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天水論兵

第13章 天水論兵

車轔轔,馬蕭蕭,風吹雲,雨落地,蟄蟲復振,天地山川顯出一派春野生機勃勃風景。

南下路上,日行三十里,大軍就駐紮宿營。此次行軍,實際主持者是右將軍高翔。

高翔,字仲雲,是荊州南郡小卒出身,早年追隨先主劉備,征戰四方,以勤懇嚴謹著稱。統兵三十年來,雖然屢次遭遇大敗,但用兵經驗豐富,每到一地,就規劃營地,分派斥候,十分穩妥。

軍營的一處空地上,高建一手木盾一手木刀,與七八個士卒對戰在一起,嘭嘭嘭,木盾起落,長刀劈砍,幾乎不分先後連敗八名健壯士卒。

高建的戰鬥技能,刀盾合擊已至第三重,力斬十人不在話下,武藝放在軍中做一個百人將,可謂綽綽有餘。

“哈哈哈,子尚的武技不凡,勇將,勇將。”不知何時到來,在一旁觀看的費禕拍手讚許。

高建吩咐馬五,把射到的一隻山羊剝皮洗凈,架在火上烤了,邀請費禕共同品嘗。

“子尚(高建托費禕新取的字),又一道新的軍令到了,丞相吩咐,咱們這路兵馬先退往天水,再入漢中。”

高建聽罷,若有所思。

“漢中里這裏可有點遠,人口都遷徙到漢中,大概是為了預防叛逃吧。”

這段南撤的日子裏,他們這支隊伍按部就班行軍,可隴右局勢卻發生了巨大變化!

從四月初開始,漢軍在攻下的三郡里,全面遷移百姓丁口。據說天水守將姜維勸降有功,已被丞相諸葛亮任命為倉曹掾,協助中軍長史楊儀籌措糧餉,制定遷移路線。可惜高建不通歷史,只看過三國演義,聽說過姜維的名頭,並不清楚此人都幹了什麼大事,從而青史留名。

天水郡治下冀縣、顯新、成紀、西縣、上邽、新陽等六縣,物產豐富,乃是隴右重鎮,除了上邽程仍在魏國雍州刺史郭淮手中外,其餘五縣盡數歸漢。

即便郭淮有心反擊,但已經被漢軍打怕的魏軍早成驚弓之鳥,不願出戰,坐看郡中百姓被遷走。

當漢軍大舉撤退的消息傳開后,郭淮便發文書至涼州,召各路人馬前來助戰。其他漢軍人馬還好,唯獨他們這一路因為路程遙遠,可能會陷入與涼州騎兵的糾葛之中。

費禕同樣見事機敏,提醒道:“當下,我們同魏國雖不會再有大規模交兵,可小股輕騎的襲擾並不會完全消失,要小心!”

隨後遞過一卷中軍傳來的文書。

高建平靜道:“我自有應對之法。”然後翻看文書,向眾人傳達。這時軍中傳令,行進停止靠金鼓旗幟,更細的話語則要傳令兵節節傳達。

“丞相有令: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今日北伐,益州、漢中、南中等各地戍卒奮力用命,有功,當賞;有罪,令將軍校尉罰之!”

然後別遣隨軍小吏將有功將士名冊盡數錄在功勞簿上。

費禕是個閑暇時喜歡享樂的人,他喝着美酒,貌似隨意而問。

“子尚,你以為下次北伐當從何處進兵?”

這次北伐,漢軍走的出祁山,取隴右的方略,繞道最遠,故而耗費糧草最多,不能速下隴右五郡的情況下,只能退兵。

那麼下次當如何用兵?

高建當然是早就有所思量。

“還是隴右五郡為上策。”

他指向東北方,笑道:“陳倉!明出陳倉,暗奪隴右!”

陳倉城,坐落於八百里秦川西端,那裏地勢險要,有堅固的城防,也有豐厚的糧倉,乃是進軍關中的重要據點。

昔日韓信用兵,暗度陳倉,所選的便是此地。

費禕撫掌道:“你既有良策,回去可向丞相進言。”

“還得靠先生引薦。”

高建拱手致謝。他知道,自己已經置身於漢末時代的浪潮里,這是大漢中興的最後希望,越置身於北伐的垓心,越能感受到漢室中興的困難。

此時此刻,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屯長,放在漢魏兩國的戰場上,不過是一點不起眼的火苗,但遭遇際會,必然要有所成就。

高建堅信,當下次戰事再起時,自己定會成為漢軍北伐中的大將,建功立業!

殺場爭雄,好男兒自當千里揮戈,斬將奪旗!

………………………………………………………………………………………………

四月下旬,漢軍遷移丁口的各部人馬在祁山下中軍大帳集合,計有兵卒六千,百姓八千戶,雖然第一批的漢軍已經退往漢中,但在此地集結的人馬仍舊不少。

高建部到來后,費禕便將他留在一處營帳內,自己去中軍拜見丞相,稟報街亭關馬謖南山戰敗之事。

留在帳中的都是年輕將佐,大約有十多個,一起討論本次北伐得失。

“我以為,丞相北伐,用兵過於穩妥。”其中一位年輕小將忍不住道。

高建視之,卻見此人年約二十六七,面色微黃,身高八尺,威嚴肅重,更難得的是還兼有書卷氣,足見是文武兼備之材。

“敢問這位是?”

