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朝廷非議

第101章 朝廷非議

紫禁城乾清宮內。

崇禎皇帝正在殿中不停的走來走去,面色蒼白,眉頭緊鎖,手中拿着兩份加急文書。下面則站了幾名朝廷重臣,周延儒、陳新甲連同鎮守北方的孫傳庭也一併被召回,另外便是幾個平時表現積極的言官。

其中一份便是遼東戰報,戰事的大體經過他已知曉,為此還大病了一場。據說崇禎帝聽到自己的十餘萬精銳邊軍幾乎全軍覆沒,主帥洪承疇被困死松山的消息,愣了半天,長嘆一聲“天亡我大明啊!”當場口吐鮮血,差點一命嗚呼。朝堂上眾大臣也紛紛停止了爭吵,忙着搶救皇帝。好不容易才緩過來,經此打擊,崇禎帝大病一場,一個多月沒有處理朝政。

此刻他拿起遼東戰報狠狠的撇在地上,舉起另一份文書,靜靜的思索着。旁邊的臣工都不敢出聲,氣氛很是壓抑。

“遼東的事你們都知道了,也都討論過了,你們覺得該怎麼辦?”良久,崇禎帝不得不面對現實,開口道。

“皇上,洪承疇不服朝廷管制,不參照皇上戰略行事,以致我大明喪師辱國,臣以為應當嚴厲處置,以儆效尤!”一名年輕的言官跳出來慷慨陳詞道,這人是崇禎新提撥上來的翰林學士,平時有許多想法跟其不謀而合,故而頗為器重。仗着皇帝寵信,迫不及待的第一個跳出來。

眾大臣一聽這話無不翻白眼,也不知道這人是怎麼取得皇帝信任的,整個一草包嘛。崇禎也用一種看似奇怪實則陰冷的眼神看着他道:“朕不大明白,現在洪承疇被困死松山,危在旦夕,愛卿想怎麼處置他?派人去跟韃子要人?”

“這個,臣不敢擅專,還請皇上處置。”那言官一看事態不對,連忙跪下道。

崇禎擺了擺手,看也不看他一眼,眼下這個時候,他真是連發火的心情都沒有了。

“朕手中的這份密報是徐州那邊的,說的是徐淮總督朱浩正在全力以赴的抵抗瘟疫。而且他的人已經深入到開封、濟南、淮南等地。你們怎麼看?”

“皇上,朱總督做得好啊,目下我中原瘟疫四起,無論百姓還是朝廷都深受其害,朱總督此舉實在是功在社稷啊!”陳新甲受過朱浩的好處,況且他的確覺得朱浩做的是好事,便出來奏道。

“不妥,微臣不大讚同陳大人的說法。雖然朱總督此舉本身沒什麼不妥,但於國家禮制不符。朱浩總督徐淮,本來應在自己的轄區活動,現在卻貿然越境行善,很難不讓人懷疑此乃收買人心之舉!”一名年紀較大的言官道。

崇禎聞言沒說什麼,只是眯着眼睛掃了群臣一眼,只見周延儒等老臣像是入定的老僧,根本毫無反應,幾名言官躍躍欲試,朱浩的老丈人孫傳庭則眉頭微皺,一言不發。

“孫卿,你和朱浩是翁婿之情,對他的所作所為有何看法?”崇禎眼珠一轉,忽然問道。

孫傳庭嚇了一跳,暗叫苦也!真是怕什麼來什麼,自己這好女婿凈給自己惹事。皇帝發話,孫傳庭不敢不接,硬着頭皮道:“皇上,臣多年來鎮守邊關,即便與女兒也是許久未聚了,至於女婿之事更是知之甚少。不過以臣對他的了解,朱浩的人品還是過得去的,若說他此次救災是別有用心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請皇上明察!”孫傳庭不敢亂說,只是輕描淡寫的糊弄了幾句,不過言語中還是有些偏袒朱浩。

“愛卿不必緊張,朕只是隨便說說。有人肯為朝廷效力,救民於水火之中也算是幫朕的大忙了。朕又怎會怪罪呢?只是你作為人家的泰山應當對晚輩多多教導,做事一定要懂得分寸,謹慎行事啊!”崇禎意味深長的說道。

