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風雲多變
朱浩事務繁忙,不可能長時間待在醫療隊,北邊的防疫工作已經步入正軌,他也告別了吳有性,馬不停蹄的趕回徐州主持大局。
他離開的這段時間,南方和中原又發生了不少戰事。
南方並沒有遭到大規模的瘟疫,偏居西南的張獻忠等農民軍又藉機生事,利用北方被瘟疫拖住的機會大肆發展實力,攻城略地,加上東北的局勢仍然緊張,朝廷自顧不暇,哪還有能力再管他?因此張獻忠和羅汝才二人合力,躲在李自成背後如魚得水,攻佔了不少州縣,實力大漲,隱隱已蓋過李自成。
因為東進的路被朱浩所阻,張獻忠得以全力往西發展。此間發生了一場大戰,崇禎十四年秋八月,張獻忠將兵八萬,渡過長江,經過十餘天的苦戰,攻破巴州,也就是後世的重慶,四川全省震動!巴州是成都東面的最大門戶。巴州一失,成都危矣。按照歷史,張獻忠應該是在明亡前夕佔領的重慶,如今朱浩阻擋獻忠東進,其只好全力向西,重慶陷落比歷史早了足足一年半!若成都一失,四川便不復為朝廷所有,以川地的特殊性,張獻忠很可能建國稱帝!
不過此時張獻忠受時代局限,並沒有全力西進,因他仍然心有不甘,妄圖染指襄陽,像李自成那樣據城而稱王,然後東下攻破武昌,控制湖北全境,以此為據點,東進江南。因此面對西南重鎮成都,一開始他還真沒有表現出特別的興趣,只是派遣了一員將領帶着萬餘人試探性的攻打了一下,結果無功而返。他也不放在心上,將戰略重點放在襄陽城上。
彼時,羅汝才控制鄖陽全境、襄陽以西兩府十六縣。而張獻忠的力量更加膨脹,武昌以西,巴州以東,北接羅氏,南達洞庭,皆入獻忠之手。整個湖北除了襄陽、武昌二城和僻處大別山區的隨麻數縣,幾乎全部落入農民軍控制之中。中原被阻斷,中南、西南諸省跟北京基本上斷絕了聯繫,照此發展下去,南方或陷落或分立乃遲早之事。而朝廷只能依靠北方、山東、和江南一帶跟農民軍和滿清對抗,總體實力已是一落千丈!朝廷的軍令達不到南方,因此也就不能南北夾攻農民軍,戰略優勢始終不在朝廷這邊。
歷史上也確實如此,南邊除了一個擁兵自重不肯出力的左良玉,再無堪用之兵!
武昌和襄陽成了孤城,崇禎病急亂投醫,重新啟用楊嗣昌召集大軍督師湖北以解襄陽之圍。楊嗣昌無奈之下,帶着匆匆拼湊的三萬明軍直奔襄陽,沒想到經過河南時,被李岩打了個埋伏,損失過半,楊嗣昌混戰中重傷不治。其餘殘軍灰溜溜的逃回直隸。崇禎不甘心失敗,啟用陝西總督付宗龍為河南總督,調集朝廷官軍,發動十月戰役,妄圖打通直隸到湖北的戰線,將農民軍分割包圍。
這樣一來,明軍勢必與李自成部有所接觸,雙方在崇禎十四年的十月到該年年底,交戰十餘次,互有勝負。傅宗龍一改楊嗣昌等人之前的戰略,頂住崇禎的壓力,聯合陝西明軍,步步為營,逐步向南推進,壓縮李自成的戰略空間。
此時的陝西總督已經改為丁啟睿,該人與傅宗龍一向交好,自然是全力配合。說來這丁啟睿也是明末數得着的一名帥才。二人集合全力,相互配合之下,居然略佔上風。
雙方能動員的兵力相差無幾,本來李自成部得了朱浩的火器后,組建了火器部隊,但新編製的火器軍缺乏訓練,未能發揮出良好的作用,加之李自成不願意放棄已經奪取的城池,成了守方。因此雙方的實力一下子拉平,而傅丁二人則是發了狠心,跟崇禎申請之後,也拿出了壓箱底的大量火器。沿着衛輝、鄭州、中牟一線展開了雙方交戰以來的第一次正式的大規模火器戰!
接連一個多月,中原大地上炮聲隆隆,據徐州情報人員回報,此次兩軍動用了五百多門火炮,火器軍的數量則是達到了空前的三萬多人!朱浩聽了后也不禁咂舌,看來朝廷還是有些底蘊的嘛。
明軍的火器部隊戰鬥力雖然比新軍要落後的多,但相比農民軍這些初學者,還是佔了優勢。李岩不在身邊,李自成練兵的效果也打了不小的折扣,因此開始的時候,連敗了數戰,損失了幾千人,丟了幾個縣城。無奈之下,李自成集中兵力,又派人聯繫李岩左右夾攻。漸漸的又把戰局拉回起點。
李自成的火器軍則在戰鬥中逐漸積累了經驗,戰鬥力也漸漸提高。吃了苦頭的傅宗龍一直納悶:穿的跟叫花子似的流賊什麼時候有了這麼多的火器?因為農民軍都是些老式火銃,他就沒有多想,以為是李自成用以前繳獲的火銃仿製的,只得暗叫倒霉。若是他知道這些都是朱浩背後搞鬼,不知道他作何想法?
