?你就先找來士讓他找辦法提高產量……”
頓了頓,又說:“技術還在那裏,戰後產出依然很高。但國內吃用不完,穀賤傷農了。那又該怎麼辦?
“就按剛才的示範來說。還有皓這個胡商呢。朝廷知道胡商有錢,完全可以因時制宜調整通商政策。引來了皓這個胡商。不過我不打算買糧食,要買絲綢等等之類的。
“你作為官府,就可以調控農,讓他不要全部農田都種糧食了,讓天下人夠吃就行,多出來的地,用來種桑養蠶。
“從我這胡商手中賺了錢。百姓就有錢了,需求也更進一步了。之前他們只需要吃飽飯就行,現在他們想吃肉。那麼人吃不完的糧食,也可以用來養牲畜。
“有飯吃,還能吃肉。百姓日子越過越好,無需官府教導,自然會積極擁護朝廷。誰跟朝廷作對,就是要他們的命,他們就敢跟誰拚命……”
李承乾無疑是享受着天下最好的教育資源。但偏偏那些教育資源,絕對不會教他這些。
楊皓這番話,讓他打開新了天地。
他從沒想到治理百姓,還能這麼做的。
楊皓笑說:“這就是所謂的‘錢可通鬼神’。儒家不是說財富是上天賜予的?那就是神仙賜給的。而實際上,錢用好了就能做到。你看,錢不就有了鬼神之能?”
李承乾不由笑了起來。
錢可通鬼神,那可是商賈之語。說的是錢能做許多事。卻不想被如此曲解。
不過,若是干預錢的用法就可以創造財富的說法是真的。
那麼解釋,似乎也說得過去。
只不過,李承乾發現楊皓的思想,似乎很危險:“六郎,你似乎對儒家……相當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