“是,是,微臣汗顏,微臣遵旨!”孫傳庭忙不迭的應道。

其實崇禎對朱浩越境救災的舉動是有喜有憂,喜的是有人幫自己賑災,這樣自己的江山多少能穩得住,憂的是朱浩這般舉動明顯是在收買人心,若說朱浩絲毫沒有異心,恐怕自己也騙不了自己。只是現在朝內朝外還需要依靠孫傳庭和朱浩翁婿倆,因此儘管有所不滿,也不好問責。

彼時孫傳庭仍然鎮守京師以北,本來他的勢力要遠小於洪承疇,但目下洪承疇兵敗被困,孫傳庭便成為京畿地區的獨一份,他手裏的數萬邊軍也成為除吳三桂外北方唯一的精銳。崇禎帝不得不把孫傳庭依若長城,況且孫傳庭這人一向忠心耿耿,崇禎帝對其也是比較放心的。

至於朱浩手裏的實力則更加強大,崇禎對他一直是又愛又怕,忌憚之情尤甚於皇太極和李自成張獻忠。一旦朱浩作亂,那麼大明朝的南方將淪為其手。朱浩現在羽翼已經豐滿,崇禎失了洪承疇,徹底沒有了能制衡他的力量,若朱浩與孫傳庭聯手,南北夾攻之下,覆滅大明朝是板上釘釘的事。因此他也只能寄希望與朱浩的忠心了。

正因為此,崇禎一直沒有敢動孫傳庭。歷史上孫傳庭在崇禎末年曾因為對農民軍戰事不利而被投入大牢,差點死在裏面。朱浩的出現使得崇禎不敢輕舉妄動,因而也改變了這一小小的歷史事件。

崇禎思來想去也沒有好的辦法,便撇開此事不談。繼續問道:“目前洪承疇困守松山城,除錦州、杏山、塔山之地關外之地盡入敵手,如之奈何?”

“皇上,洪承疇的大軍其實並沒有完全喪失,據情報來看,我軍死傷不過五六萬人,另外除去吳三桂部三萬人沒有大的損失,另外的幾名總兵也都還剩下不少兵力,再算上潰逃的士兵,咱們最多還能糾集五到六萬人,加上孫督師的部隊,再徵召一些內軍,集合十萬兵馬不成問題。到時候再戰韃子,解松山之圍,收復遼西也不是不可能!”一直沒有說話的內閣首輔周延儒終於表態。

周延儒所羅列的數字大致不差,可見他還是有些才能的,只是此人過於熱衷權勢,很多話都是為了討崇禎歡心而說的,並非是認真分析后的良言。

聽他說的如此美好,崇禎帝先是一喜,繼而眉頭緊皺。過了這十餘年,吃了無數敗仗,他早已不是過去那個心高氣傲,容不得失敗和非議的中興天子了,心性也逐漸有些平穩。若是以往,聽了這般美好的前景必定龍顏大悅,渾身充滿力量。現在再聽到這些話,變得波瀾不驚了。

“周愛卿此言雖說有理,但畢竟實際上有些難處,陳愛卿、孫愛卿,你們是帶兵之人,說說看?”崇禎對周延儒的話不置可否,而是徵詢陳新甲和孫傳庭的意見。

“皇上,恕臣直言,首輔大人的話雖是有理,但對形勢的估計過於樂觀。我大明新敗,無論從軍士數目和戰力,短期內都難以組成一支精銳大軍,況且目前國庫空虛,糧草不濟,要想以臨時拼湊的軍隊對陣士氣正高戰力極強的八旗勁旅,恐怕是凶多吉少,此乃臣的肺腑之言,請皇上明察!”孫傳庭忙奏道,再國家大事上,他還是不含糊的。

“臣也贊同孫大人的話,目前國內形勢太亂,根本不夠條件讓我們再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反擊戰啊,若是強行出擊,必中敵人下懷,到時候恐怕…請皇上三思。”陳新甲也面色凝重的道。

孫、陳二人是武官,常年跟軍事打交道,說出來的話自然較周延儒這等文臣要權威。其實崇禎也知道,目前再一次糾結一支十萬人的大軍同清軍決戰無疑是痴人說夢,除非是朱浩的新軍能夠出戰。但在國內形勢一團糟這個節骨眼上,他會出兵么?

