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各持己見,諸侯到來

第578章 各持己見,諸侯到來

項明的步步逼近,讓劉辯感到了一股猶如山嶽一般的壓力,但他心中清楚,自己若是後退半步,當初的一幕將會重演,而這一次,自己也恐怕難有再次召集天下諸侯的能力。

因為董卓當初將他趕下帝位的理由極為牽強,明眼人一看便是前者在暗中搗鬼,且董卓確實有禍亂朝綱的作為,這才引得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

但這一次不一樣,首先,無論自己承認與否,刺殺劉協之事都已然被百官所知,除非將他們盡數滅口,否則必定會流傳至天下百姓耳中。

德行有缺,對於自己的聲望是一個極大的影響,就算自己能夠重臨帝位,來自民間的質疑之聲也將伴隨他入土。

即便這對於大漢天子來說並不算滅頂的麻煩,但終究是史書之上的一個污點。

再者一說,項明也絕非國賊董卓,此人的實力雖然不比在西涼經營多年的董卓,卻也不可小覷,其麾下士卒之精銳,甚至達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

加上其南征北戰獲得的功績,可以說,項明在諸侯之間的威望要遠勝董卓。

而且,項明進言改制,已經初獲成效,在民進已經隱隱有聖名流傳,若天下太平,百姓因此飽腹之後,其將成為董仲舒之後,大漢的第二位聖人。

更重要的是,董仲舒的聖名是滿朝儒生所流傳賦予的,但項明一旦被推到聖人位置,便是民心所歸。

這樣一位聖人,又怎可能會是國賊?

所以,倘若再次以剷除國賊的名義召集諸侯,即便有所響應,恐怕也是寥寥。

自己有被董卓逐出雒陽的經歷,此時重歸九五隻差分毫,若是再被項明以各種理由剝離身份,再想翻身必定是難於登天。

不能退縮,不能懦弱!

這是他心底的怒吼。

於是,他同樣盯着項明的雙眼,一字一句道:

“項明,爾出此言論,莫不是想要成為第二個董卓?”

“在爾心中,恐怕根本就沒有朕這個大漢天子。”

“劉協?不過是國賊扶持上位的偽帝罷了,怎敢與朕爭這至尊之位?若國賊所言都可算數,那麼昔年光武為何要掃除王莽,重振漢室?”

“就算迫不得已,也當在朕領大軍浴血奮戰,董賊無暇顧及雒陽之時向朕表明態度,而非當朕誅殺董卓之後在朕面前耀武揚威!”

“項明,你要朕的說法,朕給你!劉協的天子,朕不認,朕為天子,劉協為臣,有居帝之心,誅之何錯?”

劉辯慷慨激昂,雖然項明方才的話語深深地刺痛了他,但他也清楚,現在要做的並不是同這位大漢吳侯鬥嘴,而是抓住劉協的天子身份據理力爭。

對於天子之家來說,兄弟鬩牆並不罕見,自己以天子之名下令刺殺對皇位有所覬覦的劉協,也無可厚非。

但是,若是以陳留王身份下令刺殺天子,整件事情的性質便由君殺臣變成了臣弒君,這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若真在百姓口中傳出臣弒君的言論,那麼他絕對要在未來承受此事帶來的嚴重後果,甚至有可能遭遇那些圖謀帝位的漢室宗親派人暗殺。

其人一旦成功,坐上皇位的壓力遠比自己所要承受的小,甚至在有心人引導之下,還會成為義舉。

因此,他絕對不可以自認陳留王的身份。

“不過是強詞奪理罷了。”

項明撇嘴一笑,劉辯並未直接與他翻臉,而是以天子之名據理力爭的舉動確實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但這也僅僅能夠說明他有些低估了對方而已。

事到如今,就算劉辯沒有刺殺劉協的舉動,項明也會將這個弒君未遂的帽子扣在前者的頭上,用這種方式,一來可以削弱大漢朝堂的威嚴,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二帝之間的矛盾。

“無論陳留王離開雒陽是否為國賊所為,新君繼位也是以正禮所承,上稟天地祖宗,下告天下萬民,又豈是兒戲?而不承認新君,置天地先祖於何地?”

“敬爾以天子之尊,不過是憐爾被國賊所欺,可爾卻不識好歹,罔顧宗法,已喪天子之德,又何談重登九五?”

項明冷冷道,無視了劉辯憤怒的目光。

劉辯暴怒,然而仍舊為自己辯解,甚至以進為退來質問項明。

他知道,此刻翻臉只會讓自己的性命陷於萬劫不復之地,因此他只能盡量剋制內心的怒火,同對方爭辯,藉此拖延時間。

項明知曉劉辯的心思,卻仍舊認真同對方辯論。事實上,對於他來說,旁人的意見如何已經不再重要。

他只需要挑起雙方的矛盾,之後再全身而退,任憑兩位天子爭得你死我活,與他何干?

畢竟,他的根基在江東,在揚州,而不是雒陽。

相比之下,他寧願選擇從揚州一步步向天下推進,也不願坐鎮中樞,承受董卓這般國賊的罵名。

二日凌空,無論最後哪一方獲勝,天下都將陷入諸侯割據的時代,天子威嚴蕩然無存,群雄逐鹿,有德者居之,也不會影響自己的名聲。

之所以與劉辯對峙,不過是抱着和劉辯相同的,等待眾諸侯到來的心思罷了。

兩人在上首激烈地爭辯,而百官也在下面議論紛紛。

此前,在場朝臣震驚於這劍拔弩張的氣氛,不敢言語,但劉辯與項明的對峙進行到這個時候,他們也都忍不住開始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項明所言在理,有人則認為其大逆不道。

但是,他們終究只是在下面竊竊私語,這些人都是在朝堂之上摸爬滾打多年的老狐狸,在情勢尚未明朗之前,他們絕對不會輕易站隊。

對於他們來說,無論哪位天子執掌朝政都不會觸動自身的利益,提前站隊是為了獲取更多的權利,但若是要用身家性命作為賭注,絕大多數的朝臣卻會選擇袖手旁觀,待局勢明了之後再做選擇。

一場好好的慶功宴會,此刻卻暗潮湧動,極度混亂,這樣的異常自然引起了眾諸侯的注意。

於是,以曹操為首,一眾諸侯皆暫時停止整頓軍務,紛紛朝宴會所在之處聚攏過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楚史亂國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楚史亂國志
上一章下一章

第578章 各持己見,諸侯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