“此乃天水姜維,字伯約,是新晉投效的涼州上士(俊傑)。”典軍書記樊建介紹道。

樊建,字長元,荊州義陽人,少有文名,隨先帝劉備入蜀,后被丞相諸葛亮提拔,負責軍中日常文書。

“要是讓你來用兵,又當如何?”

“丞相領兵圍城,當時我在城中。此戰圍城日久,而魏軍主力未損。愚以為,在隴右之地,攻取城池不重要,殲滅魏軍的精銳力量才是上策。”

漢軍收取隴右三郡,看起來聲勢浩大,實際上用兵方略過於穩妥,浪費了大量時間和糧草。

姜維是典型的涼州邊軍出身,推崇的是鐵騎縱橫,大軍會戰,他道:“再者,北地用兵,當以鐵騎摧鋒陷陣,野戰決勝。圍城,則會造成兵鈍銳挫,勢不長久。故而我以為,漢軍來日北伐,當接納羌胡為用,組建輕騎,與魏賊決戰,爭取隔斷涼州,再徐圖進去關中。”

高建點頭,道:“此言尚未盡善。以某觀之,當先發一軍攻去陳倉,威脅關中。然後可遣多股精銳,組建輕騎,剽掠涼州,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敵救前,則擊其後,救后則擊其前,使彼疲於奔命,我則游食自若,不出三年,隴右、西域盡數歸漢也。待鐵騎練成后,徐取長安。曹賊無道,興漢之略,重在關中。昔日高祖收關中而東出,奪取天下,正與今日相同!兵法雲,以正合,以奇勝,北伐用兵當奇正兼用方可!”

高建與姜維對視一眼,兩人雖初次見面,用兵方略卻有相同之處,眼中相互讚賞又彼此忌憚。

樊建聽了兩人議論,笑道:“兩位都是青年俊傑,來日可向丞相當面陳說。”

而後又指了指地圖,道:“丞相有令,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之民,將於五月中旬,在南鄭安置完畢,後續北伐策略,再靜候軍令!”

這三郡八千戶百姓,共計五萬餘人,可以當作此次北伐的功勞,也算略有收穫。

高建心中一動,看來這次北伐撤兵,不會直接退回成都,反而要駐軍漢中。

北伐曹賊!看來丞相對中興漢室的執着,絕不會輕易罷兵!

……………………………………………………………………………………………………………

於此同時,丞相諸葛亮又送走一批漢軍和百姓,出天水往漢中而去。

這丞相諸葛亮,事必躬親,凡二十杖以上的責罰,都親自決斷,夙興夜寐,可為鞠躬盡瘁!

如此作態,連長史楊儀都看不下去,簽發了讓魏延撤兵軍令后,他便勸阻道:“丞相既已安排妥當,何必如此勞苦?興漢大業,可離不開您吶!”

諸葛亮卻長嘆一聲,想起先帝劉備臨終前對蜀漢臣子的點評。

“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威公,你可知道先帝的用人之道?”

楊儀搖頭道:“儀不才,願聞其詳。”

諸葛亮負手而談道:“當年我與先帝君臣相得,先帝臨終託孤時曾道,馬謖不堪大用。更是曾對後主告誡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平生用人選將,多察其細微,所以才有漢室中興大業。今日,我之才遠遜於先帝,要北伐曹魏,中興漢室,不能不能傾力而為。”

“先帝之德,燦如日月,所以我等願意追隨左右,同扶漢室。”楊儀對於先帝劉備,亦是敬仰萬分。

諸葛亮追憶往事,又回到當前,說道:“數年前,我親提大軍,深入南中,降服孟獲,又派遣鄧芝出使東吳,交好江東孫權。而後,積蓄糧草,訓練兵馬,出師北伐。然則,出兵以來,並無尺寸開疆拓土之功,何日才能中興大漢?”

“是故,本次退兵漢中,決不能懈怠,反而要整兵講武,再度伺機出兵討賊。想必你也知道,當前帳下收攏的年前將佐,是為下一次北伐儲備將才。”

“如今,曹丕已死,魏主新立,正是北伐的大好時機。我已經下定決心,出師討賊,至少要獲取隴右五郡,西取涼州,方有機會復興漢室,還於舊都。威公,討賊大業,已容不得再出半分差錯!”

一席話畢,楊儀大為慚愧,肅容道:“丞相思慮精深,儀萬分不及,唯願追隨左右,效犬馬之勞。”

但隨後,又抬頭,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道:“興漢大業,非一日可就。丞相乃是千古智者,只要稍作休息,多拔人才,何愁大事不成?”

諸葛亮也笑了,道:“也罷,咱們就去帳前一觀,看看姜維歷練所得。”

諸葛亮本身學貫諸子百家,自然想找一個資質過人的後生,傳授畢生才學,而姜維,恰恰就是這麼一個可傳承衣缽的俊才。

“先帝,請您的在天之靈,保佑漢室早日中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建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建武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章 天水論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