“兩位愛卿說的不錯,不過難道就放任敵人圍死松山不管嗎?如此豈不寒了天下人的心?有沒有別的人或辦法能解松山之圍?”崇禎帝故意把話題往朱浩身上引。

“皇上,微臣有一個想法,請先恕臣無罪!”孫傳庭奏道。

“愛卿有話直言,朕從不加罪忠臣!”崇禎帝一喜,道。

“如今,松山解圍之事迫在眉睫!微臣以為目前最快的辦法便是與皇太極議和!”孫傳庭小心翼翼的道。

果然聽了這話不但崇禎帝眉頭一皺,就連周延儒等人也是連連搖頭。

其實早在幾年前,局勢沒有如此糜爛的時候,皇太極主動向明朝提出議和,當時就有不少有遠見的大臣勸崇禎同意議和。因為彼時議和對雙方都有利,皇太極可以騰出手來將蒙古和朝鮮平定,而大明這邊則可以集中力量將農民軍一勞永逸的剷除。因此議和這個決策在當時還是可行的。

可惜的是正是因為當時的局勢尚算可以,朝中一幫子言官大臣包括崇禎帝在內還沒有嘗到痛處,儘管崇禎帝也知道議和的好處,但心高氣傲的崇禎帝還是斷然的拒絕了提議。

在局勢一發不可收拾的今天,孫傳庭再次把議和的提議拋了出來,卻變成了擺在崇禎面前的難題:答應議和吧,自己的面子不保是小事,可人家皇太極現在佔盡優勢,未必同意。不答應吧,局面又無法應付,真是叫朕為難!

想的頭大了都沒想出辦法,崇禎乾脆不想了,道:“孫卿的提議不是不好,現在大敵當前,關係整個大明的國運,也顧不上什麼面子不面子的,只是茲事體大,需要從長計議。諸位還有什麼好提議?”崇禎對孫傳庭的提議先是給予肯定,但他還是希望能搬出朱浩來試一下。

“皇上,既然議和需要從長計議,那暫時不可行。微臣以為可調南方之兵北上抗敵。”一名善於察言觀色的言官逮着機會道。

“愛卿此言有理,繼續說下去。”打蛇隨棍上,一看有人了解自己的企圖,崇禎連忙誘導道。

“徐淮總督朱浩手握重兵,且休養已久,戰力強大,可以一戰,微臣建議調其部北上。”

“愛卿的建議不錯,既如此,朕…”崇禎剛要下旨,卻發現一邊的周延儒不停的對自己使眼色,連忙打住,話頭一轉道:“朕先斟酌一下,這道旨意該怎麼下,好了,朕有些乏了,國丈留下,你們先跪安吧。”

眾人雖然見皇帝說話有些閃爍,有些奇怪,但也不敢發問,各自施禮退出。只剩下當朝國丈、內閣首輔周延儒。

“國丈,方才是何意思?”崇禎對其打斷自己稍有些不滿,責問道。

“皇上恕罪。臣是為大明江山着想。朱浩所部固然能征善戰,但您就對他這麼放心?”周延儒彷彿沒有聽出皇帝的不滿。

“國丈的意思是?”崇禎奇怪的道。

“既然皇上對朱浩並非很放心,又怎敢放其北上抗敵呢?萬一這人與孫傳庭早已勾結,借北上之機突然起事,發動兵變,京師空虛之下,則皇上危矣,皇上三思啊!”周延儒凝重的道。

“啊呀!這點朕倒是忽略了,多虧國丈提醒,不然真是危險之極!”崇禎一聽這話嚇了一跳,剛才自己只顧想着如何解松山之圍,卻把朱浩此人的野心忽略了,若是放其北上,豈非引狼入室?不自覺的起了一身的冷汗!這糊塗皇帝的疑心病又犯了。

“算了,朱浩還是讓他在南邊好好獃着吧,朕看還是準備議和之事,你說呢?”崇禎心有餘悸的道。

“皇上聖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末世之重建中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末世之重建中華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1章 朝廷非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