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選拔
郭太醫實打實的供狀擺在那裏,即便有人說些張浩在製造莫須有的罪名,但也會因為沒有證據而顯蒼白無力。
而就在錦衣衛大肆抓捕楊廷和等人的門生故舊之時,朱厚照的病情也開始逐漸有所好轉了。
此刻朱厚照靠坐在床榻之上,對面前坐着的張浩問道:“事情辦得如何了?”
對這個事情張浩這幾日頗為盡心,以前朱厚照沒醒,他頂着的壓力也較大,現在朱厚照完全清醒,張浩在做一些事情的事情可也就簡單許多了。
“已經差不多了,楊廷和等人的罪狀一經拋出,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迅速急轉直下,錦衣衛在抓人的時候,有些百姓還主動幫忙,兩三日時間便已經差不多了。”
錦衣衛最早之前雖說是惡名昭著,但在牟斌手裏錦衣衛也着實沒做過什麼過分的事情,更沒炮製過什麼太大的冤假錯案。
因而說來,錦衣衛在這段時期便已經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形象。
現在張浩做了個這個錦衣衛指揮使,雖有偵緝之權,但從未為難過普通百姓,這在這些普通百姓這裏自然既有良好影響。
最貴賤的是,張浩還是東山商行的東家,而東山商行又擔負著半數百姓的飯碗問題,這自然也就讓這些百姓更願為這個事情出力了。
往常無論是民為重君為輕,亦或者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指極為普通庶民,皇家多考慮的是士大夫的想法,從未真正為庶民考慮過。
朱厚照既然詢問了,張浩緊接着馬上又道:“那些股票所開始逐步發展壯大之外,東山商行的產業也開始往大明遍佈,凡是有東山商行產業的地方,第一步便是先解決百姓吃飯的問題,緊接着第二步開始便是見書院,讓所有適齡孩童入學讀書,之後再按照他們的特點培養他們,這樣的人才越多,我大明也才能夠變得更強。”
這些問題基本上都都已經與朱厚照詳細解釋過無數遍了,完全沒有必要再仔細一一解釋。
簡單介紹了一遍之後,張浩又道:“目前來講也無什麼大事了,最大的問題就是朝中不少重要位置空缺了出來,這個事情還得是加緊解決了。”
反正朱厚照也沒打算重用這些人了,現如今這些人正好作死,朱厚照也有更有了理由直接罷免他們了。
提起這個問題,朱厚照也顯得嚴肅了很多,鄭重其事道:“東山書院這樣有多少人能夠勝任?”
浙閩之地從這裏安排完全是因為時間不太充裕,沒辦法了。
現在空缺出來的位置都是朝中的重中之重,還是當慎之又慎才行。
要想讓東山書院的那些人能夠勝任這個事情還得是需要再多加培養才行。
想了半晌,張浩道:“夠肯定是不夠,當初東山書院培養這些人的額時候只是為讓他們做學問的,他們在進入東山書院那一刻起也是存着這個目的的,也不是說這些做學問之人不能為官,但需着重往這方面培養才行。”
回答了朱厚照的問題之後,張浩馬上又給出了解決辦法,回道:“臣有個想法,可以號召各方士子往東山書院,經在東山書院學習之後,再做考核,根據能力高低再安排職位,若實在是草包那趁早也不必用了。”
以前那些士子雖說是從是科舉當中百里挑一選出來的,但很多人都是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書獃子,這些人為官不通人情世故,還需歷練才是。
等這些人歷練好了,百姓也跟着受了不少苦了。
與其如此,還不如在這些人還未上任的時候便把該歷練的東西都歷練好了。
最關鍵的是還要培養他們的清正廉明。
這個也是為官的重中之重,這樣的官多了,無論是對於朝廷還是對於百姓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這倒也是可行,目前朝廷的這些運作倒是不受限制,再等上幾日倒也沒什麼問題,那這樣吧,就按照你說的,昭告天下,凡是參加春闈之人必須進入東山書院學習,經考核合格者方可參加此次春闈。”
春闈眼看着就要開始了,不少士子因牽連楊廷和的事情被抓的也不少,再搞出這麼一個,無疑是讓他們難上加難了。
不過這些士子再有不滿因楊廷和的事情也沒人敢搭上自己的前程。
誰若是牽扯到這個事情當中,即便是能夠僥倖保命,怕也是難以再科舉了。
為了自己的前程計,乖乖按照朝廷吩咐行事方才是最為穩妥之法。
隨着朝廷旨意下達,一時之間往東山書院報名者比比皆是。
現如今朝廷缺口雖說是不小,但凡是能在東山書院報名繼續春闈也都是從秋闈選拔上來的。
這些人好不容易從秋闈當中脫穎而出,現在卻突然要不計秋闈成績,讓所有士子都可報名繼續春闈,對那些在秋闈中落選的士子倒是個好事,可對那些在秋闈當中脫穎而出之人可就並非好事了。
科舉雖非絕對公平,但相對來講也塑造了一個公平的選拔方式。
不管如何改變,這個公平必須得讓大部分覺着是公平的。
若是不然對朝廷威望也將是一個極大的損失。
其實,這些從秋闈當中脫穎而出的不少士子已有不少人參與了浙閩之地的選拔從而徹底沒有了春闈的機會。
剩下一部分有不少人還牽扯到了楊廷和等人的門生故舊當中。
畢竟楊廷和也算是當世的大儒了,能夠拜入楊廷和門下也是一個極為榮耀之事,不少士子怕也是以此為榮的。
突然牽扯進這個倒霉事情當中能夠順利脫身那就算是謝天謝地了,還哪敢指望着能夠再居官。
這些人的選擇可謂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無論如何在朱厚照在位之時他們是不可能在被重用了,這輩子能有機會做個小官也算是燒高香了。
朱厚照的旨意一出,整個東山書院可謂是熱鬧非凡。
以前的東山書院只不過是鄉野之間擺不上枱面的一個小書院而已,凡是進入這裏的皆都是些科舉落選之人。
誰能想到有朝一日,東山書院竟也能擔負起為朝廷選賢與能的重任來。
這個事情既然是交於東山書院負責,而王守仁又是東山書院的院長,那這個事情自然也就實實在在的落在王守仁手中了。
王守仁從朝中辭官是因認同張浩的一些想法,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能擔此重任。
不過王守仁也並非沒有擔當之人,既然有需要他的事情,他也是能夠擔當起這個重任來的。
“你叫何名字,家住何處?”
東山書院早已入學的學生負責登記造冊,畢竟這些想要參加春闈的士子還得進入東山書院重新深造才行。
登記之後,所有的士子統一安排宿舍。
這些人家境皆都不同,有人出身貧寒,有人則出身大族長,但現在他們到了這裏可都是平等身份,再沒有任何的高低上下。
相反之前進入東山書院的那些人在張浩的授意之下對他們的態度並沒好到哪裏去。
這個時候對他們的態度必須得是強硬一些,如此才能讓他們認清楚自個兒有幾斤幾兩,到時才能夠乖乖的聽安排。
反正這個時候形勢嚴峻,這些士子也在擔心他們寒窗苦讀十幾年徹底被排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