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節去香港

第二百二十三節去香港

第二百二十三節去香港

說起從深圳去香港,不得不提歷史上曾發生過的四次大規模的外逃事件,最近的一次是一九七九年的一次,有謠言說在這一年的六月二日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加冕紀念日那天,香港將實行大赦―滯港人士可於三天內向政府申報香港永久居民,而深圳則會在這段時日?“大放河口”,允許群眾自由進出香港。

於是在謠言中“大放河口”的翌日,深圳東起沙頭角,至下步廟;南到紅樹林蛇口,連一個人影也難以找到,腥臊的海風抹去了這塊土地上的任何一絲生氣,萬籟俱寂。而在毗鄰香港的二十公裏海面上,漂浮着數百具屍體,遠遠望去,天高海闊,對於大海而言,一場人間慘劇似乎就沒有發生過,只讓人們不勝唏噓。

任何對深圳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會否認一九七九年十一月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一個人口不足三萬的邊陲小鎮,闖入了最高首長鄧x平的視野,他把廣東作為復出后首次視察全國的第一站.廣東老鄉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帥與之同行。

因為深圳邊防部隊對前段時間愈演愈烈地逃港事件的不作為,廣東省主要領導把這件惡性政治事件捅到了鄧x平的面前。然而令彙報者愕然的是,首長睿智地目光眺望着窗外煙塵蒙蒙的羊城街景,似乎對這個“驚天動地”地問題無動於衷。沉默了好一會兒.他才背過身,十分肯定地說了句話:“這是我們的政策有問題。此事不是部隊能夠管得了的。”

這兩句話讓廣東的領導人百思不得其解:說政策有問題.難道不準外逃的政策有變?說部隊管不了,那誰又管得了?後來有本報告文學《突破一國經濟特區啟示錄》,講述過這件事情:“坐在一旁地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副部長聽得非常清晰,他先是驚詫,繼而疑惑……”

對於首長的回答,彙報的省委領導的心很是迷惘,一時間不知所措。直到十天後首長離穗回京,他的這兩句話仍然沒有解開謎底。

不過,有一個人似乎悟出了他的弦外之音。這個人就是後來奮力挑起廣東經濟特區改革大旗地吳南生。吳南生當時是廣東省委書記後來又兼任深圳的第一書記。

首長南巡離穗回京后不久后,吳南生帶上秘書實地到深圳田間地頭進行調查。在這次調查中,吳南生髮現了一件蹊蹺的事:深圳有個羅芳村,深圳河對岸的香港新界也有個羅芳村。不過,深圳羅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一百三十四元.而新界羅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一萬三千元。寶安一個農民勞動日的收入為零點七元到一點二元,而香港農民勞動一日收入為六十至七十港幣。兩者收入差距懸殊到一百倍。耐人尋味的是,香港新界原本並沒有一個什麼羅芳村,居住在這裏地人竟然全都是從深圳的羅芳村逃過去的。這樣的事實終於使省委書記恍然大悟,吳南生這時才明白了首長的兩句話的意思。經濟收入對比如此之懸殊.難怪雖然有着極重的處罰,逃港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只因人心向外,正所渭“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不能有效解決人民收入過低的問題,這逃港之事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的。

於是,在他的心中有了一個構想。這個構想後來得到了首長的支持。就這樣,這個南國小鎮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有了今天鄭浩看到的景象。看了片刻,鄭浩收回目光,開玩笑道:“我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受祖國教育這麼多年,今天竟然要去燈紅酒綠的資本主義社會受腐蝕了。唉……”

聽着鄭浩的胡說八道,王中明與李正業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了?頭,這鄭浩明明少年老成,但又時候也喜歡別出心裁,惡搞一番,流露出他少年人的本性。李正業笑着說道:“你又不是叛逃,我說你怕什麼?怕香港花花世界的美女吃了你?”

“那當然不是?人家還是小孩子!”鄭浩故作老誠地說道。

聽他這麼一說,王中明上下打量了英俊挺拔的鄭浩一番:“你還別說,我還真得要看緊你,要跟着你,你這小模樣,我還真怕你被香港女人給吃了呢!”王中明的話,半開玩笑半頂真,“你還別說,像你這樣的男人,在香港還真是太稀少了!”

……

香港和深圳只有一河之隔.但卻是一邊一個世界,一邊是繁華一邊是貧窮.一邊是先進一邊是落後。但淺淺的一條深圳河怎麼能擋住時代的步伐?隨着內地政治氣候地變化,隨着內地改革開放的發展,兩邊地人開始試着接觸交流起來,於是這條深圳河也就成了香港與內地共同發展的歷史見證。

在改革開放之前,無數的人站在深圳河的北岸眺望香港-他夢想的天堂。而現在,隨着特區的成立,深圳也有了成為天堂的可能。但是一位海外朋友對那位富有改革精神的吳南生書記說:“無法可依,無規可行,要人家來投資,誰敢來?特區要同國際市場打交道,就不能開國際玩笑。”

這句話,吳南生書記聽明白了,他知道,資本是敏感的一種東西,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資本本能的反應。這句話促使深圳特區制定和實施有別於內地其他地方的法規、條例。

一九八零年八月二十六日,葉劍英委員長親自主持了五屆人大第十五次會議。時任國家進出口委員會副主任的某位後來的國家領導人,受國務院委託,在會上作了有關建立特區和制定《特區條例》的說明。《特區條例》獲准通過。八月二十六日成了中國經濟特區的成立紀念日。在特區條例公佈后的幾天,困擾着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同時也是最困擾着深圳河的偷渡外逃現象突然消失了!那成千上萬藏在梧桐山的大石后、樹林裏準備外逃的人群一夜之間沒有了。

對於這個事件,《紐約時報》以節制的驚嘆寫道:“鐵幕拉開了,中國大變革的指針正轟然鳴響。”

羅湖口岸是深圳最早的口岸,以前叫做九龍海關旅檢處,只有幾間小矮房,因為過境手續比較複雜,過境查驗速度非常緩慢,在狹長的過境大橋上到處都是肩挑背扛、拎着大包小包、一臉焦急等待的人們。鄭浩和王中明、李正業排在長長的隊伍中,緩緩地蠕動着。鄭浩打量着向南或向北的人群:向南去香港的人大多空着手。而從香港過來的人卻都是大包小包的提着、背着。檢查時,包裏面裝着大多是在內地緊俏的日用品,大到彩電,小到油鹽,這些在內地現在大都還需要憑票供應,服裝最多。聽說,明年要建新的通關建築,那時候,過關的效率應當會加快不少。

------------------------------又是未吃晚飯,勉力更新,雖然不盡如人意,還是求點擊、推薦、收藏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激揚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重生之激揚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三節去香港

%