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諸科

第338章 諸科

譚綸在此之前,頗有疑惑。

看了幾天之後已經有了定論。

不論出於何種原因,榮王對武備極為重視確為事實。

而且榮藩也並沒有太刻意隱瞞。

反而有一種坦坦蕩蕩的感覺。

這叫譚綸想起一封湖廣籍御史的奏疏。

該疏雖是彈劾榮王,但內里有一句話很是精警。

“王懼五郡王之害,乃有重儀衛親軍武備之事。”

因為五郡王舉事起兵,謀弒榮王。

乃有榮王殿下重武備親軍之事。

邏輯上相當合理,該御史也提醒了朝廷,榮王府的武備要比其餘親藩重視的多。

同時也解釋了王府儀衛親軍一出動就剿平了大量生苗的原因所在。

原本親軍就很精銳,榮王對相對重視。

親軍有此戰力,並不為奇。

“好心機,好手段。”

譚綸冷冷一笑。

這位殿下不管是出於自保之心。

又或是有什麼不臣不軌之心。

在譚某人面前最好還是收斂一些的好。

倒是眼前王府官吏們忙碌的大事,譚綸沒怎麼放在心上。

左右就是一些謀利的事情,親藩做這樣的事才是正常不過。

榮王府行事的風格真的是符合榮王殿下一向的行事風格。

激進,果決,孤注一擲。

譚綸雖是不將這些生意買賣的事看的太重,收集了陸續傳來的消息后也是感覺有些心驚。

幾百萬石的買賣,榮藩用雷霆手段幾乎是一下子把整個湖廣面向諸省的糧食市場給吃了下來。

就算有漏網之魚的糧商未受榮藩控制,也是根本翻不起大浪。

榮藩這樣出手,事前應該和別家親藩也通過氣。

各王府倒也無所謂,樂得省事。

在譚綸看來,榮王行事的風格便是如此。

相對於重整王府武備,糧食之事,譚綸和普通的官員一樣都未放在眼裏。

他關注的是王府諸多官吏的行事風格。

也是和那位殿下一樣。

聰明,果決,凌厲。

還極為負責,甚至經常在傍晚時分宮門要關閉時,還有官吏小跑着進進出出,手頭是拿着緊急待辦的公事。

這樣的場景,譚綸在京師多年,也就是在宮裏的內閣和六科廊時偶然得見。

就算是六部中職差較為繁瑣重要的兵部,刑部和戶部,也斷然沒有官吏挾着文書,小跑着去辦事的場景。

譚綸在這一點上尤覺奇怪。

榮王殿下是給了這些人多大的好處,使得王府官吏這般拚命賣力?

這些人不一樣是童生,秀才,或是舉人?

王府選拔人才的規矩也沒甚不同,最多是加了諸科。

諸科考試在唐宋時還是相當正常,後來實在是因為雜科沒有人應考,後來才逐漸取消。象大明的秀才,此前也是諸科之一。

明經,秀才,進士,俊士,明法,明算,明字……

唐時諸科有五十多科,現在王府似乎也就是五六科考試。

也是古人玩剩下的。

譚綸不知道榮王殿下明不明白?

真正的人才,只有唐時的進士科,還有大明的科舉才出人才。

什麼明法明算明字諸科,不過出些字匠,文法吏,想得到真正的人才,這諸科若是有用,也不會被罷廢掉了。

當然,譚綸也不會承認,進士科和八股取士之後,取得的儒臣怕是多了。

所謂儒臣,便是善於發現問題,擅長挑刺,擅長說大道理。

但就是不擅長做事。

真的某儒臣挑刺不停,皇帝令他去做某事,他把帽子一摘不幹了。

其餘的儒臣便為之不平,說是這般不是待儒臣之道。

所謂儒臣,大約就是只說話,不做事,養望持重,持君子之道。

就象黃宗羲在清軍都五次入關,掠生民百姓過百萬,殺戮過百萬時,還說什麼是皇帝不修德,不以德懷遠人,乃至有蠻夷為患。

就該把這等腐儒扔到遼東,叫他去和辮子兵談懷德。

秦漢時用文法吏,儒臣屁話多了,要麼不用,要麼如漢武那樣,把挑刺的儒臣放到邊境當一個城塞塞長。

結果被人斫首級而去。

也是給那些嘴炮黨提個醒,不要真以為天下事靠嘴皮子就辦下來了。

魏晉之後至唐,則是以門閥治天下,哪怕唐開科舉,宰相大半還是出自世家門閥。

只有宋人才真正以科舉儒臣治國,至大明,則是以八股取士治國了。

漢唐宰相必出於州郡,歷地方政務知民間疾苦方可為相。

大明的內閣諸相,考中進士入翰林就進了內閣快車道,很多閣老根本未經歷州縣實職,一路由清要之職進入內閣,就算這些人都是科舉選擇出來的精英,其中不乏優秀的閣老,但唯唯諾諾的庸人才是閣老中的主流,甚至毫無眼光建樹,也是不足為奇。

這些東西譚綸卻是看不到,因為其正處於大明內閣的擴張期,不論是楊廷和,張驄,還是夏言,嚴嵩,或是將要入閣的徐階,確實都是大明精英中的一時之選。

其後的高拱,張居正更是大明內閣諸相中的異數。

閣權之強,內閣諸相能力之強,在這個時期是冠絕大明。

申時行,王錫爵,方從哲幾個,也算是隆萬時期的餘燼,只是閣權已經不復當年。

待到天啟,崇禎年間,內閣和大明王朝一樣,也是在風雨飄搖之中,往日風光不復存在了。

最少在眼前,譚綸是真的看不上這些雜科選拔出來的所謂人才。

和那些識字,會算的商行夥計有什麼區別?

不中舉人,不為進士,始終談不上什麼人才儲備。

這一點來說,倒是會令朝廷放心的多。

國初時曹國公李文忠招納賢才,身邊招攬了不少讀書名士。

太祖因此大怒,斥責李文進圖謀不軌。

當年寧王欲反時,也是廣納名士。

哪象眼前榮王這樣,將這些販夫走卒之流,納入王府之中?

看來在這上頭,榮王終究也是見識有限。

倒也不算可惜。

“收糧這些事,府衙不必多管了。”譚綸又看了一會,對黃通判道:“倒是下頭那些和糧商勾結,想用條鞭法試行的機會壓低糧價,以致群情洶洶百姓不滿的,記下名字,待我來狠狠參奏辦上一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1551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1551
上一章下一章

第338章 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