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小娃娃當主將,可笑可笑
李靖和李績二人此時聽着薛海的話,都有些懵逼,李靖倒還好,先前有了薛海製造出來的黑火藥以及木桶炸彈,才得以助他打贏突厥人。
可李績沒有經歷過那樣的場面,對於薛海口中的攆着吐蕃人打,有些難以相信,甚至認為薛海是在吹牛。
只是這話沒有當著薛海的面說出來罷了。
李績隨後道:“那麼請問駙馬,需要等到益州囤積的糧草夠我大軍使用多少時日才肯出兵?再這麼下去,冬天越來越寒冷,到時候怕是要等到明年開春才能夠出兵了!”
薛海從李績的言語中聽出了李績有稍稍的不滿。
隨即安撫道:“老將軍,我知道你一聲馳騁沙場,殺敵無數,立下過赫赫戰功。”
“但是在攻打吐蕃的這件事情上急不得。”
“你二人現在只管回各自的營帳中去休息,到了該打仗的時候,我自然會讓二位將軍上陣殺敵的!”
……
李靖和李績二人聽見這話,心知這次讓薛海出兵的請願怕是又得落空了,隨即一抱拳,便離開了薛海的營帳。
薛海帶着大軍在益州城外駐紮,連續幾日沒有一點動靜,就知道讓他們等,唐軍中的一些將領之間私底下已經開始議論起來。
“你們說元帥最近在想什麼呢,都已經到了吐蕃的邊境了,為什麼不帶着我們打過去,一直駐紮這裏算是怎麼回事?”
“我聽說李靖和李績兩位將軍已經去找過元帥好幾次了,但每次元帥都說軍中的糧草不足,讓等一等~”
“唉,也不知道陛下是怎麼想的,竟然讓一個人從沒有領兵打仗過的駙馬來帶着我們打吐蕃,不誇張的說,我們這些人中隨便拎一個出來也比駙馬會打仗吧?”
“害,誰說不是呢,真是不知道陛下心裏是怎麼想的~”
“算了算了別說了,既然駙馬讓等就等吧,反正我們也不着急,大不了到時候大雪封凍,撤軍就是了……”
……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轉眼間,薛海帶着二十萬唐軍在益州城外駐紮已經半月有餘。
在這半個月的時間裏,程咬金這個運輸大隊長很好的盡到了自己的職責,帶着手下的運輸隊將長安的糧草源源不斷的運送到了益州。
並且全程都是採用大卡車進行運輸,不但每一次運輸糧草的數量比以往多出了好幾倍,而且運輸的效率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最關鍵的是減少了沿途的損耗,讓更多的糧草成功運抵到了益州。
在古時候行軍打仗,一般運送糧草的隊伍都是由少量的士兵和大量的民夫組成。
在運輸的過程中士兵和民夫們都需要吃飯,只有填飽了肚子才能夠運輸糧草。
因此,往往是出發的時候運送的是一斤糧食,但是到了戰場上,真正交給前線將領手中的糧食差不多隻剩下六七兩左右。
少掉的糧食便是在運輸糧草途中的損耗。
因此,在採用了大卡車的運輸方式之後,不但運輸效率上去了,在運輸糧草過程當中產生的損耗也大大的減少,得意讓更多的糧食運送到士兵們的手中。
薛海按兵不動半個月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赤德松贊的耳朵里。
“大王,屬下已經打探清楚了,唐軍的主將,的確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娃娃,聽說還是李世民的駙馬,此前從未有過領兵打仗的經歷~”吐蕃一將領拱手向赤德松贊彙報道。
聽見這話,赤德松贊和吐蕃一眾大臣的笑聲差點兒沒把吐蕃王宮的房頂給掀翻了。
“哈哈哈哈~李世民手下這是無將可用了嗎?竟然派一個十幾歲的娃娃領兵打仗!”
“最關鍵的是那娃娃此前從沒有過任何領兵打仗的經歷,甚至有可能只是讀了兩本兵書,根本就不知道仗要怎麼打啊!”
“我就說唐軍到達邊境後為什麼一直按兵不動,原來是個小娃娃做主將,定是被我吐蕃大軍的氣勢嚇的不敢出兵了!”
……
“大王,既然唐朝的將領是個小娃娃,那我們何不趁着他們一直不肯出擊的機會,主動出擊一次,讓他們見識見識我吐蕃大軍的厲害!”
吐蕃國內的一眾大臣們在聽見唐軍的是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小娃娃之後,紛紛大笑起來,根本不把薛海放在眼裏。
甚至有的吐蕃將領在這個時候向赤德松贊建議要主動出擊,想一舉擊潰唐軍。
聽見這話,王座上的赤德松贊開始認真思考起手下將領的建議來。
現在唐軍只有二十萬,他們吐蕃軍卻有三十萬精銳。
唐軍的將領是一個從未打過仗,只有十幾歲的小娃娃,而他們吐蕃軍中,英勇善戰的大將無數。
唐軍雖然駐紮在益州城外的川西高原腳下,可高原是他們的主場啊,吐蕃士兵別的地方不敢說,高原作戰可是他們的強項。
一番思量下來,赤德松贊竟然驚人的發現,這種種條件都是對他們吐蕃最有利的!
旋即說道:“你們覺得,如果我們要主動出擊的話,應該先打唐軍的哪一處?”
聽見這話,吐蕃王宮中瞬間安靜下來。
吐蕃的一位大臣在這時候站了出來,說道:“大王,自古以來,行軍打仗糧草乃是重中之重,二十萬唐軍陳列在益州邊境,每日的糧草消耗想來都是一筆不小的耗費。”
“而益州乃是邊陲,本來囤積的糧草就不多,要靠從長安源源不斷的運送糧草來維持。”
“若是我們能夠斷了那二十萬唐軍的糧道,到時候不用我們大軍出擊,那二十萬唐軍就會自亂陣腳!”
“到那時,我三十萬大軍再掩殺出去,將唐軍殺個片甲不留,也好讓李世民見識到我吐蕃大軍的厲害!”
“到時候李世民定會被嚇的魂飛魄散,來向我吐蕃俯首稱臣也說不一定啊,到時候,益州這塊地方還不是任由我吐蕃予取予求?”
很快,吐蕃大臣便向赤德松贊提出了一條自認為絕妙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