崇禎則是連連催促朱浩出兵,從東面夾擊李自成。都讓朱浩以徐州正在賑災尚未穩定,不宜出兵為由推脫過去。
北方的拉鋸戰還在進行,南方的張獻忠卻終於按耐不住,開始蠢蠢欲動。他的目標也很明了,就是襄陽城。
襄陽城地處河南和湖廣交界之地,不禁位置極為重要,還有着極高的戰略價值。佔領此城,不但顯示了與朝廷分庭抗禮的實力,而且城內物資豐富,財富無數!僅僅一個襄王家產何止千萬。因此張獻忠做夢都想打進襄陽城。
但礙於隨麻地區的新軍,張獻忠一開始還是不敢翻越雷池,害怕張煌言部新軍阻撓。不過據探子回報,一段時間以來,東邊的新軍除了訓練就是剿匪,絲毫沒有出兵尋自己晦氣的苗頭。加上自己這半年多時間攻城略地無一敗績,自信心開始暴漲,便打起了襄陽的主意。
不過張獻忠始終對新軍有所顧忌,不敢孤注一擲。便招來孫可望等義子和新收的一個叫姜崇尚的謀士商議對策。這姜崇尚原是個落魄文士,歷史上本無其人之名,但亂世出英雄。受朱浩影響,很多既定的歷史被改寫,姜崇尚也走進歷史舞台。
張獻忠這半年來的成績多半靠了姜崇尚的出謀劃策,因此對他也是頗為重視。不過後來朱浩聽說了姜崇尚的事後,忍不住譏諷他不過有些小聰明而已,對大局觀的把握上比之王朗差遠了。
不過姜崇尚在張獻忠軍中算得上第一號謀士了,被尊為軍師。見張獻忠為難,便搜腸刮肚的為張獻忠設計了一計,頓時讓他茅塞頓開。
崇禎十四年十月,張獻忠點起主力約五萬大軍,徑直殺奔武昌而來,一路上接收新兵,到武昌城下之時規模已接近十萬。
駐守隨州的張煌言吃了一驚,頗有些意外。他倒不是害怕,張獻忠的所謂十萬大軍在他眼中不過是土雞瓦狗而已,只是張獻忠何來這麼大的膽子敢打武昌城?要知道雖然武昌的守備雖然不強,但也不是三五天就能打下來的,一旦攻城不利,被新軍從外圍夾攻,豈不糟糕?張獻忠不會這麼糊塗吧?
彼時,隨麻一帶宛然成了徐州之外的小徐州,經過張煌言和沈宸荃兩人數年的努力,這裏的新政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新軍第五師也頗有規模,已達二萬多人,是新軍六個師中規模最大的。除了戰龍步槍等主要裝備外,其各種裝備也都開始自行生產,算是在大別山區站穩了腳跟。
張煌言跟沈宸荃商量了半天也沒想到張獻忠要耍什麼陰謀。不過朱浩上次臨走時吩咐他們堅守隨麻,慢慢擴充力量,只要張獻忠不動襄陽和武昌便暫時不予理會。
如今張獻忠氣勢洶洶的殺奔武昌,目標不小。來不及回報朱浩,武昌危險之下,張煌言立刻決定帶一萬主力軍馳援武昌,這樣一來,主城隨州的軍力一下調走了九成。至於隨州的安危他也顧不得那麼多了,決不能讓張獻忠得手,壞了朱浩的戰略大計劃!
十一月初,兩軍會戰於武昌城下,張獻忠的義子孫可望指揮農民軍以不計傷亡的方式向新軍發動了集團衝鋒。張煌言沒想到孫可望會如此瘋狂,接連打退了農民軍的十幾次衝鋒,殲滅了三萬多人。
儘管農民軍損失慘重,張煌言這裏也不大好過,新軍傷亡雖然很小,但彈藥基本告罄。張煌言沒料到此戰如此辛苦,本想打打游擊戰農民軍就會退走,因此只帶了一個基數的彈藥。
幸好沈宸荃不放心,張煌言前腳走,他後腳便派了一批彈藥補充到前線。才使得張煌言沒有因彈藥的問題退兵。
接連打了五天,農民軍損失過半,就是不肯退走,擺出一副不惜代價佔領武昌的架勢。張煌言一開始不明白孫可望的意圖,直到有一天隨州方面又押運了大量物資來到,張煌言腦海里猶如黑夜劃過一道亮光,頓時開朗:張獻忠的目標不是武昌,而是襄陽!
不過為時已晚,待他想明白了,隨州的情報也到了前線軍中,根據軍報,張獻忠親帥主力約六萬人攻打襄陽,已於三天前陷城。據襄陽探馬回報,襄王朱翊銘被執殺,家中的千萬家產變成張獻忠的軍資!
張煌言聞此消息,真是啼笑皆非,沒想到一直沒放在眼裏的張獻忠今次竟然使出奇謀,大大的擺了自己一道!不過這也難怪,張獻忠守着襄陽兩年來沒敢打一次,而今突然發難,確實讓人有些措手不及。張煌言自責不已,連夜上書朱浩,將情況說明,並自請處分。
既然如此,按他的想法,攻打武昌的孫可望部不日即將退兵。不過在他走之前,應該好好的“犒勞”一下孫可望這廝。
果然不出所料,收到消息的第二日,孫可望也同樣的默契,開始急着退兵。張煌言抓住機會,狠狠的咬了他一口。這時的農民軍真正的戰鬥素養便顯示出來了,一開始攻城的時候,在孫可望重金懸賞下,一個個紅了眼拚命,現在撤軍了,一個個像是街頭的攤販,一時間混亂不堪。遭到新軍的迎頭痛擊。混戰之下,孫可望損失了幾員大將,自己的嫡系部隊也損失了近兩萬人。
起始的十萬大軍損失了七成,雖然多是臨時補充進來的新兵,也讓孫可望肉疼不已。連忙帶着三萬多嫡系殘部拼着命的向西撤退。
沒有朱浩的命令,張煌言也不便深入追擊,帶着部隊返回了隨州,等待徐州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